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418.57 KB
- 文档页数:5
办公自动化杂志0概述2015年以前,我国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停留在理论阶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产业被提上国家发展规划的日程,智慧校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阶段,部分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
而智慧校园建设的大环境又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升级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的问题,并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网络支持和良性发展环境。
本文拟从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三要素为出发点,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智能设施等工具、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实际情况,寻求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在智慧空间服务、读者个性化服务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新模式。
1智慧图书馆三要素解析1.1智慧图书馆三要素概念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延伸和发展,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和管理的一种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1]。
目前业界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研究已超越了技术的层面,并将重点放在理念创新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服务”上[2]。
纵观智慧图书馆的生成要素,国内外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做了不同的总结。
以RFID (无线射频)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和相关智能设施是智慧图书馆构建的基石,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是智慧图书馆构建的核心理念,而实现高度智能、泛在协同的智慧服务便是智慧图书馆构建的关键和最终目标。
智慧图书馆的三要素是人、资源、空间。
其中,人是中心、资源与空间是两个基本点,基础是技术,服务是灵魂。
1.2智慧图书馆三要素的内在关系在由人、资源、空间三要素所构成的智慧图书馆中,服务成为了其得以生存发展的灵魂。
而认识这三要素的核心内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便是将理论赋予实践从而探索出形式多样、智慧便捷的新型服务模式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中,资源与空间都服务于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知识服务融入到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让用户由传统的信息资源使用者、获取者变为知识系统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构建一个“人人互联、泛在协同”的知识信息共创、共享中心;其次,对传统的图书馆来说,其馆藏是有限的,而数字图书馆技术可以将有限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开放共享,最后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形成关联数据,从而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和科研追踪服务。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
,,、,。
,,。
,,。
1新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1.1新信息技术时代技术支撑研究、、。
Honora [1];MapReduce Hadoop ,[2];AI 、、[3];,,[4]。
,;RFID;;、。
,。
1.2新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
、、,;,、,;、、,、、,。
,、、。
2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与实践,、、※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课题“新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HNTQL-2020-060)。
作者简介:孟璐(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新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探究———孟璐(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焦作454000)【摘要】在新信息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主要特征,以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应用与实践,探究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即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联盟、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提供个性化智慧服务、智慧馆员的培养,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服务;高校;数据挖掘;个性化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3.25图书与档案60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2.1文献资源智慧化服务建设、。
202011,、、,,,,,,。
,、,、,。
2.2智慧门户服务建设,,。
,,,、、、、、,、。
,,。
,,、、、、,。
2.3服务读者智慧化建设,,。
,,,,;、。
,,。
,。
2.4智慧空间及体验服务202011, 4.1,,1600,100,,,;,3500,;36,、,。
RFID ,、、、,;4,、、、;7,;1,,。
DCWIndustry Observation产业观察179数字通信世界2024.031 图书馆服务系统到平台1.1 国内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现状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服务系统相对于国际先进图书馆一直是处于滞后的状态,近期大多是使用国内商业公司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 s t e m ,I L S )软件,如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的Libsys 图书馆管理系统。
这种ILS 模式的图书馆系统软件仅对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存储和简单管理,但在搜索机制和辅助研究的功能上缺乏实用性,难以适应学术和教育的需求。
首先其作为信息搜索工具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检索往往要借助搜索引擎。
其次,面对各项国内外电子资源的数据库没有做好整合处理,需要多次重复检索才能找出所有的资源。
此外,在学术和教育支持上,高校图书馆往往无法有效整合和筛选网络上的课程资源,知识服务并不完备。
但仍有高校图书馆积极做出改变,寻求满足我国高校需求的新型图书馆服务系统。
2016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家ALMA 图书馆服务平台,将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 Platform ,LSP )引入国内。
2017年1月清华大学也将ALMA 作为其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1]。
此后,部分高校引入了国外的图书馆服务平台。
2018年,深圳大学图书馆也在3—9月完成了基于FOLIO 和CLSP 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开发[2]。
FOLIO 和商业化LSP 产品正在我国崭露头角。
1.2 国外主流ILS产品的盛行国外的LSP 产品丰富多种,有OCLC 、EBSCO 和Exlibris 等大公司推出的WMS 、EDS 和ALMA 等主流产品,也有FOLIO 、Evergreeen 、Koha 等开源产品,还有可供选择的中等公司的Spydus 等主打澳洲等地的少量其他产品。
根据Marshall Breeding [3]总结的2020年图书馆系统市场报告中的内容,占据LSP 主流的产品逐渐减少为七个,其中ALMA 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
基于UML的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验1、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也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也正经历着无纸化和网络化的飞跃。
计算机的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以及计算能力使得图书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基于网络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正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已成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应用之一,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图书管理系统具有降低图书管理成本,解决繁重的还借工作的优点。
它可以免去图书管工作人员大量的馆务工作,图书管工作人员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各种信息必须要亲自通知,只需要在系统中发布,图书还借,预约也可以在系统中进行,一是实现了无纸化图书管理,节约了成本;二是提高了各种工作效率。
读者也不必去购买各种书籍,图书管工作人员在资源区可以上传各种新书供读者浏览;读者还借预约等信息是通过系统自动管理,为图书管工作人员免去了繁琐的文案工作。
目前国内各种高校也慢慢地将图书管理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这是大势所趋。
图书管理系统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
实施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抓住了图书管理质量提高的要件和本质。
国家图书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对图书借阅机构整体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高校进一步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图书借阅机构建立一个自己的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这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享用宝贵的图书管理资源,同时也对于提升图书借阅机构自身的知名度,提高读者的自学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软件体系结构方案:采用 C/S 模式。
C/S 结构(Client/Server 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采用 C/S 结构是因为该结构在功能拓展和维护方面简单、方便,只需要增加或更改数据,并且 C/S 结构是以面向对象为主,录入简单。
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智慧图书馆由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服务资源等要素构成,以人为本,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慧服务等特征,能够为读者提供既可深度学习,又能多面交流,更可多元实践的高效平台,是未来新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1]。
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图书馆为例,在分析智慧图书馆建筑形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智慧图书馆空间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策略。
1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追溯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发展历史,第一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收藏;第二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交流,为读者营造交流与休憩空间;第三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是注重创新,为读者提供学习中心以及打造方便、灵活、舒适的空间形式。
当下,图书馆服务已从以文献服务为中心,悄然转化为以空间服务为重点。
从第一代图书馆到第三代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变化,体现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服务理念的变革。
第一代高校图书馆多为旧馆,重视静空间的设计,即藏书空间与阅览空间的设计,但是建筑比较陈旧,缺乏交流与休憩空间,需要改善馆舍的内部空间与内环境,并调整馆藏分布与空间布局。
第二代高校图书馆多为新馆或改扩建后的馆舍,注重阅览空间建设,包括休憩和交流探讨空间,并注重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动静的分区。
第二代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是自助借还等科技类技术和服务系统未全面覆盖,智能化程度不足,服务效率不高,针对用户的创新服务实践不够深入,尤其是智能知识服务体系需要重点加强。
第三代高校图书馆是智慧复合型图书馆,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空间形式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不仅提供了安静的研究区域,也设置了气氛活跃的交流研讨空间,同时引入了校园书店、文创空间等文化新元素。
智慧图书馆集合了建筑设计、信息技术、视觉传达、空间内外环境设计等作者简介:刘曼,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借阅服务部,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资料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总第94期)J ou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her t gzh 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08(Sum,94)/图书档案管理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苗金娥(中州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部,河南郑州450044)摘要:图书馆知i,"dl l乏务是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它要求馆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己任,要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全程追踪服务,从确定用户的知识需求开始,将服务贯穿于知识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利用过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服务策略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4—0125—01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指以馆员的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对相关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读者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它要求馆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己任,要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全程追踪服务,从确定用户的知识需求开始,将服务贯穿于知识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利用过程。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优势1.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是满足高校师生教学与科研需求。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各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紧密相连。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上的虚拟资源进一步充实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高校图书馆根据高校学科设置,科研方向的需要,通过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选择、过滤、评价、组织、加工和购买网上电子文献,使其虚拟馆藏不断健全,并使虚拟馆藏与实体馆藏相结合,共同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2.人员优势。
读者的满意度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更新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