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1《运动的描述》教案1.doc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动图像的解析。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图像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讲解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运动信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运动图像解析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图像,直观地解释运动的特点。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运动图像的解析,练习题的讲解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2. 难点:运动的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的图像分析。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分类。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4. 讲解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描述运动的方法,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2. 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知识解决问题。
2. 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全班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实践操作:1. 安排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分析运动特点。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提高运动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第一节运动的描绘教课课题运动的描绘讲课地址多媒体教室讲课教师讲课时间仪器械料教课目的多媒体播放设施、机械运动演示课件1.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种类.2.过程与方法经过实例剖析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初步剖析问题的能力.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使学生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课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创建情组织学生观看录像1并提出问观看录像1(或动画).画面上景发现并提题:你怎么判断汽车、轮船、飞机等的内容有:公路上有停着汽车和行出问题: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的?驶的汽车;码头上有停着的轮船和正在航行的轮船;飞机场上有停着的飞机和正在腾飞的飞机.经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虑教师提学生:1、以公路边的树或楼房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要判断一个物为参照物,相关于参照物地点改变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第一要选一个地的汽车是运动的,相关于参照物位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看一看要研置不变的汽车时静止的.2、相关于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体地点是岸边的码头地点改变的轮船是运动否发生变化,假如地点发生变化,说的,相关于岸边地点不变的轮船时明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静止的.3、相关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地点改变的飞机是运动的,相对于飞机场的候机大厅地点不变的飞机是静止的,.组织学生观看录像2并提出问观看录像2(或动画).画面上题:窗外的树木真的向退后了吗?江的内容有:乘客座内行驶的列车上,两岸的青山真的向后移了吗?张开经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追风逐电伞后运动员真的上涨了吗?以般的向后运动;小竹排江中上的游,巍现象如何解说呢?巍青山两岸走;跳伞运动员离开飞机后自由着落,愈来愈快,当忽然把下降伞张开时,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涨.经过观看此录像和思虑、议论教学生:1.乘客座内行驶的列车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入选择上,经过窗口看到窗外的树木风驰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静止的物电掣般的向后运动,是相关于行驶体”就会运动起来.的列车窗口而言的;2.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巍巍青山两岸走势相关于漂流的竹排而言的;3.看到张开的伞带着运动员上涨,是相关于没张开伞着落的摄像机而言的.二、总结归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地点纳机械运动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往常简称为运及参照物概动.选择的另一个物体为假设不动的念物体,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仍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相关.选不一样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绘就有可能不一样.因此,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三、机械运组织学生观看录像3并提出问观看录像3(或动画).画面上动分类题:物体的运动依据经过的路径能够的内容有:汽车的直线行驶、拐弯分红哪几类?行驶;轮船的直线航行、拐弯航行;飞机的直线飞翔、空中俯冲表演等.教师归纳总结:物体从一个地点运动到另一个地点,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四、部署实经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践活动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记录相关机械运动的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解说.说明分别选择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摄像师如何操作才出现这样的成效.学生课外采集相关机械运动相对性的资料,并作解说,整理一篇小报告.小结经过观看相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虑、议论、沟通,使学生掌握:1、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一定选择参照物,知道假设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关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课后作业北京师范大学第一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40页:1、2、3教课反应教课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引下,学生踊跃主动探究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达成的,教师的教课过程应该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在参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术,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升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察看中思虑、学习.学生讲堂反响踊跃主动,学习轻松活波,印象深刻,掌握坚固.备注。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描述运动的方法,包括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及分类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2. 教学难点:运动图像的解析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现象。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运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位置变化?”2. 新课: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介绍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
讲解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运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的特点。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强调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概念、描述方法及图像分析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对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运动案例的分析能力。
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原三中九年级物理讲学稿执笔:王君审核:张良全李俊白战勇时间:学习内容:第十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知道参照物.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一、学习过程(一)导学1、观察课本28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____2、思考:桌子上的书、树木、桥梁它们在运动吗?恒星是静止的吗?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例:1.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2.秋天,落叶纷纷飘落;3,“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请你再举三例。
例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D、铁生锈了(三)知识点二:参照物[实验] 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请你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运动或静止).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2 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四)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_______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__________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 创设情景,观看视频──引出新知;互动讨论──探究运动;想想议议──引出参照物;说练结合──判定运动;学科渗透──快乐学习物理;全面发展──课堂小结;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1.知道运动的概念,会用参照物的知识解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感知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器材:课件、铅笔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了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整个宇宙都处于运动中!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引出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如何描述运动”【总结】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机械运动1.现象【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学习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学习难点: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激趣导入:在二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学交合一1.仔细阅读:课本16页“想想议议”以及“机械运动”,完成下列各空格:⑴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上图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⑵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答:。
2.回味思考:阅读课本17页“想想议议”,这是怎么回事?3.仔细阅读:课本17页“参照物”,然后完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4.想想议议:每个组员都来描述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例子: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的,课桌是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的,课本是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为了方便,我们常选作参照物。
温馨提示: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5.自学检测:(1)回答“激趣导入”和“自主学习”---2提出的问题;(2)看课本第18页图1.2—4。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进行新课:
1、运动与静止
(1)大家观察周围的世界,你认为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
静止的物体:
教师分析:
(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这些运动的实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见附件)
总结: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都发生着改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2、参照物
(1)问题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2)分析:我们平常说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
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3)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2>:(见附件)哪辆车在动呢?分别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行驶的轿车里司机的运动情况,并说明参照物。
总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当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我们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我们习惯于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练习]: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
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风。
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________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小组讨论: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巩固练习】
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
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5、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6、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是相对________的。
7、“地球又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找三例运动的物体,说明选取的参照物;找三例静止的物体,说明选取的参照物。
参照物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