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7.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⑪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⑫市场广阔⑬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⑪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⑫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⑪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⑫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⑪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⑫调整产业结构⑬“三废”的治理教学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①__________、潮汐能、②________等。
【考纲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导读】一、能源的分类能源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原则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同一种能源因分类方法不同,它的名称也不同,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分类方法:(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能源分类(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不断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再现的能源,叫可更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反之,叫不可更新能源或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物能源。
(3)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分类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叫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力、汽油、焦炭等。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叫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
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叫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二、概念辨析:1、能源和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能源资源——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
2、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关系自然资源包括所有的矿产资源。
能源中的一次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而像水电、沼气、汽油、核能等二次能源由于被人类加工过,故这部分不属于自然资源。
能源与矿产之间存在交集关系,即煤炭、石油、铀矿等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又属于能源,其他的部分没有相关性3、煤矿、煤田和煤炭基地的关系煤矿是指生产煤炭的矿山,狭义指矿井或露天矿场;煤田是指含煤地层比较连续且分布范围较广的产煤地;煤炭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集中相当规模的煤炭资源量和煤炭生产量,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大量煤炭产品的地区。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煤炭基地包含煤田,煤田包含煤矿。
4、煤层气:是一种由煤层生长并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在煤矿中俗称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煤层气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洁净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异常丰富,当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时候,煤层气对煤矿开采是威胁,容易发生瓦斯爆炸。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能源资源开发与地域可连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认识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修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认识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策划策。
过程与方法1、经过阅读图表、资料,解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经过师生交流谈论,培养学生优异的地理思想能力。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公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的对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有新的打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成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看法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授课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2、产业结构的调整授课难点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授课过程:授课环节教学过程与意图设计妄图新课导入新课解说过渡过渡过渡过渡1.我国能源花销构成与世界能源花销构成差异?2.以上能源按性质划分把它归类、分属哪一各种类?3.煤炭在我国最大的分布区在哪个省?(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一个煤炭基地的形成,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一、资源开发条件教师部署任务:结合图 3.1 解析归纳,资源开发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看书归纳)(板书) 1.资源状况(1)储量(2)分布状况(3)质量(4)开采条件2.市场条件3.交通条件思虑:雅鲁藏布江水能储蓄量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较少,没有形成能源基地,解析原因?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其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重视能源基地的建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的优势呢?(板书)二、能源基地建设教师引导回答 47 页活动题,(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教师总结:(板书)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加强煤炭的加工变换你知道煤炭的有哪些用途吗?(板书)三、能源综合利用教师引导看图 3.7 并结合文字回答以下问题“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的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学生谈论)能源在开发过程中若办理不当,则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应怎样做到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呢?(板书)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图文解析学生谈论做活动题读图解析合作商议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反思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板书)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这节课学习的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基本思路是资源--- 开发 --- 问题 ---解决,这也是我们学习地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一课时〕地理教研组杨其孝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以山西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这也是课标要求。
教材首先说明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接着又说明我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作为非可再生资源的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显得很重要。
本节内容很好地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以某区域作为案例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分析其开发条件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区域与可持续开展的关系表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根本知识: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某区域开展的影响,在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学会比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并能初步归纳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备分析本节案例的知识根底。
学生已有的根本技能: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根本的读图能力,并能够从相关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还比拟欠缺;对知识的归纳能力与逻辑推导力还不够。
3、教学目标〔1〕能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并能掌握分析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方法和规律。
〔2〕能通过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与资料,分析我国是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能通过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理念。
4、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课堂总结PPT投影知识总结框架反应训练见PPT投影课后练习板书设计一、能源的分类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5、课后反思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并引导学生能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学校:嘉应学院年级及班级:1306班授课教师:黎玉娟授课时间:第10 周星期二第4 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4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
(3)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
(2)小组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
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教具】打印图纸(中国煤炭分布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3分钟)[讲述] 请同学们翻到39页,阅读文字部分,了解一下我们新章节中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法指导]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三、讲授新课(25分钟)[提问] 那么什么是能源呢?[学生回答]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和热量的自然资源。
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一、课标的要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六、教法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七、学法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篇一:示范教案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1课时】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章规划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理应关注区域的发展。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因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章就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探讨。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通常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等。
陆地自然资源中有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能源,我们称之为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的采掘加工是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
能源工业的产品包括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还有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和转换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等。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强、更高的要求。
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从能源的产销分布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
但是分布不均。
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
它不仅加重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和记忆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理解我国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主要举措;⑶理解山西省能源开发的综合利用问题;⑷了解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保护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⑴多媒体课件演示;⑵学案为纲,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⑶小组自主开展活动,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⑵正确认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⑶认识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课时]本节需用2课时第一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导入新课]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南方“抗击风雪冰冻灾害”的经历吗?(记得)同学们请思考:为了解决南方电力短缺,电煤短缺的问题,国家重点安排哪个产煤大省众多煤炭企业在春节假期中不间断生产,以实际行动来支援南方抗击风雪冰冻灾害。
(山西省)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以山西省为例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课件展示] 本节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学生填学案,自主学习[附部分学案]1.煤炭按能源性质划分属于。
按形成来源分属于按转换次数分属于。
2.大同煤田的特点、、是产地。
河东煤田是基地。
3.为什么说山西的煤炭市场广阔:①;②。
4.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①;②;③。
5.山西大同煤运往上海最佳运输方式→(铁路)→(海运) 。
6.加强煤炭的加工转运措施:①;②。
7.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原因:①;②。
措施:“六五”期间开始进行,结合等资源优势,围绕开发,构建产业链①;②;③。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案标题: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及其开发方式。
2. 掌握能源资源的利与弊。
3.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能源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重点:1. 能源资源的分类和开发方式。
2. 可持续能源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能源资源的利与弊的讨论。
2.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能源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学生讨论活动所需的素材和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引发学生对能源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能源资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能源资源进行研究,包括其开发方式、利与弊等。
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进行调查。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所研究的能源资源,并与全班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不同能源资源的利与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或其他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可持续能源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能源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能源开发的案例,包括传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案例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观点,并与全班分享。
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对可持续能源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方式。
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讨论自己对可持续能源的认识和重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当地的能源开发项目。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能源资源开发的信息。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短文的内容和观点。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案例和讨论素材,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三篇能源资源是指在目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供应大量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盼望大家宠爱!高三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驾驭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立的。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充分相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构造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四)重点、难点1、重点:能源基地的建立2、难点:我国能源消费构造的特点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引入神舟6号放射成功,并顺当返回离不开足够的能源,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足够的能源,同学们初中和高一都学习过能源资源的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下面看看同学们的记性如何,还记得多少能源资源的学问。
从学生关怀的大事和身边的事情入手。
学生答复1、按性质分类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⑴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自然气。
2、按利用状况分类:⑴常规能源: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自然气; ⑴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检阅学生对旧学问的相识程度。
小结煤炭在世界能能源消费构造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引入新课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分析出分布最集中的是山西省。
说明以山西为案例的缘由。
学习主题⑴:资源开发条件阅读分析P46图3.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阅读P46页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阅读材料,思索问题。
板书系统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⑴储量丰富⑴分布范围广⑴媒种齐全⑴煤质优良⑴开采条件好方法指导⑴探明储量2700亿吨,按20xx年开采规模可开采560年(共和国成立56周年,10个56年。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以山西省为例一、课题的背景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
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对于宜宾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宜宾在四川甚至整个西南经济建设中也充当了一个能源基地的角色,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
(3)学生讨论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宜宾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引出课题(引用宜宾的能源状况) 区域定位及教材涉及区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补充)铺垫教材知识教学 归纳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分析身边案例 2、流程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学案(见附件1)和课件(见附件2) 六、教学的实施过程七、板书设计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方法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
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授课教师】童青【考纲要求】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情分析】1. 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
2. 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分析,能总结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
3. 能源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的基本知识: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能源基地建设及能源的综合利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治理的措施。
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完成考情分析要求的内容,掌握本节重要的知识点,以应对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
【学习重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学习难点】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分析,能总结出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措施【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是对能源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是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复习一下第一节。
环节一:回扣主干知识环节二:归纳核心考点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问题导引】1.怎样评价一个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2.山西省为什么能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外省。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熟悉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法;3.掌握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a.介绍能源资源的概念和作用;b.分类介绍常见的能源资源,如化石能源、核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化石能源的开发b.解释化石能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法;c.引导学生思考化石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源的开发b.解释核能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法;c.引导学生思考核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b.解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c.引导学生思考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性。
5.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a.引导学生讨论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c.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发学生对能源资源的思考,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能源资源吗?能举例几种能源资源?”;b.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能源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知识传授(20分钟)3.具体案例介绍(30分钟)a.分别介绍化石能源、核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和利用方式;b.结合实际案例,如煤炭开采、核能发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展示不同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4.环境影响讨论(3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核能发电产生的核废料等;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看法。
5.可持续发展意义解释(2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b.介绍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6.小结和反思(10分钟)a.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源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学生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3.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人:广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袁飞林【课标要求】通过仔细研读课标,得出课标对本节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针对课标的要求,教师须注意如下几点:1.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更加开阔学生的视野。
2.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方面存在什么不同?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从而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为此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由于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揭示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本节内容更多的是开采过程中的问题,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更显得重要。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及其采取的措施;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为保护和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实现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方法与态度以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观念,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以及输煤输电的利弊。
【教学重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辨别某种能源按形成和来源、性质、是否经过人类加工转换以及利用的技术状况四个角度进行能源归类。
2、通过对课本P45图3.2的分析,如何使学生分析出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读饼状图的能力。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单元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从课程设计来分析,体现学科素养,以地理学科思想为思维起点,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经济发展为条件,以实现区域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练区域资源开发的方法。
教材选用了山西煤碳基础建设的案例,分别从区域矿产(煤炭)资源优势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了矿产基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会对所有矿产基地的建设会分析。
选用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案例,分别从区域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的状况(后果)、综合开发的目的、措施及结果等方面习得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和思路既关注区域内“点资源”的开发(矿产基地建设),也关注区域内“面资源”的开发(区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这样就对一个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学生的习得这些方法后,就可以在借鉴中,科学地分析区域资源了开发了,如石油基地建设、有色金属基地建设及某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某岛屿资源的综合开发、某湖泊资源的综合开发等,都可以解决,这就是学会,这就是学科素养的培育。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查趋势】①内容探究: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条件评价、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常结合流域开发前后植被、居民点、耕地变化示意图以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及开发措施。
②形式探究: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4~8分。
③热点探究:山西、西南地区、西江、长江中上游、黄河上游、太湖、洞庭湖、舟山群岛综合开发等。
【逻辑结构】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标】
1.识记: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措施。
3.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4.拓展:归纳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清单:一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所涉及到相关概念、资源及能源的分类等;二是山西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内蒙古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
2.方法体系: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科技能:主要用案例归纳方法、读图思考法等学科技能,分析资料、获取信息。
二是学科方法:综合法与比较法,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以分析区域特征,并以能源基地建设
为主题归纳区域特征。
三是实践方法:①区域特征分析矿产资源的优势条件;②能源(矿产)基地建设(扩大开采、增加外运能力、加工转换);③能源(矿产)综合利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④能源(矿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矿坑的生态恢复、提高资源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
3.观念体系:一是学科思想,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既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涉及区域生态的平衡问题,所以资源开发既关注的是资源的开发,也要关注区域生态问题;二是我国五大发展中的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三是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消费量都会增大,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呢?就是要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学情分析】
1.已知与未知:①已知:有关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清单、案例归纳法、综合法、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都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②未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未知的。
2.想知与难知:①想知: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能够迁移解决其他矿产基地建设是学生想知的。
②难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学生难知的。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课程资源】
1.教材:教材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案例,通过设计了三幅“读图思考”,两项“活动”、三篇“阅读”等材料,为学习思维训练准备了素材。
2.课件:系统性地设计了学习路径及方法提练的思路。
3.练习:拓展应用,达成应用目标。
4.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生生活经验,在知识同化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归纳法看想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内容见课件)
新课导入: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有关资源的知识清单: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1)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的关系
(2)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区别
(3)资源的类型
(4)自然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5)能源的含义与分类
(6)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
(7)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供应紧张)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资源优势条件
(2)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
(3)能源基地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4)能源综合利用:与本地资源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5)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既保护生态,又针对老工业衰落的整治);
三是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四是“三废”的治理。
3.学习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是课前从教材中整理出知识清单;
二是熟记清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三是熟习知识清单过程中,发现有什么疑问?请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方法训练思维化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第一步:区域特征分析
①原理:综合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以能源基地为主题的区域特征分析;
②事例: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
第二步:能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措施
②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是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是能源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利用
①综合利用的措施
②综合利用的意义
第四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①产生了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办法和措施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办法;
二是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内容;
四是“三废”的治理方法。
(二)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方法
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分析内蒙古能源基地怎样去建设?并以此归纳方法。
教学小结:由学生根据上述学习归纳出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矿产基地的建设中去应用。
【课后作业】
1、训练目的:以近年高考题为例,重视学生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训练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在40分钟内定时定量完成。
二是对完成中有困难的地方由学习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
三是书写要规范,主观题术语准确、语言精练、逻辑合理、层次清楚。
四是本次作业由第7学习小组
负责讲评。
3、作业内容:《第三章第1节课后作业提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