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4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具有隔离、放大、转换信号等功能,可以实现电路的开关、保护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结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一、继电器的结构继电器由电磁系统和触点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线圈和铁芯,触点系统包括正常触点和辅助触点。
1. 线圈:继电器的线圈由导线绕成,通常使用铜线或者铝线。
线圈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使铁芯受力,进而控制触点的开闭。
2. 铁芯:铁芯是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份,通常由软磁材料制成,如硅钢片。
线圈通电时,磁场会使铁芯磁化,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从而控制触点的状态。
3. 正常触点:正常触点是继电器的主要开闭部件,通常由银合金制成。
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正常触点会受到铁芯的吸引力而闭合,断开线圈通电时则会弹开。
4. 辅助触点:辅助触点是继电器中的辅助开闭部件,通常与正常触点配合使用。
辅助触点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电路的切换、保护和控制等。
二、继电器的工作方式继电器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吸引型和排斥型两种。
1. 吸引型继电器:吸引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吸引力而被吸引,触点闭合。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触点弹开。
2. 排斥型继电器:排斥型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受到磁场的排斥力而被推开,触点断开。
断开线圈通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回到原位,触点闭合。
三、继电器的应用场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和控制的作用。
例如,继电器可以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一旦超过设定值,继电器会触发报警或者切断电源,保护电力设备和人身安全。
2. 自动控制系统: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和控制。
例如,继电器可以实现灯光、机电、风扇等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节能效果。
3. 电子设备:继电器在电子设备中用于信号转换和放大。
继电器详细知识汇总继电器是一种电工电子设备,它是以电信号来控制电路的通断动作的。
继电器由电磁部分和触点部分组成,通过外加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电磁铁上,使之磁化或去磁,从而达到通断电路的目的。
以下将对继电器的原理、结构、分类以及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1.原理:继电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线圈产生电磁场,使得铁心受到磁力作用而产生吸引力。
吸引力使得触点关闭或打开,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
当线圈电流消失时,电磁场消失,铁心恢复原位,触点也相应恢复。
2.结构:继电器的结构主要由线圈、铁心、触点和外壳组成。
线圈是继电器的主要部分,通过线圈来产生电磁场。
铁心作为线圈的磁导体,通过磁力吸引触点以完成通断功能。
继电器的触点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分别用于控制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外壳则是继电器的保护外壳,用于防护继电器内部结构。
3.分类:继电器可以根据工作原理、触点类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根据工作原理,继电器可分为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和热继电器等。
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类型,它以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固态继电器则是通过半导体材料进行电信号的控制。
热继电器则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热量来触发动作。
根据触点类型,继电器可分为单刀单掷、单刀双掷、双刀双掷等多种形式,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需求。
根据应用领域,继电器可分为小功率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汽车继电器等。
4.应用:继电器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自动化中,继电器被用于控制电机启停、开关控制以及安全控制等功能。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被用于电力保护及控制系统中,例如过载保护、电流保护和接地保护等。
在交通领域中,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与调度。
此外,继电器也常用于家电、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
总结:继电器是一种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电子设备,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来控制触点的关闭和打开,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功能。
继电器的结构包括线圈、铁心、触点和外壳。
1.3.1 继电器的用途1.3 继电器、组成继电器是一种根据电气量(如电压、电流等)或非电气量(如热量、时间、压力、转速等)的变化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及电力拖动装置的自动控制、检测、保护及调节为目的的自动电器。
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继电器是一种小容量电器(一般小于5A),一般没有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分断负载电路;接触器可以用于控制大容量的电路或电气设备,有良好的灭弧措施,完全可以分断负载电路。
继电器的输入量可以是电气量也可以是非电气量;而接触器的输入量只能是电压。
继电器的定义为:当输入量(或激励量)满足某些规定的条件时,能在一个或多个电器输出电路中产生跃变的一种器件。
它一般由感测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感测机构把感测到的电气量或非电气量传递给中间机构,将它与设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当达到整定值(过量或欠量)时,中间机构便使执行机构动作,从而接通或断开被控电路。
1.3.2 继电器的分类继电器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1.3.2.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电磁继电器、固体继电器、温度继电器、舌簧继电器、时间继电器、高频继电器、极化继电器、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 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1.3.2.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可分微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mm的继电器)、超小型微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大于10mm,但不大于25mm的继电器)、小型微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大于25mm,但不大于50mm的继电器);1.3.2.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类微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触点额定负载电流(阻性)为0.1A;0.2A的继电器)、弱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 时,触点额定负载电流(阻性)为0.5A;1A的继电器)、中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触点额定负载电流(阻性)为2A;5A的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当触点开路电压为直流28V时,触点额定负载电流(阻性)为10A;15A;20A;25A;40A……的继电器)1.3.2.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密封继电器(采用焊接或其它方法,将触点和线圈等密封在罩子内,与围介质相隔离,其泄漏率较低的继电器)、封闭式继电器(用罩壳将触点和线圈等密封(非密封)加以防护的继电器)、敞开式继电器(不用防护罩来保护触电和线圈等的继电器)。
继电器的基础知识及应用领域一、时间继电器基础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当电器或机械给出输入信号时,在预定的时间后输出电气关闭或电气接通信号的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的常用功能有:A:通电延时(On-delay Operation)F:断电延时(Off-delay Operation)Y:星三角延时(Star/Delta Operation)C:带瞬动输出的通电延时(With inst. Contact On-delay Operation)G:间隔延时(Interval-delay Operation)R:往复延时(On-off repetitive delay Operation)K:信号断开延时(Off-signal delay Operation)1、控制电源时间继电器的电源端子间一般能承受1500V的外来浪涌电压,如果浪涌电压超过此值时,须使用浪涌吸收装置,以防止时间继电器击穿烧毁;当时间继电器重复工作时,本次电源关断到下次电源接通的时间(休止时间)必须大于复位时间,否则,未完全复位的时间继电器在下一次工作时就会产生延时时间偏移、瞬动或不动作; 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的电源接通时间必须大于0.5秒,以便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保证在断开电源后按预设时间接通或分断负载;时间继电器的电源回路一般情况下是高阻抗的,因此,切断电源后的漏电流要尽可能小(半导体或用RC并接的触点来开关时间继电器),以免有感应电压而假关断引起误动作(对于断电延时型而言,会产生断电后延时时间到但继电器不释放现象)。
一般情况下电源端子的残留电压应小于额定电压的20%,对断电延时型而言应小于额定电压的7%;时间继电器在完成其控制工作后,尽量避免继续通电。
到时后连续通电会使产品发热,从而加快电子元件老化,大大缩短使用寿命。
2、负载连接时间继电器的输出触点由于受产品体积的限制,往往负载能力不强,因此要对触点进行保护,可在触点两端并接吸收装置(如:RC、二极管、齐纳二极管等)。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器件,通过控制一个电路的开关状态来控制另一个电路的通断。
它是电磁原理与机电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放大、隔离和自锁等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继电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外壳组成。
1. 电磁系统: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线圈是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通电产生磁场。
铁芯是电磁系统的核心部份,能够吸引或者释放触点。
2. 触点系统:包括常闭触点(NC)、常开触点(NO)和公共触点(COM)。
当继电器处于非动作状态时,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当继电器动作时,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
3. 外壳:起到保护继电器内部元件和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机械开关的原理。
1. 非动作状态:当继电器未通电时,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此时铁芯不具有磁性,触点处于常闭状态。
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断开。
2. 动作状态:当继电器通电时,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场使得铁芯具有磁性,吸引触点。
触点由常闭状态转变为常开状态。
常闭触点与公共触点断开,常开触点与公共触点连接。
3. 自锁功能:继电器在动作状态下,即使断开输入电源,触点仍然保持在原来的状态。
这是因为继电器中的自锁回路使得线圈继续通电,保持磁场的存在,从而保持触点的状态。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通信设备等。
1. 家用电器:继电器可用于家庭电路的控制,如灯光开关、空调控制等。
2. 工业自动化:继电器可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如机器人、生产线等。
3. 通信设备:继电器可用于通信设备中的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
四、继电器的优点和局限性继电器具有以下优点:1. 隔离性:继电器能够隔离控制信号和被控制电路,保护控制系统和被控制设备。
2. 放大功能:继电器能够将微弱的控制信号放大到较大的电流或者电压,以控制高功率电路。
3. 可靠性: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工作。
继电器的基础知识————————————————————————————————作者: ————————————————————————————————日期:继电器的基础知识一.继电器的历史发展过程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基础。
历史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电磁(式)继电器,静态型继电器,微机型继电保护。
ﻫ电磁(式)继电器(electromagneticrelay)ﻫ是利用输入电路内电流在电磁铁铁心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他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机械部件的运动产生预定响应,主要结构部件有线圈(电流流过形成电磁铁)、可动铁片、弹簧、触点等构成。
国际上,对于电气继电器标准的需求可追朔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继电器仅有机电式继电器,直观的机械动作原理,简单的试验方法,工艺、设计和制造水平成为继电气动作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随着动作原理的设计形式不同,分为电磁式继电器、磁电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电动机式继电器等。
又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差动继电器、跳闸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电抗继电器等。
ﻫ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
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
因而60年代是我国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
ﻫ静态型继电器(staticrelay)ﻫ静态型继电器是相对于电磁(式)继电器那样靠机械部件运动的有触点继电器来说,它是由电子(电模拟量例如电流或电压)、磁(磁通量)、光(光通量)、或其它无机械运动的元件产生预定响应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随着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电阻及电容等分离元件)和60年代初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并且这些元件愈来愈多的应用于继电器中,为了区别能用肉眼判断机械动作的电磁型继电器才引入了“静态继电器”的概念。
各种继电器工作原理及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器元件,是由电磁铁和机械开关组成的电器开关装置,可用来控制电路中的大电流和高压。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铁的吸合和脱离来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常见的继电器有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和热继电器等。
1.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最常见的一种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开关容量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它由电磁线圈和机械触点构成。
当通过电磁线圈通入电流时,线圈产生磁场,吸引机械触点闭合,使电流通过,控制外部的电路。
当电磁线圈通电关闭时,机械触点则断开。
电磁继电器的特点:-开关容量大,适用于大电流和高压的电路控制。
-可靠性高,寿命长。
-操作响应速度较慢。
2.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半导体元件代替机械触点的继电器。
它使用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和三极管)来控制外部电路的开闭。
当电子元件通电时,控制电压可以引发开关电压。
相比于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的响应速度更快,寿命更长,能耗更低。
固态继电器的特点:-响应速度快,开关时间短。
-寿命长,没有机械磨损。
-无噪音,免维护。
3.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利用温度的变化来控制开关状态的继电器。
它通常由热敏电阻、选择器和电磁继电羸构成。
当温度升高时,电阻的阻值减小,电流增大,通过选择器使电流通入电磁继电器,将机械触点吸合,控制外部电路。
当温度下降时,电磁继电器解除吸合状态,机械触点断开。
热继电器的特点:-适用于需要根据温度变化来控制电路的场景。
-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较慢。
-使用方便,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无论是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还是热继电器,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继电器是电路中常见的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继电器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实现对电路的准确控制。
继电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继电器应用领域按外形尺寸分类定义微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不大于10mm 的继电器超小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大于10mm ,但不大于25mm 的继电器小型继电器最长边尺寸大于25mm ,但不大于50mm 的继电器按触点负载分类定义微功率继电器小于0.2A 的继电器。
驱动继电器知识点总结1. 继电器的基本概念继电器是一种通过电磁力控制开关动作的电气设备,用于控制较大电流的设备或系统。
它由线圈、铁芯、触点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将铁芯吸引,使得触点吸合或断开,从而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继电器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分为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等类型。
2. 继电器的类型(1)电磁继电器:通过电磁吸合和断开触点来控制电路的开关动作,根据其使用方式可以分为普通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
(2)固态继电器:利用半导体元件(如晶闸管、可控硅等)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具有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噪音小等优点。
(3)时间继电器:通过时间延迟控制电路的开关动作,可以分为电磁式和固态式时间继电器。
3. 继电器的特性(1)触点负载能力:继电器的触点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电流和电压。
(2)操作电压和电流:继电器的触发工作所需的最小电压和电流。
(3)响应时间:继电器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
(4)绝缘特性:继电器在通电和断电时的绝缘状态。
(5)寿命和可靠性: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指标。
(6)尺寸和安装方式: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和安装方式,如插座式、导轨式等。
4. 继电器的应用领域(1)工业自动化:用于控制和保护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电力系统:用于保护和控制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3)交通信号: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开关动作。
(4)家电产品: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中常用的继电器。
(5)汽车电子:用于控制汽车的灯光、喇叭、空调等设备。
5. 继电器的驱动方式(1)电磁驱动:通过给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来产生磁场,从而控制继电器的开关动作。
(2)固态驱动:利用半导体元件如晶闸管、可控硅等来控制继电器的触发工作。
(3)信号驱动:通过输入的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的触发工作,如控制信号电压、电流等。
(4)时间驱动:通过时间延迟控制继电器的开关动作,如定时继电器、计数继电器等。
6.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1)直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直流电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一般由电源、驱动元件(如晶闸管、可控硅等)、保护元件(如保险丝、继电器保护二极管等)组成。
继电器知识大全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
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
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
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
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二、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所需要的电压。
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
2、直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
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
继电器的定义、分类、命名
一、继电器的定义
1、继电器的定义
继电器:当输入量(或激励量)满足某些规定的条件是能在一个或多个电器输出电路中产生跃变的一种器件
2、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输出入量和输出量之间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成为继电器的继电特征或控制特征.用x表示输入回路量,y表示输出回路的输出量,如图1所示.当输出量x 连续变化到一定量xa时,输出量y发生跃变,有0增加到ya值,则是输入量继续增加,是输出保持不变.相反,当减少到xb是,y又突然由ya减少到0.xa被称为继电器的动作值,xb被称为继电器的释放值,ya即是继电器的负载.
二、继电器的分类
1、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或结构特征分类
(1)电磁继电器:利用输入电路内点路在电磁铁铁芯与衔铁间产生的吸力作用而工作的一种电气继电器。
直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直流的电磁继电器。
交流电磁继电器:输入电路中的控制电流为交流的电磁继电器。
磁保持继电器:利用永久磁铁或具有很高剩磁特性的铁芯,是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在其线圈断点后仍能保持在线圈通电时的位置上的继电器。
(2)固体继电器:指电子元件履行其功能而无机械运动构件的,输入和输出隔离的一种继电器。
(3)温度继电器:当外界温度达到给定值时而动作的继电器。
(4)舌簧继电器:利用密封在管内,具有触电簧片和衔铁磁路双重作用的舌簧的动作来开,闭或转换线路的继电器。
干簧继电器:舌簧管内的介质的介质为真空,空气或某种惰性气体,即具有干式触点的舌簧继电器。
湿簧继电器:舌簧片和触电均密封在管内,并通过管底水银槽中水银的毛细作用,而使水银膜湿润触点的舌簧继电器。
剩簧继电器:由剩簧管或有干簧关于一个或多个剩磁零件组成的自保持干簧继电器。
舌簧管:同理舌簧管有干簧管,湿簧管,剩簧管三种类型。
(5)时间继电器:当加上或除去输入信号时,输出部分需延时或限时到规定的时间才闭合或断开其被
控线路的继电器。
电磁时间继电器:当线圈加上信号后,通过减缓电磁铁的磁场变化而后的延时的时间继电器。
电子时间继电器:由分立元件组成的电子延时线路所构成的时间继电器,或由固体延时线路构成的时间继电器。
混合式时间继电器:由电子或固体延时线路和电磁继电器组合构成的时间继电器。
(6)高频继电器:用于切换高频,射频线路而具有最小损耗的继电器。
(7)极化继电器:有极化磁场与控制电流通过控制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综合作用而动作的继电器。
继电器的动作方向取决于控制线圈中流过的的电流方向。
二位置极化继电器:继电器线圈通电时,衔铁按线圈电流方向被吸向左边或右边的位置,线圈断电后,衔铁不返回。
二位置偏倚计划继电器:继电器线圈断电时,衔铁恒靠在一边;线圈通电时,衔铁被吸向另一边。
三位置极化继电器:继电器线圈通电时,衔铁按线圈电流方向被吸向左边或右边的位置;线圈断电后,总是返回到中间位置。
(8)其他类型的继电器:如光继电器, 声继电器,热继电器,仪表式继电器,霍尔效应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
2、按继电器的外形尺寸分类
表1继电器外形尺寸分类
注:对于密封或封闭式继电器,外形尺寸为继电器本体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最大尺寸,不包括安装件,引出端,压筋,压边,翻边和密封焊点的尺寸。
3、按继电器的负载分类
表2 继电器触点负载分类
4、按继电器的防护特征分类
表3 继电器防护特征分类
三、继电器的命名
电子设备用继电器基本型号组成见表4至8。
表4 继电器的基本型号
注意: (1)最长边尺寸大于50毫米的继电器无第二部分--外形符号,敞开使继电器无第五部分--防护特征符号;2)交直流两用的电磁继电器机采用二极管对线圈进行瞬态抑制或反向极性保护的直流电磁继电器均按直流电磁继电器类编制类型号。
(3)混合式继电器的基本型号为组合的电磁继电器基本型号中的外形符号之后加标字母H(混)。
表5 极化继电器
表6 时间继电器
表7 舌簧继电器
表8 舌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