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六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00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容概要】第六章论述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第二节分析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揭示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这四个阶级依次包括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调整和变化的结果。
其次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五个方面的新变化。
这五个方面的新变化分别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经济调节和经济危机以及政治制度等。
应了解和掌握每一方面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再次要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随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的高度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求用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及原因和实质。
难点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区分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二是正确认识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三是正确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近几年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用来出分析题。
要特别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出题的知识点,例如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内容。
【考点精解】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讲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
可概括为三方面:垄断、全球化、地位。
即要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别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掌握经济全球化及其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难点是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学习方法本章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注意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注意记忆,常以选择题出现。
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制度没有变。
本章主要考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之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的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比拟的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弊端也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
自由竞争都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垄断阶段。
1916年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复习要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分为⾃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经济运⾏基本规律的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适⽤的,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其不同于⾃由竞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历史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
【复习重点、难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竞争、利润及其来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盾;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考核知识点】1、垄断的形成和及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垄断是从稀有竞争中产⽣的。
⾃由竞争必然会引起⽣产和资本的集中,党⽣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定程度时,就会⾃然⽽然地⾛向垄断。
(2)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也不很固定、垄断统治的⼒量还不很强。
当时主要是通过⼀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随着⽣产和资本的进⼀步集中,垄断势⼒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有较⼤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2、什么是⾦融资本?⾦融寡头怎样实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1)⾦融资本是由垄断的⼯业资本和银⾏资本融合或混合⽣长构成的⼀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活各个⽅⾯实际上的统治者。
(2)掌握了⾦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家集团称为⾦融寡头。
(3)⾦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定数量的股票从⽽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式。
⾦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联合“的⽅式实现的。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马克思,全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理论学家。
在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卡尔•马克思名列第11位。
马克思一生的作品无数,但最耀眼的著作无疑是他耗费四十年精力,精心准备和打磨出来的辉煌巨著——《资本论》。
而在整个《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阐述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着力于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之前,也就是从他自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到1842年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法学和哲学。
从他的《给父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潜心研究法学和哲学,并感觉到哲学与政治的重要性。
考虑到他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他对法学和哲学的兴趣与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在1842—1843年间,他的研究点却开始发生转移,终于在1843年底,马克思开始走上了对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探索道路。
马克思“突然”走上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道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事出有因。
在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经学校委员一致认可后未进一步答辩便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林木盗窃问题”。
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当地的居民时常从这些地方拾柴和放牧。
后来一些贵族地主将这些地方霸占,并将居民拾柴的行为称为“盗窃”,而法律却真的通过了这项荒谬的“林木盗窃法”。
这让一直信奉研究法律的马克思十分愤怒。
随之,他又遇到摩赛尔河流域酿酒农民贫困破产的经济问题,这让马克思开始思考整个国家制度,也开始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除这两件启蒙事件外,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和自己思想的内在发展,都要求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中。
导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只有在运动中 才能实现价值增殖。
一、资本的循环(研究产业资本)1、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称为产业资本的循环。
资本有很多种,如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但是只有产业资本具有生产职能和流通职能,才能发生价值增殖,能完整地体现资本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的含义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资本。
3、循环的三阶段(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成生产资本) A G ——W P m在此阶段,产业资本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G 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资本。
a. 货币本身非资本,只有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候才成为商品。
货币G 执行一般商品流通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 当货币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资本就转化成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AW …P …W'P m G —货币W —商品,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A —劳动力Pm —生产资料P —生产过程W'—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流通过程的中断第六章:资本主义流通2022年5月10日10:21W 从上一阶段的形式上的生产资本转化成实际上的生产资本。
不仅执行着一般生产职能,而且执行着资本的职能。
a.W'是已发生了价值增殖的,且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b.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c.(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W'同任何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样,都需要通过流通转化成一定数量的货币a.资本家出售W'不仅要收回投资或成本(即预付资本),还要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b.(4)总结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No12 2008《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张雷声 [摘要] 《资本论》作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艺术的整体”,不仅直接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上。
《资本论》之所以能成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传世之作,就在于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采用抽象法、系统分析法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结构,采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等分析经济范畴的辩证转化和理论的逻辑演化,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了解和把握《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是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作者简介]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中表现为一个“艺术的整体”。
我认为,这个“艺术的整体”不仅直接体现在它的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形成这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结构和严谨的理论内容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上。
了解和把握《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构成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重要基础。
一、《资本论》是构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方法论体系的典范 在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化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解答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之时,马克思以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为使命,耗费40年的时间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写出了《资本论》第2、3、4卷的手稿。
马克思完成《资本论》这一宏伟巨著,基于唯物史观的创立。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探索马克思,全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理论学家。
在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卡尔•马克思名列第11位。
马克思一生的作品无数,但最耀眼的著作无疑是他耗费四十年精力,精心准备和打磨出来的辉煌巨著——《资本论》。
而在整个《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阐述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马克思着力于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之前,也就是从他自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到1842年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法学和哲学。
从他的《给父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潜心研究法学和哲学,并感觉到哲学与政治的重要性。
考虑到他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他对法学和哲学的兴趣与研究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在1842—1843年间,他的研究点却开始发生转移,终于在1843年底,马克思开始走上了对政治经济学科学的探索道路。
马克思“突然”走上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道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事出有因。
在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经学校委员一致认可后未进一步答辩便顺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件事——“林木盗窃问题”。
在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当地的居民时常从这些地方拾柴和放牧。
后来一些贵族地主将这些地方霸占,并将居民拾柴的行为称为“盗窃”,而法律却真的通过了这项荒谬的“林木盗窃法”。
这让一直信奉研究法律的马克思十分愤怒。
随之,他又遇到摩赛尔河流域酿酒农民贫困破产的经济问题,这让马克思开始思考整个国家制度,也开始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除这两件启蒙事件外,在与奥格斯堡保守派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和自己思想的内在发展,都要求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