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讲
- 格式:ppt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68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上篇总论第一讲导论(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的最初含义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
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
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
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
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掌握相关的理论框架,能够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3.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2.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加深对概念理解的深度;-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第二讲: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讨论价值的形式和实现过程- 探讨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第三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析不同时期的理论变革和演进-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动向第四讲: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困境第五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介绍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 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讨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第六讲: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问题- 介绍新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态-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和借鉴四、学术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遵守以下学术要求:1.全面了解相关学术概念和理论,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际情境中;2.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3.注重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作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及其种类,理解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2. 使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作用,认识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 知识讲解:讲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生产关系;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使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作用,认识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方面的重要性;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2. 生产关系;3. 剩余价值理论。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我国当前的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答案:我国当前的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