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主题的多样性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论《锦瑟》的“悲情”及艺术表现向来认为《锦瑟》的主题有多种,比较有代表的是:悼亡说、自慨出身说、弹瑟说。
只管各说有很大的差异,可是都言之有据。
本文拟从另一角度来阐释《锦瑟》的“悲情”说主题,并联合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说明其所写“悲情”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一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世是崎岖多灾的,造成其惨剧性人生的要素也是多种的。
他所处的中晚唐正是朝代日趋衰落,社会各样矛盾尖利的期间,再加上自己有才没法获得发挥的贫士渎职的不平,老婆的早亡等原由,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伤痕。
反应到他的诗文中,就表现出浓郁的惨剧性色彩。
他的诗文也成为了其惨剧性人生的外化。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颇重的。
就其基调而言,全诗是充满悲伤的,意象是模糊的、迷茫的、支离破裂的。
只管这样,全诗实有其内在一致点将各个意象连成一体,这就是诗人主观化的情思。
自然,作为一名抒怀诗人,李商隐是重情的、主情的,反应到作品中就特别关注情,存心于写情和抒怀。
在这首诗的尾联,他特别提到“此情”,这些情正是上文所言之情的代指。
可见,作者是存心识要向读者传达此诗是他的写情之作,经过写情向读者传达模糊之情和艰涩之情,同时能领悟他的人生磨难。
罗宗强先生在剖析《锦瑟》时就曾言:“ 由五十弦的锦瑟而思华年,锦瑟喻什么 ?是喻’断弦’因之是悼亡,或许喻行年五十而为感叹出身遭际 ?喻体锦瑟所要喻的本体并未出现,取代本体出现的是一缕迷惘的情思。
庄生梦蝶喻什么 ? 取代本体出现的是一种迷惑感叹的情思。
杜鹃啼血出现的是一种凄恻悲伤的情思。
以下的两个喻体情况也类此所表露的悲伤情调、迷惑希望与迷惑绝望的情思却极其浓烈。
全诗所表现的是浓厚的怅望、迷茫、感慨的模糊情思”固然,罗宗强先生是从造成李商隐该诗意象模糊的原由来剖析《锦瑟》,可是从中也能够为我们剖析《锦瑟》的主题以很大的启迪。
因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主要原由在于其意象的解读难,而假如能够找到解读意象的打破口,那么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商隐《锦瑟》中的概念隐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涵盖了爱情、生活、梦境等多个主题。
他的《锦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通过对琴与情感的隐喻,深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诗中开篇即是“锦瑟无端五十弦”,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指琴上的五十根琴弦,拨弄起来无端的琴声。
通过这五十根琴弦,李商隐隐喻了人生中的五十个岁月,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琴弦,虽美好,但也是脆弱的,一旦弦断琴破,就再也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正如人生一样,虽然充满了美好与希望,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和困难。
接着诗中写到“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的“一弦一柱”是指琴弦和琴柱,而“思华年”则是李商隐对往事的回忆。
通过这两个意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的怀念和悲伤。
琴弦和琴柱相依相托,仿佛是人生中固定的一部分,但当琴弦断裂,琴柱失去支撑,所有的美好回忆也随之破碎。
这种悲伤与无力感,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在诗的结尾处,“长作离人泪”,这句话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琴声哀婉,如同流出的泪水,唤起了人们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思念。
离别是人生中必然要面对的命运,无法避免的轮回与变故,像琴弦断裂般让人心生痛楚。
但正如诗人所言,“松柏有时雨”,生活中的困境和磨难也总会有收获和转机。
无论是岁月的流逝还是离别的悲伤,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冥冥之中早有定数,我们只能接受和坦然面对。
第二篇示例: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典雅清新,情感细腻。
他的《锦瑟》一诗被誉为“诗史上的绝唱”,展示了其悲情主义风格的主要特征。
而在这首诗中,多处采用了隐喻,营造出深邃的情感和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锦瑟》中的概念隐喻,并深入解读这些隐喻所蕴含的意义。
我们来看《锦瑟》中第一节的隐喻:“锦瑟无端五十弦,”这里用“锦瑟”隐喻人的心灵。
比如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锦瑟象征着高贵和华丽,弹奏起来悦耳动听,富有乐感。
《锦瑟》文章解析《锦瑟》是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作,通过对古乐器“锦瑟”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苦短和时光的流逝。
本文将对李商隐的这首诗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艺术手法和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诗歌背景与题材介绍《锦瑟》这首诗作是李商隐于唐代创作的,可见李商隐对古乐器的钟爱与欣赏之情。
该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为开篇,描述了锦瑟的美妙音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人生的哲理和时光的流逝,使诗作更加富有内涵。
二、意境的描绘与感受诗中的锦瑟被描绘成只有五十根弦,但却能奏出丰富多彩的音乐。
作者通过对乐器的描写,展现了其音色华美、音律动听的特点。
在读者的脑海中,很容易形成一幅奇妙的音乐画面,使人感受到锦瑟所散发的美好与魅力。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是用字方面,作者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描述,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其次是句法运用,通过运用排比和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此外,还有意象的运用,通过描绘“纤弱”、“柔情”等词语,凸显了锦瑟的柔美与脆弱。
四、主题的阐述与思考《锦瑟》中主题的核心是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通过对乐器的描写,作者意在表达人生的脆弱无常和光阴易逝的真理。
这一主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使人深感时间的珍贵与宝贵。
诗中的“凄清”、“切切”等词汇,更加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弄人。
五、诗歌结构与韵律特点《锦瑟》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由四个四行节构成,每行五或七个字。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情绪缠绵而深沉。
在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仗,以及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句韵律流畅,表达更加自然。
六、诗歌的影响与审美价值《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既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这首诗作深邃而含蓄,突破了艺术形式与人生境遇之间的限制,使人们对音乐、艺术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影响力。
《锦瑟》主题解读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
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
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
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
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
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
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
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
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
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
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锦瑟这首诗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令人陶醉。
这首诗以写琵琶为主题,描绘了琵琶的美妙声音和造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探寻和思考,体现了对虚无和生命的思考。
诗人描述了琵琶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诗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表明琵琶的五十根琴弦被横置在木柱上,琴弦如锦瑟般美丽,琴弦上的颤动也如同思华年一样,表现了琵琶的优美和动人之处。
在诗中,“”霓裳共泣罗敷,”用“霓裳”和“罗敷”来形容琵琶的装饰,即使是动物也会为之落泪,说明琵琶之美是无法言表的。
诗人通过琵琶的声音来表现琵琶的特殊性。
在诗中,“”笙箫横吹曲,”诗人用笙箫来形容琵琶的声音,说明琵琶发出的声音如同笙箫一样悦耳动听,体现了琵琶的特殊之处。
诗中的“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表现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喜爱,但现代人却很少演奏,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缅怀和怀念。
诗人通过琵琶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和虚无的思考。
在诗中,“倾城动地,呜呼哀哉”表现了琵琶的美丽和感人之处,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无。
诗人通过琵琶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诗人通过描绘琵琶的美丽和动人之处,表现了对琵琶的热爱和敬仰,通过琵琶发出的声音来表现琵琶的特殊性,最后通过琵琶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了对生命和虚无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琵琶和音乐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意蕴深远,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第二篇示例:《锦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深沉悲伤,对生活充满失望的人的心情。
诗中用“锦瑟”喻指美好、珍贵的事物,但却在描写一段美好事物如何摧毁的又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首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描述了“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画面,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图景,但同时也透露了其中的无奈和无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挣扎的心情。
《锦瑟》主题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颇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但它的主题说法有很多。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寄兴说和诗序说,每一种学说对诗歌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同一种学说,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认真研读了李商隐的生平、身世资料后,我认为《锦瑟》的主题除了悼亡、恋情、自伤和寄兴,还向人们揭示了在对美好事物追求时的迷恋和执着,在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失落和怅茫;描绘了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一种复杂心境,莫名的失落、无端的惆怅、说不出的美好和道不明的感受。
古往今来,惹人喜爱的爱情诗比比皆是,令人赞赏的自伤诗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锦瑟》倍受推崇?笔者认为,《锦瑟》所揭示的复杂而又无可名状的心境才是它真正受欢迎的原因。
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博大精深的情感内涵,成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作者借助“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本文将从情感内涵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这首诗歌表现出作者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诗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表现的是一种空虚和孤独感,使整个诗歌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之中。
作者借助“五十弦”的比喻,强调了自己心灵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人生中的无常。
五十弦指的是事物的多变,作者其实是想表达出世间的无常和短暂,以及人类生命的渺小。
其次,诗中所表现的情感还有一种悲凉中带有的豁达。
作者说“一弦一柱思华年”,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感慨和追忆。
但是在“举杯邀月对影成三”的部分,借助夜色和月光,表现出作者又对这种情感的豁达和释然,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他并不悲叹和绝望,而是选择乐观向前。
这体现了作者平静处世的态度。
第三,本诗歌由开口白话转入咏叹调,体现了情感的层次感。
开头“锦瑟无端五十弦”,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孤独感,接下来的“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则更多的是通过咏叹调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情感表现。
这样的转换让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鲜明,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有感受。
《锦瑟》这首诗歌通过诗人对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抒发出自己的内心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事无常的理解和接受。
通过婉转而含蓄的艺术表现方式,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情感内涵。
这也使得这首诗歌成为浓墨重彩的经典之作,值得后人深度品读体悟。
092李商隐诗的主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隐匿于意象堆叠的迷雾之中,若轻云之蔽月。
而《锦瑟》的朦胧晦涩程度又远超其他朦胧诗。
李商隐“在艺术上着意追求的, 就是如何才能不把内心完全袒露无遗,而只到此为止。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一个个意象, 仿佛露出一鳞半爪,留下了许多原该衔接而不予衔接的空白。
这些空白仿佛迷蒙云雾,其中隐隐约约,让人猜度。
这样的艺术追求,应该说是李商隐的一个创造。
”①一、锦瑟无端《史记·封禅书》中记录:“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素女擅长鼓瑟,古瑟本有五十弦,音调悲凉,太帝听了之后心中伤感,便打破古瑟使其成为二十五弦。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瑟”的音色本就悲凉婉转,经过时间的沉淀,“瑟”本身就是一种悲凉意象的代表。
全诗以“锦瑟”为题,以锦瑟开篇,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诗歌以悲为主的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锦瑟”的主题,都逃不开悲凉的底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在首句发问:锦瑟为何就“无端”五十弦了呢?在下一句作出回答:每一弦柱都在追忆着当年的美好时光。
锦瑟作为李商隐起兴咏怀之物,实际上只有二十五弦,诗人却化用了古瑟五十弦的典故,并且发出感慨“无端五十弦”。
《锦瑟》大约为李商隐四十五岁之后所作,而李商隐早逝,一生享年不过四十七岁。
用古瑟“五十弦”来隐喻自身年纪已经近知天命之年,“无端”则颇有回首人生自我感伤的意味,是对自己这一生命途多舛的自我感伤。
李商隐少时展露诗才,十七岁时便因作古文《才论》《圣论》而名扬天下,可谓是少年意气、壮志凌云——“华年”之彩。
岂料他致仕后政治并不清明,深陷于牛李党争,贬谪蜀地,爱妻早亡,才会在年近知天命之年,孤身一人对着锦瑟托物起兴,思念与妻子琴瑟和鸣、刚入仕途时意气飞扬的“华年”。
二、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锦瑟》主题的多样性探究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的
喜爱,但它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影响比较大
的是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寄兴说和诗序说,每一种学说对诗
歌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同一种学说,也有不同的解读。在认真研读
了李商隐的生平、身世资料后,笔者认为《锦瑟》的主题除了悼亡、
恋情、自伤和寄兴,还向人们揭示了在对美好事物追求时的迷恋和
执着,在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失落和怅茫;描绘了人人都可能会体验
到的一种复杂心境,莫名的失落、无端的惆怅、说不出的美好和道
不明的感伤……古往今来,惹人喜爱的爱情诗比比皆是,令人赞赏
的自伤诗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锦瑟》倍受推崇?笔者认为,《锦
瑟》所揭示的复杂而又无可名状的心境才是它真正引人入胜的原
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写“锦瑟”,是绘有花
纹的瑟,是对瑟的美称。古人有“宝剑配英雄,红粉送佳人”的传
统,开篇写瑟的制作精良、装饰华美,来突出瑟的主人温文尔雅,
诗人才华横溢、玉树临风的形象跃然纸上。“五十弦”,有人说象征
诗人年近五十的人生(作者创作此诗时46岁),这种说法有点牵强;
有人说此处应指25根弦,象征诗人亡妻25岁而殁,笔者认为这种
说法更是附会;也有人说玉谿生写瑟常用“五十”之数,“五十弦”
并无深意。笔者认为,古瑟50弦,后来的瑟一般25弦,那我们能
不能猜想“五十弦”是一对少男少女在对奏呢?想象作者25岁时
见到王氏的情景,这是否也有合理之处呢?“一弦一柱思华年”,
精美的瑟,让人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爱慕的对象和一生中的美
好时光,古人也常常用美好的事物象征自己的才华、理想与抱负。
“思”是追忆,面对锦瑟,诗人想到了自己的满腹才华、满腔抱负
和年轻时与心上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沉醉在对美好往事的
回忆之中,以至于作者像庄周一样“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
梦为周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可把握,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沉醉终要苏醒。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
暮春而鸣,伤感春去,哀痛亡国。“春心”,可指自己的青春年华、
心上佳人、旷世才华和政治抱负,也可指一切值得怀念的美好事物。
它们曾经让诗人多么的魂牵梦绕,而如今韶华已逝、佳人已去、怀
才不遇、壮志未酬,一切的美好烟消云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明月”和“泪珠”,
描绘出旷远浩大、明净梦幻而又凄寒孤寂的意境。每当月明夜静的
时候,蚌向月张开,若此时鲛人的泪正好落入蚌中,蚌经过自己的
身体的磨砺渐渐化为明珠。“鲛人泣珠”的传说,给诗句涂上了一
层梦幻的色彩,容易让人想到美好事物的形成总是历经磨难。“明
珠”可喻指作者的才华,作者满腹才华政治上却屡屡遭挫,“珠有
泪”暗指作者怀才不遇。“明珠”也可代佳人,美好的恋情总是饱
经磨难, “沧海”容易让人想到“沧海桑田”这个成语,隐指与
佳人天人永隔,“珠有泪”亦可指诗人思念佳人之泪。“良玉生烟”,
“玉”可指作者的才华,良玉被埋在地下,指作者怀才不遇,内心
感伤;可良玉被埋于地,日光照耀之下,上空会出现烟云,又可指
真正的才华是不会被永远埋没的,作者内心又有点宽慰;但良玉上
空的烟云又有谁真正的见过呢?美好的愿望总如蓝田的烟云般可
望而不可即,诗人又陷入了无尽的感伤之中……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
诗人追忆一生时光,如品咖啡,淡淡的苦涩之后留下一抹香甜。“此
情”,是什么样的感情?有与心上人热恋时的甜蜜,有与心上人永
别后的哀伤;有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有怀才不遇的抑郁;有对梦想
的迷恋、执着,有梦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感伤、失落……也许是幼年
的贫苦、青年的坎坷和中年的失意;也许是对爱妻的悼念;也许是
一位老人病中的梦境;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追忆”,只是“惘
然”,只可会意,不可言谈……诗人在创作完《锦瑟》一个月后悄
然离世,把诗歌留给我们后世的人慢慢体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