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 格式:pptx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133
头痛的鉴别诊断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其病因却多种多样。
在进行头痛的鉴别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下面将介绍头痛的鉴别诊断及相关内容。
一、原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是一类无明确病因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群体头痛。
这些头疼痛的特点和症状各不相同,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来进行鉴别。
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搏动性的头痛,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光线过敏和噪音过敏等症状。
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可能与遗传、神经血管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
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双侧头痛,持续性、钝痛或压缩痛感,常与情绪紧张、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
群体头痛群体头痛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头痛,表现为一侧颞部剧烈疼痛,伴随着眼结膜充血、流泪等自主神经症状,常发作于夜间。
二、继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是由其他已知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头痛,如颅内器质性病变、颅外疾病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可能的原因:颅内器质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蛛网膜下腔血肿: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常伴有发热、意识障碍等表现。
颅外疾病•高血压造成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剧烈爆发性头痛、意识障碍等。
•颈椎病:常导致枕下头痛,伴有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颅颈部肌肉紧张:常见于长期不良姿势或劳累,表现为颈部疼痛、头痛等症状。
三、其他原因除上述主要类型外,头痛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眼部疾病、颞动脉炎、颞颌关节紊乱等。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检查结果,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头痛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病因和症状特点。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头痛问题。
头痛的鉴别诊断头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1.反复发作性头痛头痛性癫痫是指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癫痫的唯一表现,在癫痫中占3.8%,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性别无明显差异。
起自突然的发作性头痛,有的发作前有先兆,如情绪激怒,头晕、恶心、眼前冒金花等。
头痛部位以前额部多见,其次为颞区、顶区、眼眶部。
性质以搏动性痛最常见,也表现为胀痛、刺痛。
2.中度或轻度头痛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
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
脑肿瘤是引发中度或轻度头痛的只要疾病。
3.癫痫性头痛癫痫性头痛,疼痛多较剧烈,多为深部的胀痛、炸裂样痛,常不同程度地伴有呕吐、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至生命体征的改变。
4.颅内头痛颅内头痛是指外伤后发生的脑脊液瘘或腰椎穿刺,使脑脊液继续从穿刺部位向脊膜腔外渗出过多,导致椎管内压力下降,后颅窝疼痛敏感组织被牵拉向下而导致的头痛。
腰椎穿刺后出现头痛常见。
5.功能性头痛功能性头痛亦称精神原性头痛。
主要包括神经衰弱、癔病、脑震荡后遗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
头痛常反复发作,以胀痛为主、部位不定、性质含糊、无一定规律,常在头顶部有帽状紧缩感,或前额到颈部牵拉痛,头顶像有许多小虫在钻来钻去的感觉。
另外,常伴有头晕、乏力、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状,病程长,时好时发。
6.偏头痛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
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
偏头痛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及预防药物治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目前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
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
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
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
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
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
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
偏头痛的鉴别诊断
1.丛集性头痛:少见, 一侧眶周发作性剧烈头痛, 特点是反复密集发作。
家族史罕见, 发病较偏头痛晚, 平均25岁, 男性多见,在丛集发作(数周至数月)期内一次接一次成串发作,极剧烈单侧持续非搏动性头痛, 持续数分钟到2小时,开始鼻旁烧灼感眼球后压迫感, 伴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和Horner征等, 可伴头痛侧眼睑下垂。
饮酒或应用血管扩张药可诱发。
几乎每日同一时间(常在晚上)发作, 从睡眠中痛醒。
每年春、秋季发作一两次, 发作间期数月或数年无头痛。
功能MRI显示发作期间同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2.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海绵窦特发性炎症伴头痛和眼肌麻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壮年多见。
头痛发作常表现球后及眶周顽固性胀痛、刺痛和撕裂样疼痛, 伴恶心和呕吐, 数天后出现痛侧动眼、滑车或外展神经麻痹, 表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光反射消失等。
持续数日至数周缓解, 数月至数年后又可复发。
皮质类固醇口服有效。
3.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偏头痛样头痛, 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
4.偏头痛性梗死:极个别情况, 偏头痛可继发缺血性卒中,偏头痛渐进性病程和自发消退2个特点可与脑卒中区别。
头痛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头痛(headache)通常是指额、顶、顾及枕部的疼痛。
颅外的皮肤、肌肉、腱膜、骨膜和颅内的血管、脑膜、神经组织因炎症、血管扩张或牵引、压迫等因素的刺激,均可引起头痛。
面部器官的病变常累及并反射到头部,故常伴有头痛。
头痛可以是劳累、精神紧张和焦虑的一般表现,或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但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信号,应认真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诊断提示】1.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及中毒性脑病。
头痛较剧烈,伴有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的炎性改变。
2.颅内血管性疾病(1)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和脑动脉血栓形成均可引起头痛。
突然剧烈的似刀割、爆炸或斧劈样疼痛是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特征之一,且常伴有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也可出现精神错乱、眩晕、惊厥发作,甚至意识丧失,血性脑脊液较脑出血更明显。
脑出血患者头痛常为首发症状,但往往迅速出现意识障碍与肢体偏瘫,血压可突然升高,常呈持续深度昏迷,伴有抽搐、潮式呼吸、脑膜刺激征及肢体锥体束征或病理反射。
高血压脑病:发作时血压急剧升高,头痛剧烈,常伴有呕吐、黑朦、失语、抽搐、短暂的精神错乱或昏迷,并可有单侧感觉障碍或偏瘫,但上述症状为可逆性,适当处理可很快恢复,并且少有后遗症。
(2)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除血管破裂时有蛛网膜下隙出血表现外,脑动脉瘤常是固定一侧的偏头痛,伴有第III、IV、Vl对脑神经麻痹,可见单侧搏动性突眼。
年轻患者的癫病发作史、反复蛛网膜下隙出血和头痛是脑血管畸形的三大特征。
(3)偏头痛:为阵发性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家族史。
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及眩晕、出汗、心慌、流泪、鼻塞、面色苍白或潮红、腹痛、腹泻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丛集性头痛(又称组胺性头痛):多在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征,常于夜间或中午睡眠中突然发作,呈跳痛或烧灼样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极少超过2h,发作多在同一侧,以中年男性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