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工技术》铣削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60
一、銑削原理以銑刀的旋轉運動和工件的進給運動相配合進行的切削加工方法稱為銑削主運動:將金屬材料切削下來的運動叫主運動進給運動:逐步地把金屬層投入切削的運動稱為進給運動二、順銑和逆銑1.順銑銑刀的旋轉方向與工件的進給方向相同時,稱為順銑A.順銑的優點:A-1.順銑時,切削力向下,有壓緊工件的作用,對於不易夾緊的及細長工件較為合適A-2.順銑時刀刃切入容易,對已加工面的擠壓磨擦較小,故刀刃磨損較慢,加工出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較好A-3.順銑對消耗在進給運動方面的功率較小,切削時較輕松B.順銑的缺點:B-1.順銑時,刀刃從工件表面切入,因此當工件表面有硬皮或雜質時,刀刃容易磨損的損壞B-2.順銑時,因銑刀的作用力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同,所以會拉動工作台,當絲杆間隙較大時,工作台被拉動後,由於每齒進給易突然增大,會造成刀齒折斷,甚至工件夾具機台損壞的後果,所以在絲杆間隙大而且切削阻力較大時,嚴禁用順銑進行工作.2.逆銑銑刀的旋轉方向與工件的進給方向反時的銑削方式稱為逆銑A.逆銑的優點A-1.逆銑時(由於刀刃阻力不是以工件的外表切放),故對表面有硬皮的毛坯件進行切削時,對刀刃的損壞影響較小A-2.逆銑時,切削阻力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反,銑削中不會改變絲杆間隙方向,銑削平穩,可進行重切削B.逆銑的缺點B-1.逆銑時,垂直作用力向上,容易導致工件被拉起(臥銑由這突出)B-2.逆銑時,由於刀刃開始切入時要滑移一小段距離,故刀刃易磨損,并使已加工面受到冷擠壓和磨擦,影響工件的表面粗糙度B-3.逆銑時消耗在進給運動方面的功率較大綜合上述,在一般情況下,均應采用逆銑,由於順銑也有較多優點,故在精切削或機台絲杆間隙小時可采用順銑3.對稱銑削工件處在銑刀中間時的銑削稱為對稱銑削刀齒的前半部分為逆銑,後半部分為順銑,故工件和作台容易產動,此外對窄長的工件容易造成變形和彎曲,只有在工件寬度接近銑刀直徑時采用三、切削用量(銑削)1.進給量( F )工件在銑削時,相對銑刀的進給速度叫進給量A.每齒進給量( S齒毫米/每尺)MM/2在銑刀轉過一個刀齒的時間內,工件沿進給方向所移動的距離B.每分鐘進給量(S毫米/分鐘)mm/min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工件沿進給方向所移動的距離一般在銑床或說明書上記載數值均為每分鐘進給量C.進給量的計算公式﹕F=S齒*T*NT=銑刀刀刃數N=主軸轉數(rpm)2.切削速度銑刀刀刃上最大直徑處,在一分鐘內所走過的距離,代號V=m/min,在銑床上是以銑床主軸轉速來調整切削速度,但是對銑刀使用等因素的影,是以切削進度來考慮的,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在選擇合理的切削速度後,再根據切削速度,銑刀直徑來計算轉速轉速(轉/分)=100*切削速度(米/分)/3.14*銑刀直徑(毫米) (n=1000*Q/3.14*D)3.切削寬度在既垂直於銑削深度,同時又垂直於進給方向測量出的被切削金屬層的尺寸叫銑削寬度4.切削深度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叫銑削深度用立銑刀銑槽時,切削深度不宜超過銑刀直徑的0.5倍,側銑時依切削寬度不同而切削深度不同,若切削寬主為1/2D時,切削深度約為D5.選用原則A.銑削深度,銑削寬度和進給量三者決定了銑削體積,若銑削體積增大時,應降低銑削速度,即降低轉速B.銑刀直徑越大時其轉速越低﹔銑刀直徑越小,其轉速越高C.碳化鎢刀具比高速鋼之銑削速度高兩倍,且需較快之進給,即使用碳化鎢刀具時,所選用之轉速,進給量均應高於高速鋼銑刀D.提高銑削速度而降低進給量能得到較好之面粗度E.加工硬質材質時,應選較小之銑削速度﹔加軟材質時,應采用較大之銑削速度F.在確保品質的前提下,首先應選用較大的切削寬度,較大的銑削深度,再選用較大的每齒進給量,最後確定銑削速度四、粗加工與精加工為了得到光亮準確的加工表面,在銑削加工中應先粗銑後精銑1.粗銑粗銑為重切削,必須在短時間內去掉多余材料,因為銑削深度﹑銑削寬度﹑進給量應選擇較大,但為了保証銑刀之壽命,則應選擇較小的切削速度,刀具選用上選擇刀齒較少切屑槽較大且較堅固之銑刀,粗加工一般須留0.15~0.3mm左右精加工量,軟材料預留多一些,硬材料預留少一些2.精銑精銑為輕切削,需保証光滑表面及精確之尺寸,為達到此目的,需選用較高的銑削速度和較小的進給量及切削深度,精銑時應注意因每齒切削量大小,導致刃口在工件表面磨擦而非切削的現象,容易造成銑刀磨耗,故應根據面精度及尺寸要求合理選用進刀量及轉速五、切削液1.切削液之作用A.降低刀具及工件溫度B.減少切屑﹑刀具及工件間的摩擦C.增加工件表面的光滑度D.減少動力消耗,增加切削效率E.沖刷切屑離開加工區域F.延長刀具之使用壽命G.減少刀具及工件可能發生的腐蝕鏽損2.加工對切削液之要求A.在物理上和化學上反應穩定,不變質B.對加工人員無毒性,無損害C.對工件,機台不會產生腐蝕D.淡色透明,無揮發性,且不易著火3.切削液的種類A.以冷卻為主的切削液此類要削液一般為水溶液,其價格低廉,流動性好,散熱快,可用20~30倍水稀釋B.以潤滑為主的切削液此類切削液大都是油類,潤滑性較好,但流動性差,散熱慢4.切削液的選用A.粗加工時,應選用以冷卻為主的切削液B.精加工時,應選用以潤滑為的切削液C.加工鑄鐵和黃銅時,不宜使用切削液D.在用硬質合金刀具作高速切削時,因刀具耐熱性好,一般不需使用切削液如需使用切削液,則需從開始切削前就充分連續澆注,避免硬質合金因驟冷驟驟熱而碎裂。
铣削加工基础知识铣削是机械加工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它可以在工件上切削出各种形状和几何结构,例如平面、凸面、凹面、齿轮等。
铣削加工是先将工件夹紧在铣刀刀架上,然后通过刀头的旋转运动,将工件上的材料切削下来,以达到所需的加工要求。
铣削加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经验,尤其是在机床配置、铣刀选择、切削参数调整和工件夹持等方面,都需要工程师有很高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以下是一些铣削加工的基础知识,有助于了解这一技术的本质和基本原理。
1. 铣床结构和分类铣床是常用的铣削加工设备,根据设计结构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平面铣床、立式铣床、龙门铣床等。
平面铣床主要用于加工平面,立式铣床用于加工各种零件,操作机台方便,加工效率较高,而龙门铣床则主要用于加工大型工件。
铣床的结构特点也各有不同,根据横梁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横梁式和移动横梁式等。
固定横梁式铣床因采用了单向运动结构,使得刀具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当工件过宽时,无法加工,而移动横梁式则具有多向运动的优点,可适应不同的加工工件大小和材质。
2. 铣刀的选择和使用铣刀是铣削加工中最常见的主要切削工具,可以根据不同材质和工件的加工需要,选择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铣刀进行切削。
铣刀品种繁多,有单刃、双刃、三刃、四刃、六刃等,还有HSS、硬质合金、PCD和CBN等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铣刀,还有钻立铣刀、球头铣刀、齿轮铣刀,甚至有专用于削铝、削钛合金等不同的高端铣刀。
铣刀的使用要注意刀具与工件的匹配和切削条件的合理设置,一方面需要保证刀具尺寸和精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也要根据材料和工件特性进行测算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加工效果。
3. 加工参数设置铣削加工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等都受到切削参数的影响,因此,设置正确的加工参数对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影响很大。
加工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三个方面。
切削速度是铣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力和热量传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材料和铣刀材质需要采用不同的切削速度,通常速度范围为20-200m/min,速度过低时表面粗糙度会增加,速度过高时则容易损伤刀具和工件。
铣削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概述1. 引言铣削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本文将介绍铣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包括铣削的定义、分类、工艺流程、工具选择、加工参数和常见问题等方面。
2. 铣削的定义铣削是通过旋转刀具在工件表面切削材料,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它是利用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工件的移动来完成加工过程。
铣削加工可以实现多种复杂形状的加工,如平面、曲面、沟槽等。
3. 铣削的分类根据刀具的位置和工件的位置关系,铣削可以分为面铣和端铣两种基本形式。
•面铣:刀具的轴线与工件表面垂直,切削面与工件表面平行。
面铣适用于平面加工和表面精加工。
•端铣:刀具的轴线与工件表面平行,切削面与工件表面垂直。
端铣适用于沟槽加工和形状精加工。
4. 铣削的工艺流程铣削加工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刀具安装:选择合适的刀具,将其安装在铣床或加工中心的主轴上。
2.工件夹紧: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以确保工件在加工中的稳定性。
3.加工准备:根据加工要求,调整刀具位置、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等加工参数。
4.铣削加工:启动铣床或加工中心,开始加工。
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切削,直至得到所需形状。
5.检验与修整: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检验,如平面度、粗糙度等指标的测量。
如有需要,可对工件进行修整。
6.清洁与保养:清洁铣床、刀具和工作台等设备,进行常规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刀具选择在铣削加工中,刀具的选择对加工质量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刀具类型有平面铣刀、球头铣刀、立铣刀、多齿铣刀等。
刀具的选择应根据加工要求、工件材料和加工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6. 加工参数在铣削加工中,一些重要的加工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表面单位时间内与工件相对运动的速度。
切削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切削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进给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件相对于刀具的移动距离。
进给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等参数来确定。
铣工的工作原理铣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模具等。
铣工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铣床将刀具与工件进行相对运动,使切削刃与工件表面接触,切削掉工件上的多余材料,最终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目的。
铣床是铣工的主要设备,它由床身、支承和工作台等部分组成。
床身是床架结构,用于固定各个部件和传递切削力,通常由铁铸件制造而成,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支承是用来支撑工作台,保持其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并能沿纵向和纵向移动。
工作台是放置工件的平台,可以进行水平、垂直和旋转等运动。
铣床的主要运动有三个: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进给量。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速度,通常以每分钟切削刃通过工件的长度表示。
切削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切削过程中的摩擦和热量的产生,直接影响到刀具的耐用性和切削质量。
进给速度是指切削运动的速度,即切削刃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距离。
进给速度的大小决定了工件上被切削掉的材料量的多少。
进给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工件的运动距离,是进给速度的一部分。
进给量的大小决定了加工过程中被切削掉的材料量。
铣刀是铣床上常用的切削工具,用于将工件表面上的多余材料切削掉。
铣刀一般由刀头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头上有多个切削刃,刀柄用于连接刀头和铣床。
切削刃的类型和数量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切削需求。
铣刀的选用需要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来确定。
铣床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如下:1. 安装工件:首先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一般采用螺纹固定或者夹具固定的方式。
工件固定后,要进行合理的装夹,以确保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刚性。
2. 选择刀具和夹具:根据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
刀具和夹具的选择要考虑到工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等因素。
3. 调整切削参数: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刀具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进给量等切削参数。
切削速度的选择要保证刀具既能够正常切削,又不会过早磨损;进给速度和进给量的选择要保证切削效果和加工效率的平衡。
铣工知识点总结一、铣削工艺基础知识1. 铣削概述铣削是一种通过切削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加工方法。
铣削是通过旋转刀具在工件表面上进行切削,以使工件表面形状和尺寸精度得到改善的一种加工方法。
2. 铣削机床的工作原理铣削机床是一种用来进行平面、立面、曲线和表面的切削加工的机床。
它以主轴旋转为运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切削。
铣削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轴旋转带动刀具进行切削,同时工件在工作台上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3. 铣削工艺参数铣削工艺参数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工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工艺参数能够保证良好的加工质量和高效的加工速度。
4. 铣削工艺的加工精度铣削工艺的加工精度是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加工精度是衡量工件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工件的使用性能。
5. 铣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铣削刀具是铣削加工中使用的切削工具,选择合适的刀具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影响很大。
不同的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刀具类型和刀具参数。
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性能是刀具选择的重要考量。
6. 铣削刀具的结构和分类铣削刀具一般由刀身和刀片两部分组成,刀具的结构和刀片的形状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
常见的铣削刀具有平面铣刀、球头铣刀、立铣刀和T型铣刀等,不同类型的刀具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形式和工件类型。
7. 铣削的切削力铣削加工中的切削力包括主切削力和副切削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对于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刀具的耐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切削力分布是铣削加工中的重要问题。
8. 铣削的切削热铣削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切削热的分布和传递对于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加工质量都产生影响。
有效地控制切削热是铣削加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9. 铣削的切屑清理切屑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及时地清理切屑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的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切屑清理是铣削加工中的重要环节。
直观的国外资料:铣削原理及切削参数计算,图文一看就懂(文章底部可以评论,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和知识补充)
数控编程教学
订单 | 技术 | 干货 | 编程
关注可加入机械行业群
数控达人
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机械制造技术分享,为您提供最便捷的数控制造资讯,打造最前沿的科技机械信息平台。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数控达人
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机械制造技术分享,为您提供最便捷的数控制造资讯,打造最前沿的科技机械信息平台。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加微信:Yuki7557 送宏程序教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