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作业备课3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有关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是解答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结合情境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分与合的思想。
学会选择合适的算式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简单说明思考的过程。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在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体验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5以内的加法基础性作业加法的含义,读写加法算式(5以内的加法)。
1.(1)(2)左边有1个,右边有4个,左边有2个,右边有3个,合起来一共有()个。
数一数,一共有()个。
发展性作业1+2= ,读作:()。
2+2= ,读作:()。
摆一摆,算一算。
☆☆☆☆☆☆☆☆☆☆☆5以内的减法基础性作业5以内的减法,减法的含义。
填一填,读一读。
△△△△△△△读作:减等于。
读作:减等于。
发展性作业还剩下几只小鸟?算一算。
5-1= 4-2= 3+2= 1+4= 3-1= 5-4= 4-1= 2+2=0的加、减法基础性作业理解得数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
在○里填上“<”、“>”或“=”9-0○9 0+4○6-1 0+4○1+47○6+0 6-6○6-0 0+8○5+3发展性作业看图列式。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1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材第57页例6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难点: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口算。
54-50=42+7=94-60=68-8=4+7=29-8=32+20=40-20=37-7=41+8=56-4=40+8=94-80=82-1=47-30=二、学习新课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主题图。
问题: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1)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信息。
明确:一辆车上坐了45人,另一辆车上坐了31人。
(2)怎样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列出算式?明确:这是已知两数求和的问题,应该用加法。
板书:45+31=()(3)怎样计算45+31?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想想它和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和同桌说一说。
发现: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而这个算式的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且都不是整十数。
追问: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
(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
先摆4捆和5根小棒,再摆3捆和1根小棒,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一共是7捆零6根,所以45+31=76。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计算。
先在个位拨5个珠子,十位拨4个珠子;再在个位加拨1个珠子,十位加拨3个珠子。
观察得出:个位上有6个珠子,十位上有7个珠子,所以45+31=76。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先从个位加起,5+1=6,在和的个位写6。
再加十位,4+3=7,在和的十位写7。
板书:教师提示:在书写竖式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两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与和的个位和十位要分别对齐;二是不要忘写“+”。
小学数学加法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加法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加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谈话: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
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2.“想想做做”第4题。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的比较,从而能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比较符号;2.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数值计算;3.认识数字1到30,并能正常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1.数的比较和比较符号的使用;2.加减法的灵活运用;3.数字书写的规范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数的比较和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们观察教室中不同物品的大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游戏环节:老师说出两个数字,要求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大于、小于等符号标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自行比较大小并填写符号。
2. 加减法的灵活运用•简单的加减法口算训练,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利用麻将或小玩具等进行运算练习;•设计练习题进行加减法练习。
3. 数字书写的规范和认识•观察数字书写规范,比较正确书写和错误书写的差别;•让学生们认识数字1到30,并附带示意图;•给学生设计练习题,并要求练习时按规范认真书写。
四、教学步骤1. 复习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的数字基本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2. 学习数的比较和比较符号的使用•通过观察物品大小,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游戏环节,学生用大于、小于等符号标出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们自行完成练习题。
3. 学习加减法的灵活运用•运用场景法进行口算练习;•制作麻将和玩具等进行运算练习;•让学生们自行完成练习题。
4. 学习数字书写的规范和认识•观察数字书写规范和错误书写的差别;•学习数字1到30并掌握基本示意;•让学生们自行完成练习题。
5. 总结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
五、教学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如何,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检查本节课是否需要调整;•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课程设计中的优劣之处。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
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
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1、认知6和7,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
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4、基序数意义(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5、教学6、7的写法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三、练习48页2、3四、课后作业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6、5、4、3、2加几教材第96~101页的内容。
1.创设情境学习较小数做第一个加数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
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正确计算较小数做第一个加数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小白兔采蘑菇的课件,口算卡片等。
1.看卡片口算。
9+4=8+7=7+5=8+2+9=9+3= 8+6= 7+4= 9+1+7=9+6= 8+3= 7+3= 7+3+6=9+7= 8+5= 7+6= 8+2+8=9+8= 8+8= 7+8= 10-7+3=2.怎样计算8+9?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得出:计算8+9,想9+8=17较简便。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电脑动画展示小白兔采蘑菇活动。
(1)看图说图意。
(2)列式(3)怎样计算6+5呢?2.合作讨论。
(1)小组内讨论。
(2)学生汇报。
(把6凑成10;把5凑成10……)(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①②③6+5=?想:5+6=11所以:6+5=11(4)看板书说一说。
(独立说)教师引导比较得出第③种方法较好。
3.完成教材第96页的“试一试”。
出示:提问:该怎样算呢?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
1.教材第96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说图意。
(2)列式计算。
(3)交流订正。
2.教材第96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1)独立计算。
(2)对照第1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整理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并计算。
1.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
2.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
34.在○里填上“>”“<”或“=”。
2+9○8+47+6○7+78+3○3+85+9○9+5课堂作业新设计1.4+8=123+9=128+4=129+3=122.111411111411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不要求学生说得特别规范,意思对即可)3.略思维训练1.7+5=12676+7=13或7+6=13。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
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 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着的特点。
(1)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
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把成人认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
这样的教学Idquo;精讲多练 rdquo:,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技能。
但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
新课程提倡后一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励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
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思维,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
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
(2)新的计算教学可以是这样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
帮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
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
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
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难。
学生间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评价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呈现算法多样化。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借鉴。
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
教师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算法。
选择时期引导部分学生改变或提升原来的算法。
(3 )客观地说,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
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
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
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3课时_6、5、4、3单元2加几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初步接触加法运算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及基本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6、5、4、3单元2加几”,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
但他们对进位加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尤其对于如何处理进位可能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意义,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进位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卡片、数字贴、小礼物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进位加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卡片、数字贴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20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引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用数字贴进行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时 6、5、4、3、2加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探索并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的算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可爱的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请同学们帮它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出示教科书第96页例3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图。
指名说一说图意。
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说一说。
师: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学生读: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图中找到哪些信息?生1:小路的一边有6个蘑菇,一边有5个蘑菇。
生2:有5个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55+6)2.摆一摆,想—想。
师:你想怎样计算?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把5分成4和1,6+4=10,10+1=11。
生2:把6分成5和1,5+5=10,10+1=11。
生3:6+5=11,故5+6=11。
(教师板书)3.试一试。
出示:6+6= 4+9= 5+8=师:你想怎样计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
学生交流汇报:生1:6分成4和2,6+4=10,10+2=12。
生2:9分成6和3,6+4=10,10+3=13。
生3:8分成5和3,5+5=10,10+3=1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4+9=13”直接口算出“9+4=13”。
根据“8+5=13”直接口算出“5+8=13”。
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科书第96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樱桃图。
指名列出两道加法算式:4+8、8+4。
师:“4+8”怎么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回答:8+4=12,4+8=12。
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草莓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篇一」课题教学内容:第35页练习三第6-9题。
教学目标1、体会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巩固6、7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准备小棒一、完成第六题1、读题:先连线,再填空。
2、集体完成第一组算式,你知道这个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吗?3、学生独立连线,填算式。
二、完成第七题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了解答题情况。
2、集体订正。
三、完成第八题1、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教师检查。
四、完成第九题1、出示内容:看图,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
2、出示第2小题:导入,列式,交流,把所写的加减法算式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6的组成和6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四、布置作业:第7、8题。
板书设计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内容:第36-37页8、9的加减法第7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一图四式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一、导入:板书8、9的加减法二、新授1、教学例1:分一分,算一算。
(1)学生拿出8根小棒分一分。
(2)把分的结果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3)再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4)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教学例2:(1)观察图,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数学问题吗?(2)根据自己说的图意写出算式。
板书5+3=83+5=88-5=38-3=5(3)说出计算方法。
(4)小结一图四式的方法。
3、教学例3(1)分小组学习,拿9个圆分两堆,可以怎样分?(2)根据不同的分法,看书36页,填书。
板书9的加减法算式(3)读算式。
(4)小结9可以分成什么,对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是什么。
4、教学例4(1)完成左题:出示南瓜图,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2)完成右图: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加法第三课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9、8、7加几的学习、探究经验,对理解和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也就比较容易了。
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个反馈过程是学生有条理地内化认识的过程,又给学生掌握算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计算思路:一是把“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二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把算式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
同时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交流算法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加强口算,进一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摘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摘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摘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之前学过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运算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三》。
2.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3.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只小鸟和3只小鸟,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运算,其余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镇江新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3.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3.3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对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图片和道具。
2.准备计算练习题和游戏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动物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有一只小鸟飞来,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0只小鸟,然后又飞来5只小鸟,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总共有多少只小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
例如,设计一个“小鸟飞行”的游戏,学生通过计算小鸟的数量来控制小鸟的飞行。
全册作业设计(学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及应用,认识人民币、时间,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加减法计算: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3. 认识人民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币计算。
4. 认识时间:认识时钟,学会看时间,了解时间单位。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认识人民币、时间。
2. 教学难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磁性黑板。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练习本,彩色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认识人民币、时间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检查反馈。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全册作业设计(学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设计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针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认识人民币、时间等知识点,设计相关习题。
2. 提高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拓展作业:推荐一些有趣的数学读物,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花片、小棒教具、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数学。
(出示小猴图)由小猴带来了一些加法题:(卡片)10+1 10+3 10+5 10+7 10+2 10+4 10+6 10+8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
(1)师:上面的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一天,小猴发现桌上放了一些苹果,你能说说这些苹果是怎么摆放的吗?(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提问:那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这里求的是什么?所以用什么算式?(板书算式:9+4=)提问:那9+4等于多少呢?老师有个要求,既能知道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轻轻地说给小组听。
(2)学生自主探索。
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小组汇报,其他补充。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有:数数法:9,10,11,12,13。
(也可能学生从1开始数,数到13)凑十法:9+1=10,10+3=13。
假设法:10+4=14,14-1=13。
……指名汇报有代表性的算法。
(教师进行及时评价)(3)在充分展示几种算法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可移动教具),教师逐步对应板书。
(板书:9 + 4 =13)1 310提问: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习“试一试”。
(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许多花)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能提什么问题?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9+7师:我们用花片代替花摆一摆,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请小朋友上来摆)提问:那9和7合起来是多少呢?谁能到前面来移动花片让大家一眼看出9+7等于多少?(老师说并板书)师:刚才小朋友是把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你有没有其他移法也能让大家一下子知道结果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业设计第1课时 9加几一、一共有多少只 ?二、算一算,比一比。
9+1+2= 9+1+4= 9+1+8= 9+1+3= 9+3= 9+5= 9+9= 9+4=三、用凑十法计算。
答案:一、9+6=15二、12 12 14 14 18 18 13 13三、1 1 11 1 7 17 1 8 18第2课时 练习十一二、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 9+2= 9+3=9+7=9+8=9+9= 9+4= 9+5= 9+6=三、三、不计算,在里填“>”“<”或“=”。
9+8 9+2 10+9 7+99+6 9+7 5+9 9+5答案:一、10 11 12 16 17 18 13 14 15 发现略二、9+2=11 9+9=18三、> > < =第3课时8、7加几三、一共有多少个?四、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8= 7+5= 7+7= 三、答案:一、2 4 14 4 4 14二、15 12 14三、7+5=12第4课时练习十二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3= 7+5= 8+4= 7+7= 8+6= 8+7= 7+6= 8+0= 7+9= 7+8= 8+9= 8+5= 五、(1)(2)三、在>”“<”或“=”。
8+4 11 8+3 127+7 15 7+5 15答案:一、11 12 12 14 14 15 13 8 16 15 17 13二、(1)8+5=13 (2)7+4=11三、= > < > < <第5课时6、5、4、3、2加几五、一共有多少只?六、(1)(2)三、在里填“>”“<”或“=”。
8+6 5+7 6+6 2+9 4+9 4+73+87+4 3+9 7+5 6+7 9+5答案:一、5+6=11 3+8=11二、(1)13 14 15 12 11 (2)14 12 11 10 13三、> > > = = <第6课时练习十三六、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直观的图形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加法的意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字敏感性和运算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中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故事情境、图形展示、计算练习等。
2.教学道具: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动物们一起摘苹果,其中有6只小鸟和1只小鸟,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鸟。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得数是6、7的加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如3+3=6,4+2=6,5+1=6,4+3=7,5+2=7,6+1=7,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习任务单进行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每组完成练习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展示。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能够熟练计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教学目标1.初步明白得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运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设计复习旧知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看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竞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老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一幅生动爽朗的画面专门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闸,学生象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专门强。
一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把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爱好。
假如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成效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看,这时的情形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先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看得真认真!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确实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它们合起来有几只?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明白这是用什么方法运算出来的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通过演示,学生发觉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专门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运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先就在周围。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确实是几和几加起来?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X同学真聪慧!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1 + 2 =3加号等号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预备如何记住它们?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加减法实际问题复习丨苏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1. 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
3.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一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包括: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加减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实例题目和解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例题目和解答。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练习。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加减法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同时,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使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分糖果等,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来描述这些场景中的数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