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三节 形象学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2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例子整理第二章第二讲译介学二、译介学的研究对象(一)、文学变异现象研究对“归化”、“异化”、“误译”、“过滤”等翻译现象的研究。
原因:语言不只是字、词、句问题,更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问题。
1、误译、误读、误释现象研究Surpried,Deertturmoil,Seaun。
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
李白:惊沙乱海日2、文化信息的减损、增值Walktotheplacewherethewaterhaitource;and,eated,awaitthebirthofthecloud。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归化、异化现象林纾译哈葛德小说23部,中有16部加上“史”、“传”、“录”、“志”、“记”为书名。
JoanHate《迦茵小传》She《三千年艳尸记》BlackHeartandWhiteHeart,andOtherStorie《蛮荒志异》林纾有意用中国传统诗文的词汇译外国小说。
TheWorldDeire《金梭神女再生缘》王子——太子东宫卫士——羽林蛇冠——龙冠埃及宫殿——藻井、铜鼎、觞(二)翻译文学研究把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把翻译文学作为国别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三)翻译文学史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文学史:描述翻译事件,记述翻译家活动,梳理翻译思想、理论等。
比较意义上的翻译文学史: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
文学影响史:翻译文学是一国文学在他国的传播、影响、变形和接受。
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一)翻译观念转变原来: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注重形式忠实。
后来: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注重文化内涵的准确转达,甚至于以本土文化视角重释。
(二)翻译重心转移原来:字面翻译,注重翻译过程。
后来:文化翻译,注重翻译结果。
?译入语的语言、文学、文化环境给翻译造成了什么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带有某一民族文化的积淀,翻译是对他种语言的理解和阐释,是一种文化现象。
考点三赏析小说形象——由表及里,因形悟神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一)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途径和方法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
外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点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
如何把握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结合小说直接描写的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
(1)肖像描写阅读下面的人物肖像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刘四爷是虎相。
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了刘四爷的“虎相”和“虎气”。
精要点拨肖像描写是一种对人物形象外在特点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从人物肖像描写切入分析,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点、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等。
(2)语言描写分析下面的人物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玛兰在做部长的同学帮助下做了行政法院参事。
……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