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中药百病主治与用药式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940.56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百病主治与用药式大全

中药配伍基本知识

神农本草书中介绍、中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调理身体以无毒的上品为主.也可少配伍中品,下品有毒.用药需慎重。(上品药相当于食物与菜差不多.只需配伍成平和药方即可.非特殊病情、药方子不要过于寒凉.不要过于燥热)大凉大热类中药配伍时一定要加用甘草、因甘草能调和百药.解草药毒。破气、破血必伤气血.必配伍补气补血中药。一定注意药物互相:相反.相恶中药。-药方久服必五性味不可缺(酸.甘.苦.辛.咸)

1.每各人体质不同.有热体质、寒体质、平和体质,(上热下寒-心肾不交)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用药有所不同、胃酸过多性者必有碱性中药配伍。(寒凉体质必配伍大补元阳的肉桂与温心阳药引阳下行)

2.热体质应少用温热类药、凡是服温热类中药必配伍去上交火热类药如麦冬或左使温药的黄精。寒体质应少用寒凉类药。凡是服寒凉类中药必须配伍温补脾胃药如砂仁或白术、温补下交类中药如锁阳、必配伍引阳下行药如牛膝或小茴香。

3.久服用温热类药也包括辛温性饮食、会使人上交有火热、久服用寒凉类药也包括寒凉性饮食、会使人下交出现寒凉。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辅助类药自行加减。

4.凡用药须知每位中药是寒凉、温热还是药性平和。服温热药的热性会热至脾胃、久服食会上热至肝胆、心、肺。服寒凉药的凉性会寒凉至脾胃,久服食会下行至肾、膀胱、其次是肠、人的五脏必须.阴阳.酸碱性都平衡,百病才能全无。

5.特别注意:(肾脏阴虚火热、用药.必阳中求阴)需滋补肾阴知母为主.配伍温补肾阳药。(肾脏阳虚寒凉、用药.必阴中求阳)需温补肾阳肉苁蓉.锁阳.覆盆子、菟丝子配伍引阳下行牛膝.小茴香、为主。配伍滋补肾阴药知母。阳虚者多有水湿内生、必加白术或砂仁除之。

6.药方服用3副时、胃感觉有点寒凉.食欲不好.饭后不爱消化或有点胃微胀、是寒凉药偏多、药方偏凉、必须再加白术或砂仁。药方服用3副时、感觉上焦热:眼干不舒.鼻干.牙痛.口干或腮红小儿额头起红疹子、是温热药偏多、药方偏温热必须再加麦冬或左使温药的黄精。

7.如综合调理、必须先辨证准确.方可用药,非专业中医可以利用中医舌苔.舌质.舌下脉络或五脏寒热虚实辨症与用药方法辩证。首先辩证脾胃是否有虚寒症候、如胃气不足.胃功能不好、吃药不吸收效果不好。应先调理脾胃。

中药配伍常用药:羌活.防风.能引药达上肢。独活.能引药达下肢。

引邪外达:柴胡。引药达手指:桑枝.桂枝.姜黄(升麻白芷)

引气上行:升麻、柴胡。引水上行:泽泻。

引药上行:桔梗。引阳下行:牛膝、小茴香、旋覆花。

引火归元:肉桂。引气归元:砂仁。

1.有血瘀、心脑血管疾病必用:丹参、川芎、当归、郁金、主心脑血管、三七粉、熟山楂主血瘀。鬼针草可以平衡血压、降血脂。

2.益肝补肾坚筋骨药:金毛狗脊、骨碎补、杜仲、牛膝。

3.去内水湿寒.除内湿热圣药白术、外湿水肿苍术除之、

4.便硬如实必用大黄.厚补、积实(久服伤真气.气虚者积实换成槐花)

5.凡是服肉苁蓉必配伍养心药、柏子仁或龙眼肉。

6.紫菀益肺养五脏宣肺通大小便。

7.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取槐米2份,糯米1份,炒黄研末,每天晨空腹服2匙(约10克)。服药期间禁止服糖。临床治疗30多例,均获治愈。

心藏神:主血脉,主言,主汗,主笑。心开窍于舌.

肺藏魄:主闻,主哭,主皮毛,主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肝胆藏魂:主筋,主血,主目,主呼,主怒,主疏泄。肝开窍于目.

脾藏意:主营卫,主味,统血,主肌肉,主四肢,主虚汗,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依赖脾来滋养与平衡。脾胃开窍于口.

胃:主容受,为水谷之海。

肾:主骨,主听,主藏精,主纳气,主二阴,主水液。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七情内伤

喜笑过之伤心,怒过之伤肝,悲忧过之伤肺,思过之伤脾,惊恐过之伤肾。

察色验病生死诀

面色紫,心气绝。---面赤目陷,肝气绝。---面色黄,四肢重,脾气绝。---胸如黄熟豆,骨气绝。---面色黑耳黄,呻吟,肾气绝。---面色白,常口张唇青,毛枯,肺气绝。---凡病儿足跗肿,身重,大小便不禁,目无转睛,皆死。(这里的气是指脏腑中和功能)

1.解表解毒消炎

2.润下泻下药

3.收涩药

4.祛风湿药

5.祛湿药

6.温里药

7.理气药

8.消食促消化

9.凉血止血药10.扩血管药11活血通络续筋骨12.化腐生肌药

13.解毒排毒药14化痰止咳平喘15定惊养心安神药16.平肝息风药

17.利胆药18.开窍药19.结石药20.补虚药

21.健脾养脾胃22.健胃促消化药23.内.外痔疮24.驱虫药

25.利水药26.消斑药27.除烦药28.止痒药

29.养肝明目药30.抗病毒药31.血压药32.血糖药

33.子宫药34.白血病35.抗癌药36常用中药性味分经

37.中药十八反38.十九畏与相恶39.服药禁忌食物40引起肾脏损害的中药

41.引起肝损害的中药42.引起不孕不育的中药43.寒凉.火热.上热下寒体质.酸碱平衡性.导致各类大病

44.人体酸碱性特征.饮食类,寒.热.平.性味

1.解表解毒解暑与消炎药

感冒咽喉肿痛咳嗽.清热泻火药:甘草40克、桔梗30克、薄荷20克、紫菀20克、麦冬15克、柴胡10克。(小儿积食配伍焦山楂30克、厚补15克、砂仁15克、黄精20克)

发散风寒药:柽柳、细辛、麻黄、桂枝、紫苏、紫苏梗、苏叶、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

发散风热药:浮萍、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桑叶.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木贼。

清热泻火药:灯芯草、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乌蛇胆。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龙胆草.水牛角.马尾连、椿皮。

清热解毒解暑与消炎药:穿心莲、(附药:忍冬藤)、连翘、大叶、(仙鹤草、抗癌)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蛇莲.紫花地丁.绞股蓝.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红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青果、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千里光、白蔹、马鞭草、雪胆、三丫苦、木芙蓉叶、铁苋、橄榄、余甘子、肿节风、金钱草.地耳草.牛黄.(绿豆熬水熬到褐色、大约水开5分钟饮用-清热解毒解暑不寒下、脾胃虚寒者配伍砂仁)。

清退虚热药: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银柴胡.胡黄连。

肾病消炎药:白茅根、《肾炎草、别名.杏叶兔耳风》益母草.金寄奴.《一点红治疗睾丸炎》金银花.芙蓉根.对对参、蒲公英、《消炎药都寒凉:必加温阳.引阳下行药.中老年人必加丹参.川芎.山楂》。外用消炎:芦荟消炎杀虫、景天三七可以外用止血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