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436.00 KB
- 文档页数:9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化学3、课时:第1课时4、课前准备:a、教师准备:认真阅读教材、教参,百度搜索优秀教案、课件等,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案、学案、课件。
准备好实验器材。
b、学生准备: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上网搜索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例子。
二、教学课题:《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课时)三、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是一节新授课。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是有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那是否发生了反应呢?学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但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酸碱中和反应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酸碱反应的场合很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通过各种媒体也会了解到这类反应,尽管他们还不能认识这些反应的实质,但这些实例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例子来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该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会从宏观到微观解释中和反应;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实验准备:实验仪器:试管、小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引入】新闻:硫酸槽罐车在安阳坠下10米深桥23吨硫酸全部泄漏。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治疗胃酸过多,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可以涂抹稀氨水等碱性物质,那么,胃酸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铝,蚊虫分泌的蚁酸与氨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一、中和反应观察老师的实验: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分组讨论:该实验有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方案一:方案二:讨论:(1)为什么要加入指示剂?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好不好?(2)为什么要用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消失,而不能直接倒入?(3)为什么要不断搅拌溶液?(4)能不能先在盐酸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变成红色为止?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习) 写出(或补充完整)下列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与硫酸氢氧化钠与硝酸===K2SO4+H2O ===MgCl2+H2O注:(1)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即必须满足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这样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2)仔细观察课本59页图10—13,说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⑶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其中的一种。
⑷不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溶性碱能与酸发生1、定义:2、实质: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中和反应的PH变化图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定性2、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定量pH的范围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pH ,溶液呈中性。
pH ,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
pH ,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
注:当酸溶液被稀释时,溶液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变成碱性,所以稀释后的溶液的pH不会大于7;当碱溶液被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pH变小,但不会变成酸性,所以稀释后的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那些有趣知识哈。
先说酸和碱,这可是个重点哟!酸都有酸味,像盐酸、硫酸啥的,能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碱呢,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让酚酞试液变红,神奇吧?
然后是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碰到一起就变得温和啦,盐和水。
这个反应在生活里用处可大了,比如胃酸过多,吃点含碱的药就能缓解。
还有溶液的酸碱度,用 pH 来表示。
pH 小于 7 是酸性,大于 7 是碱性,等于 7 就是中性。
这就好比给溶液分了个“性格”,哈哈。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的时候可得小心,千万别弄伤自己。
怎么样,这单元的知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咱们一起好好学,肯定能轻松掌握!
稿子二
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来唠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哟。
你知道吗?酸就像个调皮的小家伙,动不动就和金属闹脾气,产生氢气。
而且不同的酸还有不同的特性,可有趣啦!
碱呢,就像个温柔的小仙女,能让花朵一样的酚酞试液变得红彤彤。
酸碱中和反应就像是一场和平的谈判,酸和碱不再争吵,友好地盐和水,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说到溶液的酸碱度,pH 这个指标可重要了。
它就像给溶液贴上的标签,让咱们一眼就能知道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还有哦,使用酸和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然它们发起脾气来,咱们可就遭殃啦。
小伙伴们,咱们一起加油,把这些知识都装进咱们的小脑袋瓜里,让科学变得超级有趣!。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册科学精讲精练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考点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中和反应。
例如: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注意】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6HCl+Fe203===2FeCl3+3H2O.②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无沉淀、气体产生,也无颜色变化)。
所以实验中常借助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类型: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酸+碱=盐+水【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如HCl+NaOH==NaCl+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和+OH-,即H++OH-==H2O(如图所示),剩余的离子留在原溶液中,H+和OH-结合,以水分子形式存在【考点练习】【例1】如图是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右图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答案】B【详解】A、右图是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说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由右图微粒的变化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故B正确;C、图中一种是化合反应,一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2.【实验探究】判断中和反应物质的残留问题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若显红色说明酸过量;若显蓝色说明碱过量;若显紫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Cu2+溶液,若出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过量;若无明显现象说明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教学准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肥皂水,糖水,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中和反应?2.写一个中和反应的方程式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酸是酸性物质。
如果我现在由于生产实际的需要,要用到酸性很弱的盐酸溶液,那么我们怎样来知道盐酸溶液的酸性强弱呢?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归纳: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范围为0—14①酸性溶液pH<7 pH越小酸性越强②中性溶液pH=7③碱性溶液pH>7 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师展示pH试纸并演示:讲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师问:①平时我们接触到的物质那些是酸性的,那些是碱性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如何?②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厕所清洁剂能否也用手直接洗,为什么?指导阅读教材P63页,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进行教材P63页的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老师补充。
【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练习测得相关习题,课后习题【板书】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pH的范围:0---14之间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强②中性溶液pH=7③碱性溶液pH>7,pH越大碱性越强2.pH的测定方法:略3.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控制在一定pH范围内②农作物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思考:指示剂遇酸或碱,会有什么变化? 酸和碱混合,会有什么反应呢?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发生了反应?蒸干水分,可以得到固体。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化学方程式:那么:Ca(OH)2+H2SO4---总结:碱 + 酸=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和的反应。
注意:基本反应类型实质: (配平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KOH + H2SO4——Ca(OH)2+ HCl——Al(OH)3+ H2SO4——Fe(OH)3+ HCl——Fe(OH)2+ H2SO4——思考:中和反应是否都需要借助指示剂,来显示发生了反应呢?例如:Cu(OH)2+H2SO4——现象:如何控制恰好中和呢?演示:NaOH + HCl ——滴加盐酸,当酚酞恰好变成无色时,恰好中和。
思考: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酚酞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二、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改变土壤酸碱性适量的加入土壤,中和由于造成的土壤酸性。
化学方程式:不用NaOH降低土壤酸性,是从经和防止土壤板结考虑。
2、处理工厂废水中的酸加入适量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a(OH)2——3、用于医药(1)服用某些碱性药物中和胃酸() Al(OH)3+ HCl ——Mg(OH)2+ HCl ——不能用NaOH、Ca(OH)2、CaO、Cu(OH)2,也可用、,化学方程式:、但中和反应。
(2)涂氨水中和蚁酸(甲酸 HCOOH), 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感。
三、pH值指示剂能试验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定量描述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来表示,pH值与溶液中或的浓度有关,其范围是之间。
可以用测定。
1、酸性溶液的 pH ( H+浓度越大,酸性,pH )中性溶液的 pH碱性溶液的 pH ( OH-浓度越大,碱性,pH )注:(pH值小于0的酸性溶液是存在的,即H+浓度比 pH = 0 时更大。
习惯上不用显负数的pH 值,而用其它形式表示其H+浓度。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例3:(2011年·江西)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 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解析本题要求设计实验对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程度(即盐酸加入量
的多少)进行判断。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可结合中和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或者主要
成分,利用酸碱指示剂或者酸、碱的性质进行中和反应程度的判断。
盐酸和氢氧化
钠恰好中和或者盐酸过量的区别在于中和后溶液的成分和酸碱性不同。
显然小娟的
结论不正确,
答案:(1)不正确如果盐酸过量,滴如酚酞也不会变色(2)NaOH+HCl=NaCl
+H2O(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得分)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
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中和
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
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
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
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
例4:(2011年·广东汕头)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
下图是一种治疗胃病药物的标签。
请回答:
(1)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药物在胃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胃痛时吃几块苏打饼干(含纯碱)可减轻胃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治疗胃病。
根据该药物的标签标明的主要成分,可以判断出药物的作用为中和胃酸。
胃痛时服用苏打饼干减轻胃痛是利用盐酸和苏打的反应较少胃中胃酸的量。
答案:中和胃液中过多的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2)Na2CO3+2HCl =2NaCl+H2O+CO2↑
例5:(2011年·广东)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引起很胃病。
下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药“嚼啐后吞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测定该药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取一片药片(药片质量为)研碎后加20mL蒸馏水,然后用质量分数为5%,密度为mL的盐酸进行反应(假充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得实验中反应掉的盐酸体积为,通过计算:
①判断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含量是否达到标注
②确定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②实验问题:如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溶液pH的测定的实验操作等;
③应用问题:如对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等;
④计算问题:以中和反应为原理的计算,要将中和反应和常见的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和常规题型结合起来;
⑤综合问题:如将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pH值的变化相结合,综合考查化学计算和图像分析的能力。
【基础演练】
1.(2013年·辽宁)某洗涤剂的pH为12,向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2.(2011年·江苏)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pH。
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
A.醋的酸性比酱油弱 B.西瓜汁显中性
C.肥皂水的碱性最强 D.苹果汁显碱性
3.(2011年·北京)下列四组物质中,其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盐酸、碳酸钠、硫酸钡B.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氯化钠C.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D.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
4.(2012年·江苏)(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小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
测得洗发剂的pH略大于7,则洗发剂显性;测得护发剂的pH略小于7,则护发剂显性。
(3)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
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剂,后用剂。
5.(2011年·江西省)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下图),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氯化铵晶体,请完成: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
6.(2011年·山东)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做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你认为这种推理(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
(2)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
①;②。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
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7.(2005年·重庆)用下图装置测定因存放不当而部分变成碳酸钠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所取试样质量 g、锥形瓶质量 g,加入足量
稀硫酸(质量为 g)每隔相同时间读数一次,数据如下表:
(1)不必进行第七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不低于多少
学有所得: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学生成长记录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 5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积极□不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班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