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一步,再走一步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16
初一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笔记一、主题概述1. 本课主题为“走一步,再走一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心态。
二、内容要点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不停地前行才能取得成功,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断努力,相信自己,积极面对生活。
3.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故事欣赏: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名言解析:提供一些关于坚持不懈、励志向上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3)优秀演讲:通过播放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演讲视瓶或录音,鼓舞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勇往直前。
(4)课堂讨论:开展一些针对坚持不懈和勇气的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5)学习体会:安排学生针对本课主题展开一些小结或心得体会的写作活动,巩固课堂学习。
三、教学目标4.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能够感受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心态。
(3)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设计5. 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欣赏、名言解析等方式,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
(2)教师安排学生观看优秀演讲视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观点。
(4)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课主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学习体会。
五、教学方法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故事讲解、名言解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念。
(2)启发法:通过课堂讨论、优秀演讲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讲解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将解决个别问题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对学生来说有启发意义。
文章难度不大,学生自读应能解决,教师可在如下方面做出提醒:其一,要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
与《植树的牧羊人》不同,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完整的事情,主要故事情节之间是前后相承的有机整体,因而有起因,有经过,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
为了保证叙事的主干清晰有致,且血肉丰满,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借助时空转换,呈现事情的不同阶段性;设置伏笔(小时候体弱的现状、杰里看起来很担心等)和悬念(渲染“我”在攀爬途中的紧张心理;爸爸很粗壮,爬不上来,那他怎么帮“我”脱险呢?),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人物处境、解决关切的心理;着重描绘了“我”初爬时和爬到岩脊上再也不敢前进时的心理,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其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又是回忆自己的往事,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真实而细腻。
这一方面体现了事情的刻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体察自己的内心。
文章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其三,把握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
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个人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
这是由实到虚,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模式。
许多文章和诗歌都采用这种写法,只是表现不同。
比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再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负亲人,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教学建议:(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由学生参考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完成。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课》。
二、写作背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就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经过父亲指导,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三、字词训诫:受训斥、斥责或攻击耸立:高高地矗立迂回:曲折回旋的;环绕的迂回曲折凝视:不眨眼地看; 神情专注地看; 从高往低看;专注地看、注视着某样东西。
也可以用目不转睛来形容。
纳罕:诧异;惊奇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闷热:气温高,气压低,使人感到燥热气闷﹑不畅快;风小、空气不流畅、气温非常高的天气。
四、结构层次《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起因:去爬悬崖第二部分:经过:进退两难第三部分: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在父亲的鼓励之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脱离了“险境”第四部分: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五、课文分析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是本文的“文眼”。
“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人,具有强调作用。
标题富有意蕴,引人入胜,引发读者思考。
2.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代表作有《内在的宇宙》《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灼.人(zhuó) 寻觅.(mì) 突兀.(wù)耸.立(sǒng) 哭泣.(qì) 口吻.(wěn)滑稽.(jī) 晕眩.(xuàn) 呻吟.(yín)怦.怦(pēng) 抽噎.(yē) 参差..不齐(cēn cī)哄.然大笑(hōng) 恍惚..(huǎng hū)(dàn)子弹(jìn)严禁弹禁(tán)弹簧(jīn)忍俊不禁2.字形辨识倦(juan)厌倦梢(shāo)树梢蜷(quán)蜷缩稍(shāo)稍微崖(yá)悬崖附(fù)附和涯(yá)天涯咐(fù)吩咐慢(màn)慢慢挪(nuó)挪动漫(màn)漫长娜(nuó)婀娜3.词语释义灼:烧,烫。
突兀:高耸的样子;突然,出乎意外。
耸立:高高地直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滑稽画:“漫画”的旧称。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安慰:使心情安适。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4.词语辨析闪烁——闪耀目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标学习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导领悟在人生道路上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的生活哲理。
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
1.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描写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2. 作者小时候喜欢画画,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
后来,作者通过自学和参加各种比赛,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
3. 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始终坚信“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二、生字词
1. 梦想:心中渴望实现的目标。
2. 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和精力。
3. 坚持:不放弃,持续进行。
4. 挫折:遇到困难或失败。
5. 提高:使水平、质量等变得更好。
三、课文赏析
1. 《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讲述作者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怕困难和挫折。
2. 课文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鼓励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3. 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课堂活动
1.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成长历程。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们心中有什么梦想?为了实现这些梦想,你们打算如何努力和坚持?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