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7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首先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
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然后带领孩子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教学,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
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
学生踊跃回答。
通过老师的范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顽强、抗争”。
了解恩科西是如何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如何呼吁人们一同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的,从而加强对“斗士”的深层理解。
最后引出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增长知识,了解它的象征意义。
小学五年级苏教版下册第15课《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略阳县接管亭镇中心小学:宋阳教材简析:《艾滋病小斗士》通过恩科西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表现了他的勇敢坚强、坦然乐观,呼吁人们要关心艾滋病人,同时也启示人们如何面对灾难、病魔。
同时也号召人们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真情实感。
2.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法:提问、引导、讨论。
学法:交流、读中感悟、演示教学过程:一、自读自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艾滋病小斗士》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再来熟悉一下课文。
要求是把课文读两遍:第一遍放声读,读通全文;第二遍默读不出声,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在课文中做标记。
(师提示:答案有多处,按课文的先后顺序做标记)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做标记,教师板书艾滋病是的(原因?)恩科西是的(原因?)安南称恩科西为“”曼德拉称恩科西为“”二、师生交流1、艾滋病是的生:艾滋病是可怕的(师板书:可怕)。
师: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感受到生读师出示幻灯片 1 C:\Documents and Settings\dell\桌面\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1)“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齐读这一段话师:这段话中,哪几个词最能体现艾滋病的可怕?引导学生从:200、四分之一、50、第二个生日、这些数字中体会得艾滋病的人特别多,且传播得太快了,太可怕了。
师:艾滋病可真可怕。
那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这段文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艾滋病的可怕读出来?指名几生试读师:从学生的朗读中总结出三个数字重点读出来,体现出艾滋病的可怕。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15艾滋病小斗士苏教版《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并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要求。
据此,我结合教材编写意图、文本自身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浏览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文章表达顺序。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并懂得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以上教学目标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品词析句、精读深思,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促读感悟,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本文所述的艾滋病人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尚有一定距离。
因此,如何让孩子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理解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教材简析:《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课文主要讲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在养母约翰逊的帮助下坦然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呼吁全世界尊重、爱护、帮助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
课题以“小斗士”突出题旨。
在面对不幸遭遇后,“小恩科西与艾滋病、与社会的歧视偏见、为患者平等权利作抗争”三个方面表现出了顽强、勇敢、乐观的优秀品质,给艾滋病患者(特别是儿童)树立了榜样。
同时也唤醒人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注和爱护艾滋病患者。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
这凡人的壮举给予学生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洞悉为人处世之道。
学情分析:《课标》明确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表达方法,对文本中表达精妙的语句、语段,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
注重思维训练,学习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有机渗透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文章中的主人公离我们很遥远,但其悲惨的命运和顽强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相信与其年龄相仿的学生一定也会受到心灵的震憾。
在学习能力上看,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课前预习能力,有独立学习生字、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并且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初步对文章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学习课文时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基本常识,了解有关南非儿童的现状,这更容易让学生阅读时进入文本,与故事主人公的顽强、勇敢和乐观精神品质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赛人:《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案教案背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课题:《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艾滋病小斗士》描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
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
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
”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基于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对艾滋病了解不多)我确定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方法:本课的的教学设计遵循“以读为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原则,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有效的手段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情境创设法”借助网络搜集的图片、音乐、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主探究法”在重点处设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读写结合法”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时有意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内外延伸法”重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疑惑、完成作业、自主学习。
总之,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而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怏然、浅显易懂。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
15 艾滋病小斗士第2课时上课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意志、,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懂得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3.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顽强的生命力、坚定的意志、可敬的爱心,教学难点:能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过程:一、学情调查1.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恩科西”。
2.为什么说他是“艾滋病小斗士”呢?二、精讲点拨学习引导(一)——感知恩科西的“不幸”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画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可以抓住如下关键句段品读: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1)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竟然”说明什么呢?“挺”可以换成“坚持”吗?恩科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小组朗读,读出他的顽强。
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联系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2)他们怕什么?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3)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4)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学习引导(二)——感悟恩科西“顽强的抗争”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小恩科西是如何顽强的抗争、与命运搏斗的呢?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写一写。
《艾滋病小斗士》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5课。
本课处在全书内容安排的中段,对全书的编排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南非一个12岁的艾滋病儿童恩科西勇敢与艾滋病做斗争的故事,他的故事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但是其与病魔斗争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勇敢的品质。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自主自觉地通过一定的方式识记。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领悟到爱与奉献的人间真情,明白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4.能够在阅读中感悟,内化情感,明白道理。
5.体会恩科西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与灾难做斗争的信心。
科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恩科西的可敬。
教学的难点:恩科西与病魔勇敢做斗争的精神的体会与学习;培植应对“灾难”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恶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妇女儿童的动人事迹。
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
艾滋病,是一种蔓延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天灾。
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
”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教学的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恩科西的可敬。
教学的难点:恩科西与病魔勇敢做斗争的精神的体会与学习;培植应对“灾难”的信心。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艾滋病小斗士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明白自我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心,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艾滋病的认知、自我防护。
2.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对待艾滋病人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艾滋病的认识1.介绍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路径。
2.阅读文本《小斗士3》,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3.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艾滋病病人的生活环境和处境,引导学生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
2. 自我防护1.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介绍正确的使用避孕套和采血器等的方法。
3.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正确使用避孕套。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和健康,不给自己也不给别人带来痛苦。
3. 爱心关怀1.介绍艾滋病病人的痛苦和困境,让学生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并引导学生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
3.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艾滋病病人生活困境,并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同情心、关爱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模拟操作法五、教学手段1.PPT2.视频3.图片4.文本材料六、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口头问答、课堂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写日记、画画、写文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和对艾滋病病人的关心和爱心。
七、家庭作业1.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危害,并写一篇题为“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的作文。
2.收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写成小册子,并展示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