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结资料(作者生平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代名著的作者与内容概述古代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于初中生而言,熟悉古代名著及其作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考点。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易考的知识点,对几部古代名著的作者以及内容进行概述,为学生们带来深入了解这些经典著作的机会。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悲剧的命运。
作者曹雪芹是清代著名的文人,他以超凡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了《红楼梦》。
曹雪芹本人并没有亲自完成整部小说的创作,他只完成了八十回,剩下的四十回由脂砚斋托人整理完成。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故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一系列经历和困难,以及他们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斗争。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技巧,创作了这部独具特色的神魔小说。
《西游记》通过描绘唐僧师徒的冒险之旅,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逃亡、聚义和招安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充满冲突和矛盾的社会现实。
施耐庵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对中国民间传说进行整理和改编,创作了《水浒传》。
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充满传奇色彩,凸显了民间英雄的聪明才智和正义感。
四、《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东汉末年中兴之势三国鼎立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刘备、曹操、孙权等英雄豪杰的形象,揭示了政治斗争和战争背后的智慧和力量。
中考诗人知识点总结诗歌在中国古代就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
而在学习中考语文时,诗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对中考语文中涉及到的诗人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屈原、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由于诗人众多,因此本文将对一些主要的诗人进行介绍与总结。
首先是屈原,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思想家。
其代表作《离骚》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在这首诗中,屈原通过对人生苦短、名利无常的体验和感慨,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感,对于读者的启迪和感悟也是非常深刻的。
接下来是李白,他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创作中,李白能够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悟,以及对人生、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的《将进酒》、《赠汪伦》等诗作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极具特色和魅力。
最后是杜甫,他被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责任感,其作品广泛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登高》、《赠汪伦》等都是深具震撼力和启迪意义的杰作。
总的来说,这些诗人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中考语文中涉及到这些诗人的知识点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特点,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和人文精神。
此外,中考语文中还会涉及到古诗词的默写和鉴赏,因此我们在备考中也应该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要注意识记诗歌的名篇和名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修辞和格律等知识。
同时也要积累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意义。
综上所述,中考诗人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归纳为:首先是重点诗人及其代表作的学习和理解,包括屈原、李白、杜甫等;其次是古诗词的默写和鉴赏能力的提升,要注意识记诗歌的名篇和名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修辞和格律等知识;最后是要领会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鲁迅鲁迅照片鲁迅〔1881.9.25~1936.10.19〕,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的小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进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鲁迅的散文】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那么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思念。
【"雪"的鉴赏】:独立与扬的个性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剧烈。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比照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小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欣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鲁迅的"雪"那么抓住江南雪花“滋润美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的皮肤〞,江南寻野充满青春们活力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雪野与北方雪野的独特风光。
中考诗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诗人1.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年)屈原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他是楚国人。
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以豪放、激昂的语言揭示了他内心的抒情和骚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2. 杜甫(公元712—770年)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代表作有《春望》、《绝句》、《登高》等,作品较为丰富且形式多样,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3. 白居易(772年—846年)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以豪放洒脱、清新自然为特色。
他的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作品以古代民歌和音乐为基础,兼有诗歌和音乐之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4. 孟浩然(689—740年)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婉约清丽、深具哲理为特色。
他的代表作有《登科后》、《过故人庄》等。
孟浩然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优美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现代诗人1. 鲁迅(1881—1936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等。
鲁迅的作品以激昂的语言,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2. 徐志摩(1897—1931年)徐志摩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雁》等。
徐志摩的诗以婉约清新、哲理深刻为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3. 宋庆龄(1893—1924年)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有《置酒泉下》、《夜泊牛渚怀古》等。
宋庆龄的诗以婉约清新、柔婉细腻为特色,揭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价值。
4. 贺知章(1204—1262年)贺知章是中国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幽居示侄》等。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总结归纳「篇一」一、作者简介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以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之后写成的自传,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二、重点字词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威慑:用武力或威势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宽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能容人、事。
对人和事抱着宽大的胸怀去对待。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的判断(如在质量方面)。
慧:聪慧,敏锐。
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字不漏:一个字也不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对知识掌握得透彻明白。
整装待发: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三、课文理解(一)内容主旨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丘吉尔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事院校生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坚持学习,确立了自己的理想。
表现了作者的自信、乐观、坦然和伟大的气魄。
(二)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他的自信。
第二部分(2-5)写“我”在哈罗公学尴尬的生活。
第三部分(6-8)写“我”在自我领地才能的施展。
(三)写作特点①条理清晰,结构明确,前后照应。
中考语文诗人知识点总结一、诗人简介1. 宋词:苏轼,辛弃疾2. 唐诗:李白,杜甫3. 现代诗:海子,北岛二、诗歌体裁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韵和意象的结合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
2. 诗歌的种类: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赋等,现代诗歌包括自由诗、散文诗、新诗等。
三、诗歌的特点1. 音韵美:诗歌通过韵律、节奏、音韵等手法来营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
2.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受。
3. 语言的压缩:诗歌在表达思想和感情时,常用简练、精炼的语言,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四、诗歌的表达手法1. 比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性。
2. 拟人:是指将客观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人的行为和情感。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以渲染气氛、夸张感情或揭示事物的本质。
五、常见的经典诗歌解析1. 《将进酒》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借酒助兴,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2. 《赠汪伦》作者:李白内容:诗人用赠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真诚的态度。
3.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六、诗人的艺术风格1. 苏轼: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风格清丽、婉约,偏向于抒情性。
2. 辛弃疾:诗风雄浑豪放,旷达奔放,豪情万丈,豪迈悲壮,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3. 李白:以豪放、奔放、诗意浓郁、博大隽永而著称。
4. 杜甫:诗作平实叙事,情感真挚写实,往往含蓄低沉,以抒发人生的苦难为主。
5. 海子:以自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擅长运用现代诗歌的手法,诗意浓郁且富有代表性。
6. 北岛: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对时代的敏锐感知,风格独具特色。
七、诗歌的欣赏方法1.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遇,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意象等都是欣赏的重点,要注意体味其中的美感。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归纳总结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在中考中,文学常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家及其传记、文学常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将对中考必考文学常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作品与作家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共同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斗争,以及对信仰与真理的追求。
3.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鲁迅笔下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描写民国时期底层社会的贫困环境和祥子的命运,对封建伦理、人性与社会现象展开深刻思考,旨在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作家及其传记1.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具有深远影响。
2. 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有《背影》等。
他的作品纯朴、含蓄,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
3. 茅盾茅盾(1896年-198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哲学家”。
他以《子夜》、《春蚕》等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象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文学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进行比较,以丰富形象和语言的表达。
例如:“一轮红日照在山头,海天相接,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增加形象的逼真感和感情色彩。
例如:“月儿弯弯,笑弯了眉眼。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辞章中左右相对应的句子或词语,在音韵、结构和语意上进行平衡,使写作更加优美。
初中语文所有作者归纳总结初中语文中有很多重要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语文中的一些重要作者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我对他们的简要介绍。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唐朝的繁荣景象。
李白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浪漫奔放为特点,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杜甫:杜甫也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描写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反映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杜甫的诗歌非常沉痛和充满激情,他用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疾苦的忧虑。
他的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杨绛:杨绛是现代作家,她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代表作有《洗澡》、《红高粱》等。
杨绛以细腻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小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她独特的感受和洞察力。
郭沫若:郭沫若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和诗人。
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有《七律·长征》、《大堰河》等。
郭沫若的作品语言雄浑,气势磅礴,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这些作者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的魅力。
除了这些作者之外,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者,如苏轼、辛弃疾、鲁迅等。
他们的作品都是我们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学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中有许多重要的作者,他们的作品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归纳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作者归纳总结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也是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情感的窗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并通过欣赏、背诵和解析,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中的作者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和理解。
一、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作真实反映了唐代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苦难,批判了统治者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愤怒,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杜甫的名篇《登高》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色,通过登高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月夜忆舍弟》则展示了他对故友的深情和对战乱动荡时期的思考。
二、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豪放奔放,充满狂放的个性和想象力。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的名篇《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月下思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早发白帝城》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豪迈。
三、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字摩诘,号贞白居士。
他是唐代早期的诗人之一,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他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繁华盛世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命运变迁的感慨。
他的另一首名作《登金陵凤凰台》则表达了对前人事业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四、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文豪”。
他的诗作充满着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思想。
初中语文6册作者总结归纳初中语文6册是我国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这几册教材,我们能够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6册的作者和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教材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册《乌鸦读经》由中国著名作家张杰创作,主要讲述了乌鸦为了摆脱贫困境地而读经的故事。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作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改变命运。
这一故事在初中生中非常有启发性,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二册《中国的古籍》是由著名教育家梁实秋编辑的。
该册以中国古籍为主题,通过详细介绍《论语》、《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著作,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一册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古籍,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些经典著作的内涵。
第三册《人类基本需求》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编著的。
这一册以人类的基本需求为主题,通过讲述食物、衣物、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并反思现代社会中的消费观念和物质追求。
同时,该册也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册《文学鉴赏与创作》是根据国家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
该册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名著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第五册《语言学习与运用》是由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编写的。
该册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通过丰富的练习与实践,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基本运用规则,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六册《修辞与感情》是由教育部语文教材研究所编纂的。
这一册以修辞和情感表达为主题,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该册也引导学生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写作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古代重要作家古代重要作家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5.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1.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代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古代文学名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了解古代文学名著的知识点不仅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操。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易考的古代文学名著的知识点。
一、《红楼梦》1. 作者及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内容简介:《红楼梦》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封建社会中的荣辱、爱恨纠葛和人生哲理。
3. 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聪明伶俐的宝玉、才华出众的黛玉、温柔贤淑的晴雯等,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
4. 主题和意义:《红楼梦》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幸福与哀愁,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对后世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阅读建议:初学者可选择精读几篇经典章回,如《薄命女》、《葬花吟》等,逐渐增加阅读难度,提高理解能力。
二、《西游记》1. 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 内容简介:《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同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3. 背景与意义:作品通过对唐僧师徒的历险,展示了佛教思想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蕴含了对修行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4. 反映社会现实:《西游记》通过极富创意和幽默的手法,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讽刺和批评,使其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5. 阅读建议:初学者可选择阅读一些单行本的故事片段,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拜师等,逐渐增加阅读难度和篇幅,提高整体阅读感知。
三、《水浒传》1. 作者及创作背景:《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2. 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忠义、黑白分明的形象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传奇经历,生动地展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初三语文知识点大总结梳理进入初三就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应该系统的掌握各个科目的重要知识点,这篇文章给大家总结了初三语文知识点,供参考!初三语文课本知识点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作品《围城》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
2022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之作者简介中考语文的考纲内容中有稍微的调整各改动,比如,在“考试内容”的“积累运用”第6条,增加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七至九年级课程内容中的要求,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积淀的考量,难度仅限于“了解”。
因此在备考中了解一些初中语文必考文学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初中语文必考作者简介多了解点总是没坏处的。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十篇。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选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中考语文主要名人简介总结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
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
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
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
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考知识点总结《西游记》《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一、常识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二、人物分析1、孙悟空(行者)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④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2、唐僧(玄奘)①姓名: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身世: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③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胆小懦弱,无智无能,是非不分,耳根子软。
初中语文所有作者总结归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他们的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思维,塑造了我们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和归纳初中语文所学的所有作者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一、先秦诸子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代表作:《论语》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和弟子的对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
2. 老子(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代表作:《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代表作:《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以寓言形式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包含了许多精彩的譬喻和哲理。
二、唐代诗人1. 杜甫(712年-770年)代表作:《月夜忆舍弟》、《春夜喜雨》等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对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 李白(701年-762年)代表作:《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李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豪迈和奔放的情感,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放的个人情感。
三、宋代词人1. 苏轼(1037年-1101年)代表作:《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作品,也有婉约的作品。
2. 辛弃疾(1140年-1207年)代表作:《青玉案·元夕》、《破幽梦》等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反抗精神。
四、明清小说家1.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代表作:《水浒传》施耐庵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他生动地描绘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
2. 吴承恩(1506年-1582年)代表作:《西游记》吴承恩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通过描写孙悟空等人物的冒险旅程,传达了对人性、正义和忠诚的思考。
初中语文古代作家知识点归纳古代作家知识点归纳古代作家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具特色的创作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通过对古代作家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古代作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1. 文言文时期的作家自古代文学的发展开始,文言文成为了主流的文学语言。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杰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著有《史记》一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以细致准确的史实和独到的历史观点为特点,成为后世历史著作的典范。
1.2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13年)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其诗歌以清新明快、富有感情的特点而著名。
他被誉为"长安八艳之一",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1.3 陆机(公元224年-公元280年)陆机是江东孙吴时期的文学家,他精通诗歌、骈文、辞章等多种文体。
他的诗歌独具风格,文采斐然,被后人称为"骈文十绝之一"。
2. 唐宋时期的作家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作家最为辉煌的时期。
许多作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质朴自然、真实感人的特点而著称。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人称为"诗仙",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巨大。
2.2 苏东坡(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等多种文体都有着高度的创作才华。
他的作品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后世文艺的影响深远。
2.3 辛弃疾(公元1140年-公元1207年)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豪情壮志著称。
鲁迅鲁迅照片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的小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
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
【鲁迅的散文】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
【《雪》的鉴赏】: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小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鲁迅的《雪》则抓住江南雪花“滋润美艳”、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的皮肤”,江南寻野充满青春们活力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雪野与北方雪野的独特景色。
鲁迅的《雪》从“江南的雪”写到“朔方的雪”,时空跨越大。
气势恢弘地表现了一幅广阔无限的雪学图,表现了江南雪野的妩媚然姿和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作者运用景写到人,情景交融,赋予南方雪野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两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上都安静,曲幼,动静,同时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上下结合,写有声有色,形神毕岗。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这一情感逻辑在文章中得到了细密的展开。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又让人不禁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
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笔调有了微妙的变化。
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这时,“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
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
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
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这一点需细细体会。
【鲁迅的杂文】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
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
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
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
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
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刘禹锡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
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陋室铭》鉴赏【写作背景】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作品主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
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而改名。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
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
《爱莲说》周敦颐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
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洒落胸怀所透射出的精神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