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7《皇帝的新装》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8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讽刺意味。
2.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虚荣和自欺欺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安徒生及其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穿新衣服吗?如果有一件神奇的衣服,穿上它就能让别人看不见你,你们会怎么想?-引出课题:《皇帝的新装》。
2. 作者及作品介绍-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的特点。
3. 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受骗?4. 分段讲解-讲解第一段:皇帝爱新装的癖好及骗子的出现。
-提问:皇帝为什么喜欢穿新装?他是怎样的人?骗子是如何投其所好的?-讲解第二段:骗子为皇帝“做”新装及君臣的愚蠢行为。
-提问:大臣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讲解第三段:皇帝穿新装游行及真相大白。
-提问:皇帝穿上新装后有什么反应?街上的人们是怎么说的?最后真相是如何揭穿的?5. 深入探究-分组讨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虚荣和自欺欺人的行为?-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故事中的讽刺意味和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认识到虚荣和自欺欺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游行→真相大白人物形象:愚蠢虚荣的皇帝、阿谀奉承的大臣、狡猾的骗子、不敢说真话的百姓深刻内涵:讽刺虚荣和自欺欺人,提倡诚实和勇敢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朗读、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9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3,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4,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领会作者讽刺皇帝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感悟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重点2.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想起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小学时,大家已学过了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豌豆公主》等。
)今天,老师介绍安徒生笔下的一位皇帝给大家认识。
这位皇帝酷爱新衣服,这不,他又在换衣服了,这一次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衣服呀,那就是一一《皇帝的新装》。
介绍背景:19世纪初,在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双方交战,丹麦倒向法国。
后来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因而失去了广大的领土,耗尽钱财,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大臣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教师补充: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作品主题多为描绘穷苦人的悲惨生活,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鞭挞统治者的残暴、贪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快速浏览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皇帝的新装》课后生字《皇帝的新装》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19课,其课后生字及词语如下:1、重点词语(读读写写)笨bèn(愚笨)赐cì(赏赐)聘pìn(御聘)炫(xuàn)耀称(chèn)职愚蠢(chǔn)现款(kuǎn)妥(tuǒ)当理智呈(chénɡ)报钦差(qīn chāi)滑稽(jī)圈(quān)定狡猾(jiǎo huá)陛(bì)下爵(jué)士头衔(xián)勋(xūn)章袍(páo)子不可救药骇(hài)人听闻随声附(fù)和(hè)2、多音字圈quān(圈定)juān(圈起来)juàn(羊圈)系jì(系鞋带)xì(联系)称chèn(称职)chēnɡ(称呼)漂pià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白)稽jī(滑稽)qǐ(稽首)更gēng(更衣)gèng(更正)3、形近字聘pìn(聘用)骋chěng(驰骋)骇hài(骇人听闻)骸hái(残骸)赅gāi (言简意赅)衔xián(头衔)衍yǎn(繁衍)衙yá(衙门)拓展:《皇帝的新装》主题概括: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奢侈、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文末由小孩子揭穿骗局的情节别具深意,寄托了作者对人民群众和未来的信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幽默和讽刺意味。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虚伪、愚蠢等不良品质的批判。
3. 学习作者通过夸张、想象等手法揭示社会现实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批判现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2. 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批判精神。
3. 学习夸张、想象等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华丽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服装和时尚的看法。
(2)教师导入: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他对新衣服有着特殊的痴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看看这个皇帝和他的新衣服引发了怎样的故事。
2. 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衣”,并在众人的虚假赞美中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
②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对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的批判,以及对孩子的诚实、勇敢的赞扬。
4.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皇帝的形象。
①皇帝在故事中有哪些表现?明确:皇帝爱新装成癖,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他被骗子的谎言所迷惑,轻易相信了新衣的神奇功效;在游行大典中,他明明没有穿衣服,却还在众人面前炫耀。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精选10篇《皇帝的新装》说课稿1一、说教材《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故事,它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叙述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
二、说学情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
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诙谐中寄寓着严肃的主题,催促我们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会浸染的纯美,如诚信、无私,该怎样去呵护、去坚持,让心灵家园永远烂漫、秀美。
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这是需要学生深层体会的。
愿这不会只是善良的翘盼。
三、说目标(1)能够掌握童话的有关知识,理解童话的夸张和想象的特点。
(2)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体会__经典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能够认识到世故世态下的人性弱点,培养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4)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夸张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解读设疑,鼓励学生质疑,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
五、说教学本课设计遵循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角色扮演2、梳理__过程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进行朗读交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生字1. 新装(xīn zhuāng)新装一词出自《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
指换上新的衣服或者穿上新的装束。
2. 盛宴(shèng yàn)盛宴指的是盛大的宴会或者酒席,通常是为了庆祝或者招待重要的客人而举办的。
3. 傲慢(ào màn)傲慢指的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态度,也可以指出自己的优越或高傲的性情。
4. 倾诉(qīng sù)倾诉指的是倾向于诉说自己的心情、感受、烦恼或者困扰,通常表达的是一种交流愿望。
5. 英俊(yīng jùn)英俊是对一个人外貌的称赞,通常是指男性的容貌或者外表非常帅气俊秀。
6. 劝告(quàn gào)劝告指的是对他人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督促或劝说别人改正错误或者改进行为。
7. 骄纵(jiāo zòng)骄纵是对一个人自我放纵、傲慢自大的行为的形容,经常指的是对权力的滥用。
8. 矜持(jīn chí)矜持是对外表、言辞举止的自我克制与守矩、不放纵的一种态度。
9. 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忧心忡忡是对内心忧虑、忧愁、不安的一种描述,形容内心的焦虑不安。
10. 尴尬(gān gà)尴尬形容因为某种尴尬或者尴尬的境遇,表现出困窘、难堪的心情。
《皇帝的新装》生字学习《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虽然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新的生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一些本篇故事中的生字,从而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逐一介绍这些生字的意义和用法。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新装(xīn zhuāng)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新装指的是换上新的衣服或者穿上新的装束。
标题: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揭露虚伪和谄媚的寓言故事。
它讲述了一个皇帝因为追求时尚而上当受骗,最终在一个孩子的勇敢揭穿下,意识到了自己的荒谬行为。
二、故事情节1. 皇帝为了追求时尚而购买了一套所谓的“新装”,但其实这套衣服是一种特殊的布料,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得见。
2. 皇帝身边的人皆为了讨好他而谄媚地表示看得见这套新装,直到一个孩子大胆地说出了实情。
三、人物性格分析1. 皇帝:虚荣、自负,追求新奇和时尚,同时也有些愚蠢。
2. 伺候皇帝的大臣和侍从:谄媚、唯利是图,追逐权势,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3. 勇敢的小孩:聪明正直,不畏惧权势,勇于说出真相。
四、寓意1. 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追求时尚和虚荣,应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原则。
2. 勇敢说出真相是正确的行为,应该尊重和鼓励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
五、课文阅读体会在读完《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教育。
作为一名学生,我意识到了追求时尚和虚荣是多么荒谬和愚蠢的行为。
作为一个公民,我更应该勇敢说出真相,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被蒙蔽和迷惑。
六、课文的意义和价值从《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更能够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道理。
这篇文章引导我们正确认识时尚和虚荣,教会我们勇于说真话,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好文章。
七、结语《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以其深刻的启示和东方智慧,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我们应该珍惜这篇文章,从中获取知识和智慧,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人生素养。
希望大家都能像勇敢的小孩一样,敢于说出真相,勇敢做正确的选择。
八、故事延伸除了勇敢说出真相的小孩,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反应和态度,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1. 片面追求时尚和虚荣的危害在故事中,皇帝和他身边的人们都追求时尚和虚荣,他们为了讨好皇帝而谄媚地说着看得见这套新装。
这种行为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原则,还导致了对真相的忽视和迷失。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执教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以其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这篇文章教学的难度和挑战性,以及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其主题深刻,寓意丰富。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虚构故事,更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入探讨。
在教学设计之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力求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讽刺的艺术手法:安徒生巧妙地运用夸张、反讽、对比等手法,揭露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盲从。
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
•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皇帝虚荣愚蠢,大臣们阿谀奉承,而孩子却天真无邪,敢于说实话。
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他们各自代表的社会群体和思想观念。
•主题思想的升华: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批判虚伪、赞扬真理,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题,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伊始,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课文,而是通过播放动画片片段、讲述故事梗概等方式,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课文原文及赏析《皇帝的新装》课文原文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
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两个骗子来到了皇帝的王国,他们自称为裁缝,声称他们能制作出一种非常奇特的布料,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这种布料,而那些愚蠢的人则看不到。
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后,心中暗喜,认为这将是他展示身份和智慧的绝佳机会。
于是,皇帝决定雇佣这两个骗子为他缝制一套新衣。
骗子们开始煞有介事地在空气中比划,假装在织布。
几天后,皇帝派他的大臣去查看这两位裁缝的进展。
大臣来到骗子们的工作室,却发现什么都没有,但他不敢说出口,因为那样就等于承认自己愚蠢。
于是,大臣只好称赞这些看不见的布料美丽无比。
皇帝又派其他大臣前来查看,他们也都被这神奇的布料所折服,纷纷盛赞骗子们的手艺。
最后,骗子们告诉皇帝,这件神奇的衣服已经缝制完毕,等待皇帝亲自穿上。
皇帝穿上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以极大的自豪感走出宫殿,开始游行。
虽然路上的人们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但出于恐惧和自卑,他们都不敢说出真相,只好假装欣赏皇帝的新装。
最后,是一个小孩大声喊出了真相:“皇帝没有穿衣服!”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瞬间在人们心中引爆。
大家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纷纷大笑起来。
皇帝感到羞愧难当,但他知道这件事已经无法挽回,只好硬着头皮完成游行。
《皇帝的新装》赏析《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
这篇童话以巧妙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和讽刺的笔触,揭露了人性中的虚荣、愚蠢和盲从。
故事中,皇帝、大臣和民众都被骗子们的谎言所愚弄,这是因为他们害怕承认自己的愚蠢,宁愿相信那些明显不切实际的谎言。
这种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地位,常常会选择盲从和附和,而不是勇敢地面对事实。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衣讲解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著名的童话,它通过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无情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和虚伪。
同时,它也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
他是一个奢侈昏庸的人,每天只顾着穿好看的新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
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衣服。
皇帝于是聘请他们织布。
大臣、皇帝都看不见这种奇特的布料,但是他们都自欺欺人,不肯承认。
皇帝甚至奖励了两个骗子,答应穿着这种看不见的布料做的“新衣”参加游行大典。
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作者安排了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的情节。
这一情节让故事出现了更为有趣的高潮,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同时,作者还对皇帝的游行大典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
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虚伪和谎言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尴尬。
我们应该保持诚实和坦率,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敢于说出真相。
同时,
我们也要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权力不应该被滥用,而应该用来为人民谋福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皇帝的新装》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文章结构
故事的引子:童话首先交代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
故事的开端:接着写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
故事的发展:顺着做新装,写皇帝派人去看新装。
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都不住口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从皇帝到大臣参加游行大典前后的丑恶表演,最终使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当场出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文学常识2、理清故事情节,学会讲述童话故事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3、分析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2、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二、接触新课,走近作者2、写出你知道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情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故事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把本故事压缩在150字以内3、故事中写了哪些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四、研究课文,理解内容1、刚才我们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试试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人物的性格特点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
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
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2.通过梳理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多元解读童话主题,依据主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策略学生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早有了解,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往往流于情节与人物的浅层理解。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复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现代文阅读《皇帝的新装》含答案《皇帝的新装》选段①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②……③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④“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
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⑤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⑦“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⑨“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
”两个骗子齐声说。
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⑩……⑪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⑫“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⑬“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⑭“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⑮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皇帝的新装》的故事。
这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皇帝被骗上当的故事,来启发人们要敢于说出真相,不要盲从他人。
本文将对这篇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故事。
一、故事背景《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中,后来被翻译成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语言,成为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
故事讲述了一个爱虚荣的皇帝被一群骗子利用,以假装有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装”来欺骗他。
故事借用了这个情节,引发人们对虚伪与真实的思考,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二、故事情节1. 皇帝爱虚荣:故事一开始就描绘了皇帝的虚荣心理,他追求名利,而且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这成为骗子们可以利用的一个弱点。
2. 骗子们的诡计:几个骗子假装会织布,声称自己可以织出一种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装”,并且成功地说服了皇帝。
皇帝因为自尊心强,害怕别人说他愚蠢,于是选择相信了他们的谎言。
3. 大臣的担忧:即使大臣们看不到那件“新装”,但他们也不敢质疑皇帝,因为他们也害怕被认为不够聪明。
这加剧了整个事件的发展。
4. 游行与揭露:当皇帝身着这件“新装”在城里游行的时候,一个孩子看穿了骗局,高声说出了皇帝的真实情况。
其他人纷纷表示同意,皇帝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三、故事寓意1. 勇于说真话:故事中的皇帝和大臣们都因为害怕被认为不够聪明而选择了隐瞒,这导致了整个局面的恶化。
而唯一敢于说出真相的孩子最终扭转了局面,这说明了勇于说真话的重要性。
2. 真正的聪明不在于外表:骗子们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理,让他们相信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新装”,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这说明真正的聪明不在于外表,而是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正直的品格。
四、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发1. 警示虚荣心:故事中皇帝因为虚荣心被骗,这对我们也是一个警示,要警惕自己的虚荣心,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奉承和夸奖。
七年级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穿上了一件不存在的“新装”,最终在游行中出丑的故事。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面对真相。
二、重点知识点1.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人物形象鲜明,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皇帝的虚荣、愚昧和愚蠢,骗子的狡猾和机智,大臣的阿谀奉承和随波逐流,小孩的纯真和勇敢,都让读者印象深刻。
2. 情节发展:故事情节紧凑,步步深入,从皇帝决定换新装开始,到骗子设计骗局,再到皇帝和大臣们被骗,最后到皇帝出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 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夸张、讽刺等手法,如“皇帝的新装”、“看不见的布料”等,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
三、主题思想《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虚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真相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同时,它也呼吁我们追求真实、正直和勇敢。
四、个人感悟通过学习《皇帝的新装》,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欺骗,但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避免被误导。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面对真相,不要因为害怕被嘲笑或者批评而选择逃避。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此外,《皇帝的新装》还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
在故事中,小孩是最纯真无邪的一个人物。
他敢于说出真相,不怕被嘲笑或者惩罚。
这种纯真的心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最后,《皇帝的新装》也告诉我们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为了追求某种利益或者名声而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
然而,《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追求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的新装》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著名的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的童话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
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
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知识积累1.呈报:报告(上级)。
2.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3.陛.(bì)下:对君主的尊称。
4.精致:精巧细致。
5.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6.赐.(cì):赏赐。
7.御聘:皇帝请的(人)。
御,指皇帝。
8.爵.(jué)士: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9.华盖:古代帝王出门,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10.炫.(xuàn)耀:夸耀。
板书设计一:
板书设计二:
27《皇帝的新装》导学学案
贵港市平南县大坡镇初中 凌斌婵 一、了解童话及
安徒生生平及代表作品 二、查工具书掌握以下词语读音及意思:
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称职( ) 自称( ) 御聘( 赏赐( ) 骇人听闻 ( ) 随声附和 ( ) 解释: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不可救药 头 衔 钦差大臣 称职
三、快速阅读全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并填写下图表,并按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归纳内容。
小说和童话的故事情
节包括——、——、——、——有时开头有——结尾有——。
据此本文可分为几大部分?请标出各部分起止段
落和归纳段意。
全文围绕一个“”字展开故事情节,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
(完成下图表)
1、读完课文之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是最可怜又可悲者?谁又是最可爱?(提示:找出证据来——即用几个关键的形容词归纳人物性格)
2、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骗子行骗为什么一路绿灯?(提示:找出全文的关键句子)
3、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即本文中心思想和寓意)
(提示:标划重点语句,可分工合作,可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五,品读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常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等,思考文中各个人物的描写方法并归纳其特征(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皇帝:
2、老大臣和官员:
3、骗子:
4、老百姓:
5、小孩子:
六、你知道古今历史上有哪些欺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