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1、2节当堂检测
- 格式:docx
- 大小:512.32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复习与检测(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复习与检测复习知识点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 小明将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纸上,透过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发现字变大了,这个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能力检测卷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某小说这样描述一个人物:“只要太阳好,无论冬夏,抽烟斗是不用火柴的。
他的两个裤兜,分别装着一面拳头般大的凸透镜,照向太阳,让阳光赶集似的簌簌聚拢过来,形成燃点,之后他摸出一条薄如纸片的桦树皮,伸向凸透镜,引燃它,再点燃烟斗。
”其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燃点”其实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如图2所示,志刚同学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
他惊奇地发现,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个凸透镜,志刚同学看到的是铅笔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将铅笔继续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
4.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图3表示甲、乙两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戴________,乙需配戴________。
(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图35.如图4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6.如图5所示,a、b、c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三个点,F为焦点。
其中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像距将________。
(后两空选填“变大”或“减小”)二、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 节透镜一、夯基达标1.如图所示,光线经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潜望镜2.下列关于透镜光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都不变B.经透镜后其光线是发散的,该透镜肯定是凹透镜C.经透镜后其光线是会聚的,该透镜肯定是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正确3.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4.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如图所示。
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2)属于凹透镜的是,从外部特征上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5.小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三个小激光灯、凸透镜、凹透镜及一些辅助器材,探究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6.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7.完成如图所示透镜的光路图。
8.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二、培优促能1.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S的虚像位置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才会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点光源S在主光轴的位置有关2.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A.甲B.乙、丁C.丙D.甲、乙、丙、丁3.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
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透镜。
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4.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两种判断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
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情况,虚线处放的透镜是( B)A.凸透镜B.凹透镜C.凸凹透镜都可以D.无法判断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配戴的眼镜分别是( A)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3.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深圳中考)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C)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D)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6.2020年5月7日天空出现“超级月亮”,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超级月亮”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7.如图所示,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他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第7题图第8题图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用一只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所示,纸板上出现的现象表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选填“凹”或“凸”)透镜。
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蜡烛向左移动2 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A错误;蜡烛向右移动10 cm,则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B错误;蜡烛向右移动2 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所以C正确;由题图知,物距为15 cm;像距为30 cm,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 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应为15 cm,在65 cm刻度处,D错误。
故选C。
2.【答案】C3.【答案】B【解析】0℃时,红外线测距相机可以工作,选项A错误;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选项B正确;照相机所成像的位置应该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选项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测照相机不能在月球上拍照,选项D 错误。
4.【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该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是一枚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5.【答案】A6.【答案】C【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
在拿走近视眼镜后,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7.【答案】C【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物体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选项B说法正确;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凸透镜可以会聚到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选项D说法正确。
8.【答案】B【解析】物体放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特点制成的;物体放在C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和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物体放在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此一样;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物体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第五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6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如图所示,冰凸透镜能取火,是因为其()A.对光有会聚作用B.对光有发散作用C.对光有反射作用D.不会聚光也不发散光(第1题) (第3题)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后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丙、丁D.甲、丁4.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
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5.下列关于凸透镜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电子违章抓拍使用的摄像头所拍摄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上B.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只有实像才能用照相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D.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7.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第1题图)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
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第3题图)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第5题图)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7.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第7题图)8.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9.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第9题图)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远视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10.某视力正常的同学站在某公交站牌处先是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远处,而后启动向他迎面驶来。
八年级物理上册·当堂检测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3、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 处,可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6、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7、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凸透镜的焦点为F,当蜡烛如图所示放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可成一个 ________、放大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_____ __. _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________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9、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____、绿、蓝叫做三原色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全章练习题含答案教师必备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选择题1.(12宜昌)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C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2.(11内江)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D3.(11包头)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B.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图中空气泡对入射的平行光线具有发散作用4.(09孝感)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DA.甲图现象说明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 B.乙图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丙图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丁图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使光的强度增加二.填空题1.(12菏泽)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凸透会聚2.(12常德)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一个透镜的情况,该透镜是___透镜.这类透镜可以为______眼矫正视力.凹近视3.(11泰安)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放大镜是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发散凸透镜4.(11吉林)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
凸透镜会聚5.(11苏州)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近视/远视)眼的矫正。
乙近视6.(11张家界)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
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透镜。
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图1中的4个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 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3.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2所示。
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 )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4.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6. 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7. 如图3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甲丙丁 图1 图2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2.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新|课|标| 第|一| 网A.7.5cm B.12.5cm C.4.5cm D.10cm3.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5、(江苏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图1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
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6、(湖北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前点燃火柴头B.照相机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孔成像也是这样,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C.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D .蜡烛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 从1.1f 匀速运动到 1.8 f (f 为焦距),这段时间,它的像移动的速度设为v ′,则移v ′>v7.如图2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 为透镜的主光轴,O 是透镜光心,a (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P 点,光线b 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 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关于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太阳光下,出现一大块光斑的是凸透镜B.用透镜观察景物,放大的是凹透镜C.用手摸形状,中间较边缘薄的是凹透镜D.以上做法都对2.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3.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B.利用望远镜可瞥见血液中的细胞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5.XXX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脸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D.“刷脸”时,脸部经摄像头成正立减少的实像7.六盘水属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共有野生红豆杉118万株,个中相对会合连片面积2万余亩。
又被称为“红豆杉之乡”。
XXX先用相机拍照了红豆杉清晰的照片甲,为了拍照清晰的照片乙,应将()1A.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8.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9.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距凸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凸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7cmC.10cmD.16cm11.(多选)XXX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减少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9cm<f<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意18cm<f<32cm12.(多选)XXX研究了透镜知识后,对研究和生活中的一些征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XXX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C.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3.(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选择题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D解析: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或眼睛的前庭过长,使像成于视网膜前方,由图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D。
2.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汽化B.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风吹树叶哗哗响——振动发声C.近视镜——凹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D.利用海水制淡水——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汽化D解析:D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这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是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湿衣服有水分在里面,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这是汽化;这项完全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人音色是不同的,通过这辨别不同的人;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因为树叶在振动,发出声音,这是振动发声;这项完全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近视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它是凹透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项完全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海水制淡水,海水有盐和水,制淡水时只要是利用液体水蒸发成水蒸气,这是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这是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这是升华,不是汽化;这项不完全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解析:B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故矫正时利用中间较薄的透镜,即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些,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ACD错误,B正确。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图1中的4个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 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3. 把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小玻璃瓶装上水,但不要装满,使得塞上瓶塞后瓶内留有一个空气泡,这就形成了一个既能放大又能缩小的两用透镜,如图2所示。
如果把它放在书上,则( ) A.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B.当眼睛对着空气泡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当眼睛从其他位置看下去时,看到的字是缩小的C.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放大的D.不管从哪个位置看都是缩小的4.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5.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6. 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7. 如图3所示,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图1 图2OF 2f F 2f图3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纸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卷有答案1 /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试卷有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A. 冰凸透镜B. 冰凹透镜C. 冰砖D. 冰三棱镜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在焦点上B.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得过焦点 3.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B.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 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4.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5.如图是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画面,拍摄的是合那高速公路的美景。
飞机在航拍时,如果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 小于60mmB. 等于60mmC. 略大于60mmD. 大于120mm 6.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A. A 点B. B 点C. C 点D. E 点7.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A.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 变成了小虫的像B. 像的中间没有了C. 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D. 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9.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若此时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所用的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cmB. 8cmC. 12cmD. 18cm11.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 ,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 )A. 大于20cmB. 等于20cmC. 大于10cm 且小于20cmD. 小于10cm 1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 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4.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B.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D. 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教材习题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1. 如图5.1-8,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
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光线。
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图5.1-8[答案]如图所示,不同透镜的焦距是不同的,甲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
2.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答案]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上,我们就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
3. 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5.1-9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图5.1-9哪幅图是正确的?[答案]图甲是正确的[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到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另一侧焦点。
4.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5.1-10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图5.1-10[答案]如图所示甲乙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 如图5.2-1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
判断图中的树所成像的正倒。
[答案]倒立[解析]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___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____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
[答案]缩小倒实放大倒实放大正虚3.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答案]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离墙近些),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户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当堂检测
第五章第1节透镜
1、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
a
B
.
b
C
.c D.d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所示,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O处应填的适当类型的透镜是()
A. 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凹透镜都有可能
D.凸、凹透镜都不行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4、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者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5、小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下面一些想法,请你判断这些想法中正确的是()
(1)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2)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4)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
6、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会聚太阳光在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该点,光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
________光线。
7如图所示,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距透镜约4cm时,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中A点,则透镜的光心是______点,透镜的焦点是______点,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在______点处可引燃火柴.
第7题图第8题图
8、如图是一个自制“平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开有细缝的纸罩扎在一个不透明圆筒的前端,在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______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9、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10、根据透镜的特征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当堂检测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实验用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他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入眼中的光一定是由像发出的
B.像一定是虚像
C.像一定是倒立的
D.像一定是放大的
2、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下列不是凸透镜应用的是( )
A.潜望镜B.放大镜C.投影仪D.照相机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5、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6、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第6题图第7题图
7、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
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数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向前走几步
B、向后退几步
C、向地面蹲下
D、将相机向上举高
8、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A、B、C、D、
9、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A、B、
C、D、
10、如图,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
他看到的是“YS”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若想让看到的字更大一些,应该把放大镜(选填“靠近”或“远离”)书一些。
第8题图第9题图
11、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像(填“实”或“虚”)
12、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图。
(1)其中A是,光线经过它会发生射;B是,光线经过它发生射。
(2)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屏幕上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物体相比是、的,平面镜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