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06.00 KB
- 文档页数:47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什么1、权责发生制它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在权责发生制下,凡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是否发生,均要计入本期;凡不属本期的收入、费用、无论发生了,也不计入本期。
故又叫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
2、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标准。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只要在本期实际发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所以又叫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2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1、真实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互相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
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坚持一致性。
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5、慎重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合计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
慎重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执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状况下,执行慎重性原则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展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的必须要。
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全然理论咨询题,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对象与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等全然知识有所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会计根底知识有对照清晰的把握。
二、重难点解析本章要紧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全然的知识和概念,必须理解把握的概念与内容有: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全然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全然理论的有关内容,重点要把握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全然职能等咨询题。
1.企业与会计组织能够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营利组织确实是基本通常所讲的企业,企业依据经营性质能够分为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效劳业企业等;企业按组织类型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相关的个人或组织,通常包括:所有者、经营治理者、职员、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
会计确实是基本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系统。
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称为会计信息。
2.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治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具有两大全然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那么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到达揭示会计事项的实质、为经营治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反映过往差不多发生的经济活动;〔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反映职能在客看上表达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根底。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操纵,使之到达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监督职能确实是基本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方案进行。
会计监督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厉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会计核算基础业务会计核算基础业务是指会计工作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的记账、账务处理、账务核对和账务报表编制等方面。
这些基础业务是会计工作的基石,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记账、账务处理、账务核对和账务报表编制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会计核算基础业务。
首先是记账。
记账是会计工作中最基础的业务,是将企业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规定的科目分类、分部门记入账簿的过程。
记账的核心是根据凭证的内容将其分解为借贷两个方向进行记载,同时要确保记账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记账的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仔细核对原始凭证的内容,确保无误后才能进行记账操作。
同时,还需根据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将凭证的金额分配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上。
通过记账,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被准确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账务处理提供基础。
其次是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是根据记账的数据,按照特定的业务规则进行核算操作。
主要包括业务数据的分类、汇总、核对和处理等环节。
在账务处理中,会计人员需要对账户余额进行计算和调整,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还需对账务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形成科目余额和总账余额等报表,以满足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和监督要求。
账务处理的核心是准确计算各项财务指标,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合规经营的支持。
第三是账务核对。
账务核对是确保会计核算结果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内部核对和外部核对两个方面。
内部核对是指会计人员对账簿中的会计信息进行自查自纠,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内部核对的核心是比对账簿的账目和凭证的内容,及时进行纠错和调整。
外部核对是指将账簿中的会计数据与其他财务信息进行比对,以确认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外部核对可以通过与银行对账、与供应商核对账款、与税务局核对交税等方式进行。
通过账务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错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是账务报表编制。
账务报表编制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