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唾管的应用 PPT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14
一次性吸唾管在重症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范春芳;朱小英;何晓华【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19【总页数】1页(P2031-2031)【关键词】一次性吸唾管;口腔冲洗;口腔护理【作者】范春芳;朱小英;何晓华【作者单位】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经验荟萃·口腔护理是重症监护室(ICU)必不可少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在预防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高病人口腔舒适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口腔护理操作时都是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口腔分泌物或冲洗液,且冲洗与吸引同时进行时需要双人操作配合,在护理操作繁忙、人力资源紧缺状态下该项操作显得费时费力,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难题。
我科自去年成立口腔护理品管圈,应用儿童牙刷刷洗进行口腔护理,在冲洗口腔时采用口腔科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吸唾管连接负压吸引皮条进行口腔分泌物的吸引,简单易行,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1 材料取口腔科门诊口腔冲洗时常用的一次性吸唾管1根。
该接管长约15cm,直径6 mm,由吸管、内嵌金属丝和吸管头组成。
吸管和吸管头的材质为PVC聚氯乙烯材料。
管身内壁有一金属丝嵌顿其中,可随意折弯塑型,导管头端为钝面半包裹式小孔分散导管外径周围,吸引时不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尖锐损伤。
1.2 操作方法病人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人工气道病人注意气囊压力保持在30 cmH2O(1 cmH2O=0.098 kPa)左右,将一次性吸唾管连接负压吸引皮条,前端弯折呈钩状挂于病人口角低位处,打开负压50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吸尽口腔内积聚的分泌物,操作者一手持儿童牙刷刷洗口腔各部位,刷洗完毕后,一手持注洗器冲洗口腔,冲洗的同时一次性吸唾管也在嘴角处吸引污染冲洗液,直至口腔冲洗清洁,用纸巾擦净嘴角水渍。
口腔治疗中吸唾技术应用进展发表时间:2015-06-29T11:29:52.3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尹硕刘秀菊甘抗李雯庞宇轩曹长翠赵莹[导读] 吸唾技术是指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用吸唾装置,吸除口腔内水雾、碎屑、血液和唾液。
尹硕刘秀菊甘抗李雯庞宇轩曹长翠赵莹(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吉林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4-02 吸唾技术是指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用吸唾装置,吸除口腔内水雾、碎屑、血液和唾液,以保持操作视野清晰,辅助操作顺利进行的一种技术[1]。
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由于高速涡轮机、超声波洁牙机和高压冷却水的广泛使用,治疗中患者口内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切割牙齿所产生的气溶胶被带入诊室中,导致诊室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有资料表明,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这对口腔医务工作者和就诊患者都是有害的。
为减少飞沫及气溶胶的形成,减少血液与唾液播撒,提倡使用橡皮障、负压吸唾器。
吸唾技术是口腔门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
正确使用该技术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851例口腔牙体治疗中对患者行吸唾护理,总结口腔吸唾技术使用经验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牙体牙髓病科门诊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炎患者851 例,其中男385例、女466例,年龄12~86岁,平均(39± 3. 5)岁。
上前牙治疗的患者197 例,左上后牙治疗的患者130 例,右上后牙治疗的患者135 例,下前牙治疗的患者169 例,左下后牙治疗的患者108例,右下后牙治疗的患者112例。
1. 2方法1. 2. 1病人的体位:病人采用仰卧位,综合治疗椅的靠背呈水平位或抬高0~45°,头部靠于头托端部,取平、偏左侧或者偏右侧舒适位置,脊柱完全放松。
1. 2. 2医生的体位:医生坐于7:00~12:00点位置,大腿与地面平行,身体长轴平直,上臂垂直,肘部尽量靠近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