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理综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u40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 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B豌豆种子萌发初期,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减少,A项错误;田间积水使得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导致烂根,及时排涝能防止此现象发生,B项正确;夜间豌豆叶肉细胞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呼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ATP,C项错误;叶绿素合成受阻或被分解时会导致叶片黄化,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此时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D项错误.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项正确;B项中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有无尖端,因此两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B项错误;C项中细菌集中于受光照的部位,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C项错误;D项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含有促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D项错误.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C当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越高时,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就会越多,此群落中就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杉茶间作园在10月份物种数达到最高,但题中曲线并不能说明各物种的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越多,所形成的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因此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的营养结构最复杂,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如除草、喷施农药、改变种植结构等都会影响甚至改变茶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项错误.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C注射过小鼠B细胞的家兔血清中能使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的物质应是抗体,因此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A、B项错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体内产生的抗体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说明小鼠B细胞与小鼠T细胞细胞膜上具有某些相同的化学集团(抗原),C项正确,D项错误.5.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D DNA复制过程中,胸腺嘧啶与腺嘌呤互补配对.单链模板中有四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所以若原料中有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分别与之配对时就会出现四种不同长度的子链,若复制时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恰好没有参与到子链的形成过程中,这样就会合成出最长的子链,因此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5种.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C易燃试剂与强氧化剂混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A正确;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故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正确;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选用相应规格的容量瓶,C错误;金属钠着火时,能与水或二氧化碳继续反应,故用细沙覆盖灭火,D正确.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D乙醇与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C4H10只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故D正确.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D由各元素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R在第二周期,T、Q、W三种元素在第三周期,再根据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可判断T为Al,则R为N、Q为Si、W为S.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2SO4,故B正确;原子半径:Al>Si>C>N,故C正确;含有铝的盐溶液也可能显碱性,如NaAlO2[或NaAl(OH)4]溶液,故D错误.9.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2O-)增大4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A将装置中K闭合,该装置构成原电池,其中Zn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故A正确;电子沿Zn→a,在a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在b上溶液中的OH-失去电子,电子不能直接由a→b,故B错误;该装置工作过程中,甲乙两烧杯中的S2O-的浓度都不改变,只是盐桥4中的Cl-和K+分别向甲、乙两烧杯中移动,故C错误;b接电源正极为阳极,在此极溶液中的OH-失去电子,c(OH-)减小,c(H+)增大,b处滤纸不能变红色,故D错误.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Ⅰ与60Ⅰ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C A项中没有说明对应的压强和温度,不能说明11.2LO2的物质的量就是0.5mol,故A错误;水的离子积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反应热ΔH随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同条件下,后者的ΔH是前者的二倍,故D错误.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硫酸镁溶于水形成硫酸镁溶液,这两者都不能与NH4Cl反应;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能与NH4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H3.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0~50min 之间,pH =2和pH =7时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 .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C .R 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 .在20~25min 之间,pH =10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 -1·min -1A 在0~50min 之间,pH =2和pH =7时反应物R 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故A 正确;由斜率可知pH 越小降解速率越大,即溶液的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 错误;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所以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 错误;20~25min 之间,pH =10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410.210mol?L 5min--⨯,故D 错误.1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B .沿x 轴正方向,60m/sC .沿x 轴负方向,30m/sD .沿x 轴正方向,30m/sA 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排除选项B 、D ;根据图甲可知波长λ=24m ,根据图乙可知周期T =(0.55-0.15)s =0.40s ,则波速v =Tλ=240.40m/s =60m/s ,选项A 对、C 错.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 1和I 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B .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1变小C 交流电表的示数表示交流电的有效值,选项A 、B 错误;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不变,U 1不变,则U 2=121U n n 不变;R 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流过副线圈的电流I 2=2U R R +变大,根据U 1I 1=U 2I 2,可知I 1变大,选项C 对D 错.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 1、q 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 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D .q 1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q 2在B 点的电势能C 根据题意“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点电荷Q 带负电,电场线指向Q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选项A 错误;根据场强E =2kQ r 可知,距离Q 较近的A点的电场强度较大,选项B 错误;根据“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可知,两个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相等,选项D 错误.根据电势φ=p Eq ,φB >φA 可知,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选项C 正确.1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 .2mv GNB .4mv GNC .2Nv GmD .4Nv GmB 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 2'Mm R =m '2v R①行星对处于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有G 2Mm R =mg ②根据题意,有N =mg ③解以上三式可得M =4mv GN,选项B 正确.17.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D 剪断轻绳后,对A 由机械能守恒得mA gh =12m A 2A v -0,v A Δv A =v A -0对B 同理mB gh =12m B 2B v -0,速率变化量Δv B =v B -0它们相等,选项A 错误;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分别守恒,因而机械能的变化量都为零,选项B 错误;A 、B 静止时m A g =m B g sinθ,则m A <m 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 A =m A gh 、W B =m B gh ,后者较大,选项C 错误;根据h =212A gt 、sin h θ=2sin t 2B g θ可得A 、B 下滑时间;根据平均功率P =W/t 可得P A =P B ,选项D 正确. 18.如图甲,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合.若取磁铁中心O 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x 轴,则图乙中最能正确反映环中感应电流i 随环心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甲 乙B 圆环下落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从上往下看),选项D 错误.圆环通过O 位置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关于O 对称的位置上穿过圆环的磁通量相等,磁通量的变化率随圆环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正x 轴上的相应位置上,圆环的速度较大,其磁通量的变化率较大,因而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大于圆环在负x 轴上的感应电流最大值,选项B 对,A 、C 错误.第Ⅰ卷(非选择题 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Ⅰ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19.(18分)(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Δx =a /(n -1)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mm .(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 .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V .②然后,用电压表、电阻箱R 、定值电阻R 0、开关S 、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Ⅰ)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Ⅰ)闭合开关S ,调整电阻箱阻值R ,读出电压表相应示数U .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 、U 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1/R 与1/U 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 1/R 图线.R/Ω 166.771.4 50.0 33.3 25.0 20.0 (Ⅰ)从图线中可求得E =答案:(1)①A ②1.970(2)①9.4②(Ⅰ)连线如下图(Ⅰ)所作图象如下图(Ⅰ)9.5~11.1解析:(1)①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无须放上单缝和双缝,选项A 错误.②主尺的示数为 1.5mm ,可动尺的示数为47.0×0.01mm =0.470mm ,总的示数为(1.5+0.470)mm =1.970mm .(2)①选择开关位于直流电压10V 挡,按电表中央刻度0~10V 刻度读数,最小刻度为0.2V ,电池的电动势为9.4V .②(Ⅰ)连接电路如答案图所示. (Ⅰ)所作图象见答案图.(Ⅰ)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U R(R 0+r ),化简得1U=1E+0r R E.·1R,可知1U1R图线在纵轴的截距b =1E.由图线可知b ≈0.10,则E ≈10V .20.(15分)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 =0.5m ,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0.8m ,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 =0.4m .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答案:(1)1m/s (2)0.2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 =12gt 2①在水平方向上有 s =v 0t ②由①②式解得v 0= v 0=1m/s(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 m=m20vR④f m=μN=μmg⑤由③④⑤式解得μ=2vgR=0.221.(19分)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答案:(1)fdfm解析:(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W f=fd①(2)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W=Pt1②由动能定理有W-W f=2112mv-212mv③由①②③式解得v1(3)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u,则P=Fu⑤u=v1cos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θ-f=ma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afm22.(20分)如图甲,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内,沿水平面固定一半径为r的圆环形光滑细玻璃管,环心O在区域中心.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q>0)的小球,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做圆周运动.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T0=2πBmq.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对原磁场的影响可忽略.(1)在t=0到t=T0这段时间内,小球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求小球的速度大小v0;(2)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增大过程中,将产生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在水平面内一系列沿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试求t =T 0到t =1.5T 0这段时间内: ①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 ; ②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W .答案:(1)0r qB m (2)①20B r 2πq m ②22205q B r 8m解析:(1)小球运动时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因而小球所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 0B 0=m 20v r①由①式解得v 0=0r qB m②(2)①在T 0到1.5T 0这段时间内,细管内一周的感应电动势 E 感=πr 2ΔΔB t③由图乙可知ΔΔB t=2B T ④ 由于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所以 E =2πE r感⑤由③④⑤式及T 0=2πB mq 得 E =20B r 2πq m⑥②在T 0到1.5T 0时间内,小球沿切线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 a =qE m⑦小球运动的末速度大小 v =v 0+a Δt ⑧由图乙Δt =0.5T 0,并由②⑥⑦⑧式得 v =32v 0=03r 2qB m⑨由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为 W =12mv 2-2012mv ⑩由②⑨⑩式解得W =2058mv =222058q B r m23.(14分)(1)元素M 的离子与N 4H 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能证明Na 2SO 3溶液中存在S 23O -+H 2OHS 3O -+OH -水解平衡..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 2SO 4溶液后红色退去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 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4)元素X 、Y 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 2X 和Cu 2Y 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 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①非金属性X________Y(填“>”或“<”).②Cu 2Y 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__.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__.答案:(1)+11281(2)3NH 3·H 2O+Al 3+Al(OH)3↓+3N4H + (3)C (4)①<②Cu 2O+6HNO 3(浓)2Cu(NO 3)2+2NO 2↑+3H 2O (5)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N 4H +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分别是10、11,与其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等的简单离子只有Na +. (2)硫酸铝电离出的Al 3+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注意Al(OH)3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3)向Na 2SO 3溶液中加入H 2SO 4溶液,硫酸显酸性,不论是否存在平衡,均可使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红色褪去;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一些有色的有机物;向Na 2SO 3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中的S 23O -的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 (OH -)减小,故C 可以说明.(4)已知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葡萄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 2O ,故X 为S ,Y 为O .非金属性S<O .(5)根据表中数据,D(s)为0,故该条件下此反应只能正向进行,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体系压强升高,说明正反应方向是一个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4.(16分)(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________极连接.(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 变化如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 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__________.(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Ⅰ)中Cu 2(OH)2CO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②步骤(Ⅰ)所加试剂起调节pH 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③在步骤(Ⅰ)发生的反应中,1molMnO 2转移2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④步骤(Ⅰ)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Fe 3++N 4H ++2S 24O -+6H 2ONH 4Fe 3(SO 4)2(OH)6↓+6H +过滤后母液的pH =2.0,c (Fe 3+)=a mol·L -1,c (N 4H +)=b mol·L -1,c (S 24O -)=d mol·L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用含a 、b 、d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负(2)①还原剂 ②调节溶液pH 在8~9之间 (3)①Cu 2(OH)2CO 3+2H 2SO 42CuSO 4+CO 2↑+3H 2O②HC 3O -③MnO 2+2Fe 2++4H +Mn 2++2Fe 3++2H 2O④123210a b d -解析:(1)电镀时,待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溶液中的镀层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在镀件上析出.(2)①由信息可知化学镀是Cu 2+变成Cu ,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②由图可看出溶液pH 低于9时,该化学镀的反应速率为0,因此可调节溶液pH 在8~9之间即可使反应停止.(3)②抓住信息“提高pH”,所以加入NH 4HCO 3的目的是与H +反应,减小H +浓度.NH 4HCO 3电离出的离子只有HC 3O -与H +反应.③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的只有Fe 2+,再根据1molMnO 2反应转移2mol 电子,即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2Fe 2++4H +Mn 2++2Fe 3++2H 2O .④依据K =6332244(H )(Fe )?(NH )?(SO )c c c c +++-即可求解.25.(15分)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A.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________mol·L-1;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已知:K sp(CaCO3)=2.8×10-9,K sp(MnCO3)=2.3×10-11]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Ⅰ)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Ⅰ)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答案:(1)ACB(按序写出三项)(2)①残余清液中,n(Cl-)>n(H+)(或其他合理答案)②0.1100③偏小④(Ⅰ)Zn粒残余清液(按序写出两项)(Ⅰ)装置内气体尚未冷至室温解析:(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 M n2++Cl2↑+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液中c(Cl -)>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c(H+).②根据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V(盐酸)=22.00mL×0.1000mol·L-1/20.00mL=0.1100mol·L-1.③由于K Sp(MnCO3)<K Sp(CaCO3),过量的CaCO3要转化为一部分MnCO3,由于M(MnCO3)>M(CaCO3),故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④如果把残余清液转移到Zn粒中,则Y形管内壁就会附着一些清液;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26.(28分)回答下列Ⅰ、Ⅰ题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查询资料得知,18Ⅰ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图1(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Ⅰ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Ⅰ间.他们设置15Ⅰ、16Ⅰ、17Ⅰ、18Ⅰ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理由是:__.图2(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Ⅰ.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主要过程是:将性成熟雄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请回答:(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________,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________的实验组.(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________的形态和数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子发育异常比例.(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_______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_______结合产生调节作用.答案:Ⅰ.(1)幽门盲囊蛋白酶。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生物、物理部分)1.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
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
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13.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A .沿x 轴负方向,60m/sB .沿x 轴正方向,60m/sC .沿x 轴负方向,30 m/sD .沿x 轴正方向,30m/s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4sin t GmNv ωsin m t U ω,副线圈电路中0R 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
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1U 和2U表示;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1I和2I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I和2I表示电流的瞬间值 B .1U 和2U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 不变、1I 变大 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变小、1I变小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厂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1q、2q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1q、2q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 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1q 的电荷量小于2q的电荷量D .1q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2q在B 点的电势能1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24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A 下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8.如图甲,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始终保持重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福建卷)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O 16Cu 40Mn 55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rray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9.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ray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B.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 H相等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解析第Ⅰ卷(选择题)1.【答案】B【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考点】种子的萌发,细胞呼吸,光合作用2.【答案】A【解析】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C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考点】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3.【答案】C【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这样,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为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考点】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答案】C【解析】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考点】免疫原理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也可和单链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在该模板上共有4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这样,可能有0、1、2、3、4个的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模板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进行配对,所以总共有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考点】DNA分子复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运用6.【答案】C【解析】A项: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正确;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要用到容量瓶,不正确;D项: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考点】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7.【答案】D【解析】A项: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错误;B项: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错误;C项: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项: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正确.【考点】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高分子化合物和物质的检验8.【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T是铝,Q是硅,R是氮,W是硫;A项:N的非金属性强于P,P 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B项: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C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的原子半径小于P,正确;D项:比如: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错误.【考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9.【答案】A【解析】K闭合时,Zn当负极,铜片当正极构成原电池,使得a为阴极,b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A项:正确.B项:在电解池中电子不能流入电解质溶液中,错误;C项:甲池中硫酸根离子没有放电,所以浓度不变.错误;D项:b为阳极,OH-放电,使得b附近溶液显酸性,不能使试纸变红,错误.【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10.【答案】C【解析】A项:题目没有指明在标准状况下,11.2L的O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5mol,错误;2B项:水的电离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的PH大于60℃.错误;C项: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虽然醋酸是弱电解质,但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氢离子不断电离出来,最终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盐酸的相同,正确;D项: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错误.【考点】化学的基本概念 11.【答案】B 【解析】++4232NH +H ONH H O+H ,只要能使平衡往正方向进行,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升高或者氨水的浓度足够大就可能生成3NH ,A 项:产生NO 气体,错误;B 项:钠消耗了+H 而且该反应放热可以产生氨气,正确;C 项:不能产生氨气,错误;D 项: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跟其他酸很难反应,所以也没有氨气产生,错误. 【考点】铵离子水解平衡 12.【答案】A【解析】A 项:在0-50min 内,PH=2时,20min 时,R 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 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20min ,而P H 7=时,40min 时,R 已经降解完了,因此R 平均降解速率计算按0-40min ,通过计算,正确;B 项:,PH=2时大约在20min 降解完,PH 7=大约在40min 降解完,但是起始浓度不相同,所以溶液的酸性与R 降解速率没有直接联系,错误.C 项:与B 相同,错误;D 项:P H 10=时,在20-25min ,R 的平均降解速为44411(0.6100.410/50.0410mo L min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图像分析 13.【答案】A【解析】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 轴负向传播,B 、D 错误;由图甲可知波长=24m λ,由图乙可知周期T=(0.55-0.15)s=0.40s ,则波速λ24v==m/s=60m/s T 0.40,选项A 正确,C 错.【考点】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 14.【答案】C【解析】交流电表的示数表示交流电的有效值,选项A 、B 错误;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不变,U 1不变,则2211n U =U n 不变;R 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流过副线圈的电流220U I =R+R 变大,根据1122U I U I =,可知I 1变大,选项C 正确,D 错. 【考点】交流电的三值:有效值、最大值、瞬时值的关系及理想变压器原理和动态电路分析 15.【答案】C【解析】由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点电荷Q 带负电,电场线指向Q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选项A 错误;根据场强2kQE=r 可知,距离Q 较近的A 点的场强较大,选项B 错误;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可知两个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相等,选项D 错误.根据电势p E φ=q,A B φφ>可知,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选项C 正确【考点】点电荷电场分布,电场线于电势高低的关系,电势差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16.【答案】B【解析】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22Mm v G m R R='';行星对处于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有,2Mm G Rg m =;而N=mg ,可得4mv M=GN ,选项B 正确.【考点】万有引力、星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卫星的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17.【答案】D【解析】A 、B 静止有A B m g=m gsin θ,二者速率的变化量(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 、gsin θ,它们相等,选项A 错误;两个物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分别守恒,因而机械能的变化量都为零,选项B 错误;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分别为A A W m gh =、B B W m gh =,又A m m B <,后者较大,选项C 错误;由2A 1h=gt 2、2B h 1=gsin θt sin θ2可得A 、B 下滑时间;根据平均功率P W/t =可得A B P P =,选项D 正确. 【考点】物体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瞬时功率 18.【答案】B【解析】圆环下落过程中,穿过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从上往下看),选项D 错误.圆环通过O 位置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关于O 对称的位置上穿过圆环的磁通量相等,磁通量的变化率随圆环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正x 轴上的相应位置上,圆环的速度较大,其磁通量的变化率较大,因而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大于圆环在负x 轴上的感应电流最大值,选项B 正确,A 、C 错误. 【考点】楞次定律,电磁感应图像第Ⅱ卷(非选择题)必考部分19.【答案】(1)①A②1.970mm(2)①9.4②(ⅰ)(ⅰⅰ)(ⅰⅰⅰ)9.5~11.1【解析】(1)①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无须放上单缝和双缝.②主尺的示数为1.5mm(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可动尺的示数为47.0×0.01mm=0.470mm,总的示数为(1.5+0.470)mm=1.970mm.(2)①选择开关位于直流电压10V档,按电表中央刻度0-10V刻度读数,最小刻度为0.2V,电池的电动势为9.4V.②(ⅰ)连线如右图(ⅰⅰ)所作图象如右图(ⅰⅰⅰ)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0U E=U+R R ,化简得0R 111=+U E E R ,可知11U R-图线在纵轴的截距b 1/E =.由图线可知b 0.10=,则E 10V =. 【考点】双缝干涉,仪器度数,电动势测量 20.【答案】(1)1m/s (2)0.2【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21H gt 2=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0s=v t ②①②式解得0v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20m v F =m R③m f N F =F =μF =μmg ④由③④式解得20v μ=gR,μ=0.2.【考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综合运用 21.【答案】(1)fd(2(3f m【解析】(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克服阻力做功f W fd =①(2)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 1W Pt =②由动能定理有22f 1011W W =mv mv 22--③由①②③式解得1v (3)设小船经过B 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u 则P=Fu ⑤ 1u=v cos 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 θf=ma -⑦由④⑤⑥⑦得f m-【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功等 22.【答案】(1)0qB rm(2)①20qB r2m π ②22205q B r 8m【解析】(1)小球运动时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因而小球所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000mv qv B =r①由①式得00qB rv =m② (2)①在T 0到1.5T 0这段时间内,细管内一周的感应电动势2B E =r t∆π∆感③ 由图乙可知2B B =t T ∆∆④由于同一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所以E E 2r=π感⑤由③④⑤式及002m T B q π=得20qB rE=2πm⑥ ②在T 0到1.5T 0这段时间内,小球沿切线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Eqa=m⑦ 小球运动的末速度大小0v v a t =+∆⑧由图乙0t 0.5T ∆=,并由②⑥⑦⑧式得:0003qB r3v =v 22m=⑨ 由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为: 221011W=mv mv 22-⑩由②⑨⑩式解得:2222005q B r 5W mv =88m=.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23.【答案】(1)(2)3++32343NH H O Al =Al(OH)+3NH +↓ (3)C (4)①<②233222Cu O+6HNO ()=2Cu(NO )+2NO +3H O -浓 (5)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析】(1)10电子,11质子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氢氧化铝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则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32343NH H O Al =Al(OH)+3NH +↓ (3)此题关键是亚硫酸离子水解生成的OH -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还有可能是亚硫酸离子本身能使得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要排除亚硫酸离子干扰,C 正确.(4)悬浊液与D 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则Y 为O 元素,X ,Y 同主族,则X 为S 元素.(5)测得反应后,体系压强增大,达到平衡前,反应逆向进行.如果正反应是放热的情况下,则升高温度,逆向进行,因此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判断和实验检验 24.【答案】(1)负 (2)①还原剂②调节溶液pH 在8~9之间(3)①22324422Cu (OH)CO +2H SO =2CuSO +CO +3H O ↑ ②3HCO -③2++2+3+22MnO +2Fe +4H =Mn +2Fe +2H O -④123210a bd- 【解析】(1)电镀池中,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待镀金属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2)①要把铜从铜盐中置换铜出来,则加入还原剂,②根据图示信息,PH 89=-之间,反应速率为0.(3)化工流程题解题指导,通过图示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留在里面什么物质.(最好通过微粒判断到底过程中发生哪些离子反应)①碱式碳酸铜中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与硫酸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2CO 和2H O ,②调高PH 则只能是弱酸根离子水解;③依题意锰元素从+4变成+2价,MnO 2当氧化剂.则与亚铁离子反应.④氢离子浓度为10-2,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得到123210K=a bd-.【考点】电镀原理,化学平衡的应用,物质的制备 25.【答案】(1)ABC (按序写出三项)(2)①残余清液中,+n(Cl )n(H )->(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0.1100 ③偏小 ④(ⅰ)Zn 粒残余清液(按序写出两项) (ⅰⅰ)装置内气体尚未冷却至室温【解析】(1)组装仪器时从下到上,然后再加热.则依次顺序是ACB (2)①生成物氯化锰也可以与硝酸银形成沉淀.②HCl HCl NaOH NaOH C V C V 得:盐酸的浓度为:0.1100mol/L ;③依据题意:碳酸锰的Ksp 比碳酸钙小,其中有部分碳酸钙与锰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锰沉淀.使得剩余的碳酸钙质量变小.④使Zn 粒进入残留清液中让其发生反应.为反应结束时,相同时间内则气体体积减少,说明反应速率减小,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引起.但是反应完毕时,相同时间内则气体体积减少,说明可能是气体会热胀冷缩导致的.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26.【答案】Ⅰ.(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②2 8 ③恒温箱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④不能在15℃~18℃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所以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3)淀粉和脂肪 Ⅱ.(1)升高 雌性激素 (2)染色体 (3)体液 受体【解析】Ⅰ.(1)从图一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 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2)①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 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 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 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 值为8;③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④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到18℃;(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少,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碍,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减少淀粉和脂肪的比例;Ⅱ.(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考点】酶的本质,检测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减数分裂,激素调节27.【答案】(1)杂合子(2)(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4)不遵循不变【解析】(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2)见遗传图解.(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可用组合:裂翅♀× 非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裂翅只有雌;也可以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也有雄,若是伴X遗传,后代非裂翅只有(4)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的个体只产生两种配子:AD 和ad ,含AD 的配子和含AD 的配子结合,胚胎致死;含ad 的配子和含ad 的配子结合,也会胚胎致死;能存活的个体只能是含AD 的配子和含ad 的配子结合,因此无论自由交配多少代,种群中都只有AaDd 的个体存活,A 的基因频率不变.【考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进化等知识及实验设计能力选考部分28.【答案】(1)D(2)A【解析】(1)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则其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小,选项A 错误;在外界做功的前提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选项B 错误;若两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可能做正功或负功,其势能可能减小或增大,选项C 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若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选项D 正确.(2)根据玻意耳定律有11223P V +P V =P V ,即316196P ⨯⨯=+,解得3P 25atm =.. 【考点】内能,分子势能,分子间相互作用,气体定律29.【答案】(1)D(2)C【解析】(2)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选项A 错误;选项B 中10n 表示中子;由光电方程2m 1mv =h νW 2-可知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选项C 错误;根据波尔原子理论可知,选项D 正确.(2)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救生员和船有,0χ(M+m)v =mv+Mv -,解得χ00m v v (v v)M=++.选项C 正确. 【考点】核反应、动量守恒等30.【答案】(1)<(2)22626551s 2s sp 3s 3p 3d ([Ar]3d )(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4)①23sp sp 、4,5(或5,4)【解析】(1)同周期,从左到右,总体上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第二和第五主族例外).则:铝的第一电离能小硅.(2)Mn 是25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22626521s 2s sp 3s 3p 3d 4s ,故2+Mn 的电子排布式为22626551s 2s sp 3s 3p 3d ([Ar]3d ) .(3)硅烷是分子晶体,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4)①1,3,5,6代表氧原子,2,4代表B 原子,利用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n=σ键数+孤电子对数,如果n 2SP =杂化,2n 3SP =杂化.2号B 形成3个σ键,则B 原子为2SP 杂化,4号B 形成4个σ键,则B 原子为3SP 杂化;配位键存在4号上的B 原子,m=5,②钠离子与m X -形成离子键,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考点】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轨道杂化,配位键,微粒间的作用力31.【答案】(1)(2)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3)①②醛基 ③(4)【解析】(1)对二甲苯中两个甲基处于苯环的对位,结构简式为.(2)苯环上可以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甲基上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有机物一般都可以燃烧,因此易被氧化.(3)①A 通过反应生成B ,则A 中含有苯环上有两个甲基,而且苯环上存在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则A 为邻二甲基苯.②D 分子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③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则DEHP的结构简为(4)依题意得,则F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含有羧基,则F的结构简示为:,其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有机物的推断,物质的官能团及其性质32.【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启动子(2)胰蛋白(3)RNARAS蛋白【解析】(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该过程中需要用限制酶对载体进行切割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写其他的不得分);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结合和识别的位点,RNA聚合酶结合到该位点,可驱动转录过程.(2)过程②表示动物细胞培养,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后可以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的细胞,之后分装到其他培养瓶里面进行传代培养.(3)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转录,可用分子杂交技术来进行,从细胞中提取mRNA 和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荧光标记的目的基因单链DNA片段进行杂交.根据题中信息“肺组织细胞中的let-7基因表达减弱,癌基因RAS表达就增强,引发肺癌”导入let7基因后,肺癌细胞受到抑制,说明RAS基因表达减弱,导致细胞中的RAS蛋白质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癌细胞受抑制.【考点】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中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动物细胞培养。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2012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福建卷)13.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A .沿x 轴负方向,60m/sB .沿x 轴正方向,60m/sC .沿x 轴负方向,30 m/sD .沿x 轴正方向,30m/s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4sin t GmNv ωsin m t U ω,副线圈电路中0R 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
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1U 和2U表示;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1I和2I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I和2I表示电流的瞬间值 B .1U 和2U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 不变、1I 变大 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变小、1I变小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厂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1q 、2q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1q 、2q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 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1q 的电荷量小于2q的电荷量D .1q 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2q在B 点的电势能1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 .2GN mv B.4GNmvC .2GmNv D.4GmNv17.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
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8.如图甲,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始终保持重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福建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 m/sB .沿x 轴正方向,60 m/sC .沿x 轴负方向,30 m/sD .沿x 轴正方向,30 m/s 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 1和I 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B .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1变小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 1、q 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 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D .q 1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q 2在B 点的电势能16.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A .2mv GNB .4mv GNC .2Nv GmD .4Nv Gm17.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18.如图甲,一圆形闭合铜环由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穿过一根竖直悬挂的条形磁铁,铜环的中心轴线与条形磁铁的中轴线始终保持重合.若取磁铁中心O 为坐标原点,建立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的x 轴,则图乙中最能正确反映环中感应电流i 随环心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甲 乙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18分)(1)(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x =a /(n -1)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 mm . (2)(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块电池的电动势E .①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表盘示数如图,其示数为________ V .②然后,用电压表、电阻箱R 、定值电阻R 0、开关S 、若干导线和该电池组成电路,测定该电池电动势.(ⅰ)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ⅱ)闭合开关S ,调整电阻箱阻值R ,读出电压表相应示数U .该学习小组测出大量数据,分析筛选出下表所示的R 、U 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1/R 与1/U 的值.请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1/U -1/R 图线.(ⅲ)从图线中可求得E =________ V .20.(15分)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 =0.5 m ,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0.8 m ,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s =0.4 m .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 (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19分)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 ,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 (2)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 (3)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 22.(20分)如图甲,在圆柱形区域内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在此区域内,沿水平面固定一半径为r 的圆环形光滑细玻璃管,环心O 在区域中心.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q >0)的小球,在管内沿逆时针方向(从上向下看)做圆周运动.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B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02πmT qB.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对原磁场的影响可忽略. (1)在t =0到t =T 0这段时间内,小球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求小球的速度大小v 0;(2)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增大过程中,将产生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是在水平面内一系列沿逆时针方向的同心圆,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试求t =T 0到t =1.5T 0这段时间内:①细管内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E ; ②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W .选考部分第Ⅱ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8、29题都作答,则按第28题计分,若第30、31题都作答,则按第30题计分;第32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上. 28.[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 .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2)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 的空气6.0 L ,现再充入1.0 atm 的空气9.0 L .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2.5 atmB .2.0 atmC .1.5 atmD .1.0 atm29.[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 .核聚变反应方程23411120H H He n +→+中,10n 表示质子C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2)如图,质量为M 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 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 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 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率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 .0m v v M +B .0m v v M -C .()00m v v v M ++D .()00mv v v M+-13.A 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排除B 、D 两项;根据题图甲可知波长λ=24 m ,根据题图乙可知周期T =0.40 s ,则波速24m/s 60 m/s 0.40v Tλ===,A 项对、C 项错. 14.C 交流电表的示数表示交流电的有效值,A 、B 两项错误;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不变,U 1不变,则1221U n U n =不变;R 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则流过副线圈的电流220U I R R =+变大,根据U 1I 1=U 2I 2,可知I 1变大,C 项对,D 项错.15.C 根据题意“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点电荷Q 带负电,电场线指向Q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A 项错误;根据场强2kQE r =可知,距离Q 较近的A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B 项错误;根据“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可知,两个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相等,D 项错误;根据电势p E qϕ=,φB >φA可知,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C 项正确.16.B 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22'Mm v G m R R'=①行星对处于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有2MmGmg R=② 根据题意,有N =mg ③解以上三式可得4mv M GN=,B 项正确.17.D 剪断轻绳后,对A 由机械能守恒得m A gh =12m A v A 2-0,A v =∆v A =v A -0,对B 同理可得,m B gh =12m B v B 2-0,速率变化量∆v B =v B -0,A 项错误;两个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分别守恒,因而机械能的变化量都为零,B 项错误;A 、B 静止时m A g =m B g sin θ,则m A <m 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 A =m A gh 、W B =m B gh ,后者较大,C 项错误;根据h =12gt A 2、2sin sin 2B h g t θθ=可得A 、B 下滑时间;根据平均功率P =W /t 可得P A =P B ,D 项正确.18.B 圆环下落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电流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从上往下看),D 项错误.圆环通过O 位置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只受重力作用,而在关于O 对称的位置上穿过圆环的磁通量相等,而圆环的速度不同,磁通量的变化率随圆环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正x 轴上的相应位置上,圆环的速度较大,其磁通量的变化率较大,因而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大于圆环在负x 轴上的感应电流最大值,B 项对,A 、C 两项错误.19.答案:(1)①A ②1.970 (2)①9.4②(ⅰ)连线如下图(ⅱ)所作图象如下图(ⅲ)9.5~11.1 解析:(1)①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无需放上单缝和双缝,A 项错误. ②主尺的示数为1.5 mm ,可动尺的示数为47.0×0.01 mm =0.470 mm ,总的示数为(1.5+0.470)mm =1.970 mm .(2)①选择开关位于直流电压10 V 挡,按电表中央刻度0~10 V 刻度读数,最小刻度为0.2 V ,电池的电动势为9.4 V .②(ⅰ)连接电路如答案图所示. (ⅱ)所作图像见答案图.(ⅲ)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U +U R (R 0+r ),化简得0111R r U E E R +=+⋅,可知11U R-图线在纵轴的截距1b E=.由图线可知b ≈0.10,则E ≈10 V . 20.答案:(1)1 m/s (2)0.2 解析:(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212H gt =① 在水平方向上有 s =v 0t ②由①②式解得0v = v 0=1 m/s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20m v f m R=④f m =μN =μmg ⑤由③④⑤式解得200.2v gRμ==.21.答案:(1)fd (2 (3fm-解析:(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克服阻力做功 W f =fd ①(2)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 W =Pt 1② 由动能定理有 W -W f =12m v 12-12m v 02③由①②③式解得1v=(3)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大小为u,则P=Fu⑤u=v1cosθ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θ-f=ma⑦由④⑤⑥⑦式解得fam=-.22.答案:(1)0qB rm(2)①22πqB rm②22258q B rm解析:(1)小球运动时不受细管侧壁的作用力,因而小球所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00vqv B mr=①由①式解得0qB rvm=②(2)①在T0到1.5T0这段时间内,细管内一周的感应电动势E感=πr2Bt∆∆③由题图乙可知02BBt T∆=∆④由于同一条电场线上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所以2πEEr=感⑤由③④⑤式及2πmTqB=得22πqB rEm=⑥②在T0到1.5T0时间内,小球沿切线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恒为qEam=⑦小球运动的末速度大小v=v0+a∆t⑧由图乙∆t=0.5T0,并由②⑥⑦⑧式得3322qB rv vm==⑨由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为W=12m v2-12m v02⑩由②⑨⑩式解得222205588q B rW mvm==.28.答案:(1)D(2)A解析:(1)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则其内能可能不变或减小,A项错误;在外力做功的前提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项错误;若两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可能做正功或负功,其势能可能减小或增大,C项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若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项正确.(2)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p3V3,解得p3=2.5 atm.29.答案:(1)D(2)C解析:(1)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A项错误;B项中10n表示中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12m v2=hν-W可知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C项错误;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D项正确.(2)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救生员和船有(M+m)v0=-m v+M v x,解得v x=v0+mM(v0+v).。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测试(物理)第I 卷 选择题(共108分)13.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A .沿x 轴负方向,60m/sB .沿x 轴正方向,60m/sC .沿x 轴负方向,30 m/s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解析】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 轴负向传播,B 、D 错误;由图甲可知波长24,m λ=由图乙可知周期T (0.550.15)0.40s s =-=,则波速24/60/,0.40v m s m s T λ===选项A 正确,C 错。
14.如图,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V 1和V 2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A 1和A 2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 1和I 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B .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小 【答案】C【解析】交流电表的示数表示交流电的有效值,选项A 、B 错误;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原、副线圈的匝数n 1、n 2不变,U 1不变,则2211U n U n =不变;R 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流过副线圈的电流220U I R R =+变大,根据1122U I U I =,可知I 1变大,选项C 正确,D 错。
15.如图,在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 1、q 2分别置于A 、B 两点,虚线为等势线。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 1、q 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q 1的电荷量小于q 2的电荷量D .q 1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q 2在B 点的电势能【答案】C【解析】由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可知电场力做负功,点电荷Q 带负电,电场线指向Q ,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A 点的电势,选项A 错误;根据场强2k E Q r=可知,距离Q 较近的A 点的场强较大,选项B 错误;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q 2可知两个电荷在两点的电势能相等,选项D 错误。
福建省2012年高考压轴卷理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 I卷。
第I卷为必考题,第I I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a相对原子质量:O16S32N a23M27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 15: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F,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l:l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2.现有甲、乙两种化学本质不同的酶:逆转录酶和淀粉酶,因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某同学为区分这两种酶,用蛋白酶X对二者进行处理,并定时测定酶活性的变化,其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对于甲酶和乙酶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逆转录酶B甲酶能够抗X酶降解,所以活性保持不变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D.乙酶被降解,导致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下降3.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
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4.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蹄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某些抗虫椬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右图所示三种情况。
教学环节: 导入:多媒体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
教师:听了这发自内心的呼声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吗?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远离违法犯罪。
教师:我们身处的社会精彩、新奇,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
有多少花季少年经不住诱惑而使心灵扭曲,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
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行为必有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责任,犯罪行为还要受到刑罚处罚。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远离违法犯罪”。
人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就是说,大错大恶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
环节一:违法与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活动一:特别报道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一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89%。
目前,全国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占37%、犯%、22%。
青少年罪犯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
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
教师:这几则材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它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说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刻 不容缓。
教师:是的。
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避免违法犯罪是底线,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规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行为若触犯了法律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让我们进人今天的第二环节“案例分析”。
活动二:案例分析 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下列材料: 社会青年刘某搭乘公共汽车不买票,售票员验票时坚持让他补票。
他不但不补,还辱骂售票员。
遭到周围乘客的谴责后,他竟动手打人,使车内秩序混乱。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解析: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A项正确;氨气遇水呈碱性,故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正确;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应使用容量瓶,C项不正确;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D项正确。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解析: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项错误;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B项错误;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D项正确。
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Arra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C.原子半径:T>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解析:依题意,由“短周期元素”以及相对位置图可知,R位于第二周期,T、Q、W位于第三周期;由于“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故T位于第三周期ⅢA族,T是铝。
则Q是硅,R是氮,W是硫。
N的非金属性强于P,P非金属性强于Si,A项正确;S的非金属性强于Si,B项正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l>Si>P;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N<P,C项正确;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
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 理综化学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
第I 卷为必考题,第II 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a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 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5.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O 16 S 32 Na 23 M 27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 .苯酚和甲苯遇FeCl 3均显紫色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 .油脂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7.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和b 为石墨,通电后a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B .若a 和b 为石墨,通电后滴入酚酞,a 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C .若a 为铜,b 为铁,通电后Cu 2+向a 电极移动 D .若a 为粗铜,b 为纯铜,通电后b 电极质量增加4溶液8.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O. 25。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g) I2 (g),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丙中C(HI)是甲中的2倍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相同C.平衡时乙中I2的转化率小于20%D.反应开始时,丙中反应速率最快,甲中反应速率最慢9.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的硫化钾溶液中:B常温下,pH=7的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液中:C的NH4Cl溶液中:D. pH=3的一元酸和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部分蛋白质B.乙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将饱和Na2CO3溶液加入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然后分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利用葡萄糖能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物质的原理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Ⅵ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D.CCl4属于共价化合物,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其水溶液能导电12.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①可选用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酒精灯B.操作②只需蒸发、冷却、结晶三步操作,即可把产品装入试剂瓶C.硫酸亚铁铵易分解、易被氧化,须低温密闭保存D.把浓硫酸缓慢地倒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即可得到稀硫酸23.(14分)A、B、C、D是四种常见单质,其对应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为常见化合物。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8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的是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5.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
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
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92分)必考部分26.(28分)回答下列Ⅰ、Ⅱ题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福建省2012届高三理科综合试卷2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a 40 Fe 56 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变化的正确叙述是()A.在饥饿时,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TP的速率B.反应式“ADP + Pi + 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C.反应式“ATP →ADP + Pi + 能量”中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D.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②⑥⑤④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4.分析右图曲线,能用该图表示的是()①随叶片年龄增加,叶片中Ca2+含量变化②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③呼吸作用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④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与葡萄糖进入细胞速度的关系⑤发生质壁分离后的植物细胞浸入清水后增加质量的变化⑥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5.下图中甲图表示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两曲线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植物本身的遗传物质决定的B.乙图中,在大气CO2浓度下农作物积累有机物量最多的的温度为26℃左右C.如果甲图是在乙图m点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如果在乙图的n点条件下再次进行测定,则c 点将向左移动D.甲图中c 点后限制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温度、矿质营养等6.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
KS5U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理综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
第I卷为必考题,第II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a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 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5.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O 16 S 32 N a 23 M 27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F.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 15: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对F,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l:l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2.现有甲、乙两种化学本质不同的酶:逆转录酶和淀粉酶,因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某同学为区分这两种酶,用蛋白酶X对二者进行处理,并定时测定酶活性的变化,其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对于甲酶和乙酶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是逆转录酶B甲酶能够抗X酶降解,所以活性保持不变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D.乙酶被降解,导致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下降3.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
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4.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蹄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某些抗虫椬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右图所示三种情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中抗虫椬株和非抗虫椬株之间的比例为3:1A.甲图个体自交,F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D.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右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髙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C激素发挥作用后灭活,需不断产生D.若靶细胞为肌细胞,则激素刺激可促使糖原分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苯酚和甲苯遇FeCl均显紫色3C.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 .油脂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7.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和b 为石墨,通电后a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B .若a 和b 为石墨,通电后滴入酚酞,a 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C .若a 为铜,b 为铁,通电后Cu 2+向a 电极移动 D .若a 为粗铜,b 为纯铜,通电后b 电极质量增加8. 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O. 25。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 2 (g) I 2 (g),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丙中C(HI)是甲中的2倍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 2的转化率相同C.平衡时乙中I 2的转化率小于20%D.反应开始时,丙中反应速率最快,甲中反应速率最慢 9.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的硫化钾溶液中:B 常温下,pH=7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液中: C的NH 4Cl 溶液中:D. pH=3的一元酸和pH=11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部分蛋白质B .乙酸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4溶液C.将饱和Na2CO3溶液加入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然后分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利用葡萄糖能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物质的原理检验病人是否患“糖尿病”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Ⅵ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D.CCl4属于共价化合物,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其水溶液能导电12.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①可选用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酒精灯B.操作②只需蒸发、冷却、结晶三步操作,即可把产品装入试剂瓶C.硫酸亚铁铵易分解、易被氧化,须低温密闭保存D.把浓硫酸缓慢地倒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即可得到稀硫酸13. 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单分于油膜,可估測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A.质量和密度B.体积和密度C.质量和体积D.体积和油膜面积14. 交变电流的A.周期为1OOsB.频率为50HzC.电压峰值为D.电压有效值为50V15. 如图a,甲车自西向东做匀加速运动,乙车由南向北做勾速运动,到达O位置之前,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运动轨迹大致是图B中的16. 静电场中,可以根据A.场强的强弱判断电势的高低B.电势的高低判断场强的强弱C.电场线方向判断电势的高低D.电场线方向判断场强的强弱17.—正弦式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该交变电流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B.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C.该交变电流的电压的最大值为D.若将该交变电流加在阻值R=1OO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是50 W18.如图所示,空间^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1 cm,其中为零电势能面.一质量为m、自图中的P点进入电场,刚好从C’点离开电场.已带电織为+q的粒子沿AA'方向以初速度v知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倾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是B.该粒子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C.该粒子到达C’点时的电势能是D.该粒子通过等势面BB’时的动能是第II卷必考部分第II卷共9题,共157分,;19. (18 分)(1) (6分)如图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①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淸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出对应的速度VF数字)②图b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加速度A = 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12分)某物理“科技制作”小组装配一台小直流电动机,其额定电压5V,额定电流0.5A,线圈绕阻小于1Ω。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在一定电压范围内,输出功率与输入电压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做实验,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该项工作。
已知学校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直流电源E,电压6V,内阻不计;小直流电动机M;电压表V1,量程0~0.6V,内阻约3kΩ;电压表V2,量程0~6V,内阻约15kΩ;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1Ω;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0.5Ω;滑动变阻器R,0~10Ω,2A;电键S一只,导线若干。
①首先要比较精确测量电动机的线圈绕阻r。
根据合理的电路进行测量时,要控制电动机不转动,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有合适的示数,电压表应该选。
若电压表的示数为0.1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内阻r=Ω,这个结果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②在图方框中画出研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③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W。
20.(15 分)质量为m =1kg 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孤轨道下滑。
B 、C 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斜面与圆弧轨道在C 点相切连接(小物块经过C 点时机械能损失不计)。
已知圆弧半径R =1.0 m ,圆弧对应圆心角︒=106θ,轨道最低点为O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m 。
设小物块首次经过C 点时为零时刻,在t =0.8s 时刻小物块经过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311=μ。
(g =10m/s 2,sin37°=0.6,cos37°=0.8)试求: ⑴小物块离开A 点的水平初速度v A 大小; ⑵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⑶斜面上CD 间的距离。
21. (19 分)如图所示,真空室内存在宽度为d=8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332T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ab 、cd 足够长,cd 为厚度不计的金箔,金箔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区域,电场强度E=3.32×105N/C ;方向与金箔成37°角.紧挨边界ab 放一点状α粒子放射源S ,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均匀放射初速率相同的α粒子,已知:α粒子的质量m=6.64×10-27kg ,电荷量q =+3.2×10-19C ,初速度 v = 3.2×106m/s 。
不计粒子重力(sin37°= 0.6, cos37°= 0.8)求:(1)α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BDOChPAθ(2)金箔cd被α粒子射中区域的长度L;(3)设打在金箔上d端离cd中心最远的α粒子,速度方向不变穿出金箔进入电场。
在电场中运动通过N点,SN⊥ab且SN = 40cm,则此α粒子从金箔上穿出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22. (20 分)如图,两光滑导体框ABCD与EFGH固定在水平面内,在D点平滑接触,A、C分别处于FE、HG的沿长线上,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竖直向上;导体棒MN置于导体框上与导体框良好接触,以速度v沿BD方向从B点开始匀速运动,已知线框ABCD及棒MN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线框EFGH电阻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