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催产素的观察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88.50 KB
- 文档页数:20
静滴催产素的注意事项静滴催产素是指将催产素溶液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催产。
催产素是一种内源性促进子宫收缩的激素,通过静滴催产素可以对宫缩进行控制,从而促进分娩的进行。
然而,因为静滴催产素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静滴催产素需要由专业医生或护士进行操作。
因为催产是一项高风险操作,需要对分娩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所以只有具备相关经验的医护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在使用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催产素静滴。
对于存在严重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等风险的患者,不适宜使用静滴催产素。
其次,使用静滴催产素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静滴催产素的注射需要一根合适的导管和输液泵,以确保药剂的准确输送和剂量的控制。
此外,需要准备好药物本身,即催产素溶液,确保其无菌、纯度合格,以避免感染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再次,注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静滴催产素可能导致宫缩过度强烈或频率过高,从而引发胎心率的变化。
因此,在注射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宫缩情况、胎心情况、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速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最后,使用静滴催产素需要定期评估催产效果。
催产素的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从而推动分娩的进展。
然而,不同患者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分娩进展情况,包括宫口开张程度、胎儿下降情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催产素的用量和速度,以达到最佳的催产效果。
综上所述,静滴催产素是一种常用的催产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再次,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最后,需要定期评估催产效果。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催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催产素药品使用说明**
催产素是一种用于催动宫缩、促进分娩进展的药物,常用于产程延长或产程进展缓慢的情况下。
在使用催产素之前,务必详细了解以下几点重要事项:
1. **使用适应症:** 催产素适用于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情况下需要加速分娩的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决定使用催产素。
2. **用药剂量:** 催产素的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3. **给药途径:** 催产素通常通过静脉滴注给药,严禁其他途径如口服或肌肉注射,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4. **监测与观察:** 在使用催产素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胎心监测、血压和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5. **不良反应:** 使用催产素可能引起子宫过度收缩、胎儿窘迫、羊水栓塞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及时就医。
6. **注意事项:** 孕妇在使用催产素期间需严格遵守医嘱,保持平静心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产程监测和处理。
总之,催产素是一种强力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需谨慎对待,遵循医嘱指导,以确保母婴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求助并接受专业指导。
静脉滴注催产素催产的观察及护理摘要对483例用催产素的催产的产妇,采取严格掌握催产素指征,控制好药量,专人守护,严密观察催产素的滴速,子宫收缩,产程进展,胎儿及孕妇情况等措施,未发生并发症,保证了母婴安全。
关键词催产素催产护理小剂量催产素(2~5U)加强子宫(特别是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其收缩性质与正常分娩相似,使子宫底部产生节律性收缩。
对子宫颈部产生松弛作用,可使胎儿顺利娩出。
大剂量催产素(5~10U)使子宫产生持续性、强直性收缩,不利于胎儿娩出。
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受激素的影响,雌激素能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孕激素则能降低催产素的敏感性。
资料与方法2000~2007年收治孕妇483例,其中胎膜早破146例,延期妊娠162例,过期妊娠5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62例,死胎3例,胎儿畸形2例,孕妇年龄22~38岁,孕周33~44周,初产妇400例,经产妇83例。
静滴催产素尝试浓度最高每500ml,5%葡萄糖内加入催产素5U,最低加入1U,滴速每分4~8滴,本组产妇中480例催产成功无并发症。
具体方法:5%葡萄糖液体500ml,选用7号输液针头,输入血管后,液体中加入产催素2U,调节滴速为8滴/分,观察15~30分钟,如无宫缩或宫缩弱,逐步调解滴速到15~30滴/分,最快应≤40滴/分,并逐步增大催产素的尝试3~4U/500ml,最多应≤5U/500ml,将宫缩稳定在每次收缩持续30~60秒,宫缩间隔2~5分钟,维持输液浓度和滴速,在催产成功,产程进入活跃期后,遵医嘱和宫缩情况逐渐减催产素的浓度和滴速,以避免造成人为的急产,对连续滴注每天输入催产素总量10U仍未临产者,视为催产素催产失败。
讨论催产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巨细胞分泌,经下丘脑-垂体轴投射到垂体后叶,再释放入血。
临床上丁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缩短第3产程。
此外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914914914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 e M edi ci ne M oder nD i s 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催产素静滴是临床上广泛应用催产的方法,而阿托品皮下注射则是解痉止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观察两者合用同时在催产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及副反应,我们将两组进行了比对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6年12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纳入研究对象,孕周均为37周至42周。
在分娩前均无妊娠合并症,脐带绕颈,羊水量异常,头盆不称等异常因素,临产后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49人,对照组63人,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两组产妇之间的年龄、孕周、孕次初产妇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
1.2用药方法按常规催产素使用方法,对照组以5%葡萄粮氯化钠注射液500m l 加催产素2.5U ,以8—12滴/分为起始用量,调整至10分钟内有3次宫缩,每次持续时间35—40秒左右,研究组则于催产素滴注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5m g ,催产素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在催产素使用期间注意观察产妇自觉症状、血压、心率及胎心变化,调节宫缩频率与速度,限速最多40滴/分。
1.3统计观察指标记录两组产妇产程及催产素使用时间,(指开始静滴催产素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情况及助产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通过U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0.05)为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标准。
2结果2.1两组间产程及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研究组总产程及使用催产素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两组间急产率,阴道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研究组中有1例因相对头盆不称行剖宫产,对照组剖宫产率15.8%(10/63),手术指征包括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两组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
静滴催产素操作流程
核对遗嘱行胎心监护30分钟
准备药液(0.9%氯化钠5%葡萄糖和催产素各一支),双人核对
按无菌操作执行输液,使用输液泵调好滴数,从每分钟8滴开始,
滴速通畅后加入2.5单位催产素
(用5ml注射器抽3ml液体+1ml即10单位催产素,摇匀后加入其中的1ml)
视宫缩每30分钟调节滴速,每次增加4滴,手触摸孕妇腹部有规律宫缩后再次行胎心监护
做好宣教工作,按规定填写催产素滴注表格,
(每15-30分钟手摸宫缩、听胎心一次;观察过程发异常情况,随时通知医生
及给以相应的应急处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催产素滴注护理
有催产指征或引产后,用人工方法静滴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用以引产、催产等。
护理要点:
1.严格掌握催产素禁忌症、适应症。
对疤痕子宫及梗阻性难产禁用。
2.催产素引产前应测孕妇的血压,听胎心,查宫口了解宫颈、宫口、先露等情况。
有专人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与持续时间和胎心情况,每30—40分钟监测及记录一次。
如发现子宫呈强直性收缩,血压升高,胎心异常等,应立即停止引产,以防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或子宫破裂。
3.操作方法:先用5%葡萄糖液作静脉滴注,调整滴速后加入催产素混匀。
4.宜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常用浓度为0.5%,滴速一般为8—12滴/分,根据子宫收缩,每30—60分钟调节一次滴速,一般每次增加4—6滴/分,最大浓度不超过10nu/ml,最快滴速不超过40滴/分。
5.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一般在白天进行,一次引产用液以不超过1000ml葡萄糖液为宜,不成功时第二天可重复或改用其它方法。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防治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疗效。
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分娩的1110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每组各370例,其中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静脉滴注20u催产素,同时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产妇肛门内;b组在胎儿娩出后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产妇肛门内,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20u催产素,对比分析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人数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所用第三产程时间最短,产后2h内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量人数以及并发症状况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b组次之,c组最差,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静脉滴注20u催产素,同时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产妇肛门内;b组在胎儿娩出后将400μg米索前列醇置入产妇肛门内,c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20u催产素。
1.3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2] ①容积法:胎儿娩出后,将聚血盆放在产妇臀下收集阴道流血量。
②称重法:用记血垫计算该产妇创面渗血的重量,然后换算得到出血量。
将此两种方法收集的血量累加,所得的值即为产后2h出血量。
按产后2h总出血量≥400ml为产后出血的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对实验记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资料均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500ml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者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4]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i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口服后迅速吸收,2min后即可引起子宫收缩,30min后其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酸)的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1.5h,持续时间长,可有效解决产后2h出血问题。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催产素静滴引产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催产素静滴引产”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催产素静滴引产
催产素静滴引产是将催产素2.5U加入5%葡萄糖500ml 内静脉滴入,从8滴/min(2.5mU/min)开始,以后根据宫缩情况进行调整,最好不超过30滴/min(10mU /min),以诱导子宫的节律性收缩。
多用于晚期妊娠、足月妊娠和过期妊娠需终止妊娠者,为常用的引产方法之一。
由于个体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不同,为保证母儿安全,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不敏感者可酌情加药物剂量。
在静滴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观察子宫收缩、胎心音及血压变化。
催产素引产生效的标准是维持子宫收缩压力6.7~7.0V1Pa,间歇2~3分钟,持续40~50秒。
如果出现子宫收缩持续超过1分钟或胎儿宫内窘迫时,应立即停药。
子宫收缩为持续性,且疼痛难忍时应想到是否有子宫破裂的可能;有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者禁用催产素引产。
产程中合理应用催产素的观察及针对性护理干预马亚男徐恒郝成宇发布时间:2021-08-31T07:32:13.97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马亚男徐恒郝成宇[导读] 目的:观察合理应用催产素的临床效果,并对分娩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山东英才学院医学院摘要:目的:观察合理应用催产素的临床效果,并对分娩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的68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合理应用催产素,并对分娩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
结论:合理应用催产素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分娩速度,提高子宫收缩强度,提高子宫收缩频率,缩短胎儿在子宫体内的停留时间,并使第一阶段分娩至第三阶段分娩更加顺利,确保自然分娩率,减少胎管窒息,压缩产道导致出血,为母婴健康提供帮助。
合理应用催产素,结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使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目标更加明确,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劳动过程;催产素;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果产妇不能长期完成分娩,则会大大降低产妇和胎儿的存活率。
如果分娩不能顺利完成,产妇体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时间越长,产妇焦虑/抑郁越严重,在遵循护理指导时难以集中精力,影响劳动力。
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情况都会干扰分娩过程,减少护士与患者的互动效应,增加母婴风险,导致窒息、晕厥等。
本研究分析了产程中催产素的合理使用情况,并对护理干预进行了针对性的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妇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68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8.49±3.76)岁;平均孕周(37.49±3.6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