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必背古诗(含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及注释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迢迢牵牛星》tiáo tiáo qiān niúxīng ,jiǎo jiǎo héhàn n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iān xiān zhuósùshǒu ,zházhánòng jī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Zhōng rìbúchéng zhāng , qìtìlíng rúyǔ;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héhàn qīng qiěqiǎn ,xiàng qùfùjǐxǔ!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yíng yíng yīshuǐjiàn ,mòmòbúdéy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引、抽,伸出的意思。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第一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3、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第二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精心整理一、《迢迢牵牛星》ti áo ti áo qi ān ni ú x īng ,ji ǎo ji ǎo h é h àn n ǚ 。
迢 迢 牵 牛 星, 皎 皎 河 汉 女。
xi ān xi ān zhu ó s ù sh ǒu ,zh á zh á n òng j ī zh ù 。
纤 Zh ō终 h é 河 y í盈 1.2.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3.迢迢(ti 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即银河。
河汉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 á)札弄机杼: 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 ù):织布机上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下。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14.15.16.布帛。
qī青yá阳chá常bǎ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shào zhuàng bùnǔli , lǎo dàtúshāng bēi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曦(xī)』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曦:晒干、天亮,引申为阳光的照耀。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加粗的为课本上已有的诗词,其余为补充推荐的诗词)一年级上册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3.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概写[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注释版(一)江南【汉乐府】(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可:“适宜”、“正好”的意思。
②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③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二)长歌行【汉乐府】(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kui):蔬菜名。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⑤焜(kun)黄:形容草木凋落的样子。
⑥百川:大河流。
⑥徒:白白地。
(三)敕勒歌【北朝民歌】(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①敕勒(chi le)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
②阴山:山脉的名称。
③穹庐(qiong lu):蒙古包。
④笼盖四野(y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⑤天苍苍:天蓝蓝的。
⑥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⑦见(xian):显露,露出来。
(四)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歌颂、赞美。
②项:颈的后部。
③《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④骆宾王:字观光,与王勃、杨炯(jiong)、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五)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⑥李峤(qiao):唐代诗人,字巨山。
(六)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②妆成:装饰,打扮。
③一树:满树。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④丝绦(tao):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三年级古诗
1、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2、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2、吟:吟诵。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6、寸草心:子女的孝心。
7、三春晖:比喻
1
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8、归:回来,回家。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她忙着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
谁能明白母亲无私的爱,就像春天的小草不能报答春天给它的光辉!
7、清明(唐杜牧)(苏教版/第6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yú)少一人。
9、春日(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郭:外城。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译诗: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1、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
2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12、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