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血压波动性很大,健康人的一天中血压的波动也达40~50mmHg。靠一次测量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血压水平,所以提倡大家要经常测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化,尤其是第一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监测,帮助确诊是否真患了高血压,还可以评价用药的效果,了解血压变化的规律。

一般人右手活动较多,所以常将动态血压记录仪佩戴在患者左上臂,仪器会自动测量患者24小时的血压、心率,通常设定早7点到晚10点,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白昼血压,共测60次;晚10点到次日早7点,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夜间血压,共测18次。监测期间可正常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但每当加压测量时,手臂需自然放松(站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均可)。

问题来了:动态血压报告参数很多,如何看懂呢?

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平均血压这些都很容易懂,但要结合起来看。有的人一看自己最高血压180mmHg,就很着急,以为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其实还要看您当时的状态,如果当时您正在活动或者刚激烈运动结束,正常人的血压都可能达到180mmHg或更高,所以我们还要看平均血压高不高(我国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血压应小于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应小于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应小于120/70mmHg),同时还要看血压负荷等其它指标。

血压负荷值听起来难懂,其实就是高压、低压高于正常有多少次,占多大比重。比如一个人测了60次白昼血压,都成功有效,在这里面,有6次高压>140 mmHg或低压>90mmHg,6除以60,占10%。夜间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血压会降低,所以判断夜间血压高不高,一般以高压>125 mmHg或低压>75 mmHg作为标准。正常人血压负荷值应<10%,但也不能绝对化,白天活动多、活动量大的人,夜间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多的人,往往血压偏高的次数也会多一些,但并不是血压高,所以最好记录下测量时的状态,供医生综合判断为佳。夜间血压下降率是看血压昼夜节律是否正常。用白昼平均血压减去夜间平均血压,再除以白昼平均血压,如果在10%-20%之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称为勺型血压,而<10%称为非勺型血压,>20%为超勺型血压,都视为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提示人体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血压变异性系数一般报告会给出24小时、白昼和夜间血压的变异系数,反映这些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是大是小。血压变异系数越大越不好,以<15%为宜。

温馨小提示:

做动态血压监测,应避免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的因素。因为在运动、紧张、生气时,血压都会升高的。

长期服用地平类降压药要注意什么?看看心内科医生怎么说!

原创药师方健 2019-01-12 17:49:45

地平类降压药是最常见降压药物,特别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压高的患者。常见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乐卡地平、拉西地平等。

地平类药物药理学上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这个听起来很高深,太专业,简单说呢,就是此类药物能影响血管钙离子的运转,从而松弛血管,让血管放松下来进而血流量增加,因此此类药物除了降血压作用,还能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

地平类降压药的药物代谢特点:

此类药物中,不同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半衰期仅为4-5小时,一天需多次给药,而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伊拉地平代谢速度慢,一天一次给药就可以。此类药物肝脏代谢,老年人和肝硬化患者服用此类药物,药物代谢比较慢,必要时需要注意减量。柚子能影响此类药物代谢。

地平类降压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地平类降压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反射性增快、颜面潮红、头晕、便秘,如硝苯地平普通片非常常见有这个副作用,因此目前更多使用的是硝苯地平缓释制剂或硝苯地平控释片,这2种新剂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大降低,降压作用更加平稳,同时减少了克服普通片引起的颜面潮红、头晕,便秘等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血管性水肿如面部水肿、脚踝水肿,一般不是太严重,大部分的患者能耐受。

其它少见或罕见不良反应还有(几率非常小,好像飞机发生空难的几率类似):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全身肌肉震颤、充血性青光眼、头部剧痛、阳痿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升高、溶血性黄疸、顽固性便秘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尿频、血尿;皮肤和软组织不良反应:重症多形红斑药疹、牙龈增生;男性乳房增大等。

长期服用地平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应当选用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的缓、控释制剂。

2、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时可致血压过低需谨慎。

3、需要注意硝苯地平与β受体拮抗剂同用可导致血压过低、心功能抑制、心力衰竭。

4、突然停用β受体拮抗剂治疗而使用本药物时,可发生心绞痛,故须逐步递减前者用量。

5、需要注意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双香豆素、洋地黄、苯妥英钠、奎尼丁、奎宁、华法林等合用时,这些药的游离浓度会发生改变,合用需谨慎。

6、与硝酸酯类合用,治疗心绞痛作用可增强。

7、与西咪替丁合用时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峰值会增高,应当注意调整剂量。

8.对于硝苯地平片,这里有个重要提醒:根据2017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的内容指示:严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快速降压!原因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可能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剧烈下降,造成全身血流的重新分布,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可能诱发极其严重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等。

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很常用,但这2种降压药,各有优缺点

原创家庭医生在线网 2018-12-18 13:49:56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沙坦类)这5类降压药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其中,地平类的药物更是我国应用最普遍的降压药,地平类降压药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又称为钙离子拮抗剂。这类降压药可以减少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量,从而扩张血管,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而在地平类降压药中,硝苯地平(如心痛定)和氨氯地平(如络活喜)的应用较多。都说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这两类地平类药物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优缺点呢?降压药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有什么优缺点?

地平类降压药硝苯地平:平稳降压但易出现心悸

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离子拮抗剂,常见的硝苯地平类药物有心痛定、拜新同等。

心痛定指的是普通的硝苯地平片,这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可作为抗心绞痛的药物。药物作用时间为1—2小时,药物的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为2.5—3小时。因此,每天服用2—3次心痛定才能达到降压的效果。

而拜新同是普通的硝苯地平经过特殊药物工艺制成的,这类药物可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的达峰时间可达到6—12小时,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就能维持3天的降压药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拜新同的时候,不建议将药片掰开或嚼碎服用,否则相当于服用硝苯地平普通片,不利于平稳降压。

此外,长期服用硝苯地平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服用硝苯地平后,血压会迅速下降,此时人体会反射性地加快心率来代偿血压的下降幅度,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地平类降压药氨氯地平:长效降压但易发生水肿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血管的作用明显强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其代表药物有络活喜、安内真等,药物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每天服用一次就能达到降压作用,且降压效果可维持5—7天。

同时,由于氨氯地平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高血压患者偶尔漏服一次也不会造成血压升高,这类降压药是最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之一。不同于硝苯地平的是,氨氯地平片不需要整片吞服,可掰开服用。

但是氨氯地平片也有副作用,如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牙龈水肿和心跳加速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各有优缺点,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服药物。

降压药厄贝沙坦和缬沙坦哪个更好?心内科医生这么说!

原创药师方健 2019-01-11 23:09:24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据有关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厄贝沙坦和缬沙坦两者都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均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哪个更好?

药物的适应症区别

厄贝沙坦的适应症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般情况下,厄贝沙坦的推荐剂量为150mg,每天一次。厄贝沙坦的超说明书适应症为:糖尿病肾病,推荐用法:每天150mg,需要时可增至300mg,每天一次。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其降低尿蛋白(微量白蛋白)的作用较强,一般用到300mg/日,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因此特别适用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缬沙坦的适应症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推荐用法:80mg,每天一次。缬沙坦的超说明书适应症为:心力衰竭,推荐用法:起始剂量为40mg,每天两次,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增加至80mg或160mg最大用药剂量为320mg,需要分次服用,糖尿病肾病患者降尿蛋白,推荐用法:80mg,每天一次。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所以,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选用缬沙坦。

药物代谢区别

厄贝沙坦和缬沙坦在体内都是以原形的形式起效。厄贝沙坦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为60-80%,而缬沙坦生物利用度较低为23%。厄贝沙坦半衰期为11-15小时,而缬沙坦的半衰期为9小时,因此在一天24小时中,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比缬沙坦相对平稳。

药物的注意事项区别

厄贝沙坦不宜与锂剂合用。厄贝沙坦主要由肝脏CYP2C9代谢,与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多。而缬沙坦不经过肝药酶代谢,因此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和缬沙坦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也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选药应根据自身病情针对性用药,不能仅凭某个药物的整体优劣来作为选药依据。

沙坦类降压药长期使用要注意什么?看看心内科医生怎么说!

原创药师方健 2019-01-11 21:07:21

沙坦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常见药物,包括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钾、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等,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阻断循环和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压力感受器敏感度增加以及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作用。

沙坦类药物的优点:

1.沙坦类药物在各类降压药物中耐受性相对较好。它没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不易耐受的不良反应:干咳。也没有血管扩张药(地平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下肢水肿、心跳加速等。还没有利尿剂(噻嗪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尿频、电解质紊乱等。最后也没有β受体阻断剂(洛尔类)的不良反应:会引起病人心跳变缓,乏力等。

2、沙坦类药在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有预防房颤作用,并可用于糖尿病肾病。

3、沙坦类药物,停药时一般不引起高血压“反跳现象”发生。

4、药物半衰期较长,降压较平稳且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每天用药一次,患者依从性好。

长期使用沙坦类降压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是药三分毒,沙坦类药物也同样有副作用,可起血肌酐的升高、血钾的升高、肝功能的减退、血管神经性的水肿以及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另外,沙坦类药物可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横纹肌溶解风险,如果服用药物期间检查血常规发现问题时,或出现肌肉酸痛一定要及时就诊。长期使用沙坦类药物需注意以下几点:

1.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在开始服用沙坦类药物之前应先纠正血容量。

2.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造成血压急剧下降造成危害。

3.禁用于孕妇,也不推荐用于哺乳期妇女。

4.与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联用,会增加高血钾的几率,合用时注意监测血钾水平。

5.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时应当注意,初始用药可能出现低血容量和低血压风险。

6.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联用可减弱抗高血压作用。

7.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沙坦类药物应谨慎,使用中需监测肌酐水平。

8.主动脉和二尖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慎用。

9.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推荐使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动态血压,同时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动态心电图,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监测236例(男156例,女80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找出症状与血压及心脏的关系。结果 64例患者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及心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心电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

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 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监测时间为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白天与夜间一致。7:00~19:59为白天,20:00~6:59为夜间。24 h应获得48个血压监测值,大于80%即获得39个血压监测值为有效监测。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观察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变化。 1.4 其他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症状、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联系。 2 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 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动态血压检测正常值标准。根据国内有关文献推荐以下指标作为动态血压的正常参照标准,即: 一、①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②日间动态血压均值< 135/85mmHg;③夜间动态血压均值<125/75mmHg;④24小时动态血压值< 135/85mmHg;⑤白昼动态血压值<140/90mmHg;⑥夜间动态血压值<125/75mmHg 二、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性 通常人类在一天内不同时段血压呈规律性变化,呈明显的昼夜(或醒/睡周期)模式。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即血压的昼夜变异。正常人血压在0∶00-3∶00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8∶00-10∶00时达到高峰(第1峰);白天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16∶00-18∶00时可再次轻度升高(第2峰);从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故动态血压曲线常呈“双峰单谷”。但有部分表现为“双峰双谷”(12∶00-14∶00时呈现午间谷)者,估计与睡眠习惯有关。这种昼夜变异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脑血管起着重要作用。 平均白昼和夜间血压应该不同,夜间血压下降率应≥10%(计算方法为日间血压均值减去夜间血压均值,而后除以日间血压均值)。夜间比白昼血压下降在10%--20%之间,称为血压昼夜节律勺形改变(即昼夜节律正常); ﹤10%称为非勺形改变(即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20%称为极度勺形(或深勺形)改变,指夜间血压过度下降。 三、血压负荷指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分别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的百分率。一般认为血压负荷值>40%,称为血压负荷值增高,夜间>50%。 四、血压的变异性即血压的波动性,常指一定时间内的血压波动程度,通过血压变异系数这一指标来反映。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所得的标准差除以均值,可以分别求出不同时间阶段的血压变异系数。一般24小时血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夜间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舒张压变异。 五、在计算各种参数和绘制图表之前,医生应对个别可信度较差的原始数据进行舍弃。舍弃的标准一般为: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脉压>150mmHg,或<20mmHg。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血压波动性很大,健康人的一天中血压的波动也达40~50mmHg。靠一次测量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血压水平,所以提倡大家要经常测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化,尤其是第一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监测,帮助确诊是否真患了高血压,还可以评价用药的效果,了解血压变化的规律。 一般人右手活动较多,所以常将动态血压记录仪佩戴在患者左上臂,仪器会自动测量患者24小时的血压、心率,通常设定早7点到晚10点,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白昼血压,共测60次;晚10点到次日早7点,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夜间血压,共测18次。监测期间可正常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但每当加压测量时,手臂需自然放松(站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均可)。 问题来了:动态血压报告参数很多,如何看懂呢? 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平均血压这些都很容易懂,但要结合起来看。有的人一看自己最高血压180mmHg,就很着急,以为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其实还要看您当时的状态,如果当时您正在活动或者刚激烈运动结束,正常人的血压都可能达到180mmHg或更高,所以我们还要看平均血压高不高(我国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血压应小于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应小于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应小于120/70mmHg),同时还要看血压负荷等其它指标。 血压负荷值听起来难懂,其实就是高压、低压高于正常有多少次,占多大比重。比如一个人测了60次白昼血压,都成功有效,在这里面,有6次高压>140 mmHg或低压>90mmHg,6除以60,占10%。夜间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血压会降低,所以判断夜间血压高不高,一般以高压>125 mmHg或低压>75 mmHg作为标准。正常人血压负荷值应<10%,但也不能绝对化,白天活动多、活动量大的人,夜间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多的人,往往血压偏高的次数也会多一些,但并不是血压高,所以最好记录下测量时的状态,供医生综合判断为佳。夜间血压下降率是看血压昼夜节律是否正常。用白昼平均血压减去夜间平均血压,再除以白昼平均血压,如果在10%-20%之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称为勺型血压,而<10%称为非勺型血压,>20%为超勺型血压,都视为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提示人体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血压变异性系数一般报告会给出24小时、白昼和夜间血压的变异系数,反映这些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是大是小。血压变异系数越大越不好,以<15%为宜。 温馨小提示: 做动态血压监测,应避免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的因素。因为在运动、紧张、生气时,血压都会升高的。

动态心电图是什么,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提供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体检机构套餐预约,检后结果查 询。 动态心电图是什么,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动态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的正常值 动态心电图也有一个相对的正常值,但是,这个正常值也只是供大家参考,因为动态心电图的数值受情绪、饮食及睡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理变化范围很大,很难制定出明确的正常值。 1、心律:成年人24h全部心搏数多在80000--140000个。但是,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又有所不同,静止和运动时的心率又有所不同。 2、早搏:24小时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数目小于800次。多为单形室性早搏,少数有偶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QRS波群时间≤0.14S,无RonT现象。 3、房性心动过速:正常人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了10 --20 左右,多由3--7个房性QRS波群构成,心率100--250bmp,24h不超过3阵。 4、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25 --2 。 5、ST--T变化;剧烈运动ST段轻度上斜型下降≥0.75mv。不同状态下记录到的T波可直立低平,一般不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 6、Q--T间期;Q--T间期变动在0.40±0.04S之间。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心率慢时Q--T间期相应延长,一般不超过480ms。 动态心电图的作用 1、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律失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等等。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进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及其分型。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肱动脉法)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查对病人 了解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测血压的目 评 估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环境: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患者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测量前20—30分钟禁止吸烟、运动、情绪波动 准备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 体位 手臂位置(肱动脉) 心脏 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卷袖至肩 露上臂 手掌向上 肘部伸直 打开血压计,垂直放妥,检查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 汞柱无裂损,汞柱降至“0”点 平整缠袖带,松紧以能插入 1指为宜,带下缘距肘窝2—3cm 开水银槽开关 注气: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处,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 —30mmHg 注气:听诊器 置肱动脉搏动处 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 至肱动脉搏动 再升高 20—30mmHg 音消失 2.66—4Kpa 缓慢 每秒4mmHg 听诊器出现第一声为收缩压 放气:放气 测血压 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 完毕 排袖带余气 拧紧气门 解袖带 关水银槽开关 关血压计 (血压计倾斜45°) 收缩压/舒张压mmHg (Kpa ) 病人 病床单元 用物 目 的: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 证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准 备 操作步骤 记 录 整 理 理 论

最新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全套)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 超重:28 kg/m2>BMI ≥ 24 kg/m2;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尺),女≥85cm(2.6尺)为腹型肥胖(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岁。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140/90 mmHg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的应用

动态心电与动态血压的应用 一、动态心电图的回顾与发展 1、心电图先驱 A. Waller Waller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1856年6月12日, 出生于法国巴黎,先后在法国、德国、英国就学,主攻生理学,在圣马丽医院教授生理学16年。1902年任伦敦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1922年3月11日逝世于伦敦。1887年, Waller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出首例心电图。 2、心电图之父 Willem Einthoven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10年后返回荷兰。1885年任Leiden大学生理学教授,直到1927年9月28日逝世。1913年,提出著名的“Einthoven三角”理论。同年创造并确定心电图标准双极肢体导联记录系统。192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鉴于他对心电图理论和记录技术的开创性功绩,Einthoven 被誉为心电图之父。 3、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 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动态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动态心电图。 1933-1961年,历时28年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技术最终问世,Holter 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Norman Jefferis Holter(1914-02-01—1983-07-21)。1914年,

N.J.Holter出生于美国西部Montana(蒙大拿州)的一个叫做Helena(海伦纳)的小镇,在当地从小学读到高中,1931年,Holter进入洛杉矶初级大学(Los Angeles Junior College)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获得化学AA学位,而后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193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问(Bachelor of Arts)。同年还曾经短期到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Germany)学习,之后入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学习,1938年获得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1939年进入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生学习,1940年他又获得加州大学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断学业应征入伍,参加美国海军。 Holter没有进过医学院,但对生物医学却有着卓越贡献:早在1936年,Holter 在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攻读文学学士期间,就协助Lawrence Detrick博士进行青蛙肌疲劳试验,1939年他又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Josep A.Gengerelli博士共同开展“间接不接触性机械活电刺激青蛙肌神经”研究,这样开创了生物磁学(Biomagnetics)开创了生物遥感和遥测技术(Biotelemetry),1954年发明了无线电心电图,1961年发明了动态心电图。 Holter在物理学很多方面也颇有建树,二战期间,为了对付德国和日本潜艇,他在美国海军曾经主持对潜水艇航迹追踪研究,颇有建树。二战以后,他参加过美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多次试验,1951年,Holter的民间研究所根据追踪到的大气资料分析,居然发现了前苏联正在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秘密,令当时世界为之震惊。他也是声学物理学家,研究成果在美国声学杂志发表,并写入高级物理教科书。终其一生,他没有进过医学院,但是他对医学贡献良多;他没有获得博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肱动脉法)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查对病人 了解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测血压的目 评 估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环境: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患者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测量前20—30分钟禁止吸烟、运动、情绪波动 准备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 体位 手臂位置(肱动脉) 心脏 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卷袖至肩 露上臂 手掌向上 肘部伸直 汞柱无裂损 血压计 打开 垂直放妥 检查血压计 驱尽袖带内空气 汞柱降至“0”点 上臂中部 平整缠袖带 松紧以能插入 指为宜 开水银槽开关 带下缘距肘窝2—3cm 注气:听诊器 置肱动脉搏动处 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 至肱动脉搏动 再升高 20—30mmHg 音消失 2.66—4Kpa 缓慢 每秒4mmHg 听诊器出现第一声为收缩压 放气:放气 测血压 0.5Kpa 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 完毕 排袖带余气 拧紧气门 解袖带 关水银槽开关 关血压计 (血压计倾斜45°) 收缩压/舒张压mmHg (Kpa ) 病人 病床单元 用物 目 的: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 证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3、当血压听不清需要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 后在测量。 4、偏瘫病人测量健肢。 准 备 操作步骤 记 录 整 理 理 论

动态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根据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18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中≥60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9.1%2。目前,我国≥18岁人口>11亿≥60岁人口>2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近3亿。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使用各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因高血压患者人数庞大,需要更多依靠创新科技,才能管理好高血压,减少其所承受的巨大心血管风险。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它可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既可测量轻、中度体力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测量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因而可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整体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56,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8。动态血压监测由血压测量仪自动完成,因而还可避免“白大衣现象”。如进行一个昼夜24h的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包括血压在夜间的下降情况-8;在晨起时的升高情况9;及个昼夜中血压的总体变异情况10。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用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用于评估心脑血管风险;用于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56。目前,英国1及加拿大口12高血压管理指南明确建议,诊室血压在1、2级高血压范围内即收缩压140~179舒张压90~109mmHg(1mmHg 0.133kPa),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对高血压进行确首选动态血压监测,若动态血压监测的白天血压 Hg,则可诊断高血压 无创的动态血压监测进入临床应用已超过 年13,在我国也已超过20年14。在这20多年时间里,我国动态血压监测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在高血压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开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诊治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开始主动要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使用不够规范,包括监测对象选择不合适,或监测仪器设置不合理;其次,不能正确解释监测结果,导致信息使用不恰当或不充分;还有,对现有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夜间睡眠期间测量血压时干扰睡眠是否会影响测量准确性等,还无一致意见。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动态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与广泛开展。因此,亟需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规范 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 要获得真实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需要从正确选择血压计及正确制定监测方案开始。然后,根据相关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以及临床研究证据所确定的血压指标及其判别标准,对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做出判断 动态血压计:选择动态血压计的基本原则是,选择按照国际标准方案如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方案等15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 validation)的动态血压计,即选择验证过的型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校准 ),以确保每台血压计在每个时间段的准确高血压并发症为研究目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大多来自使用“示波法上臂式袖带动态血压计因此,在得到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之前,其他类型的动态血压计不推荐使用 新型的动态血压计增加了安全保护装置,比如袖带安装了排气装置,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有些动态血压计则增加了肱动脉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检测项比如,中心动脉血压、脉搏波增强指数或脉搏波传导速度等1;或增加了其他检测指标,比如血氧饱和度等。这些附加功能在选择血压计时具有参考意义 监测方法: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监测前,应先测量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 (2)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肱动脉法)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病人:查对病人 了解病情、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测 评 估 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环境: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患者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测量前20—30分钟禁止吸烟、运动、情绪波动 准备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患者 体位 心脏 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卷袖至肩 露上臂 手掌向上 肘部伸直 打开血压计,垂直放妥,检查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空气, 汞柱无裂损,汞柱降至“0"点 平整缠袖带,松紧以能插入 1指为宜,带下缘距肘窝2—3cm 开水银槽开关 注气: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处,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 注气:听诊器 置肱动脉搏动处 关闭气门 挤压气球注气 至肱动脉搏动 再升高 20—30mmHg 音消失 2。66-4Kp a 缓慢 每秒4m mHg 听诊器出现第一声为收缩压 放气:放气 测血压 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 完毕 排袖带余气 拧紧气门 解袖带 关水银槽开关 关血压计 (血压计倾斜45°) 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 ) 病人 病床单元 用物 目 的:测量血压值,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1、对需要长期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

证血压值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2、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3、当血压听不清需要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 后在测量。 4、偏瘫病人测量健肢.

动态血压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博英

2.性能指标 2.1血压储存功能 血压监测仪最多可以储存300 组血压测量数据。 2.2标识要求 应符合YY0670-2008 中 4.2 的要求。 2.3寿命 应符合 YY0670-2008 中 4.3 的要求。 2.4安全要求 2.4.1最大袖带压 血压监测仪袖带压力超过40.0KPa(300mmHg)时应自动打开电磁阀放气,袖带压处在2kPa(15 mmHg)以上时间小于3min。 2.4.2泄气 应提供一种简单易懂且清楚标识的措施允许使用者给袖带放气。在充气系统阀门全开快速放气的情况下,压力从260mmHg 下降到15mmHg 的时间不应超过10s。 2.5性能要求 2.5.1量程 2.5.1.1血压测量范围 收缩压为(8~34)kPa;即(60~255)mmHg; 舒张压为(4~26)kPa;即(20~195)mmHg; 2.5.1.2脉率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应为40bpm~200bpm。 2.5.2分辨率 血压读数的分辨率为1mmHg,脉率读数分辨率为1bpm。 2.5.3可重复性 在静态连续低压状态下测量,在刻度范围内每一点重复测量的读数之间,相差应不大于4mmHg。所有读数应符合 2.5.4.1 的要求。 2.5.4准确性 2.5.4.1血压测量准确性 无论升压还是降压,在量程中的任何测量点上,袖带内压力测量的最大误差应为±3mmHg。 2.5.4.2脉率测量准确性 应为±3 bpm。

2.5.5外观与结构 2.5.5.1血压监测仪各部件外观应整齐美观,表面整洁,色泽均匀,无伤斑、裂纹、锈蚀等缺陷; 2.5.5.2塑料件应无起泡、开裂、变形及灌注物溢出现象; 2.5.5.3血压监测仪各部件外面的文字、符号和标志等应清晰、准确、牢固; 2.5.5.4血压监测仪各部件的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显示屏应正常,无缺省。

动态血压监测问题解答

我们平时测量血压时,病人必须坐在椅子上,或是躺在床上,而且测得的血压只是心脏收缩一次的血压,不能反映病人在一天24小时生活中的真实血压。因此,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做动态血压监测。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一般进行24小时,所以又被称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但这不是意味着要连续监测24小时的血压。因为一天24小时中,心脏大约要收缩10万次以上,每次收缩都产生一次血压,我们还没有办法把这些血压值都记录下来。动态血压监测是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共48次,这样可以大致了解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动情况。根据大量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人的测量结果,我们有了一天24小时的血压曲线。大多数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在早晨起床后逐渐升高,2~3小时后达到最高,是第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傍晚18时左右是第二高峰,较第一高峰低一些;以后再逐渐降低,在半夜(24~2时)最低,是“谷”。也就是说,表现为2峰1谷,形状像“杓”。有少数人第二高峰高于早晨第一高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曲线与血压正常者相仿,但水平较高。 动态血压监测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动态血压监测所用的仪器,其测量原理与电子血压计相仿。不同的是,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需要我们按血压计的按钮;测得的血压值会显示在血压计的液晶屏幕上。动态血压监测时,医务人员把仪器和充气袖带给你安装好以后,它会自动充气和测压,并把血压和脉率储存在仪器里。测量完毕,医务人员把储存血压数据的仪器放在专门设备上,就能把数据打印出来。 为什么要监测动态血压我曾遇到一位病人,说自己在半夜里血压很高。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夜里睡觉不好,起床自己测量血压得知的。半夜睡觉时血压应该是最低的,像他那样睡觉不好,起床测量血压,不能反映半夜睡觉时的血压。有的人在医务人员给他测量血压时比较紧张,血压较高;平时不紧张时血压不高。上述情况就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另外,在观察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以及降压持续时间时,也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动态血压监测时,病人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活动。但由于身上有仪器,手臂上有充气袖带,所以不能洗澡,不能做剧烈运动。有充气袖带的手臂不能动作太大,在充气时手臂不要动。否则会使测得的血压不准确或测量失败。48次测量的血压数据中,不合格的血压数据不能超过10%。由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血压,所以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要记日记。把一天24小时的所有活动,都按时间记录下来。例如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早、中、晚饭,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候大小便,看电视、写作、运动、发脾气、吵架,夜里是否睡好,等。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数据测得的血压数据必须与记录的活动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有些活动会影响血压。例如在看电视,尤其是比较紧张的电视剧或足球比赛时,血压会升得很高;发脾气、吵架等情绪波动,也会使血压升高;如果晚上睡眠不好,血压就不会降低。从分析中可以得知哪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有助于病人采取预防措施。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的高值和血压的谷峰值人处在不停的活动中,而且每天遇到的事情、进行的活动,也有可能不一样。血压随着不同的活动在不断变化,有些是正常的变化,有些是不正常的变化。对于不正常的血压高值与低值,要结合记录分析原因。所以要求病人记好日记,以便医生分析。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的仪器,必须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批准是合格的,才能在临床应用。不合格的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就不可靠。病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生告知的注意事项,否则也会使监测失败。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钟栩1滕政杰2王纪3寇宗莉4蒙占权5卢玉俊6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血压作为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随着机体的生理节奏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1)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2,3)。因此,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可较好地反映血压的变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常用的ABPM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趋势图、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曲线下面积、动态心率、谷/峰值和平滑指数等。 一. 监测方法: 以美国Welch Allyn 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为例:袖带绑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充气测量收缩压、舒压,并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设08: 00- 23: 00 为日间,23:00 - 08: 00 为夜间。白昼为每15min 、夜间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监测期间正常活动,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符合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 70-260mmHg, 舒压40-150mmHg, 脉压20-150mmHg(4)。有效测量血压>90% , 排除心房颤动者。 二. 动态血压正常参考标准: 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 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目前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值全世界尚无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和流程

附件1 高血压管理服务规范和流程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BMI ≥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 (2.6 尺)为腹型肥胖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3)长期膳食高盐。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5)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 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65 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140/90 mmHg 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为其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三次测量)。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建议转诊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的任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1 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或舒张压85~89mmHg); (2)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超重:28 kg/m2 >BMI ≥24 kg/m2 ;肥胖:BMI ≥ 28 kg/m2 腰围:男≥90cm(2.7 尺),女≥85cm(2.6 尺)为腹型肥胖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膳食高盐; (5)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6)年龄≥55 岁。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 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岁老年高血压患以下;≥65 (1)对血压控制满意(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一般糖140/90 mmHg 者的血压降至150/90 mmHg 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无药物不良反140/90 mmHg 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在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服药依从性,必要(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对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 周内(3 随访。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2 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夹层动脉瘤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巨大。根据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者仅占13.8%,血压全面达标者的比例更低。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目前除了可以在医院由医生、护士进行“诊室血压测量”之外,“诊室外血压测量”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正在高血压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20日,《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伟伟教授出席了发布会。会上,王继光教授介绍了共识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四位专家就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共识主要就以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四个问题达成了专家共识: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与适应证;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判定与意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对策。 在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方面,共识建议必需选择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必需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监测时间必需达到24小时或以上,通常白天20分钟测量一次,晚上30分钟测量一次。 动态血压测量的对象,既包括怀疑高血压需明确诊断者,识别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也包括已经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疗效评估,识别出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与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还有助于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这些特殊时段的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 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判定主要依靠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值。如果24小时血压≥130/80mmHg,日间血压≥135/85mmHg,或夜间血压≥120/70mmHg,则可诊断高血压。通过和诊室血压进行对比,可识别出那些动态血压正常而诊室血压升高(≥140/90mmHg)的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升高而诊室血压正常的(<140/90mmHg)的隐蔽性高血压。如果清晨起床后2小时以内所有血压读数平均值≥135/85mmHg,则可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建立了基于云平台、互联网的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可以依托高血压专业机构,完成监测报告的解读与判断。 动态血压监测的一个常见误区是,担心夜间测量血压过程中因为反复充放气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这样的充放气的确会因压迫上肢而有不适感,影响睡眠质量,但只要不起床活动,对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很小,不影响结果的判断。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操作程序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操作程序 目的: 1 及时准确的反映患者动脉血压的动态变化,协助病情分析。 2 间接用于判断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以及心脏压塞等情况。 3 应用于心脏病患者手术后以及其他重症患者,及时反映病情的发展状况,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调节。 适用范围: 1 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 2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3 需反复采集动脉血患者,避免频繁穿刺带来的疼痛、损伤、感染等。 操作步骤; 1 准备物品,肝素,生理盐水、套管针、10毫升注射器两只、动脉测压套组件、常规无菌消毒盘。 2 抽取5分之一到10分之一的肝素1毫升,注入500毫升盐水中摇匀然后与动脉侧套组相连。将生理盐水置入压力带,压力带充气加压到300毫米拱柱左右,排尽冲洗器及管道呢空气,检查管道有无气体。 3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配合。 4 进行ALLEN实验,判断尺动脉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5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穿刺前臂伸直固定,腕部垫一小枕,手背

屈60度。 6 摸清患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手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腕横纹近心端1厘米处用粗针头在桡动脉穿刺皮肤做一针孔。 7 用带注射器的套管针从引针孔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30—40度,与动脉走形相平行进针,针头穿过动脉前臂时有穿破坚硬组织的落空感,并有血液呈搏动性涌出,证明穿刺成功,将针放低与皮肤呈10度角,将针在向前推2毫米,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管腔,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迅速推之所需深度后拔出针芯,接带有10厘米延长管的三通。 8 妥善固定,必要时用小夹板。 9 将传感器位置固定于心脏位置水平,调节零点。 10是传感器与大气相通,矫正零点,当频幕上压力线与显示值为零时,使传感器与动脉测压管相通进行持续测压。 注意事项; 1 保持测压管通畅 2 妥善固定套管针、延长管,防止管道扭曲及打折。 3 使冲洗压力始终保持在150----300毫米拱柱。 4 管道内有回血时及时进行快速冲洗,但一次冲洗量不超过3毫升。 5 肝素盐水24小时更换一次。 6 保证测压管三通开关位置正确 7 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要衔接紧密,防止测压管的脱落和漏液。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血压监测是采用特殊血压测量和记录装置,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测量并 24h的血压,以了解不同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动态变化。 【适应证】 1.确诊可疑的高血压患者。 2.判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 3.捕捉阵发性血压升高,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4.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及指导治疗。 5.血管迷走性晕厥及起搏器综合征。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 【禁忌证】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应暂缓进行: 1.须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 2.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病急性期。

3.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心房颤动(因不易达到准确的自动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1.佩戴袖带的上臂在自动测量时尽可能保持手臂伸直和静止状态,避免上肢 肌肉收缩。 2.袖带束缚松紧合适,避免上肢大幅度运动导致袖带移位或松脱而使测量数据发生误差,教会患者定时检查调整。 3.睡眠中注意上臂位置,避免躯干受压。 4.监测当天佩戴袖带的肢体应避免抽血等损伤,以免发生淤血或感染。 5.尽量保持日常工作、生活,记录监测日志。 【结果判断】 包括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 1.血压水平正常状态下,白昼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正常参考值为:白昼血压均值

<135/85mmHg,24h血压均值<130/80mmHg,夜间血压均值<125/75mmHg。 2.血压变异性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的指标,包括短时(30min)血压变异性和长时(24h)血压变异性。 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夜间2:00~3:00为最低谷,清晨6:00~8:00及午后4:00~6:00达两个高峰,之后渐降至低谷,曲线如长柄勺。如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节律异常,称为非勺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