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型织物风格官感评价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300.78 KB
- 文档页数:6
苎麻织物刺痒感评价方法
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是由苎麻纤维的性质决定的。
苎麻纤维与棉、羊毛纤维相比,具有较高的干湿强度(约为棉的2倍,羊毛的5倍),其断裂伸长率较小,但杨氏模量较大,以上特性决定了苎麻纤维的刚性大,纤维硬而挺,纺纱加捻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较为松散,纱线毛羽较多。
其单位面积内织物的毛羽比棉多得多。
而织物刺痒感是指织物表面由毛羽与皮肤接触及机械作用引起的感觉,这些机械作用越大,刺痒感越严重。
刺痒感的强弱又取决于纤维末端与皮肤间接触点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刺痒感越大,反之则小。
刺痒感也与毛羽长度及截面积大小有关。
通过上述机理分析,造成对人体产生刺痒感的原因是织物表面那些粗硬而又繁多的毛羽,因此解决毛羽问题是解决刺痒感的关键所在。
目前,苎麻织物的刺痒和手感问题常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化学及机械整理等方法解决。
实践证明,通过烧毛、丝光可使毛羽大大减少,有利于解决刺痒感。
如果再通过软化剂处理并以机械作用与之配合,可使毛羽由原来的直立状而变化成卷曲状,使毛羽末端不能与人体产生接触,从而达到减轻刺痒感的目的。
软化工艺:织物→软化处理→水洗→酸洗(中和)→机械摩擦。
工艺配方:软化剂20-40g/L,温度40℃,时间20min。
水洗浴比1∶40,温度40℃。
酸中和用HAc(98%)1-2mL/L。
机械摩擦30min,在转笼式烘干机内进行。
软化处理及水洗、酸中和都在Q113绳状染色机内进行。
软化处理后再进行柔软处理。
柔软处理处方:柔软剂A-100(含硅柔软剂)5g/L,浴比1∶15,40℃处理10min。
纺织品织物触感检测和评估方法的三点梁法纺织品织物的触感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服装舒适度和质量的感受。
对纺织品织物的触感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纺织品织物触感检测和评估的三点梁法,让你更加了解这一领域的方法和技术。
1. 触感定义与分类在开始介绍触感检测和评估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触感的定义和分类。
触感是指人们通过皮肤对物体施加力量时,感受到的物体质地和结构的知觉。
根据触感的属性,可以将触感分为硬、软、粗糙、光滑等不同类型。
触感的评价主要依靠人类的感觉和触觉判断,因此在触感检测和评估中,需要依靠人体感官进行主观感受,并结合客观测试方法来综合评估纺织品织物的触感特性。
2. 触感检测方法触感检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以获取关于纺织品织物触感的客观数据。
在触感检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三点梁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纺织品织物夹持在两个支撑点之间,然后通过在第三个点施加力量来测量织物的触感。
三点梁法的步骤如下:1) 准备一块待测试的纺织品织物样品。
2) 在一个恒定距离上设置两个支撑点,将织物夹持在两个支撑点之间。
3) 在第三个点施加一个标准化的力量,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来进行控制。
4) 测量第三个点所施加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的力量进行测试,以得到更全面的数据。
6)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评估纺织品织物的触感特性。
三点梁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操作技巧。
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如不能全面评估织物的触感特性,只能提供相对粗略的数据。
3. 触感评估方法触感评估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纺织品织物的触感特性,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价。
在触感评估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手感:通过触摸纺织品织物来感受其质地和结构。
手感可以分为柔软、硬度、粗糙度等多个方面。
- 弹性:通过拉伸或挤压织物来观察其回弹和变形特性。
织物服用性能测试摘要:介绍了织物风格评定发展历史,分析了织物风格的主观以及客观评定方法,重点分析了KES川端风格仪、FAST系统和国产YG-821型织物风格仪的特点、测量的物理指标及系统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织物风格;主观评定;客观评定;KES -F系统;FAST系统1、引言织物风格是织物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触觉风格即手感,包括手感是否柔韧,有弹性,有无身骨,是否挺括、滑爽、厚实、丰满等;另一类为视觉风格,包括外观和光泽等。
由于织物的触觉风格和视觉风格都是织物的物理性能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的结果,因此二者又统称为广义风格。
对织物的广义风格有分为三类的:视觉风格,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花型和色泽上;听觉风格,如丝鸣等;触觉风格即手感等。
有的还甚至将嗅觉(如香味)等风格也包括在织物的广义风格内。
总之,织物的广义风格是人体感官感受的综合性反映。
对织物风格的综合评价就是人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2、织物风格评定发展历史长期以来,对织物风格的评定一直用的是主观评价法。
而对织物风格客观评价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涌现出了诸多的织物手感客观评定的方法。
如皮尔斯使用悬臂梁法评定织物的刚柔性;20世纪50年代,许多学者利用instron电子强力试验仪对织物进行弯曲、剪切试验测定织物的风格;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KES川端风格仪以及澳大利亚的FAST风格仪的出现,使织物手感风格的客观评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大地促进和提高了织物风格客观评价水平和研究水平。
在这一时期,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如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发成功的YG821型织物风格仪,中国纺织大学研制出了FG -100型织物风格仪,以及北京毛麻纺织研究所开发的电子强力织物风格仪等。
我国纺织工业部还颁布了FJ552.4 -85《织物风格试验方法》,推动了国内织物风格测试和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
织物风格与评价XXX 10902XXXXX纺织服装学院, 江南大学, 无锡214122摘要:织物的风格是纺织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纺织品品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它与织物的外观特征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穿着舒适性,良好的织物风格也是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织物风格的分类以及各种主观及客观评价方法。
关键词:织物风格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中图分类号TS 102.5文献标志码 AThe fabric style and evaluationChen YuanhuiCollege of Textile &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Abstract Fabric style is textile qualit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s also, of course, the textil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bric with the appearance of object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earing comfort and good fabric style is also the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abric style and all kind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Key words Fabric style Objective evaluation Subjective evaluation1.前言织物风格是织物所固有的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它表示了织物的某些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
黄红麻织物的亲肤性和舒适性评估黄红麻是一种优质的自然纤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为了评估黄红麻织物的亲肤性和舒适性,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黄红麻纤维的物理特性、纺织工艺以及与人体皮肤的互动。
首先,黄红麻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这意味着黄红麻织物能够有效地吸收体表排出的汗液,提供良好的湿气调节功能。
亲肤性是评估纺织品对皮肤的刺激和不适感的能力。
黄红麻纤维与皮肤接触时,不会产生粗糙、刺激或过敏的感觉,因此具有良好的亲肤性能。
黄红麻纤维的鳞片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负离子释放特性,能够有效改善肌肤的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
其次,黄红麻纤维具有良好的防菌和抗菌性能。
黄红麻纤维中的纤维素具有非常强大的抑菌能力,对大多数细菌具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这使得黄红麻织物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细菌和异味更容易产生的环境中。
黄红麻纤维还对真菌生长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减少了皮肤感染和瘙痒的风险。
另外,黄红麻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舒适性。
由于黄红麻纤维具有蜡质覆盖层,纤维表面光滑,触感柔软,具有良好的手感。
这使得黄红麻织物在穿着时具有舒适感,不会给皮肤带来不适的感觉。
此外,黄红麻纤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迅速将体温分散,保持身体的舒适温度。
在纺织工艺方面,黄红麻纤维的染色和整理过程对其亲肤性和舒适性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染色过程中,可选择采用环保健康且无刺激性的染料,避免使用致敏或有害物质对纤维进行染色。
整理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天然质感和柔软度,应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综上所述,黄红麻织物在亲肤性和舒适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抗菌性能使得黄红麻织物成为一种健康舒适的天然纤维选择。
合理的纺织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黄红麻纤维的亲肤性和舒适性。
作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黄红麻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将其应用于更多的服装和家居用品中,给人们带来更舒适、健康的生活体验。
注意: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具体的评估和证实仍需进一步的科学实验和测试。
织物手感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又称织物感官评定或织物风格评定,是通过人的手对织物的触摸所引起的反应以及对织物外观的视觉印象来作出手感或风格的评价。
通常采用“捏、摸、抓、看”的方法,评定织物的滑爽、软檑、丰满、弹性、挺括、身骨、活络等手感特征。
客观评价方法,又称仪器测定,是通过仪器测定有关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质来表示织物的手感特征,能定量描述织物的手感特性。
仪器测定的测试仪器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台单指标测试;一台仪器测试织物的一种性质,奴硬挺度测试仪、悬垂仪、折皱仪等。
(2)单台多指标分项测试:一台仪器更换测头,分项测定织物弯曲、表面摩擦、交织阻力、压缩、起拱变形等多种性能,或一台仪器一种测试过程(如从喇叭环中抽过)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出有关拉伸、弯曲、压缩、剪切、摩擦等性能。
(3)多台多指标分项测试:用多台仪器测试织物的拉伸、弯曲、剪切、压缩、表面摩擦等性能然后运用这些指标综合计算出“织物单项手感值”与“织物综合手感值”等,如KES手感仪、FAST测试系统等。
织物外观检查和评分的标准检测方法编号:JCW-276 版本:A/0 页数:5 受控状态:受控发放份数:1.适用范围1.1这个检测方法是依靠视觉对织物检测评分而建立的一个数字表示的方法。
1.2该测试方法适用于收货和接货,被客户和供应商共同接受。
1.3这个标准并不是旨在针对所有的安全隐患,如果是的话,结合它来用。
这是使用者的责任去建立一个适当的安全健康规则然后去决定调整这些缺陷的实用性。
2.引用文件2.1 ASTM标准:D123与纺织品有关的术语D3990与织物疵点有关的术语D4850与织物有关的术语2.2 ANSI标准ANSI/ASQC标准A1-1978 关于控制图的定义、象征、准则和表格ANSI/ASQC标准Z1.4-1981 检验的抽样程序和表格3.术语3.1对于所有的涉及到D13.59的术语,织物测试方法,参考D4850术语3.1.1下面的术语和这个标准相关:严重缺陷,疵点,检测和评分,检测主要缺陷,次要疵点。
3.2对于所有设计到织物疵点术语,参考D3990术语。
3.3对于其他关于纺织品的术语,参考D1234.测试方法概要4.1用规定的评分系统为织物检验并评分。
4.2织物通常只检验一面并评分。
一些特殊用途的织物在客户和供应商的合同中要求对织物两面都进行检验和评分。
5.意义和用途5.1 D5430测试方法在商业活动中的接受检验中被认为是满意的,因此该方法被广泛的用于织物的贸易和最终检验中。
5.2对同一批布的评分用下面三个评分方法评得的分数可能不同。
因此,为了防止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对分数的异议应选用同一个评分方法。
5.3如果在现实意义的检测报告中有差异,还要出具一份相比较的检测报告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统计的偏差,用比较有说服力的统计系统。
至少,确保使用的测试样越接近越好,来自那些可能得到不相干的测试结果的材料,随机的分配成相等的数量去每个实验室做测试。
为了不成对的数据,两次实验的实验结果需要用一个统计测试来比较,在这一系列测试中选择一个比较有可能的受平。
纺织行业中的智能感官评估作者:张丽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1期张丽(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160)【摘要】为了将人的主观感官评价和仪器的性能参数分析进行有效结合,智能感官评估应运而生。
现介绍纺织行业中的传统感官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纺织技术研究领域内常用的几种智能感官评估方法如模糊数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纺织行业中智能感官评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官评价;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TS101.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1-0033-03感官评估是一门科学学科,常被用于再现、测试、分析和解释那些人们采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感知产品或材料特性时出现的反应。
严格地说,人类感官还要加上第六个组成部分——大脑,在这里,图像、声音、味道和气味信号被过滤,并最终形成感觉。
感官评估和客观评估是现代工业产品质量评估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在某些方面,人类的感官仍然要比很多人造测试仪器要优越。
这一点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效,而且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尽管在质量控制、危险探测和冲突保护等方面,操作者往往更愿意采用人造仪器;然而,人类的感知既是这些仪器操作的基础,又是人们在设计产品、预测顾客需求、建立决策模型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
而在某些场合,例如操作环境过于危险、人们较容易疲倦、人工操作效率过低或过于昂贵等情况下,人造仪器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大多数人造仪器所能理解的语言或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或逻辑或二者兼有的基础上的,它们常常是明晰简洁的、具有确定性的;而事实上人类感知则是非常暧昧、模糊或者说不确定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曾采用统计方法以便使人造仪器所使用的模型和语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其应用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而采用智能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则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目前,基于智能技术的新方法主要包括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数据集合和分类等。
麻型织物风格官感评价试验何琪【摘要】运用风格官感评价方法,对不同成分的几种麻型织物进行风格官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风格特征分析,为麻型织物服用性能的改进提供数据。
%With the style sense-evaluation method,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ome hemp fabrics are teste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The works can offer useful data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mp fabrics.【期刊名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6页(P111-116)【关键词】麻型织物;风格;官感;试验;分析【作者】何琪【作者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0 引言麻型织物主要以苎麻、亚麻为原料,或由它们以适当的比例与其它纤维混纺的混纺纱为原料纺织而成。
由于麻织物属植物纤维,特点基本与棉织物相似,但麻织物的强度、导热性及吸湿性都比棉织物大,所以,麻织物的布面更加光洁平整、坚韧耐用,而且透气性好、吸湿散热性强、抗霉菌性能和抗水性能好,是性能优越的服装面料。
但麻织物长期以来在服装中的使用量远小于毛、棉织物。
中国制衣编辑[1]2007年通过对556家服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最常采用的面料中,棉类面料因熟悉性和价格优势,被90%的企业所选择;毛类面料是男装正装的主要面料,有50.5%的企业选用;麻类面料受其舒适度的限制,有37.8%的企业选用。
要提高麻织物使用量,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服用性能及风格的系统研究,再按照服装面料的性能要求对其不断改进和改善,并积极开发新型麻型织物品种。
织物风格是织物所固有的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
织物风格仪操作规程FAST风格仪由澳大利亚国际羊毛局研制,用于织物的实物质量控制。
它由FAST-1压缩弹性仪、FAST-2弯曲性能仪、FAST-3拉伸性能仪及FAST-4织物尺寸稳定试验方法组合而成,可分别测定出织物的松弛厚度、表观厚度、剪切刚性、弯曲刚性、5g/cm、20g/cm、100g/cm拉伸负荷下的伸长率及织物松弛收缩和湿膨胀率12个物理力学特性指标,通过计算机系统绘制面料性能指纹图以评判织物的裁剪缝纫加工性能及服装的成形性。
一.FAST-1压缩性能试验在织物试样上分别加上压缩轻负荷200Pa和重负荷10000Pa,在计算机上可直接显示相应的织物厚度,然后计算出织物的表观厚度。
1.逆时针旋转圆环,降低物体杯,至转不动为止,确保此时显示屏读数在0.000~0.005之间。
2.将试样平放在参照面上,逆时针旋转圆环,至转不动为止,“嘟”声以后显示厚度T2。
3.顺时针旋转圆环,至转不动为止,确保试样没有移动。
4.换大砝码重复步骤2,“嘟”声以后显示厚度ST。
5.顺时针旋转圆环,至转不动为止,重复步骤2、3、4进行下一试样测试。
二.FAST-2弯曲性能试验将条状试样平放在仪器的测量平面上,然后缓慢向前推移,使试样一端逐渐脱离平面支托呈悬臂状。
受试样本身重力作用,试样前沿与水平面之间成41.5º角时,隔断光路,此时试样伸出支托面的长度即为弯曲长度,据此可计算出弯曲刚度。
1.将50mm×130mm的试样平放在仪器上面,试样前端不能盖住方形孔,再将压板放在试样上面,使试样前端超出压板10mm。
2.按下“START”键,慢慢推动压板和试样,绿灯亮,继续推动至红灯亮,显示弯曲长度。
将压板和试样移至原处,每块面料测试两次。
三.FAST-3拉伸性能试验试样上端固定,下端分别加上5cN/cm、20 cN/cm、100 cN/cm的负荷,测其织物定负荷伸长率。
1.将三个砝码都置于平衡臂上,逆时针旋转旋钮,检查显示屏读数为0.000~0.001。
天然宝藏之麻纤维关键词:麻纤维麻型织物性能特点风格特征识别崇尚自然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绿色产品主导着纺织品的发展潮流,同时,由于人们对穿着舒适健康的不断追求,外在质感和内在保健功能的结合成为纺织品消费中的新趋势。
在这新潮流和新趋势中,有着“绿色产品”桂冠并具有天然保健功能的麻类纺织品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麻纤维是指从各种麻类植物中取得的纤维的总称。
麻纤维品种繁多,包括韧皮纤维和叶纤维。
麻纤维bast fibre and leaf fibre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
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汉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
其中苎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
麻纤维的发展在我国,纤维用亚麻的栽培史不足百年,纺织史则更短。
但作为食用和药用的油用亚麻的种植却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十一世纪苏颂《图经本草》中载:“亚麻籽出兖州,味甘,微温,无毒……治大风疾。
”说亚麻仁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的功效。
用来治疗病后虚弱,眩晕、便秘等症。
又据《滇南本草》所载,亚麻的根“大补元气,乌须黑发”,茎“治关风痛”;叶“治病邪入窍,口不能言”。
十六世纪,在《方土记》一书曾这样评价亚麻的用途:“亚麻籽可榨油,油色青绿,燃灯甚明,入蔬香美,秸可作薪,粕可肥田。
”1906年,当时清朝政府的奉天农事试验场(今在辽宁省沈阳市)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俄罗斯栽培的纤维用亚麻“贝尔诺”等4个品种。
先后在辽宁省的金州、辽阳,吉林省的公主岭、长春、吉林、黑龙江省的海林、一面坡、哈尔滨、双城等地进行试种。
到1936年,经过三十年的试种试验证明,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吉林省中部平原和东部部分山区适合种植亚麻。
并相继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亚麻原料生产厂。
附录A(资料性)织物手感体感主观评测方法A.1概况本附录描述了一种用于评测织物手感和/或体感的量化方法,其目的是使针对织物手感和体感构成元素的评测条件与过程进行标准化。
A.2原理在规定的评测环境下,将待评测的多组织物试样以给定的方法与随机的次序提供给一组具备织物触感特性认知能力的评测员, 并要求评测员以规定的动作感受织物的外表面(手感)和内表面(体感)并对织物内外表面的冷暖感、光滑感、柔软感及综合舒适度四个维度进行打分评测过。
A.3评测环境评测环境按GB/T 6529中标准大气的规定执行。
A.4试样准备A.4.1 试样规格及数量:每个试样需要足够大,以允许评测员可以用双手握住,建议尺寸为(300±5)mm×(200±5)mm 的长方形;样品不可存在明显皱褶,如需消除可在不影响试样布面效果的前提下使用低温熨烫。
注1:对于部分提花的面料如提花部位小于测试取样尺寸,则该部位可不参与测评。
注2:为避免同一块织物多次使用后手感或体感结果偏离未使用前的评测结果,建议根据评测员人数准备相应的试样套数,如评测员有5人则准备5套试样;每次评测试样数量宜不超过60种,以避免评测员因疲劳影响评测结果。
A 4.2 试样标记所有试样在进行平衡与测量前需要用记号笔在试样上进行标记。
在试样的表面标记出试样编号,织物正面及试样长、宽度方向。
A 4.3 试样调湿按A3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对试样进行调湿。
A.5 评测准备A 5.1 建立主观专家评测小组,含操作员及评测员共应不少于5人,其中负责传递试样及记录评测结果操作员至少1人。
A.5.2 评测员应提前清洁双手,宜使用不含保湿剂的中性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并用纸巾轻柔擦干双手;平静休息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疲劳或双手温度改变。
A.5.3评测前操作员应根据织物触感检测仪客观检测结果分别选取织物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冷暖感、光滑感、柔软感及综合舒适度四个维度对应最高边界值100及最低边界值0的边界试样作为参考布并提前对应标识好并递给评测员感受对应的手感及体感。
华人科学家推出织物手感评价解决方案——Phabr Ometer (R)新型织物感官测试系统获推崇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导报》
【年(卷),期】2015(0)4
【摘要】织物风格是织物所固有的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
可分为两类:触感风格.又称手感;视觉风格,包括外观和光泽,又称观感。
所以长期以来织物风格的评价鉴别一直由专家的主观官感来进行.缺乏客观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在服装销售占比中逐年提升的线上销售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织物风格;手感评价;华人科学家;测试系统;感官;服装销售;机械性能;视觉风格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1.923
【相关文献】
1.一套用于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的新型测量仪器系统 [J], 潘宁
2.织物手感评价解决方案:PhabrOmeter新型织物感官测试系统 [J], 墨影
3.华人科学家推出织物手感评价解决方案 [J], ;
4.环孔法测试织物手感的模糊评价法 [J], 李枚萼;万剑波
5.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测试结果重复性研究 [J], 方肖肖;王革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