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维护权利,适应社会1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9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初中政治课程的必修内容。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与利益,而这些权利与利益的保障,需要依靠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来实现。
因此,作为公民和学生,我们就需要了解这些法律和制度,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只有明确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更好地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例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享有表达意见、自由思想、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同时也需要履行守规矩、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基本义务。
只有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做好维护权利的准备。
我们需要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和手段。
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诉讼、上访、申诉等途径,让自己的诉求得到公正的处理和解决。
而手段则包括了自救、组织力量等,通过行动和团结,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例如,在遇到欺凌和暴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自我保护,并通过学校或家长的协助,以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们需要了解维护权利的意义。
维护权利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的追求,更是为了社会公正和稳定的维护。
当每一个人都能够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形成对法律、对制度、对国家机构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是初中政治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也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和手段,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权的能力,从而为实现本身的理想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
初二下册政治知识点:维护权利适应社会第十二课维护权利适应社会1、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教育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能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教育物质帮助的权利。
(2)、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容侵犯,一旦受到侵犯,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尽的义务。
4、我们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和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规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5、经济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其中,财产所有权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
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经济权利。
6、财产所有权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7、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
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1)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2)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8、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未成年人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经济权利。
初中政治维护权利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权利的含义和范围,明确权利的行使应当有界限。
2. 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权利的含义和范围。
2. 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权利行使的界限。
2. 权利维护的程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权利的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权利的含义和范围。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权利行使和维护的正确与否。
2.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 教师总结案例分析要点,强调权利行使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权利的含义、范围和行使、维护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2. 撰写一篇关于“我的权利故事”的短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行使和维护权利的经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权利的含义和范围,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权利素养,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和维护权利奠定基础。
八年级上册政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
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社会,同时社会也会影响个人。
个人在社会中拥有权利和义务,需要尊重社会的规则和价值观。
2. 权利与义务:个人在社会中拥有各种权利,如受教育权、工作权、自由权等,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等。
3. 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子女、父母、学生、工作者等。
这些角色带来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个人需要了解和适应自己的角色。
4. 社会规则与价值观:社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价值观,个人需要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则和价值观。
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和价值观,个人可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或谴责。
5.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人的人生轨迹。
个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在社会中需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的规则,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八年级上册政治服务社会知识点1.1 我与社会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P7①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P8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提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走进社会生活
1.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学会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
2. 我们要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
二、维护公平正义
1. 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原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2. 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3.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公平正义,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三、走进法律
1. 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2. 我们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3.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依法办事
1. 依法办事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的重要途径。
2. 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维护社会稳定。
3. 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树立法治观念
1. 法治观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思想,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2. 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权益。
3. 我们要积极宣传法治观念,引导身边的人共同树立法治观念,共同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