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7 窗体——创建窗体-10页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窗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对Visual Basic编程环境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窗体和编写程序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窗体概述2. 窗体属性3. 窗体方法4. 窗体事件5. 窗体控件6. 窗体设计7. 窗体调试三、实训过程1. 窗体概述首先,我们学习了窗体的基本概念,窗体是应用程序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窗体与程序进行交互。
在Visual Basic中,窗体是一种对象,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对其进行操作。
2. 窗体属性接下来,我们学习了窗体的属性,属性是描述窗体特征的数据,如窗体的标题、大小、位置等。
通过设置窗体的属性,可以改变窗体的外观和行为。
3. 窗体方法窗体方法是指在窗体中定义的函数,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窗体方法来关闭窗体、隐藏窗体等。
4. 窗体事件窗体事件是窗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点击按钮、关闭窗体等。
我们可以通过编写事件处理程序来响应用户的操作。
5. 窗体控件窗体控件是窗体上的可操作元素,如按钮、文本框、标签等。
控件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并显示或修改数据。
6. 窗体设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Visual Basic设计窗体。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窗体项目,然后添加控件并设置其属性。
接着,编写事件处理程序,使窗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7. 窗体调试在窗体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
调试是发现和解决程序错误的过程。
在Visual Basic中,可以使用调试工具来检查程序的执行过程,并修复错误。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创建了一个具有以下功能的窗体:1. 窗体标题为“我的窗体”;2. 窗体大小为800x600像素;3. 窗体中包含一个按钮、一个文本框和一个标签;4. 按钮用于关闭窗体;5. 文本框用于输入数据;6. 标签用于显示输入数据。
五、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我们深入了解了窗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数据库创建窗体实训,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以及窗体的创建与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实训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数据库设计方法3. 窗体的创建与操作4. 数据库应用实例三、实训步骤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系统软件。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整体。
2. 数据库设计方法(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确定数据库应具备的功能。
(2)概念设计: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化为概念模型,如E-R图。
(3)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如关系模型。
(4)物理设计: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如数据库表结构。
3. 窗体的创建与操作(1)创建窗体:打开Access数据库,选择“创建”选项卡,点击“窗体”按钮,选择窗体类型。
(2)设计窗体:在窗体设计视图中,可以通过拖拽控件、设置属性和事件等方式来设计窗体。
(3)窗体操作:完成窗体设计后,可以预览窗体效果,并进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4. 数据库应用实例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进行数据库创建窗体实训。
(1)需求分析:本系统主要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绘制E-R图,确定实体(学生、课程、成绩)和关系(选课)。
(3)逻辑设计: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确定数据库表结构。
(4)物理设计:在Access数据库中创建学生、课程、成绩三个表,并设置表间关系。
(5)创建窗体:创建学生信息录入窗体、查询窗体、修改窗体和删除窗体。
(6)窗体设计:在窗体设计视图中,添加文本框、标签、按钮等控件,设置控件属性和事件。
(7)窗体操作:预览窗体效果,进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