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 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 备课人:周其飘 2010-3-3△学习目标定位: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主题1 减数分裂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 仔细观察教材 P16 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分析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何关系。
2、 思考减数分裂是否发生在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体中。
探究主题2精子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1、 形成场所: 。
2、 细胞名称的变化3、染色体的变化 (1)减数第一次分裂①间期: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都含有 姐妹染色单体。
②分裂期(2)减数第二次分裂①间期:通过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②分裂期:染色体的着丝点 , 分开,并移向 。
4、变化结果: 经过减数分裂和变形形成 。
【合作探究】1、 联系教材 P17 图 2 - 2 ,结合精子形成过程,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的变化不同步的原因。
2、 试分析配子出现多样性的原因。
3、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分到两极的两组染色体是否都含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4、 阅读教材 P17 图 2 - 2 ,思考:(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时期? (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吗?试分析原因。
探究主题3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1、形成场所: 。
2、细胞名称的变化3、 染色体的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
4、 变化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 ,只形成一个 ,三个 都退化消失。
【合作探究】1、完成下列表格,比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2、卵原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细胞质是否都是不均等分配? 探究主题4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自主学习】1、目的要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 、2、方法步骤:(1)观察装片、识别、和(2)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和的细胞(3)然后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当孟德尔向人们揭示遗传规律的时候,细胞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这个天才的预见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魏斯曼预言的这个特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叫做__________。
2.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______中形成的。
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精原细胞。
__________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__________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________的相同。
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__________,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__________,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这两次分裂分别叫做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
精细胞再经过______,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
3.减数分裂I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______;四分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互换;____________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减数分裂II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__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在__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______,成为____________。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完全相同的______________构成,这两条______________由同一个________连接。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教具:
挂图、模型六、教学过程
第4课时:细化图像判断方法
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相关的题型
1、一般图像识别问题----利用上面的识别方法即可
例1、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据图回答问题:
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