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60.69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张长顺;程敏【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康复》【年(卷),期】2004(8)31【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检查(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analysis,CVA)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评判、预后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符合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确诊标准、又缺乏限定并发症的住院患者25例,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动态观察各组患者入院24h内,病程第7,14,28,90天时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患者的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终点时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index,CVDI)异常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影像学梗死灶大小成正相关;入院24h内CVDI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颅CT和MRI(头颅CT和MRI阳性率为56%,CVDI阳性率为84%);CVDI改变与临床征象具有一定同步性;溶栓成功的患者CVDI短期内迅速改善;病程第90天时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严重减低的患者首次最低血流速度多<4.5cm/s。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VA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病况预测,并对病程与预后分析有指导价值。
【总页数】3页(P6843-6845)【关键词】脑血流动力学;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日常生活能力;不同时间;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学情;天时;指导【作者】张长顺;程敏【作者单位】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二矿医院内一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722【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 [J], 康静;李晨曦;范百亚;强彩芹;高焱2.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头位时的脑血流速度变化 [J], 徐德恩;孔岳南;许红3.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舷[J], 张长顺;程敏4.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评价 [J], 张震东;王丽红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分析 [J], 林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
另收集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对照组。
检测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CRP、BNP、Hcy水平与患者NIHSS、BI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治疗前的血清CRP、BN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Hcy与CRP、BNP呈正相关,CRP与BNP呈正相关。
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患者血清CRP、BNP、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ACI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升高与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对判断ACI的发生及疾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B型尿鈉肽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急性脑梗死(ACI)的患病率、病残病死率呈逐年升高。
但目前缺乏对AC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寻找可靠有效的ACI早期诊断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
文献[1]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ACI病变程度有关[2-3]。
本研究对5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对ACI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ACI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
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关系,并分析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162例患者住院会均接受脑梗死治疗。
患者入院期间结合NIHSS量表评估患者脑梗死病情发展程度,并对患者进行血清检测。
患者经治疗出院后跟踪随访18个月,并使用MRS量表进行预后评估,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重度组入院时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有明显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
患者出院后随访18个月,预后良好的组别血清学指标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学指标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与入院时相同。
结论: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是影响患者病情的主要因素,可借助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学指标;病情;预后脑梗死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多发于老龄群体,具有病情恶化快、对机体损伤大、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
近年来,在社会的持续发展下,人们作息及生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龄化趋势。
对此,研究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从医学角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代谢紊乱及脂质堆积会引发动脉阻塞,此时机体炎性反应加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加剧。
脑梗死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情况,人体内部会释放活性炎性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加速破坏。
本研究主要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脑梗死治疗及处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162例患者住院会均接受脑梗死治疗。
选中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92例、6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4岁~75岁之间。
16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9±9.2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脑血供障碍所引起的局部或全局性脑功能障碍。
而急性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其病变特点是脑血管突然发生完全或部分的闭塞,由于血管供血中断,急性脑梗死的位置会出现缺血和坏死的现象,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以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代谢产物,它们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亲脂性硫氨基酸,常常与大分子量蛋白质结合,形成同型半胱氨酸蛋白质加合物。
它在人体内有多种来源,包括蛋白质代谢和硫酸甘氨酸代谢。
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低,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当脑梗死发生时,由于脑部供血减少,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释放出更多的同型半胱氨酸。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黏稠度,使血液更容易凝结,进一步加重了脑血管的局部阻塞。
因此,通过测量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与同型胱氨酸不同,尿酸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在人体内起到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会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在急性脑梗死时,脑部缺血会导致大量的自由基生成,引起氧化损伤。
而尿酸具有抗氧化的特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细胞的氧化损伤。
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尿酸水平的下降,反映了身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观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首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决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杨阳【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浊度法分别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梗死组于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估预后.结果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轻型<中型<重型(P均<0.05);治疗后4周梗死组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据此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2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预后【作者】杨阳【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物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1]。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了测定,现报告结果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48例(梗死组),女30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1 h~3 d。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轻型22例(0~15分),中型(16~30分)35例,重型(31~45分)21例。
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或心功能衰竭;并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服用雌激素;发病前4周有外科手术、外伤史。
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与梗死组具有可比性。
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作者:张铁影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的临床生化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22例和无效组78例,在治疗期间采集患者的血液检测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各项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后有效组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无效组,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指标均高于无效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临床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呈正相关,而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这些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胆红素;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治疗效果;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9-0054-02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约30%,幸存的患者也会遗留偏瘫、失语、伴发精神情绪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因此研究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人體生化指标有关,因此可以推断,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研究这些临床生化指标随着治疗效果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现研究如下。
1 治疗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选择标准为:①符合国家脑血管病会议通过标准,并经临床CT诊断确诊;②患者在发病24 小时之内即入院治疗;③病史完整,无严重躯体器质性病变、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④脑梗死为首次发病;⑤本人遵从医嘱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⑥未服用影响血清中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的药物和食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研究刘振华【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9【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健康体检的4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常规进行疏通血管,应用神经康复药物、吸氧、功能性康复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两组患者hs-CRP、D-二聚体及LDL-C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s-CRP、D-二聚体、LDL-C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3.12±0.24)mg/L、(2.89±0.32)μg/mL及(4.03±0.97)mmol/L;对照组hs-CRP、D-二聚体、LDL-C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0.98±0.13)mg/L、(0.95±0.14)μg/mL、(3.10±0.24)mmol/L,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1、37.670、6.312,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D-二聚体等指标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579、0.638,P<0.05);LDL-C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独立反映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总页数】3页(P53-55)【作者】刘振华【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 276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及其意义探讨[J], 陆少欢;章静2.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J], 边雯雯;李颖3.降压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J], 贾小佼; 陈李红4.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J], 朱兆武5.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J], 司徒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18-09-28 [修回日期]2019-05-05[基金项目]安徽省马鞍山市科技局项目(马科[2017]69号)[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神经内科,243000[作者简介]解 渊(1982-),男,博士,主治医师.[文章编号]1000⁃2200(2019)08⁃1042⁃03㊃临床医学㊃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解 渊,苑瑞敏,张 晗,倪倡建,储佺兵[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尿酸(UA)㊁脂蛋白a[LP(a)]㊁总胆红素(TB)㊁同型半胱氨酸(HCY)㊁胱抑素C (Cys C)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㊂方法:选取1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脑梗死组,另纳入150例同期非脑血管病病人为对照组,检测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 水平;以NIHSS 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二元定距相关分析法对上述生化指标与NIHSS 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㊂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A㊁TB㊁HCY㊁Cys 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LP(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UA㊁LP(a)水平与NIHSS 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 <0.01和P <0.05);TB㊁HCY㊁Cys C 水平与NIHSS 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UA㊁TB㊁HCY㊁Cys C 表达增加;UA㊁LP(a)在脑梗死后可能发挥保护性作用㊂[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生化指标;NIHSS 评分[中图法分类号]R 743.3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19.08.017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severit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XIE Yuan,YUAN Rui⁃min,ZHANG Han,NI Chang⁃jian,CHU Quan⁃b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aanshan Shiqiye Hospital ,Maanshan Anhui 24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levels of uric acid(UA),lipoprotein a[LP(a)],total bilirubin(TB),homocysteine (HCY),and cystatin C(Cyc C)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which with severity of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50patients without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The serum levels of UA,LP(a),TB,HCY and Cyc C were detected,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scored according to NIHSS in two group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NIHSS scor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binary dist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UA,TB,HCY and Cyc C in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5to P <0.01).The difference of the level of LP(a)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serum levels of UA and LP(a)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IHSS scores (P <0.01and P <0.05),and there were not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rum levels of TB,HCY,Cyc C and NIHSS scores(P >0.05).Conclusions :The serum levels of UA,TB,HCY and Cyc C increas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UA and LP(a)may play aprotective rol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acute phase;biochemical indicator;NIHSS score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㊁复发率和死亡率[1]㊂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除与梗死灶的大小㊁部位等因素有关外,也和病人血液中生化指标异常相关,包括尿酸(UA)㊁脂蛋白a[LP(a)]㊁总胆红素(TB)㊁同型半胱氨酸(HCY)㊁胱抑素C(Cys C)等㊂研究[2-3]证实脑梗死病人存在上述生化指标异常,且可能参与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㊂但也有报道[4]对上述生化指标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持不同观点,甚至结论完全相反,故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确切作用㊂本研究通过检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 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为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收住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72h 以内)198例为脑梗死组,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67.62±11.90)岁,高血压175例,糖尿病75例,高脂血症23例㊂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并经头颅MRI 证实为急性脑梗死㊂另纳入150例同期非脑血管病病人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66.67±10.71)岁,高血压109例,糖尿病28例,高脂血症39例㊂入组病人均排除严重肝㊁肾㊁心脏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㊁肿瘤等㊂2组一般资料具2401J Bengbu Med Coll ,August 2019,Vol.44,No.8有可比性㊂1.2 方法 入组病人均于入院次日晨抽空腹血检测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㊂急性脑梗死组病人于入院时以NIHSS量表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㊂2 结果2.1 2组病人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比较 脑梗死组血清U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LP(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 2组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比较(x±s)分组n UA LP(a)TB HCY Cys C 对照组150301.91±75.0566.34±31.4414.18±5.8912.76±7.130.82±0.18脑梗死组198310.64±91.1369.54±39.2219.27±8.8016.74±14.360.91±0.27 t 7.097.85 4.0128.6614.59 P <0.05>0.05<0.01<0.01<0.01 2.2 脑梗死组血清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UA㊁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和P<0.05); TB㊁HCY㊁Cys C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见表2)㊂ 表2 UA㊁LP(a)㊁TB㊁HCY㊁Cys C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项目r PUA-0.204<0.01LP(a)-0.159<0.05TB0.125>0.05HCY0.410>0.05Cys C0.012>0.053 讨论 UA是嘌呤核苷酸经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的降解产物,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病人U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与既往报道[5]一致㊂UA水平升高可能在脑梗死前已经存在,并且参与㊁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6]㊂前瞻性研究[5,7]证实U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影响脑梗死预后[8]㊂CHAMORRO等[4,9]报道适当浓度的UA对急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DHANESHA等[10]发现UA治疗可以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小鼠进展至脑梗死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ZHANG等[11]研究证实在缺血再灌注状态下UA具有抗氧化㊁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㊂本研究中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A 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推测在脑梗死状态下UA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㊂LP(a)是一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通过促进内皮细胞㊁平滑肌细胞对它的氧化修饰以及巨噬细胞对氧化型LP(a)结合和摄取,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2]㊂既往报道[13-14]高LP(a)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曹贵方等[15]也得出相同结果,并由此推断LP(a)可能并非脑梗死危险因素㊂且本实验相关性分析表明LP(a)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目前尚未见类似报道,其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㊂TB作为内源性抗氧化物之一,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反应和泡沫细胞的形成[16]㊂低胆红素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较明确的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17]㊂本研究中,脑梗死组T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后自由基及超氧化物增多,诱导TB生成增加所致;而且脑梗死继发肝功能不全,加速红细胞损伤与肝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降低,从而导致TB产生过多[18-19]㊂HCY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CY通过促进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0]㊂Cys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降低HCY分解,导致HCY水平升高;Cys C还与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而导致血管损伤,并参与血管炎症反应㊂本文结果显示,脑梗死组Cys C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既往报道[21-22]一致㊂但相关性分析未显示Hcy及Cys C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与相关报道[23-24]一致㊂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重症脑梗死病人例数较少,未对脑梗死病人长期随访预后等㊂另外还需独立对照研究观察脑梗死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明确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㊂3401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年8月第44卷第8期[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 DI STOLFO G,MASTROIANNO S,POTENZA DR,et al.Serumuric aci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the setting of advancedvascular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elderly[J].J GeriatrCardiol,2015,12(5):515.[3] SHI ZH,LIU SL,GUAN YL,et al.Changes in total homocysteinelevels after acute stroke and recurrence of stroke[J].Sci Rep,2018,8(1):6993.[4] CHAMORROÁ,AMARO S,CASTELLANOS M,et al.Uric acidtherapy improves the outcomes of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mechanicalthrombectomy[J].Int J Stroke,2017,12(4):377. [5] GUO J,SHEN Q,LI J,et al.Serum uric acid is a risk factor for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al RegenerRes,2011,6(36):2856.[6] STOLFO1GD,MASTROIANNO S,POTENZA DR,et al.Serumuric acid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the setting of advancedvascular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elderly[J].J GeriatrCardiol,2015,12(5):515.[7] SONG CF,CAI L,WU LM,et al.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cerebral infarction[J].Chin J Med,2015,50(9):33. [8] SONG C,ZHAO X.Uric acid promotes oxidative stress andenhan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Biosci Rep,2018,38(3):BSR20170939.[9] JUSTICIA C,SALAS⁃PERDOMO A,PÉREZ⁃DE⁃PUIG I,et al.Uric acid is protectiv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hyperglycemic mice[J].Transl Stroke Res,2017,8(3):294.[10] DHANESHA N,VÁZQUEZ⁃ROSA E,CINTRÓN⁃PÉREZ CJ,etal.Treatment with uric acid reduces infarct and improvesneurologic function in female mice after transient cerebralischemia[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8,27(5):1412.[11] ZHANG B,YANG N,LIN SP,et al.Suitable concentrations ofuric acid can reduce cell death in models of OGD and 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Cell Mol Neurobiol,2017,37(5):931.[12] KUBOTA Y,FOLSOM AR,BALLANTYNE CM,et al.Lipoprotein(a)an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isk:the atherosclerosis riskin communities study[J].Atherosclerosis,2018,268:63. [13] WANG DM,HU J,MA Q,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iochemicalindicators of blood lipid with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J].Int JClin Exp Pathol,2015,8(3):3022.[14] DONG Z,GUO Q,SUN L,et al.Serum lipoprotein and RBCrigidity index to predic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artery stenosis[J].J Clin Lab Anal,2018,32(4):e22356. [15] 曹贵方,杨期东,刘运海,等.脂蛋白(a)与年轻人脑梗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97.[16] KAWAMURA K,ISHIKAWA K,WADA Y,et al.Bilirubin fromheme oxygenase⁃1attenu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activation anddysfunc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1):155.[17] LI RY,CAO ZG,ZHANG JR,et al.Decreased serum bilirubin isassociated with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J].Arterioscler ThrombVasc Biol,2014,34(4):946.[18] XU T,ZHANG J,XU T,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withstroke sever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J].Can J Neurol Sci,2013,40(1):80.[19] ZHANG B,ZHANG W,LI X,et al.Admission markers predictlacunar and non⁃lacunar stroke in young patients[J].ThrombRes,2011,128(1):14.[20] KIM JM,PARK KY,SHIN DW,et al.Relation of serumhomocysteine levels to cerebral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6,254:200. [21] YANG B,ZHU JT,MIAO ZG,et al.Cystatin C is an independentrisk factor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tox Res,2015,28(1):1.[22] YANG Z,WANG L,ZHANG W,et al.Plasma homocysteineinvolved in methy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rombomodulin incerebral infarct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6,473(4):1218.[23] HUANG GX,LI XM,DING YC,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cystatin C levels and the severity or potential risk factors of acuteischemic stroke[J].Neurol Res,2016,38(6):518. [24] WANG W,GAO C,YU C,et al.No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total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elderly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Front Aging Neurosci,2017,9:70.(本文编辑 姚仁斌)4401J Bengbu Med Coll,August2019,Vol.44,No.8。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近年来国内急性脑梗死(ACI)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高龄等因素均与ACI 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患者普遍伴有高血压、血液高粘滞性、糖尿病等危险因素[1]。
上述风险因素DOI:10.16662/ki.1674-0742.2018.19.05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研究刘振华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27603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健康体检的4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常规进行疏通血管,应用神经康复药物、吸氧、功能性康复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两组患者hs-CRP、D-二聚体及LDL-C 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 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
结果研究组hs-CRP、D-二聚体、LDL-C 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3.12±0.24)mg/L、(2.89±0.32)μg/mL 及(4.03±0.97)mmol/L;对照组hs-CRP、D-二聚体、LDL-C 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0.98±0.13)mg/L、(0.95±0.14)μg/mL、(3.10±0.24)mmol/L,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1、37.670、6.312,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D-二聚体等指标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579、0.638,P<0.05);LDL-C 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05)。
临床生化指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相关性分析孙树敏;张力辉;罗晓晨;李冬梅;孟庆红;王颖玲;安平顺【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S1【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指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统一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和重症护理,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生化指标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患者67例,无效患者37例,其中有效组经治疗后有效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Ca2^+水平均高于无效组,而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肌酐、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余下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Ca2^+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而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
结论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C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呈正相关,而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总页数】2页(P129-130)【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生化指标【作者】孙树敏;张力辉;罗晓晨;李冬梅;孟庆红;王颖玲;安平顺【作者单位】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35【相关文献】1.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3项生化指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梁顺容;王希平;黄子安2.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 [J], 张铁影3.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王进学4.7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与常见合并症的相关性 [J], 王清华;张嫚;谢雨蒙;黄菲菲;赵丽;方源5.临床生化指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J], 孙树敏;张力辉;罗晓晨;李冬梅;孟庆红;王颖玲;安平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VHD)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收的6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对比两组CVHD参数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1.研究组DP(舒张主与临界压)、Vmean(平均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速度)、Vmax(最大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Wv(脉搏波速)、Rv(外周阻力)、Zcv(特异性阻抗)、Cp(临界压水平)及Dr(动态阻力)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2.研究组71岁及71岁以上患者两侧Vmin的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
结论CVHD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脑梗死;急性期;脑血管;血液动力学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壁自身病变所致。
脑梗死急性期是指急性发作的脑梗死,具有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
为了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CVHD)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笔者对我院58例急性脑梗死者的CVHD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为完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与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58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确诊,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5±5.6岁;病程2h~4d,平均病程2.30.5d;合并症:糖尿病5例,高血压48例,心脏病8例。
排除标准:严重糖尿病;严重感染;精神症状或意识丧失;癫痫;心、肾、肝等脏器功能性衰竭。
选择同期接收的60例健康体验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6±4.2岁。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9158投稿邮箱:sjzxyx88@·医学检验·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王文辉(宿迁市洋河人民医院 检验科,江苏 宿迁 223800)0 引言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该病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
及早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并对患者及早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基础,而临床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均存在关联[1-2]。
为进一步明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检测在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本研究对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作为本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范围,将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本院6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进行观察研究。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在42-76岁,平均61.1岁(s=9.7);性别分布:男/女为35/25;健康组人员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61.0岁(s=9.9);性别分布:男/女为34/26。
对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组人员基线资料(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病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实施临床检查、CT 、MRI 检查等综合检查确诊;健康组人员未发现明显疾病;自愿配合检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人员。
排除病例:入组前急性脑梗死组已经实施治疗患者;原发性高半胱氨酸血症及高脂血症患者;血液异常人员;检查配合度较差患者;其他脏器及组织严重病变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检查,所有人员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5 mL ,采取真空采血管采血,样本采集后于1 h 内实施离心分离处理,离心速度3000 r/min ,离心时间为10 min ,取上层血清,在冰箱(-70℃)中保存。
脑梗死不同时期血脂变化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血脂变化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方法对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脂变化进行测定对比,并对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在不同时期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脑梗死不同阶段均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STU下降、apoB 水平升高均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标签:脑梗死;血脂;脂蛋白脑梗死是多危险因素所致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1]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是卒中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不是独立预测因素,TG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也有研究认为TC 水平与脑梗死的预后无关[2]。
目前关于血脂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血脂变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均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以病情不同发展阶段分为3组,其中脑梗死急性期组55例、脑梗死恢复期组50例、高危组各45例,各组患者年龄分布为35~74岁,各组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进行血压监测、血脂八项、头CT、血糖、肾功能、血K+、Na+、Cl-、CO2CP、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9版)确诊。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者,检查前均未服用降脂药。
1.2方法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血浆浓度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
所有患者均以空腹定点抽血。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在SPSS11.0统计软件上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等。
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发布时间:2023-02-14T07:26:13.4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8期作者:戚亚男曹宇婷李小虹[导读]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戚亚男 曹宇婷 李小虹(武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1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接收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标志物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的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生化标志物。
结果:观察组TC、TG、LDL-C、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436、11.000、13.583、16.669、6.045,P=0.000)。
预后不良组患者TC、HCY、LDL-C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3.652、4.324、10.551,P=0.000)。
TC、LDL-C、HCY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生化标志物(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可通过快速检验TC、LDL-C、HCY等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对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致残、致死的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脑血管疾病,早期可通过溶栓治疗改善预后[1]。
急性脑梗死尽早诊治为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早期诊断应分析与脑梗死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生化标志物,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依据[2]。
如血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中,如脂质代谢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HCY增加血栓形成倾向等,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参考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 NSE、NO、SOD、LPO 水平变化及意义郑立冲;王协锋【摘要】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NSE )、一氧化氮( NO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脂质过氧化酶( LPO)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51例(对照组) ,检测两组血清NSE、NO、SOD、LPO水平,并分析血清NO水平与NSE、SOD、LPO 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观察组血清NO、NSE、LPO、MDA水平高于对照组,SOD 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治疗10 d,观察组血清NSE、NO、SOD、LPO、MDA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水平与NSE、LPO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32、0.519,P均<0.05),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384,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NO、NSE、SOD、LPO水平即出现异常,检测其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进展.【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55)041【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酶【作者】郑立冲;王协锋【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210003;江苏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脑组织中的某些物质会逸出至血液循环内[1]。
因此,研究血清相关生物化学物质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对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2]。
为此,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LPO)的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