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70.66 KB
- 文档页数:15
第7卷 第1期 大理医学院学报 Vol.7 No.11998年1月 J OU RN AL OF DALI M EDICAL COLLEGE Jan.1988腹腔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陈 莉 杨本莲?(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大理 671003)关键词 平滑肌瘤;卵巢肿瘤中图分类号 R737.33 患者,女,38岁,已婚,因触及左下腹包块半年,增大一月余,于1997年7月20日入院。
病期劳力好,月经及白带均正常,无服避孕药史。
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2cm ×12cm ×8cm ,边界清楚,延至盆腔,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稍差,无压痛。
妇检:穹窿存在,宫颈Ⅰ°糜烂,子宫后位,大小正常。
子宫左前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5cm ×15cm ×10cm ,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稍差。
B 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前方可见大小约15cm ×6.5cm 实质肿块,边界清楚。
诊为盆腔巨大包块(卵巢肿瘤)收住院。
入院后经多次妇检认为因包块质地较硬,除考虑卵巢肿瘤外,不能排除子宫肌瘤。
故备血600毫升,做好子宫全切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腹水,覆盖于横结肠的大网膜上有密集粟粒状粉白色颗粒,质硬。
子宫增大,前壁及后壁有密集粟粒状粉白色颗粒,宫底左侧有一突出包块,为实质性,暗红色,包膜完整,为蕈伞状,大小约20cm ×20cm ×15cm ,活动,与周围脏器无粘连。
右侧卵巢增大,约6cm ×7cm ×9cm,表面不平有硬结。
左侧附件正常。
行子宫全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切除覆盖于横结肠表面病变的大网膜约10cm ×10cm ×5cm 。
术后纵切开子宫,见肌瘤由宫底向上生长,组织送病检报告:①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②腹腔播散性平滑肌瘤;③慢性宫颈炎;④右侧附件慢性炎症。
术后一周,痊愈出院。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 1例关键词:平滑肌瘤病; 播散性腹膜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
因“全子宫切除术后11年,右侧阔韧带平滑肌瘤摘除术后4年,复查发现盆腔包块3年伴间断下腹胀痛20天”于2017年1月入院。
2005年9月因“子宫巨大肌瘤(自诉约15cm)” 于北京某医院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术后1月复查无异常,之后未定期检查。
2012年03月体检查盆腔B超提示:子宫切除后,右附件区可见一大小约7.6×5.9×5.9cm无回声,较规则,其内透声好。
盆腔可见范围约8.4×2.6cm囊实性回声,不规则,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后行盆腔CT提示:盆腔巨大占位,考虑囊腺癌可能性大。
CA125、CA199、AFP、CEA均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3月16日于我院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盆腔无积液,子宫缺如,膀胱后方阴道残端部位可见约6x5x5cm包块,质软,考虑包裹性积液;右侧卵巢囊性增大约7x6x6cm,呈灰白色,粘连于右侧盆底,右侧输卵管膨大增粗约5x3x3cm,迂曲致密粘连于右侧卵巢,伞端闭锁;右侧阔韧带内突出数枚肌瘤结节,最大者约5x4x4cm,质硬;左侧输卵管卵巢外观大致正常,疏松粘连于左侧盆底。
行腹腔镜下盆腔包裹性积液清除术+右侧阔韧带肌瘤摘除术+右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右侧输卵管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右侧阔韧带>平滑肌组织,(呈富于细胞型),伴肌瘤内发育性囊肿形成; <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伴黄体血肿;<右输卵管>输卵管扩张,囊壁变薄,粘膜皱襞变浅,符合输卵管积水改变。
2012年9月(术后半年)复查时再次发现盆腔包块,直径约4cm,口服桂枝茯苓胶囊1年半,定期复查盆腔包块逐渐增大;2016年12月19日无诱因出现下腹部坠胀痛,无腰酸、肛门坠胀感,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泻及排便困难等伴随症状。
查盆腔B超: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偏右可见一囊实混合性包块,大小约14.1×13.3×12.4cm,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可见多个分隔,CDFI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性质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