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正念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保持正念正念是八圣道一支,说得直白点,正念就是无念,心无分别,但对六尘了了灵知,也就是有觉性,正如《楞伽经》所说的观一切法唯自心现量。
日常生活中想保持正念是件不容易的事,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在日常行住坐卧中都能保持住正念,做到对境不起分别心,自心妄想现能马上觉悟,令不造身、语恶业,绵密保任,常时熏习,那你就步入圣流了。
我们修道,都想转凡为圣,那凡夫和圣人的区别在哪呢?凡夫妄想多,六根不净,常执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发六识,起烦恼,三毒烧心;而步入圣流后,即便是得须陀洹果,那也已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正如禅宗大德所言:“对境炼心常关照六根门头多觉照(保持正念.守护根门),念来念往多清明(这里是讲对境不生虚妄分别,而内心明了),拉住五毒不乱跑(修正念到一定火候后,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势力制伏色声香味触法,这样对六尘起妄念(五毒)就能觉察,令不起现行),不逞能来不炫耀,真修实证了义道,谨防狂漫心中起,无怨无悔乐逍遥。
”这后面四句就不解释了,每个人证量不同,自然对有些话理解的意境也不一样。
我们修行必须要持戒,戒律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
六根对六尘起六识,造身、语、意三业,所以修道要先从守护根门开始。
瑜伽师地论对于这方面有详细论述,我们不妨研究修学,下面引用论中所言:“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
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
如是名为密护根门。
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根门增上力故;摄受多闻,思惟修习。
由闻思修增上力故;获得正念。
为欲令此所得正念、无忘失故,能趣证故,不失坏故;于时时中即于多闻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不离加行。
如是由此多闻思修所集成念、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正闻思修瑜伽作用。
如是名为防守正念。
云何名为常委正念?谓于此念、恒常所作、委细所作、当知此中恒常所作、名无间作、委细所作、名殷重作。
养生秘籍保持正念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人身心疲惫、容易感到焦虑和压抑。
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而保持正念则被认为是一种养生秘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身心平衡、增强抵抗力和改善生活幸福感。
本文将从正念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实践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正念来养生保健。
一、正念的定义和发展正念,又被称为“正知”或“正见”,是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一种特定的内观态度和修行方法。
正念起源于佛教传统,最早由佛教大师释迦牟尼提出,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
它强调人们在感知、思维和情绪等各个层面上都能够全然、专注地面对当下的瞬间体验,不执著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想象,以达到超脱苦难、找到内心平静的境地。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正念逐渐超越了佛教的范畴,被纳入到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现代心理学将其定义为一种开放、非判断和非反应性的关注态度,即通过对当前感知和体验的直接观察,以及对内心的觉察和接纳,来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在现代生活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养生保健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心态来维护健康。
正念作为一种养生秘籍,能够在体验当下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正念可以帮助改善心理健康。
正念能够提高对内心活动的觉察和接纳,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和积累,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从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正念有助于提升个人抵抗力。
正念能够增强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觉察,及时发现并应对压力和困难,从而促进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再次,正念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正念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少思维上的烦恼和焦虑情绪,有助于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精神的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正念能够提升生活幸福感。
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保持正念的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忙碌的生活所累,心灵逐渐迷失在琐碎的事务中。
而培养正念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回归内心,平衡身心,提升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正念的习惯,帮助读者实现身心的和谐。
一、了解正念的概念正念,源自佛教,是指以觉知和接纳的态度,全神贯注地关注当下的经验,而不偏向于判断、评价或执着于过去或未来。
正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减少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二、培养正念的习惯1. 呼吸觉知:每天找出一段时间,坐下来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
感受气息的进出,注意身体的变化。
当思绪开始游离时,轻轻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上。
通过这种简单的呼吸觉知练习,我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觉知力,逐渐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
2. 日常活动中的正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正念延伸到各个活动中。
例如,当我们洗碗、刷牙、走路或者喝茶时,可以全神贯注地体验这些活动。
观察自己的动作、感受身体的变化,以及注意周围的环境。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当下连接,减少心理上的分散和压力。
3. 正念冥想:冥想是培养正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地观察呼吸。
当思绪漫游时,不要过于自责,而是温和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
逐渐地,我们可以将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内心和外界的觉察。
三、应用正念的益处1. 减少焦虑和压力:培养正念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过去和未来的担忧,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这样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让我们更加平静和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 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正念训练可以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觉知力,减少分散的注意力。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激发创造力和灵感的涌现。
3. 增强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正念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这将使我们更加平衡和稳定,更有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坚持正念的习惯要培养正念的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实践。
养成正念习惯的好处保持正念的好处正念,又被称为“mindfulness”,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意识状态,它强调接纳和觉察当前的经验,而不是被过去或未来的思绪所困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干扰所困扰,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
然而,养成正念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身心健康。
以下是保持正念的好处。
1. 减轻压力和焦虑:正念可以帮助我们觉察并接受当前的情绪和压力,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
通过观察和认知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2. 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
正念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专注力,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通过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或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正念可以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在情绪波动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通过学习观察和接纳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调节情绪,避免情绪的消极影响。
4. 改善睡眠质量:正念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培养正念的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5.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正念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和思维模式,增强自我意识。
通过观察和接纳自己的内心体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接纳和自我理解的能力。
6. 提高身心健康:正念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和睡眠,从而提高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保持正念的人更容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身体也更健康。
总结起来,养成正念习惯对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好处。
通过正念训练,我们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正念习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享受正念带来的益处。
正念沟通基本原则正念沟通是一种基于正念思维和技巧的沟通方式,旨在提高沟通效果,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以下是正念沟通的基本原则:1.保持正念在沟通中,要时刻保持正念,专注于当下的沟通内容,避免陷入思维惯性或情绪干扰。
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回应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感受、观点和权利,避免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进行贬低或攻击。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权利,不委屈自己迎合他人。
3.清晰表达清晰表达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需求时,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语气。
4.倾听他人倾听他人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
在沟通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需求,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
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避免误解或冲突。
5.坦诚相待坦诚相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沟通中,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隐瞒或欺骗他人。
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
6.接纳不同接纳不同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
在沟通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需求,接受他人的不同背景和经历。
只有通过接纳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双方的互相理解和合作。
7.避免情绪化情绪化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情绪化的表现方式,如愤怒、焦虑、沮丧等。
如果发现自己或对方开始出现情绪化的情况,要尝试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
8.关注解决问题关注解决问题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目标。
在沟通过程中,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达成共识,而不是仅仅强调自己的立场或攻击他人。
通过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双方共赢的结果。
32个正念训练方法1. 呼吸观察,坐下来,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不加任何评判和干扰。
2. 身体扫描,从头到脚逐渐扫描自己的身体,观察身体的感受和状态。
3. 走路冥想,专注地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观察身体的移动和平衡。
4. 静坐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当下的一切。
5. 饮食冥想,慢慢地品尝食物,专注地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和香气。
6. 情绪观察,观察自己的情绪,不加评判地感受情绪的变化和流动。
7. 心理对话,与自己进行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加干扰地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8. 自我关怀,给自己一些温柔和关怀,不要对自己苛求和苛责。
9. 感恩练习,感激生活中的一切,不要忽视身边的美好和幸福。
10. 外界观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不要带有偏见和批判。
11. 自然连接,与大自然连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12. 心灵放松,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压力和焦虑占据内心。
13. 声音观察,倾听周围的声音,不要被嘈杂和杂音打扰。
14. 视觉冥想,观察周围的景色和物体,不要被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15. 感官训练,通过五官感受当下的一切,不要让感官过于麻木和迟钝。
16. 心理清理,清理自己的内心垃圾,不要让负面情绪和想法困扰自己。
17. 心灵净化,净化自己的心灵,不要让杂念和纷扰扰乱内心。
18. 心灵充实,充实自己的内心,不要让空虚和寂寞侵蚀自己。
19. 心灵升华,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不要让低级趣味和欲望左右自己。
20. 心灵宁静,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让外界的喧嚣和纷扰影响自己。
21. 心灵平和,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让情绪的波动影响自己。
22. 心灵安宁,保持内心的安宁,不要让外界的风波和风浪动摇自己。
23. 心灵安定,保持内心的安定,不要让外界的变化和挑战动摇自己。
24. 心灵安祥,保持内心的安祥,不要让外界的恶意和攻击伤害自己。
25. 心灵安适,保持内心的安适,不要让外界的诱惑和诱惑诱惑自己。
如何培养正念习惯保持正念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正念,又称为“正知”,是指以觉察和接纳的态度,全身心地关注和体验当前的一切。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和压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培养正念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1. 呼吸觉察法呼吸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也是培养正念的重要入口。
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觉察法来培养对呼吸的关注和体验。
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自己的呼吸。
观察气息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方式,只是观察它的自然流动。
当你的注意力被其他思绪吸引时,轻轻地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到呼吸上。
通过这种练习,你可以逐渐培养出对当下的敏锐觉察和专注力。
2. 身体觉察法身体是我们与世界相连的桥梁,通过身体觉察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自己的身体。
每天找出一段时间,静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上。
从头部开始,逐渐向下扫描身体的每个部分,观察和感受它们的存在和感觉。
不要评判或解释任何感觉,只是觉察它们的存在即可。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身体连接,提高自我意识和身体感知能力。
3. 感受当下的美好我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担忧中,而忽视了当下的美好。
为了培养正念习惯,我们需要学会停下来,感受当下的美好。
无论是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束鲜花,还是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都值得我们去感激和欣赏。
每天找出几个时刻,专注地体验和感受当前的一切。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当下连接,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 观察思绪和情绪正念并不是要我们消除思绪和情绪,而是要我们以觉察和接纳的态度去观察它们。
每天找出一段时间,坐下来,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
不要陷入其中,也不要刻意改变它们,只是观察它们的出现和消失。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培养出对内心世界的觉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内心的波动。
5. 培养善待自己的习惯正念不仅是对外界的觉察,也是对内心的关怀和善待。
正心正念感悟句子
1. 咱得时刻保持正心正念,就像那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这样才能充满希望啊!比如遇到困难时,咱别抱怨,想想办法,这不就挺过去了嘛!
2. 正心正念多重要啊,这就好比是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着咱走正确的路呀!你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靠着正心正念一路前行的!
3. 哎呀,一定要有正心正念呀,它能让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呢!就像在迷雾中突然看到了那一丝亮光,引领你走出困境,你说神奇不神奇!
4. 正心正念啊,那可是生活的法宝呀!好比一把钥匙,能打开幸福的大门哟!你想想,当你用正心正念对待他人时,别人不也会同样对你好吗?
5. 拥有正心正念,就如同拥有了一双翅膀,可以带你飞向美好的未来!就像小鸟渴望蓝天一样,咱也渴望着美好的生活呀!
6. 正心正念真的不能少哇,这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呢!比如说在面对诱惑时,正心正念能让你坚守底线,不犯错呀!
7. 哇塞,正心正念简直太关键了吧!就像火车的轨道,让你的人生稳稳地向前呀!你见过脱轨的火车有好下场吗?
8. 可别小瞧了正心正念呀,它可是能让你变得强大的秘密武器哟!好比是超级英雄的力量,能战胜一切困难呢!
9. 正心正念是一定要有的呀,这就像给心灵洗了个澡,让你清爽又舒服!想想那些心怀正念的人,总是那么快乐呢!
10. 真的呀,正心正念太重要啦!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绿洲,给你希望和力量!你不这样觉得吗?
我的观点结论:正心正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能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走向美好的未来。
32个正念训练方法1. 呼吸观察,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不要刻意调整呼吸,只是观察它的自然流动。
2. 身体扫描,躺下或坐下,从脚开始,逐渐扫描整个身体,专注地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3. 静坐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冥想,让思绪自由流动,不要刻意干预。
4. 步行冥想,在户外进行步行冥想,专注地感受脚步的每一个动作和周围的环境。
5. 饮食冥想,在进餐时,专注地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和咀嚼的过程。
6. 日常活动冥想,在日常生活中,专注地感受洗碗、扫地、洗衣等日常活动的每一个动作。
7. 感恩冥想,每天找一段时间,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健康、家人、朋友等。
8. 声音冥想,在安静的环境中,专注地聆听周围的声音,不要刻意去分辨声音的来源。
9. 视觉冥想,在美丽的风景中,专注地感受周围的一切,不要刻意去评判或分析。
10. 心灵冥想,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专注地感受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11. 感知呼吸,在呼吸的过程中,专注地感受呼吸的起伏和流动。
12. 观察思绪,在冥想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思绪,不要刻意去干预或改变。
13. 观察情绪,在冥想的过程中,观察自己的情绪,不要刻意去评判或抑制。
14. 观察身体感受,在冥想的过程中,观察身体的感受,不要刻意去解释或分析。
15. 观察外部环境,在冥想的过程中,观察周围的外部环境,不要刻意去评判或干预。
16. 心灵放松,在冥想的过程中,放松内心,接纳一切的存在。
17. 心灵平静,在冥想的过程中,平静内心,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18. 心灵宽容,在冥想的过程中,接纳一切的存在,不要刻意去改变或抗拒。
19. 心灵自由,在冥想的过程中,放下内心的执念,让内心自由自在地流动。
20. 心灵善良,在冥想的过程中,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对自己和他人都保持善意。
21. 心灵感恩,在冥想的过程中,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22. 心灵平和,在冥想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被外界的波动所影响。
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正念和冷静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逆境如同不期而至的暴风雨,时常会打乱我们的节奏,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挫折。
在逆境中,人们很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漩涡,感到焦虑、绝望和无助。
然而,越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保持正念和冷静就显得越发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还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转机,实现自我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是正念和冷静呢?正念,简单来说,就是专注于当下,全身心地感受此时此刻的自己和周围的一切,不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所困扰。
冷静,则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保持头脑清晰,不被情绪左右,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要在逆境中保持正念和冷静,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
逆境并非是世界末日,而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次磨练和成长的机会。
我们要相信,每一次的挫折都蕴含着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的力量。
当遭遇逆境时,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试着去接受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比如,当我们失去工作时,不要只看到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而要思考这也许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职业规划、寻找更适合发展方向的契机。
学会调节情绪也是关键的一环。
在逆境中,负面情绪往往会汹涌而来,如愤怒、恐惧、悲伤等。
这时,我们不能任由这些情绪主宰自己,而是要学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和释放。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重复几次,能够让紧张的身体和情绪得到一定的舒缓。
此外,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也有助于释放压力,让内心恢复平静。
还可以找朋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和痛苦说出来,在朋友的安慰和支持中获得力量。
在逆境中保持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心态同样重要。
逆境往往暴露出我们的不足和短板,这正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好时机。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向他人请教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比如,如果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足而导致失业,那就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重新就业做好准备。
保持正念
正念是八圣道一支,说得直白点,正念就是无念,心无分别,但对六尘了了灵知,也就是有觉性,正如《楞伽经》所说的观一切法唯自心现量。
日常生活中想保持正念是件不容易的事,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在日常行住坐卧中都能保持住正念,做到对境不起分别心,自心妄想现能马上觉悟,令不造身、语恶业,绵密保任,常时熏习,那你就步入圣流了。
我们修道,都想转凡为圣,那凡夫和圣人的区别在哪呢?凡夫妄想多,六根不净,常执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发六识,起烦恼,三毒烧心;而步入圣流后,即便是得须陀洹果,那也已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正如禅宗大德所言:“对境炼心常关照六根门头多觉照(保持正念.守护根门),念来念往多清明(这里是讲对境不生虚妄分别,而内心明了),拉住五毒不乱跑(修正念到一定火候后,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势力制伏色声香味触法,这样对六尘起妄念(五毒)就能觉察,令不起现行),不逞能来不炫耀,真修实证了义道,谨防狂漫心中起,无怨无悔乐逍遥。
”这后面四句就不解释了,每个人证量不同,自然对有些话理解的意境也不一样。
我们修行必须要持戒,戒律建立任持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能引无罪最胜第一快乐功德令生令证。
六根对六尘起六识,造身、语、意三业,所以修道要先从守护根门开始。
瑜伽师地论对于这方面有详细论述,我们不妨研究修学,下面引用论中所言:
“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
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
如是名为密护根门。
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根门增上力故;摄受多闻,思惟修习。
由闻思修增上力故;获得正念。
为欲令此所得正念、无忘失故,能趣证故,不失坏故;于时时中即于多闻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不离加行。
如是由此多闻思修所集成念、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正闻思修瑜伽作用。
如是名为防守正念。
云何名为常委正念?谓于此念、恒常所作、委细所作、当知此中恒常所作、名无间作、委细所作、名殷重作。
即于如是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总说名为常委正念。
如其所有防守正念。
如是于念、能不忘失。
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
即由如是功能势力、制伏色声香味触法。
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
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著,于不可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所有烦恼。
如是耳鼻舌身、广说当知亦尔。
意法为缘、生意识,即此意识、有与非理分别俱行、能起烦恼,由此意识、于可爱色法、将生染著,于不可爱色法、将生憎恚;亦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所有烦恼。
如是名为念防护意。
云何名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谓或善舍、或无记舍、由彼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善防护已;正行善舍无记舍中;由是说名行平等位。
如是名为行平等位。
云何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能善防护?谓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取其相、不取随好;终不依彼、发生诸恶不善寻思,令心流漏。
若彼有时忘失念故,或由烦恼极炽盛故,虽离取相,及取随好;而复发生恶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律仪、由是二相,故能于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能善防护。
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护已,正行善舍或无记舍?谓即由是二种相故。
云何二相?谓如所说防护眼根、及正修行眼根律仪。
如说眼根防护律仪,防护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当知亦尔。
由是二相。
于其善舍无记舍中、令意正行。
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谓于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
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其相。
若能远离如是眼识所行境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不取其相。
如于
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
云何于眼所识色中不取随好?取随好者:谓即于眼所识色中、眼识无间俱生分别意识。
执取所行境相;或能起贪,或能起嗔,或能起痴。
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随好。
若能远离此所行相。
于此所缘、不生意识;是名于眼所识色中、不取随好。
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
复有余类执取其相、执取随好。
言取相者:谓色境界、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现在前,眼见众色。
如是名为执取其相。
取随好者:谓即色境在可见处、能生作意正现在前、眼见色已;然彼先时从他闻有如是如是眼所识色,即随所闻名句文身、为其增上为依为住;如是士夫补特伽罗、随其所闻、种种分别眼所识色。
如是名为执取随好。
如于其眼所识色中,如是于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当知亦尔。
又此取相及取随好、或有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上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或有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上、不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
若于此中执取其相、执取随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上、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
彼于如是色类境界、远离取相及取随好。
云何名为恶不善法?谓诸贪欲、及贪所起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若诸嗔恚、若诸愚痴、及二所起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
是名种种恶不善法。
云何由彼令心流漏?谓若于彼彼所缘境界、心意识生、游行流散;即于彼彼所缘境界、与心意识种种相应、能起所有身语恶行贪嗔痴生、游行流散。
是名由彼令心流漏。
如是于眼所识色中、乃至于意所识法中、执取其相及取随好;由是发生种种杂染。
彼于取相及取随好、能远离故;便不发生种种杂染。
若由忘念、或由烦恼极炽盛故;虽独闲居,由先所见眼所识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所识法、增上力故,发生种种恶不善法。
随所发生,而不执著,寻便断灭除弃变吐;是名于彼修行律仪。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应策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应策意根;即便于彼、作意策发。
如是策发、令不杂染。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
如是名为防护眼根、广说乃至防护意根。
若于其眼所识色中、不应策发所有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不应策发所有意根;即便于彼遍一切种而不策发,不策发故;令不杂染。
由是因缘,于此杂染、修根律仪。
如是名为能正修行眼根律仪、广说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仪。
如是应知已广分别根律仪相。
云何当知此中略义?此略义者,谓若能防护。
若所防护,若从防护,若如防护,若正防护。
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
今于此中谁能防护?谓防守正念、及所修习常委正念、是能防护。
何所防护?谓防护眼根、防护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护。
从何防护?谓从可爱不可爱色、广说乃至从其可爱不可爱法、而正防护。
如何防护?谓不取相、不取随好。
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
即于此处修行律义防守根故,名修律仪、如是防护。
何者正防护?谓由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
是名正防护。
又略义者,谓若防护方便,若所防护事,若正防护。
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根律仪。
此中云何防护方便?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见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广说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随好。
若依是处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即于是处修行律仪。
防守根故、名修律仪。
如是名为防护方便。
云何名为所防护事?所谓眼色、乃至意法。
如是名为所防护事。
此中云何名正防护?谓如说言:由其正念防护于意、行平等位。
名正防护。
又根律仪、略有二种。
一者、思择力所摄,二者、修习力所摄。
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
修习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亦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
又由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缘境、令烦恼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而于依附所依随眠、不能断除,不能永拔。
由修习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缘境烦恼随眠、不复生起,不复现前;一切时分依附所依所有随眠、亦能断除,亦能永拔。
如是思择力所摄根律仪、修习力所摄根律仪、有此差别,有此意趣,有此殊异。
当知此中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是资粮道所摄。
修习力所摄根律仪、当知堕在离欲地摄。
”
上述为论中所言。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修行思择力所摄根律仪,因为大多数人在资粮位,对境不起烦恼已是难得;而要断二障随眠种子非得证得出世间无分别智,在菩萨十地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方能断随眠,所以大家一开始修道先从保持正念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