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平滑肌瘤
- 格式:ppt
- 大小:8.19 MB
- 文档页数:10
腹膜后肿瘤手术没那么难作者:罗成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每一位腹膜后肿瘤患者都有一段复杂的求医故事,都有过无数次被医生拒绝的经历。
由于发病率低、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而且很多医生因不擅长而拒绝手术。
然而这类肿瘤虽然多数是恶性,但恶性程度低、生长慢,肿瘤也很少向远处转移,所以这类肿瘤患者的治疗机会多,治疗意义更大。
患者为何求治无门河北患者李某2008年发现腹部巨大肿瘤,在当地剖腹探查后未能切除,后辗转全国各地大医院就诊,但没有医生敢接收他。
当地医院给予超声聚焦刀治疗,花费很多但肿瘤依旧继续增大。
患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再次来到北京。
然而由于肿瘤巨大,与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静脉紧密粘连,并压迫左侧肾脏、脾脏和胰腺,依旧没人敢做这个手术。
经过某位外科医生推荐,患者找到我们。
医生通过3个小时的手术,成功地将患者直径为20厘米的巨大肿瘤切除了。
腹膜后肿瘤是一类由腹腔、盆腔后方的腹膜后间隙长出来的肿瘤(胰腺、肾脏等器官长出来的肿瘤除外)。
这类肿瘤有几大特点:第一,肿瘤比较小时,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等到有症状时肿瘤已经很大,所以这类肿瘤不容易早期发现。
第二,腹膜后区域结构复杂,大血管多,一般外科医生不熟悉这个区域,一般教科书也没有关于此类肿瘤的标准术式,加上这类肿瘤发病率比较低,所以在一般医生眼里这类肿瘤手术难度很大。
第三,发现这个病后,病人和家属往往不知道找哪位医生,有的找普通外科医生,有的找泌尿外科医生,还有的找妇科医生,很茫然也很盲目。
第四,这类肿瘤多数是恶性,但恶性程度低,生长慢,对周围器官及血管多是推挤而不是浸润,肿瘤也很少向远处转移。
综合腹膜后肿瘤的这些特点,就不难理解上述病人就医经历的曲折。
“特效药”治不了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多为软组织肉瘤,这类肿瘤一般化疗药物无效,所以对那种宣传特效药物治疗各种肿瘤(当然包括腹膜后肿瘤)的信息要警惕。
我们也曾多次见到在地方医院进行了很长时间错误化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分级
1. 低度恶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低度恶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通常指肿瘤细胞呈现出较为成熟
的特征,生长缓慢,对治疗反应较好,并且预后相对较好。
这种类
型的肿瘤通常被分为低级别的肿瘤。
2. 高度恶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高度恶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指肿瘤细胞呈现出较为不成熟和
恶性的特征,生长速度较快,对治疗反应较差,并且预后相对较差。
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被分为高级别的肿瘤。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进行病理学分级,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除了分级之外,医生还
会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以及转移情况等因素来综合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分级是基于肿瘤细胞的组织学
特征和恶性程度来进行的,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文章目录*一、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二、腹膜后肿瘤的检查方法*三、腹膜后肿瘤的预防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1.1、腹膜后肿瘤都应行剖腹探术,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作包膜内切除术。
对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第三代头孢抗菌素),加强支持治疗(包括特需药物)以促进术后恢复。
1.2、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1.3、对症进行治疗。
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通常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始被发现,当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神经时,处理非常棘手。
因此,术前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如肠道准备、血管吻合材料和器械的准备等。
术中首先要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
其次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肿瘤能切除者应争取整块切除,忌作分块切除和残留部分肿瘤组织。
2、腹膜后肿瘤是怎么引起的腹膜后肿瘤可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组织、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化学感受器、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等,不包括肾、肾上腺、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等器官。
不包括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肿瘤及腹膜后转移肿瘤。
70%~80%为恶性肿瘤,其中以淋巴瘤、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较多见。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平滑肌瘤及纤维瘤切除后也易复发及恶变。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儿童病例则以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畸胎瘤以及胚胎性肉瘤多见,未分化及不能定型者也不少见。
腹膜后肿瘤最多见的是良性肿块为淋巴结炎性病变、脓肿或血肿。
3、腹膜后肿瘤引发的并发症3.1、贫血肿瘤出血或儿童的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可致贫血症。
3.2、低钾血症肿瘤体积较大,推挤或压迫胃肠道时,患者可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致钾大量丢失和补充不足,使血钾降低,血清电解质紊乱。
3.3、急性腹膜炎肿瘤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腹膜后肿瘤应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X线检查仍常有首选使用,通常仅能提供间接不完整的或不精确的影像。
平片可见肿瘤较浓厚的阴影,而较淡的阴影可为脂肪瘤或脂肪肉瘤,密度不均匀可能是皮样囊肿。
当肿瘤坏死形成脓肿或瘘管时,偶可见到气体或气液面。
在血管瘤、神经节瘤、或神经节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索瘤(Chordoma)、平滑肌瘤或某些转移瘤可以见到钙化。
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或畸胎瘤等X平片有时可显示系骨质破坏或变形。
肾盂及消化造影检查对影响泌尿道和消化道的后腹膜肿瘤诊断常有参考价值。
2.腔静脉造影和逆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对后腹膜肿瘤诊断有一定意义。
后腹膜充气造影对肾上腺肿瘤诊断有参考价值,现已较少使用。
3.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亦可发现后腹膜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但肠内气体干扰使诊断很难精确,而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或排除较为可靠。
在B型超声引导下活检或随访肿瘤化疗后的变化很有参考意义,单独超声波检查常不易将后腹膜肿瘤与脓肿或血肿区分,囊性肿
瘤易与寄虫囊肿、炎性或创伤性血肿相混淆。
在B型超声或CT 引导下经皮细针吸引力活检对诊断有较大意义,确诊率达80%左右。
4.CT 对诊断后腹膜肿瘤有重要意义,能提供肿瘤位置、范围和对邻近组织影响的资料,还能提示肿瘤中心囊性变性(如平滑肌肉瘤),有时能提示特殊的组织学诊断(如脂肪肉瘤、脂肪瘤),并能发现后腹膜正常的及异常的淋巴结。
5.疑有嗜铬细胞瘤者
应检查24h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EA)的含量。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病理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概述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在腹膜后常见。
由于腹膜后肿瘤比较难以发现,因此其对临床医生的危害性更大。
本文将介绍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CT图像上的表现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及其诊断方法,以便于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种疾病。
CT图像上的表现特征影像学表现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CT图像上的表现特征与良性腹膜后肿瘤相似,难以与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鉴别。
因此,准确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学和临床表现。
在CT图像上,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晰,旁边的结构受压或推移,而肿瘤变性时,也会表现出均质的高密度。
肿瘤大小和形态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大小和形态可以根据CT图像进行判断。
通常,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大小在3-10厘米之间,而形态则会根据其生长位置而有所不同。
基底深度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基底深度是指肿瘤的深层生长程度,通常可以通过CT图像上的切面来判断。
如果肿瘤深层生长,它的基底深度就会比较大,并且周围的组织会受到明显的挤压。
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类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平滑肌纤维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根据组织学类型,它可以分为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两种类型。
其中,平滑肌瘤的恶性程度较低,生长速度也较慢,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手术。
病理预后评估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预后和病理学有很大关联,如果能对病变进行及时的病理预后评估,就能更好地预测病变的生长速度和危险程度。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种因素如基因突变、环境肿瘤和代谢异常等均与其发病相关。
诊断典型临床症状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评估。
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等症状,这些似乎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类似。
影像学检查对于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来说,影像学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等。
其中CT具有高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比较好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检查中。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病理诊断背景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腹膜后平滑肌细胞,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差。
CT技术可以提供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CT表现1.平滑肌肉瘤通常呈现为单个肿块,形状规则或不规则,边缘模糊或清晰。
2.肿瘤常局限于后腹膜,常于主动脉旁、髂内动脉旁、髂总静脉旁、肾上腺旁等部位。
3.CT图像上肿瘤密度均匀或略不均匀,并伴有低密度坏死、出血、钙化等特征。
4.肿块大小不固定,通常大于5cm。
病理诊断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诊断是指从肿瘤组织中确定其来源、学名、恶性程度以及转移情况的过程。
通常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确立病理诊断。
肠系膜和腹腔后壁肿瘤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通常需要注意的是,该疾病与其他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很难确定。
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基于完整的临床试验和影像学检查。
通常包括建立病史档案、进行肿瘤学评估、进行影像学检查、参考其他实验室检查等。
对于一些小于5cm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可能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影像学监测和手术切除。
对于大于5cm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完整的病史和详细的临床检查是确立该疾病的重要基础。
影像学检查作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筛选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影像学特异性有限,仍需要通过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考虑诊断的可能性,并进行全面评估。
对于不同阶段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早期的并发症和转移情况。
总结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CT技术可以提供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该疾病的病理诊断是指从肿瘤组织中确定其来源、学名、恶性程度以及转移情况的过程,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基于完整的临床试验和影像学检查。
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需要考虑诊断的可能性,并进行全面评估。
·18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第一作者】周 刚,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影像学。
E-mail:****************【通讯作者】邓开闯,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短篇报道·腹膜后多发平滑肌瘤并玻璃样变性1例报告周 刚 杨 丽 黄水仙 吴 玲 邓开闯* 龙 艳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个旧 661000)【关键词】腹膜后;平滑肌瘤;玻璃样变;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656.5;R445.2【文献标识码】D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4.01.060M u l t i p l e Ret ro p e r i to n ea l Le i o m y o m a w i t h V i t re o u s Degeneration:One Case ReportZHOU Gang, YANG Li, HUANG Shui-xian, WU Ling, DENG Kai-chuang *, LONG Y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 Yunnan Honghe Prefecture Central Hospital(Gejiu People's Hospital), Gejiu 661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Keywords: Retroperitoneal; Leiomyoma; Vitreous Degener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1 病 例 患者,女,45岁。
因“发现下腹包块2年”于2020年10月24日入院治疗,患者近2年无诱因自行扪及下腹部包块,且逐渐增大,伴肛门坠胀感、反复便秘,无其他特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