三年级上册数学.1 时、分、秒《秒的认识》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7.51 K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秒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2、【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 1 分、 1 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 1 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地体验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钟的时间观念。
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见识少,思维能力差,相互协作能力较弱,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的高涨。
为此,在课上我让学生体验自己 1 分钟、1 秒钟能做什么的事情,都是通过听、说、动手来感受的。
并提出关于珍惜时间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很重要。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 =60 秒。
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逐步培养其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知道秒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情况,探究出秒与分的关系,然后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具体感知 1 秒、几秒和1分钟的长短,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及探究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 1 分、 1 秒、几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秒的认识》说课稿芦金肖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
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
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验1秒、1分的长短。
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法与学法要有效地冲突重难点,就要选择适当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2、注重体验地学: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提问以前学到的时间的知识,课件展示内容并请同学们回答,复习巩固旧知。
《秒的认识》说课稿《秒的认识》说课稿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秒”是在学生一、二年级认识时、分的基础上,对时间单位的进一步学习。
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时间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变动,将“秒”单独作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对“秒”进行充分的感知与体验。
时间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学生对“秒”接触和感知的机会也比较多,应该说对“秒”并不陌生;但是“秒”和其他时间单位一样,相对于长度、重量单位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缺少系统、充分的认识,对于时间的体验也较少。
因此,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令全国人民为之自豪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于现实情境中感受“秒”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秒”的有关知识,以体验感知1秒几秒1分几分为主线,借助学生的直接经验及亲身体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理解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学生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设计中,力求通过数秒、跟着秒针打节奏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正确表象,继而让学生在估计时间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寻求准确估计时间的策略,并通过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较准确估计时间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较准确估计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1、神舟五号发射倒计时录像。
2、能控制秒针走停的表。
教学重点:正确建立秒的表象,知道1分=60秒,有初步的估计时间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秒的表象,知道分针与秒针是如何走动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些天,我们国家航天界发生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谁知道?大家想不想再来一起回顾一下那个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
教案名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时、分、秒《秒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秒的概念及单位换算2. 认识钟面,学习秒针的运行规律3. 时间的实际应用,如计时、倒计时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秒的概念,1分=60秒难点:秒针的运行规律,时间单位换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PPT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钟表,了解秒针的运行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秒的应用,如计时、倒计时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钟表,观察秒针的运行,加深对秒的认识。
6.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分、秒《秒的认识》2. 板书提纲:秒的概念1分=60秒秒针的运行规律时间单位换算时间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秒的习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个倒计时活动,用秒表示时间。
3. 拓展题:调查生活中秒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秒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课后作业设计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和拓展题,旨在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的设计1. 故事导入:选择一个与时间相关的趣味故事,如《龟兔赛跑》中的时间观念,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陇县天成镇张家山小学于媛媛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并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
本课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说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一)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把“加强生活体验”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
(四)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五)学具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具:活动的钟面模型。
三、说教法、学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采用了创创设情景、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感知秒,体验秒,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我以“在活动中学习”和“在实践中探究”为主要方式,整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指名四位学生上讲台进行系红领巾的比赛。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系好红领巾,谁就获胜。
秒的认识 说课稿一、说教材《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时间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课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又引入了新的时间单位“秒”,为后续学习高级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时间单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而且通过时间的认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时间的感知和管理能力。
本文主要内容围绕“秒”的概念展开,通过直观的钟表认识、动态的秒针运动以及与生活实例的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秒的直观认识和抽象概念。
此外,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深化对秒的理解,学会秒与分钟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秒进行时间测量。
(1)作用与地位《秒的认识》这一章节在时间单位学习中具有过渡性质,它连接了学生已熟悉的时间概念和新引入的更小的时间单位。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时间单位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和计量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秒”作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其认识对于深化学生对时间连续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秒的定义及秒针的认识;- 秒与分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利用秒进行时间测量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钟表,识别秒针,并理解秒针的运动规律;- 学生掌握秒与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学生能够利用秒进行实际的时间测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时间单位的学习,建立时间观念,增强时间管理意识;- 学生在探索时间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秒的概念及其在钟表中的应用;- 秒与分钟之间的换算关系;- 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023年小学数学《秒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秒的相识》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秒的相识》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肯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
我拟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1、学问目标:能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实力目标: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并发挥自己的视察实力和想像力,在探究沟通活动中,逐步培育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力。
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化和爱国主义教化。
三、教学重难点其中: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须要一个体验的过程。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干脆生活阅历,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依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初步建立“秒”的详细概念以及探究分和秒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要有效地冲突重难点,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主要采纳了创景激情、视察探究、合作沟通、体验感悟等方法,协作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欢乐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谈一谈本节课的设计及想法。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采纳了大量的现实素材,例如:“嫦娥一号”胜利放射,刘翔110跨栏破世界纪录的12秒88以及高科技发展的今日,人类利用1秒钟可以做很多了不得的事情等事例。
这些素材,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也体现了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思想。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秒的认识》说课稿商州城关小学党俊锐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 页第 61 页。
【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阉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 鸥分、1 秒的长短,初步建立姻时间观念。
秒是较小的千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联,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饮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楔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扁知 1 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牙,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亿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韵 ,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应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三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
【戌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逐是三年级 5 班、6 班,学生恕数量多,学生自控能力比较捎差。
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御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影件把1 / 7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溢态的学习资源。
并且,在上墒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蕊,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憨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勾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庸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脚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汾点:【教学目标】 1、诱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束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钟扔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迅秒,知道 1 分=60 秒,初御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与半时,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对“时分秒”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
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时间单位打好基础。
2、说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说教学重点、难点: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学生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学具操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为了体现教学意图,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观察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2、实践活动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3、小组交流的方法——把小组每个成员的发现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情境导入,秒的认识放映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情景,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说课稿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教材59页—61页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三、教学重难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各种钟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钟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认知“秒”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时什么声音?(课件中传出“滴答、滴答”的钟声)师:对这是时间行走的声音,是时间老人的脚步声,时间老人不停的走着走着他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了(出示时钟11:59)认识这个时刻吗?师:你们愿意感受一下倒计时的气氛吗?(愿意)好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你们知道我们数的每个数字之间经历了多长时间吗?(1秒) 揭示课题: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2、自主探究,合作求知(1)认识秒针和1秒今天咱们带了各种钟表你认为那些钟表可以计量“秒”?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你们还了解那些关于“秒”的知识?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对秒的认识) 师:(出示钟面)根据学生的汇报揭示:a.有些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b.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板书)(2)认识几秒a.师:秒针从12走到1是几秒?为什么?秒针从2走到4是几秒?为什么?秒针从6走到12是几秒?为什么?……b.以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时钟说一说秒针从哪到哪走了几秒?(一个同学问其他同学答)c.引出秒针从12绕了一圈,走到12,经过了多长时间?(3)教学1分=60秒(课件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
1 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面对着一群对时间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们,我知道,我即将开始的课程将会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将带领他们走进时间的王国,探索时、分、秒的秘密。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3页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秒的认识。
我们将一起探讨秒的定义,学习如何使用秒来计量时间,以及如何进行秒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秒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秒,能够使用秒来计量时间,并且能够进行秒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秒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秒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读写秒,并能够使用秒来计量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秒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秒表和一些时间的小道具,比如一些模拟时钟的玩具,还有一些可以计时的沙漏。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秒的定义,秒的读写方法,以及秒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看了一集动画片,这集动画片播放了25分钟,小明看了35分钟,请问小明看了几集动画片?答案:小明看了1集动画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去探索更多关于时间的问题,比如他们可以尝试计算一下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或者尝试制作一个自己的时钟。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是理解秒的概念,秒的读写方法,秒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作业设计来巩固所学。
理解秒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代表了时间的最小分割。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秒的存在,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情景,让一个小朋友上来演示如何使用秒表。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秒的意义,秒的开始和结束,以及如何用秒来计量时间。
《秒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课本中主题图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倒计时的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
接着,教材编排了钟表店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钟面结构,直观的看到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学生在学习秒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有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自主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秒的建构与体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估测较短时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正确估计较短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设计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景激情法。
本节课我抓住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情景,利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倒计时的场面,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
2、合作交流法。
在学生探索后有所发现时,及时地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将成功的收获转化为大家共同的知识财富。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时、分、秒》。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第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认识时间的基础上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学好本课的知识,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2,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我确定了3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层面1是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层面2是技能目标:通过对时、分、秒的研究,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层面3是情感目标:学生能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同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认真好学、乐于交流、勇于思考的学习习第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建立1秒、几秒、1分、1小时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估测能力;关键点是理解1分=60秒。
其次,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2.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完成了认识时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单位的知识。
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时、分、秒”,能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关于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展开,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学会看秒表,并能进行简单的秒数计算。
教学内容包括:- 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秒与分的关系- 秒表的认识和使用- 秒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能够:1. 理解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掌握秒的概念。
2. 认识秒表,学会看懂并使用秒表。
3. 理解秒与分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4. 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应用秒来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秒的直观感受,以及理解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将采用实物展示和互动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秒表- 闹钟或计时器- 实物或图片展示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时间换算练习题卡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短跑比赛、煮鸡蛋等)引入时间单位“秒”,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通过闹钟的秒针走动来直观感受秒的流逝。
3. 互动活动:进行秒表的使用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秒表,学习开始、停止和重置功能。
4. 秒与分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让学生理解1分钟等于60秒,并进行相关的换算练习。
5. 应用练习:展示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如何用秒来测量不同的活动所需的时间。
6. 总结:回顾课程重点,强调秒的概念及其与分的关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清晰展示课程的结构和重点,包括:- 时间单位:秒- 秒的定义- 秒与分的关系:1分钟 = 60秒- 秒表的使用方法- 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填空题:关于秒的概念和秒与分的关系。
- 实践题:使用秒表测量特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 应用题:设计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使用秒来测量时间。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侧重于评估学生对秒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秒表。
1 时、分、秒《秒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秒针,理解秒针在钟面上的运行规律。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秒的概念,秒针在钟面上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秒针的运行规律,时间的合理安排。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秒的认识相关内容。
2. 钟表模型或实物,用于观察秒针的运行。
3. 习题或活动素材,用于巩固秒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如运动员比赛、火箭发射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向学生介绍秒的概念,解释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b) 展示钟表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运行规律,如秒针每走一圈,分针会前进一格。
c) 通过举例或故事,让学生理解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比赛计时、火箭发射倒计时等。
3. 实践活动(15分钟)a) 分组让学生观察钟表,记录秒针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秒针运行规律的特点。
c) 教师总结秒针运行规律,并强调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4. 巩固练习(10分钟)a) 出示一些关于秒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点评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秒的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秒的认识)a)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秒针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并与同学分享。
b)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学生认识了秒的概念和秒针的运行规律,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问和分享,提高课堂氛围。
时、分、秒第1课时认识秒(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秒来描述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秒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秒来描述时间。
教学难点:1. 秒的概念的理解。
2. 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上的秒针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秒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秒表,引导学生观察秒表的秒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秒表上的秒数是怎么变化的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秒表上的秒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的。
4. 教师出示一个沙漏,引导学生观察沙漏的沙子流动。
5.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沙漏的沙子流动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吗?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沙漏的沙子流动是用来表示秒的。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1分钟等于60秒。
2. 教师讲解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秒可以用在计时、赛跑、做实验等方面。
3. 教师讲解秒的符号:秒的符号是"s",表示英文单词"second"的缩写。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秒来描述。
2. 教师出示一些场景,让学生用秒来计时。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秒的概念、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强调: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秒来描述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秒的概念,学会了使用秒来描述时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秒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
《秒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课本中主题图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倒计时的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
接着,教材编排了钟表店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钟面结构,直观的看到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学生在学习秒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时、分的时间观念,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有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自主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秒的建构与体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估测较短时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正确估计较短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设计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景激情法。
本节课我抓住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情景,利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倒计时的场面,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
2、合作交流法。
在学生探索后有所发现时,及时地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将成功的收获转化为大家共同的知识财富。
3、实践探索法。
在学生产生探索欲望时,教师抓住时机问:观察分针与秒针的走动,你会发现什么?学生自主观察、探索新知。
4、体验感悟法。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进行1秒钟、1分钟你能做什么,深刻感受分、秒的时间,建立起时间观念,渗透了爱惜时间的情感目标。
三、说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注重体验地学:1.学生通过看、听、说、议、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自主探究,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2.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在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这节课我分六个环节进行教学:(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秒”。
新课开始,我用新年倒计时来导入新课。
新年、鞭炮、倒计时……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一起数:“10、9、8、7、6、5、4、3、2、1,新年好!”让学生感到刚才倒计时的时间很短,所以,要用到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再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算时间的?学生可能说:“马路上的红绿灯”、“跨栏比赛”、“发射火箭的倒计时”都是用秒来计算时间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用到秒的地方可真不少!从而引出课题:秒的认识(板书)。
这样的引入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探索新知,体验感受“秒”。
1. 认识秒针和1秒。
(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并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秒针的特点。
学生们会说:“钟面上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我接着问:“秒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走动的呢?”学生会说:“秒针在钟面上是1小格1小格走动的。
”再问:“那秒针走1小格,走了多长时间呢?”学生观察得出: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
2. 体验1秒的长短。
接下来我就和学生一起来体验1秒,提醒学生要仔细聆听。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嗒”的一声,1秒就过去了。
“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1秒吗?”学生们可能会“眨一下眼”、“点一下头”、“拍一下手”、“跺一下脚”,接着和学生们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一起做一做。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1秒,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1秒的长短,感受到了秒针走动的节奏“嗒、嗒、嗒”,建立了秒的概念。
3.认识几秒。
(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起数出5秒。
学生做着动作边数边看课件,很容易的发现秒针从12走到1就是5秒。
那么秒针从几走到几也是5秒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板书)。
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掌握数数的节奏,让秒针走动的声音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又能让学生发现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为接下来学习几秒打好基础。
(出示课件)让学生算一算秒针走了多少秒?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同时引导学生优化计算方法。
4.数准10秒,估算时间。
学生已经会数准5秒了,这时再让学生数准10秒。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游戏:“10秒小闹钟的活动”。
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节奏数出10秒,同时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接着加大难度,没有声音也不看钟面让学生数出10秒,数完后请其他学生来评价。
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有声音到无声音的多次活动中掌握秒针走动的节奏。
最后,能够脱离钟面数准10秒。
从动手操作到直观理解,再到实践应用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然后,播放一段30秒的歌曲,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秒?让学生报出估得的结果,并告诉他们估计在25秒—30秒之间的自己的小秒表就算准。
从认识1秒,5秒,10秒再到30秒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三)小组合作,发现1分=60秒。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利用自己的学具表合作学习,发现1分=60秒。
小组按活动要求进行:1.观察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2.发现秒针走1圈是多少秒?分针又经过了几分?3.讨论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活动结束,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得出: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
秒与分的关系是是:1分=60秒。
最后,集体观察钟面进行验证:钟面上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学生边看边跟着秒针的走动1秒1秒的数,一直数到60秒。
最后得出:秒针走1圈,分针刚好走了1小格,它们是同时走同时停,也就是1分=60秒。
(板书)这样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他们既学会了知识,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了解1分、1秒的价值。
为了让学生了解1分钟的价值,我设计了“过一个有意义的1分钟”的活动。
“同学们,如果给你们1分钟,你们想做什么呢?”估计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那么就让我们在这1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出示钟面)学生随着秒针的走动开始活动。
活动结束,学生汇报自己1分钟做了什么。
在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1分钟后,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其他小朋友在1分钟内可以做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1分钟的长短,体验到了1分钟的价值。
“那么,如果给你们1秒钟的时间,你们能够完成这些事情吗?”学生大都回答“不能”、“1秒钟太短暂了”。
1秒是很短,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出示课件)展示1秒钟能够做的事情,学生边看会边发出阵阵惊叹声,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
此时,我引用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小结,教育学生要养成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五)巩固应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设计了三个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练习题:1.填一填,加深学生对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的应用;2.辨一辨,通过辨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比一比,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在跑步比赛中,谁用的时间短谁跑得快。
(六)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接着出示刘翔夺冠的画面和香港回归时“1秒之争”的故事,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加爱国情感,再次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简洁明了。
板书:秒的认识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秒针走1大格就是5秒1分=60秒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7分)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25分)1.一节课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8,此时是()。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元硬币大约厚2()两头牛重约1000()武汉地铁1号线长约39()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时=()分30毫米=()厘米1分40秒=()秒4000千克=()吨90秒-1分=()秒1吨-300千克=()千克5.阳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时间如下:第一次:早上8:05—8:20 第二次:中午1:20—1:45“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共播音()分钟。
7.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倍。
白珠子的个数不变,要使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5倍,应增加()个灰珠子。
8.爸爸的钱包里有862元,买了一件379元的衣服后,剩下的钱()买一辆价值500元的童车。
(填“够”或“不够”)二、我会判。
(对的画“√”,错的画“×”)(5分)1.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差一定是三位数。
()2.一枚鸡蛋大约重50千克。
()3.三年级数学书大约厚6毫米。
()4.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厘米。
()5.求8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8是多少。
()三、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估算396+489的结果,它们的和肯定()。
A.不到800B.大于800C.小于7002.3千克铜和3000克棉花比较,()。
A.铜重B.棉花重C.一样重3.元元和菲菲约定8:25在少年宫门口见面,但元元迟到了一刻钟。
元元到达少年宫门口的时间是()。
A.8:40B.8:10C.8:504.操场跑道长400米,乐乐跑了3圈后,还差()米就是2千米。
A.200B.600C.8005.小明家到武汉的路程是96千米,爸爸带小明从家出发去武汉的黄鹤楼游玩,出行的方式应是()。
A.步行B.骑共享单车C.乘坐动车四、我会算。
(共23分)1.口算。
(8分)42+37= 53-17= 75-15= 23+59= 360+450= 330-160= 510+200= 400-150= 2.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7分)278+326= 702-345= ★800-326=3.估一估,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