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功能主治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226.91 KB
- 文档页数:15
实用文档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常见中草药功效归纳表
1. 人参
- 功效:补气养血、益气健脾、提神益智、调理免疫力、延年益寿。
- 使用方法:煮汤、炖煮、泡茶、制成药丸等。
2. 当归
-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益气活血、养血安神。
- 使用方法:煎汤、泡酒、炖煮等。
3. 甘草
- 功效:调和药性、补脾益气、解毒止痛、清热祛湿。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4. 黄芪
- 功效:补中益气、抗疲劳、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炖煮等。
5. 白芍
- 功效:养血调经、活血散淤、止痛祛痹。
- 使用方法:煮汤、泡茶、制成药丸等。
6. 丹参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
- 使用方法:煎汤、泡茶、制成颗粒剂等。
请注意,上述中草药的功效归纳仅为常见情况,具体使用中草药时,应遵循医生或草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具体中药材的疗效,如需详细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
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简介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1000种中药以及它们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中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
功能主治列表以下是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列表:1.人参:补气养血,益气养阴,健脾开胃。
2.黄芪:补气益阳,提升免疫力,抗衰老。
3.川芎: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4.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补气养血。
5.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6.甘草:温中和胃,解毒利咽,护肝明目。
7.炙甘草:补脾胃,消食化滞,解毒退热。
8.白术:健脾胃,利水渗湿,止泻固脱。
9.陈皮:理气消食,行气健胃,化痰止咳。
10.枸杞子:滋阴补肾,明目益气,抗衰老。
11.阿胶:补血养气,润肺止咳,滋阴补肾。
12.黑枸杞:补肾益精,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13.冬虫夏草:补肾壮阳,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14.牛膝:活血消肿,舒筋活络,强筋健骨。
15.丹参:活血化瘀,降血脂,抗衰老。
16.肉桂:温中散寒,行气活血,暖宫止痛。
17.白芍:养血止痛,调经活血,镇静安神。
18.金银花:清热解毒,解表退热,利咽和颈部肿卷。
……此处省略了中间部分,总共列出了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以示节省篇幅。
如果需要详细列表,请与我联系。
……1000.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解表退热,利咽和颈部肿卷。
结论中药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主治。
本文列出了1000种中药的功能主治列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的作用。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其指导进行使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中药功效大全1、补气药黄芪:能够补气升阳,适用于脾肺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中气下陷、脱肛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固气益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
白术:主要用于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导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等。
山药:主要用于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养肺固肾的功效。
甘草:主要用于益气补中,适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
党参:主要用于补气益脾,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此外,它还具有养血生津的功效。
2、补血药当归:主要用于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
此外,它还能够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
熟地:主要用于养血滋阴,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补精益髓。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血生精,适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通便解毒。
白芍:主要用于养血敛阴,适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症状。
此外,它还能够平抑肝阳、柔肝止痛。
阿胶:主要用于补血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文章已经进行了改写和格式调整:中药功效大全之七龙眼肉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晕等。
百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
《百合固金汤》清心安神:适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
《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益精明目:适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
⼀一、补⽓气药1、⼈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3、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4、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5、⼭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6、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二、补阳药1、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2、巴戟天【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3、⾁肉苁蓉【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5、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6、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7、续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8、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性味归经】辛,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固精缩尿-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10、菟丝⼦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三、补⾎血药1、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菊科、紫苑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龟甲亚科。
42种常见中草药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许多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42种常见中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中药一:黄连药用价值: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和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口腔溃疡等问题。
中药二:当归药用价值: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贫血等问题。
中药三:人参药用价值: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肺、益气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中药四:黄芪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中药五:芦荟药用价值: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便秘、烧伤等问题。
中药六:川芎药用价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痛经、风湿等问题。
中药七:银杏叶药用价值: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功效,常用于脑功能衰退、失忆等问题。
中药八:苦参药用价值: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去螨的作用,常用于湿疹、痤疮等问题。
中药九:白术药用价值: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
中药十: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眼睛干涩等问题。
中药十一:佛手药用价值:佛手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疼痛等问题。
中药十二:丹参药用价值: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脏负荷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冠心病等问题。
中药十三:菊花药用价值:菊花具有清肝明目、解热散风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发热等问题。
中药十四:茯苓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湿疹等问题。
中药十五:荆芥药用价值:荆芥具有祛风透疹、通窍宣肺的功效,常用于感冒、鼻塞等问题。
中药十六:连翘药用价值: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喉咙痛、肠胃炎等问题。
中药十七:天麻药用价值:天麻具有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头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