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盐环流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温盐环流原理温盐环流是地球表面的水体对流动的大气做功产生的热量通过大气和海洋之间的密度差(即压力差)重新分配的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热量由低纬向高纬方向移动,水体则由赤道附近向两极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南半球的热量多于北半球。
大陆性气候的温盐环流特点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弱。
因此,沿岸是冷水区,中纬度内陆是温水区,在低纬和高纬度内陆是暖水区。
因为低纬度地区受太阳直射,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大,故温盐环流强,中纬度地区海陆热力性质相似,所以温盐环流也较强。
温盐环流原理,或温盐海流模型如下:解释温盐环流就必须先解释为什么会有温盐环流?这个问题必须从水文循环的起点来考虑,也就是根据温盐环流原理,进行推断。
首先,从大气运动的角度看,主要是两种力的作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是使大气按照“右偏”的方向运动。
而摩擦力的作用,则是使地转偏向力成为“左偏”的运动。
地球自转时,产生了一种“气压梯度力”,这种力能够改变大气运动的方向。
当地球转动时,气压梯度力能使大气逆着转动。
于是大气被迫做“右偏”运动。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
同时,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轨道的长半轴为29.5°×W′,短半轴为70°×W′,轨道的扁率为e=1/42。
由于存在以上因素,因此地球转动时形成的离心力(一个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力)比地球自身的引力(一个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的力)大很多倍。
因此在地球转动的时候,一些东西被甩到了外面,另一些东西又被吸回了里面。
同时,地球的这种转动也产生了一种“引力势能”。
它们就像小山一样堆积在地球上,因此地球就会越转越快。
当地球转速达到一定数值时,地球就停止转动了。
但是,还有许多物质没有随着地球转动而飞出去,他们仍然留在地球周围,并继续影响着地球的其他部位。
这就是风、雨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
(1)根据上面说明得出的结论:水温的变化与盐度的变化有关;盐度增加,水温降低。
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洋温盐环流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海洋中温度和盐度的分布情况,进而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探讨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研究。
一、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建立方法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海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建立方法。
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建立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海洋温盐数据。
科学家们通常会利用船只、浮标、遥感等多种观测手段,采集大量的海洋温盐数据。
在采集到数据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插值、纠正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物理过程建模海洋温盐环流模型还需要考虑海洋的物理过程,包括海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质量交换等过程。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等数学模型,描述海洋中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
3. 数值模拟和优化建立完物理模型后,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数值方法对海洋温盐环流模型进行模拟和优化。
数值方法可以将物理方程转化为离散的数学方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科学家们可以调整不同的参数和初始条件,以寻找最合适的模拟结果。
二、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验证方法为了保证建立的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一些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验证方法。
1. 模型输出与观测数据比对验证海洋温盐环流模型的最直接方法是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对。
科学家们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比如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如果模型的输出结果与观测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就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 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科学家们可以评估海洋温盐环流模型对不同输入参数的响应程度。
通过改变参数的取值范围,并观察模型输出结果的变化,可以确定哪些参数对模型输出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温盐循环的原理温盐循环是一种利用温度差产生能量的循环流体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两个具有不同温度和盐浓度的水体,通过自然对流作用和半透膜的分离作用,使盐溶液在温度差的驱动下实现低盐浓度到高盐浓度的循环。
具体原理如下:1. 在温盐循环系统中,设有两个盐溶液储液池,一个池的盐浓度较低,另一个池的盐浓度较高。
2. 在两个池之间设置一个半透膜,半透膜具有选择性通过水分子而阻挡盐离子的特性。
3. 当两个池中的水温相差较大时,温度差会引起低浓度盐溶液中的水分子向高浓度盐溶液中扩散,通过半透膜渗透到高盐浓度一侧。
4. 这种扩散现象将导致高盐浓度一侧的溶液体积增加,同时使低盐浓度一侧的溶液体积减少。
5. 当溶液体积发生改变后,通过流体系统的管道将高浓度溶液和低浓度溶液重新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流动。
6. 循环流动中,高盐浓度溶液通过管道流向低浓度溶液一侧,使得盐溶液浓度逐渐降低,同时低盐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盐浓度一侧流动,形成循环。
通过温盐循环的原理,利用温度差和盐浓度差,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该系统常被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海水淡化和热泵等领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温盐循环是一种利用温差和盐度差驱动的循环过程,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和热能转换领域。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水的蒸发和冷凝:首先,将盐水加热,使其蒸发并变成蒸汽,然后通过冷凝,将蒸汽转化为纯净水。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从盐水中分离出纯净的水,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
2. 盐水注入装置:将余下的盐水输入到一个注入装置中,该装置通常是一个低盐浓度过滤装置。
这个步骤主要是为了去除盐水中的杂质,保证后续的循环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 混合和加热:将纯净的水与注入装置中的盐水混合并加热,使其达到较高的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纯净的水会溶解一部分盐分,使得盐水浓度升高。
4. 盐水循环:将盐水送入一个更低温的区域,使其冷却并凝结成盐结晶。
同时,通过将温度较高的纯净水注入高浓度盐水环流系统,继续推动盐水循环。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下图为“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 W/m2)”。
读图回答1~3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______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A.太阳和陆地B.海洋和大气C.太阳和大气D.太阳和海洋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A.230 B.180 C.110 D.903.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A.太阳辐射B.洋流C.陆地D.大气答案 1.B 2.A 3.B解析第1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
第2题,A处于200×0.484 W/m2闭合等值线区域内部,而200×0.484 W/m2等值线两侧为平行的150×0.484 W/m2等值线,因此可判断A处的数值范围为200<A<250,故选A。
第3题,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暖流的影响。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答案 4.D 5.B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第5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导致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①为海洋输送。
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高纬度,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区加热循环。
2023学年地理微专题训练82 洋流一、单选题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
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3.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荒漠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C.③地有利于晒盐D.④地海域多寒潮1.A“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2.B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
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
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西南季风。
3.C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
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故B错误。
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
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
故D错误。
读L洋流(该洋流在太平洋或大西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若L洋流在中低纬度,则L洋流A.是寒流B.是暖流C.向南流D.向北流5.若顺着图中所示的洋流流向水温逐渐降低,关于该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暖流B.北半球的寒流C.南半球的暖流D.南半球的寒流4.A根据题意,若L洋流在中低纬度,则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南半球为自南向北流,则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判断为寒流,BCD不对,答案选A。
热盐环流与气候变化1 引言气候指一个地区天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反映了这个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等,我国主要气候带分区(如图1-1所示)。
同时气候变化是当今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方面,其中气候变暖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
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包括冰川消融,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事件增多,导致粮食减产,海平面上升,物种的灭绝等等。
图1-1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海洋覆盖了地球约71%,是世界天气和气候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海洋也是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承载着世界上90%以上的贸易,并维持着40%生活在海岸线100公里以内的人类的生存。
当今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日益扩大,使得海洋观测、研究和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第一,海洋是能量储存器。
因为海洋太大了,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太多了,占全球水资源的97%;而水相对于空气和陆地来说储热能量更强,全球变暖能量的93%都存储在海洋中。
还有,海洋还吸收了三分之一的新增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海洋对稳定和调节全球气候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海洋是能量转换器。
刚才提到了海洋储存了那么多能量,那么海洋储存的能量是如何与大气交换的呢?海洋-大气之间的热交换主要由三种方式。
一是辐射热,也就是长波辐射。
二是传导热,也叫感热,也就是接触的物体之间传导热量。
这两个热交换方式比较好理解,例如我们进入有暖气的房间,不触碰暖气片也会感受到温暖,这是辐射热,如果用手摸暖气片同样会感受热量,这就是传导热。
三是相变热,又叫潜热,当海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再次凝结的时候要释放热量给大气,这样在完成水循环的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变热的传递。
第三,海洋是能量输送器。
由于海洋吸收了抵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而赤道部分接收热量要远远多于两极,所以就形成了巨大的水平和垂直洋流,一些洋流可以携带热量向高纬度行进数千公里,一路走一路散热,对沿途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地理备考:全球洋流的分布与成因海流(洋流)犹如大洋中的河流,会向某一特定的方向流动,流动的路径大致固定,惟有在陆地沿岸,会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响其变化。
其中,洋流是海洋中大股海水的定向流动,洋流的温度、盐度和流向在各地大致一定。
洋流如按成因而分,有因风的摩擦应力而产生吹送流(drift currt),因海水密度不均而生的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因海面倾斜而生的倾斜流(slope current),及因流体的连续性而发生的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其中以盛行风吹拂的吹送流最为普遍,次为密度差异而生的密度流。
洋流如依本身与周围海域之温度差异而分为暖流及寒流。
前者为洋流本身比周围海域高温,後者则比周围海域低温者。
至於凉流则是从温带流向热热的一种寒流。
海(洋)流随其成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质,以下一一作简述:1.吹送流:固定风向的风持续吹过海面,其对海面施加的摩擦力造成海水的流动。
有关吹送流的理论,直至艾克曼(Ekman)考虑流体摩擦力与地球自转偏向力後,才奠定了吹送流的理论。
例如:北赤道海流就是东北信风引起的,而北太平洋海流主要是靠西风吹送所致,因此又称为「西风漂流」。
2.密度流:因温度、盐度及所含悬浮物的不同,海洋内部的海水密度分布得很不均匀,水压的差异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像是在为陆地所环绕的海湾裏,海水的盐度通常会比较高。
地中海表层海水的蒸发量每秒钟约高达10万吨,所以海水盐度高达37%0(仅次於红海的41%0),特别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层水会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罗陀海峡,而大西洋盐度较小的海水会从潜流出去的高盐度水上层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补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曾为了躲避敌方的侦察而关掉马达,再利用上、下两层反向流动的洋流,顺流进出地中海。
图片:海洋寒暖流之分布图片:因海盐与密度效应产生的温盐环流与全球盐分传递系统。
菲律宾海盆深层温盐结构与环流变化特征研究陈姣1,2,范开桂1,2,王喜冬1,2,3(1.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3.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00)摘要:基于ECCO2(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GLORYS12V1(Global Ocean Reanalysis andSimulations )、ORA-S5(Ocean ReAnalysis)三种海洋再分析数据,对比研究了菲律宾海盆深层温盐及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三种数据显示的海盆深层温盐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在3000~4000m 水深区域,海水呈春夏两季高温低盐而秋冬季低温高盐特性,4000m 以下海水温盐季节变化很小;沿西边界,温度与内部有明显差异且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大。
沿西边界的输运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10月至次年4月输运向南,5—9月输运向北,并且在8月份达最大值;表明存在沿西边界的流动,即菲律宾海盆与南端西卡罗林海盆(West Caroline Basin )之间存在季节性水体交换。
海盆深层海水温盐年际变化也十分显著,但不同数据显示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EOF 和相关分析显示,三种再分析数据的深层位温与ENSO 均存在一定相关性,ECCO2的深层位温变化与ENSO 的相关性最强。
由于长期观测数据较少,再分析数据的结果难以验证,因此目前对年际变化特征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菲律宾海盆;再分析数据;深层变化;温盐结构;环流中图分类号:P7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原6932(圆园21)02原园142原12收稿日期:2020-09-03;修订日期:2021-01-07基金项目:中国大洋矿业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课题(DY135-E2-3-02)作者简介:陈姣(1998—),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二节洋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下图为某海区洋流模式图,S线代表某一纬线。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海区可能位于()A.北半球中低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2.若该海区地处北印度洋,且洋流②势力强劲,则此时为北半球()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D.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20浙江效实中学高一上期末)该大陆及其西部海域洋流性质可能为()A.南美大陆、寒流B.非洲大陆、暖流C.北美大陆、寒流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6.(2020浙江效实中学高一上期末)该海域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A.东北信风B.西风C.东南信风D.东南季风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图27.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8.M处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A.丁处B.丙处C.乙处D.甲处题组二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a为等温线(单位:℃),b为洋流。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b洋流相符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b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增温增湿B.形成著名渔场C.降低轮船航速D.加快污染物净化下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图。
温盐环流名词解释
温盐环流是指海洋中由温度和盐度差异所形成的水流运动。
它是海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盐环流中的“温度”指的是水的温度,而“盐度”则指水中的盐分含量。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会随着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因素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海水的密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温盐环流。
温盐环流可以分为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两种。
表层环流主要受到风力和海洋地形的影响,其水流速度较快,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深层环流则是由海水的密度差异所形成,水流速度较慢,水深可以达到几千米。
温盐环流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
它可以将热量和盐分从赤道地区运输到极地地区,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同时,温盐环流还可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学习温盐环流需要掌握一定的海洋学知识,包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以便阅读相关的海洋学文献和研究报告。
建议多阅读相关的海洋学书籍和论文,同时可以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加深对温盐环流的理解和认识。
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说明文阅读原文及答案全球变暖引发大冰期《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说明文阅读原文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新的冰川期的警告,可能是所有关于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中最大的一个。
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基础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大气温度的升高对所谓的温盐环流的影响的预测。
温盐环流又称THC,是发源于北大西洋的一股巨大洋流。
简言之,温盐环流将非洲沿岸表层大量温暖的海水往北带到冰岛附近水域,那里寒冷的冬季使这股洋流的温度降低,含盐度增高,继而沉入海洋底部。
这股洋流又折而往南行进,经过南美洲后沿南纬40°附近流经澳大利亚,接着沿太平洋向北到达阿拉斯加附近,在那里水温升高,这股洋流重新回到海洋表面,最终经印度洋后成为暖流再次回到冰岛。
当然实际的运行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整体的模式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股环流的水量十分巨大——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水量——运行速度极慢,整个环流运转一周约需要一千年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虽然比北美和亚洲纬度高了10°~15°,但其气候仍然非常温和,生产也很发达的原因。
如果从格陵兰和北极圈注入北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升高或者水量增加,便会改变浮力因素,海洋表层的温暖海水将不会下沉,从而很可能导致整个环流系统速度放慢甚至中止。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观测所的地质学家华莱士认为,THC的改变在过去已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几千年或是几个世纪内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近几十年内。
他说,减弱的THC“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在几十年内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威胁到100年后可能在地球上生存的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温盐环流的中止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其中的一个可能结果便是北半球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
引起温盐环流中止的多余的水量可能来自格陵兰冰川和北极冰川的融化。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彼得说,主要有两个因素改变温盐环流。
“一个因素是有额外的水进入海洋,另一个因素是海洋表面温度升高。
温盐环流减缓原因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温盐环流减缓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温盐环流是海洋中水体温度和盐度差异引起的运动方式,它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输送热量和盐度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注意到温盐环流速度正在下降,这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解释造成温盐环流减缓的原因,并分析其观测和研究结果以及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温盐环流减缓原因的解释、温盐环流减缓的观测和研究、温盐环流减缓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文章旨在全面阐述导致温盐环流减缓的原因,并深入探讨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概述现有观测结果和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建立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温盐环流减缓对全球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提供有关温盐环流减缓的学术背景,并引发进一步研究以及针对其可能影响的应对策略的讨论。
2. 温盐环流减缓原因的解释2.1 温度变化影响温度变化是导致温盐环流减缓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这会导致水团的密度降低。
由于密度差异是驱动温盐环流运动的关键因素,温度上升会削弱海水下沉和深层循环的速率。
此外,由于温暖的海洋表面更容易蒸发水分,增加了水体中的盐度,进一步扰乱了盐度梯度,从而导致温盐环流减缓。
2.2 盐度变化影响除了温度变化外,盐度变化也对温盐环流减缓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带有不同盐浓度的水团。
当该区域遭受到淡水输入增加或者海水蒸发过程加剧时,海洋中的盐浓度会发生变化。
这种盐分扰动将干扰到密度平衡,并减慢或阻碍了热带和极地之间水团的交换,导致温盐环流减缓。
2.3 外部因素影响温盐环流减缓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冰川融化和冰架崩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海冰融化加剧,这导致了大量淡水注入海洋中。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海水的盐度和密度1.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判断季节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此外还受河流(淡水稀释)等的影响。
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其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凸出。
根据海水等盐度线变化反推季节。
例如长江口的盐度变化:冬季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此时该海域盐度大;夏季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此时该海域盐度小。
2.根据等盐度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河流注入情况入海口等盐度线受河流等影响发生弯曲,等盐度线的弯曲方向符合以下规律:注入盐度高的水,等盐度线向盐度低的方向弯曲(凸出),注入盐度低的水,则等盐度线向盐度高的方向弯曲(凸出)。
例如:大江大河入海口由于径流(淡水)注入,等盐度线向盐度较高的外海凸出,且径流量越大,等盐度线弯曲越明显。
3.根据等盐度线的变化判断纬度高低盐度自低纬向高纬减小的海域为中高纬度海域,即处在副热带及更高纬度的海域;盐度自低纬向高纬增大的海域为低纬度海域,即处在副热带与赤道间的海域。
4.判断海水的流向表层海水是由盐度低的海域流向盐度高的海域,深层海水是由盐度高的海域流向盐度低的海域。
读长江口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B.蒸发量C.太阳辐射D.入海径流量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陆地最近的月份是()A. 2月B. 5月C. 7月D. 10月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A. 负相关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C. 正相关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4. 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A. 降水量B.蒸发量C.河川径流D.洋流性质读沿1300W经线太平洋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 读图可以判断()A.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 水深1000 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D. 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6.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降水量D. 蒸发量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温盐环流
温盐环流,又称“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沈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
众所周知,对于全球气候系统而言,热带存在辐射盈余,极地则存在辐射亏损,为保持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在低纬与高纬之间,必须存在强的经向能量输送.以前人们认为,这种输送作用主要通过大气过程来实现。
在北半球,它把低纬的热量输送到高纬,通过强烈的海气热交换,把大量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把能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海洋经向热输送强度的变化,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前气候中,大西洋是主要的向高纬度的热输送器.北大西洋湾流属于暖水系环流,温盐环流属于冷水系环流,冷、暖水在北大西洋高纬的转换,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盛行西风带将这些热量带至相临大陆,使得北欧气候温暖.温盐环流活动的任何变化,都将给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可观的影响。
所以,温盐环流对于全球的温度以及生态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努力保护这种环境系统,不去人为破坏,这样才能让地球的生命延续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