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届漫画展与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史略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成都漫展发展历程成都漫展作为成都市重要的动漫文化活动,发展历程可以说曲折又辉煌。
成都漫展起始于2008年,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漫画展览之一。
2008年,第一届成都漫展在成都举办,当时规模较小,仅有几家漫画出版社和动漫相关企业参展。
然而,第一届漫展的成功举办让人们看到了成都在动漫文化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成都动漫市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漫展的不断发展,成都动漫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0年,成都动漫产业协会成立,以推动成都动漫产业的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漫展的影响力和规模。
同时,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和创作者加入到成都动漫产业中,带动了成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成都漫展进一步壮大,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动漫企业和创作者参展。
漫展期间,观众人数也大幅增加,动漫文化的热度逐渐提升。
同年,成都动漫游戏产业园区正式启动,成为了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动漫游戏产业园区,也进一步加速了成都动漫产业的发展。
2015年,成都漫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变革,改名为成都国际漫画节。
漫画节规模更大,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知名动漫品牌和动漫创作者参展。
此外,漫画节还增设了漫画表演赛、cosplay比赛、动漫音乐会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了漫展的内容,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随后的几年里,成都国际漫画节不断壮大并提升自身品质。
漫展规模持续扩大,参展企业和创作者也不断增加。
2017年,漫画节正式更名为成都漫画节,标志着漫展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漫画交流与合作。
现在的成都漫画节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动漫文化交流平台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漫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漫展期间,各种动漫相关的展览、论坛、演讲、演出等活动举行不断,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交流动漫文化的机会。
成都漫画节的发展离不开成都市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凝聚了无数动漫创作者和企业的努力与汗水。
相信在未来,成都漫画节会继续壮大,成为全国ja动漫界的重要盛会,并进一步推动成都动漫产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多元化的动漫文化产品。
中国漫画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
中国漫画的发展,可划分为7个阶段。
清末民初中国古代已有以讽刺为目的、具有漫画特点的绘画,但未形成独立的画种。
到清末民初,漫画才作为独立画种迅速发展起来,当时称作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或滑稽画。
近代漫画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人民大众的反帝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富有民间年画特色的《射猪斩羊图》等漫画宣传品。
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刊登的《时局图》,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报刊漫画。
辛亥革命前后刊登漫画的报刊,有上海《神洲画报》、《民权画报》、《真相画报》,广州《时事画报》,北京《白话图画日报》,天津《人镜画报》,以及同盟会在日本出版的《民报·天讨》等。
作品有《袁世凯骑木马》(张聿光)、《内阁总理》(何剑士)、《老猿百态》(钱病鹤)、《官与民之担负》(马星弛)等。
技法上主要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画法。
五·四时期五·四运动中出现一些革命群众绘制的漫画传单,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等,具有极大的鼓动性。
漫画家的作品,有《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沈泊尘)、《民气一致之效果》(马星弛)等。
但杜宇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的个人画集。
1918年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漫画刊物,其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一画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
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锢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
20年代随着丰子恺的子恺漫画在《文学周报》上刊出,从1925年起中国正式开始使用漫画名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北伐革命军中的群众漫画宣传活动蓬勃开展。
漫画家黄文农、叶浅予、鲁少飞等曾投身到北伐军中,从事漫画宣传工作。
黄文农是这一时期卓有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他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漫画有《丢脸》、《面和心不和》、《大拳在握》等。
中国第一届漫画展与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史略本文通过回顾抗战漫画的缘起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的举办和“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成立过程,探讨了当时中国漫画的作用和意义。
指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文化艺术界始终走在抗日宣传的最前沿。
在美术界,漫画家们依托漫画协会,以画笔为战斗武器,利用漫画最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奔走于民众之间,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鞭笞国内不抵抗政策,为抗战最终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与导向作用,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标签:第一届漫画展;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意义;回顾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战争的脚步,并扶持满清余部在新京(今长春)建立伪满洲國政府,做着以期逐步侵占中国之梦。
在国内,因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
此举,引起“誓死不为亡国奴”和有良心的中国人全面的反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备受欺凌的中国,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全面抗战。
在文化艺术界,梅兰芳蓄须明志,誓不为日本人唱戏,保持民族气节。
丰子恺赞曰:“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1]齐白石也拒为日本人画画,一时传为美谈。
而更多的有良知的画家,以手中的画笔为战斗武器,利用木刻、漫画等最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奔走于民众之间,揭露日寇侵略的丑恶行径,鞭笞国内不抵抗政策,为抗战最终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与导向作用。
在抵抗日本侵略者14年的战斗中,[2]中国漫画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及战火纷飞的形势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要自由的最为重要的宣传利器,不仅唤醒了民众,同时也在战斗中培养出了以廖冰兄(1915-2006)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鲜明风格的漫画艺术家,这为漫画成为中国美术中最富有特色的画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抗战漫画的缘起中国近现代漫画从诞生之日起,它的道路就是不同寻常的。
从1898年发表的《时局图》开始,[3]漫画就与中国的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上海漫画家投身抗日烽火中国漫画发祥地上海的老漫画之五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武装侵占我国东北领土之后又进犯了我国华北领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上海的爱国漫画家们已将漫画武器的矛头主要对准日本帝国主义当时上海的《时代漫画》月刊就经常发表抗日斗争的漫画例如《时代漫画》第十四期封面刊载盛公木特伟作的一幅题为《魔爪》的漫画表现各帝国主义者都瞪着血红的眼睛贪婪地望着中国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青面獠牙兽性毕露魔爪已经伸到中国的疆土辛辣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此时《时代漫画》主编鲁少飞等在《时代漫画》19 36年六月复刊号上因刊物发表漫画触痛国民党当局而被勒令一度停刊三个月发起组织一个的宣传抗日救国为中心内容的全国漫画展览会的倡议很快得到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响应接着便以《时代漫画》编辑部为联络点进行全国漫画展的筹备工作不久征集到漫画作品千余件选出六百余件于1936年11月4日至8日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展览厅举行中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展品中穆一龙的《蜿蜒南下》尖锐地揭示出日本帝国主义者这条毒蛇已突破山海关一路蜿蜒南下祖国大好山河正面临被大举侵吞的威胁作品提醒人们必须起来抗战的时候了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蔡若虹的《学生救亡运动的一幕》等漫画都是鲜明地表现抗日的主题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在上海展出后移至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嘉兴等地及乡村巡回展览广泛地进行了抗日救亡的宣传在此基础上以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参展作者为基本成员于1937年春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会址设在《时代漫画》社即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青海路口的同和里它是左翼文艺运动团结全国漫画界的核心机构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全民族掀起了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此时以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母体于8月14日组成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接着又组建了抗日漫画宣传队开展抗日漫画宣传活动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成立后即树起了鲜明的抗日漫画旗帜由丁聪王敦庆江数汪子美黄嘉音黄尧华群武董天野万籁鸣鲁少飞蔡若虹等组成编委会于9月20日创刊了《救亡漫画》刊物丁聪黄尧华君武黄苗子1936年合影抗日漫画宣传队在创作左立者为张乐平《救亡漫画》为五日刊四大开的篇幅每期编发大小漫画作品五十幅左右并有少量文章和报道文字漫画家在这里从不同的思想水平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归结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围绕着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创作《救亡漫画》创刊号的封面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蔡若虹作就表现中华全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抗战形成席卷日寇的抗战浪潮正把日帝侵略者卷入抗战浪潮的漩涡中不能脱身惶恐挣扎预示其罪恶失败的末日必将到来10月20日出版的《救亡漫画》封面漫画《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叶浅予作通过尖刻的讽刺手法描绘日本近卫首相兼国防部长已经深感到入侵中国之后进退两难不能自拔而设想用刀剖腹自杀的情景也预示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必然灭亡的命运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1937年抗日漫画叶浅予作《救亡漫画》的特色之一是发表了许多抗日活动的报道漫画例如陆志庠的《空袭警报时首都新街口的行人纷纷向安全的处所奔去》等漫画速写报道了抗日战争笼罩下南京市民生活而创刊号上刊出的一组题为《抗敌热情在陕北延安》报道漫画动人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热情投入抗日斗争的生活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武装保卫全中国呼吁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坚持斗争之下国民党政府迫于全国抗日舆论的压力同意实行国共合作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代表中共参加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担任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还动员郭沬若出任政治部主管抗日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建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组建的抗日演剧队便是隶属于政治部三厅管辖由三厅调拨经费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抗日漫画宣传队的全称是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漫画界救亡协会漫画宣传队第一队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队员先后参加的有胡考特伟梁白波张仃陆志庠陶谋基廖冰兄宣文杰叶冈黄茅麦非陶今也席与群章西厓廖末林等十多人漫宣队于1937年9月从上海出发一路西行开展工作第一个工作点是南京由上海到南京途中与抗日演剧队合作在镇江街头宣传抗日以鲜明的抗日斗争为题材的漫画和街头剧同时出现轰动了长江边上的这座古城对鼓舞当地群众的抗日斗志很有影响漫宣队抵南京后第一件工作是队员们日夜奋战绘制出了一个大型抗敌漫画展览会展品都是画在布上的以便流支展览于大华影院展出不多天观众达万余人尽管日本侵略军飞机不时空袭南京市市民依然前往参观抗敌漫画展展品中有一幅漫画绘着一位脸上淌着血的婴儿斜倚在刚被日寇飞机炸死的母亲的胸脯上小嘴还含着母亲的奶头尤其吸引观众围观感染和教育着人们激发着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这个抗敌漫画展后来又移至南京夫子庙和永利宁化工厂巡回展览同时漫宣队为南京各报刊提供抗日漫画纷纷得到发表还为南京一些街头绘制大型抗日宣传画以及用漫画车形式配合抗敌演剧队宣传抗日漫宣队开赴武汉后又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例如1把从南京带去的抗敌漫画展在武汉中山公园展出2配合政治部三厅美术科绘制大量抗日宣传画尤其是在武昌黄鹤楼集体创作巨幅壁画《抗战到底》表现中华民族抗日总动员后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内容3绘制印刷了对敌宣传的大量宣传品包括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传单标语和特殊设计的劝敌投降起义的彩色通行征等对此郭沬若的回忆录《洪波曲》中有所记述还提到一次从一个日军俘虏身上搜出这种彩色通行证同时为武汉抗日火炬大游行绘制许多宣传牌4参加政治部三厅美术科的《战斗漫画》十日刊的编辑工作同时创刊漫宣队的队刊《抗战漫画》半月刊在武汉出版十二期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1938年1月在武汉创刊该报十分重视漫画每天发表一幅由漫宣队提供的抗日漫画作品还编辑出版了绘画包括漫画与摄影相结合的《日寇暴行录》向全世界发行5政治部三厅派叶浅予到香港负责编辑一本专门对国外进行抗日宣传的中英文对照的画报《今日中国》同时派特伟赴广东协助编《国家总动员画报》6漫宣队在武汉恰逢193 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第十四队队长徐焕异上尉驾驶1403号长机副队长佟彦情驾驶1404号僚机两架美制马丁B-10轰炸机从武汉起飞远征日本佐世保佐贺久留米福冈九州熊本等整个九州岛上空散发二百万份传单其中有漫宣队提供的大量印制的对日本民众宣传的漫画传单抗日漫画宣传队集体创作的巨幅壁画《抗战到底》后遭日军破坏此后漫宣队又分成两个分队一队由张乐平率领先后到皖南江西上饶浙江金华等抗日战区开展抗日漫画宣传工作一队由特伟率领在广西桂林与版画家赖少其刘建庵等合作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张乐平的漫宣分队在江西上饶一带经常办流动抗日漫画展览还编印出版油印的《漫画。
中国漫画知识点总结中国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漫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漫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从中国漫画的历史、类型、创作及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漫画提供一些帮助。
一、历史中国漫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和连环画。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中,壁画是一种在墙壁上绘制的广告,用以宣传商品或宗教内容。
而连环画则是一种用来讲述故事的图画,通常采用卷轴形式,让读者通过不断翻页来阅读故事的发展。
这些传统的绘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漫画的前身。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漫画书的引入和本国画家的开始关注漫画创作,中国的漫画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最早的漫画杂志是于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小小画报》,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漫画期刊。
后来,中国的漫画杂志数量逐渐增加,漫画创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漫画产业发展迅猛,中国的漫画作品也逐渐受到国际的认可和赞誉。
二、类型中国漫画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内容、题材和受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国漫国漫是指中国本土的动漫作品,通常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故事为题材,表现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
国漫不仅吸引了国内的观众,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市场,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2. 穿越漫画穿越漫画是以穿越时空为题材,描述主人公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与那个时空的人物发生各种故事。
穿越漫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穿越、科幻穿越、爱情穿越等,深受读者喜爱。
3. 爆笑漫画爆笑漫画以搞笑为主题,以丰富的幽默元素来吸引读者,通常通过夸张、滑稽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搞笑效果。
4. 爱情漫画爱情漫画是以浪漫爱情为主题,通过展现主人公之间亲密关系和心灵交流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武侠漫画是中国特有的漫画题材,以武侠为主题,通过武侠的冒险故事来吸引读者,展现武侠的英雄气概和江湖风情。
中国传统动漫的学术价值举世⽆双发布时间:2010-6-28中国传统动漫的学术价值举世⽆双历史上,中国动漫曾经创造了丰富⽽深厚的学术价值。
上个⽉参观原上海美术电影制⽚⼚⼚长、导演特伟的回顾展时,想到先⽣于1956年创作动画《骄傲的将军》时,提出了中国动画应“⾛民族风格之路”的⼝号。
我国⽼⼀辈动画家万古蟾带领⼀批青年,将⽪影戏和窗花剪纸的艺术形式和雕、镂、刻、剪的⼯艺⼿段,运⽤到动画创作中,于1958年成功拍摄了中国第⼀部彩⾊剪纸动画⽚《猪⼋戒吃西⽠》,从此中国动画增添了⼀个新⽚种。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摄制完成世界上第⼀部⽔墨动画⽚《⼩蝌蚪找妈妈》,将传统的⽔墨画引⼊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使动画⽚的形式与内涵有了重⼤的突破,⾓⾊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
“中国动画学派”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于世界,不仅仅是其题材较多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寓⾔、古典⼩说等,具有浓厚的东⽅神秘主义⾊彩,更可贵的是,美术设计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影、年画、版画等等。
重点突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
在⾳乐上,则使⽤中国独特的艺术种类戏曲⾳乐和民乐,雅俗共赏,别其韵味。
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艺术家倾注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还有⼀些著名的艺术家也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持,漫画家华君武为动画⽚所写的剧本,画家张光宇、李可染、张仃为动画⽚所作的美术设计,⽂艺理论家王朝闻为动画⽚所作的学术研究,都⼤⼤地提升了中国动画的美学价值。
有容乃⼤,“中国动画学派”在动画历史上的艰难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去年举办的“⾸届中国动漫艺术⼤展”中,主办者⾸次提出⼤动漫的概念,囊括了新中国成⽴以来的讽刺幽默漫画、连环画、新时期漫画,以及极具中国特⾊的传统动画、多媒体动画。
以其中的连环画来说,如贺友直、刘继卣等艺术家的作品,展出期间引起的反响与新时代的原创漫画交相辉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艰苦战事的结束,使五十年代初期的漫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
各地的漫画家纷纷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漫画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人欢欣鼓舞,全国的漫画创作呈现出一派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建国后第一个漫画高潮。
1950年6月,《漫画》月刊的创刊成为建国后漫画创作的重要阵地。
建国初期的歌颂漫画十分丰富,也广受群众欢迎,但对于批评人民内部矛盾和缺点的漫画,却一时还未被人们接受。
由于内部讽刺漫画是揭露和批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针对性很强,所以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
例如1951年6月,米谷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新社会的老现象之一》,就是讽刺开会不遵守时间的现象。
漫画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人关注,有部分群众不赞成用漫画作批评。
后来经过讨论、交流,人们才逐渐接受漫画内部讽刺的功能。
1956年,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首届全国漫画展览,影响颇大,使读者再次领略到漫画的独特魅力。
1957年后,“反右”运动开始扩大。
由于漫画本身的讽刺特性和尖锐性,反映内部矛盾的漫画成为众矢之的,全国的漫画开始转入萧条期,一些漫画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和精神上的伤害。
“大跃进”期间,上下一片浮夸之气,漫画界亦无法避嫌,漫画的积极健康发展已成为空话。
五十年代后期直至“文化大革命”,漫画领域成为“险区”和“禁区”,不少漫画作者遭受迫害和批判,漫画创作无法开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内的讽刺漫画创作虽然基本停顿了,但这时的国际题材漫画反而相当活跃。
时值美越战争,加上国内反对“苏修”的政治思潮,针对国际时事内容的漫画,也应运而兴。
国际时事题材漫画的集大成者,是鲁少飞负责编选的《东风压倒西风》漫画选。
这部《东风压倒西风》,收录了当时较为出色的国际题材漫画,其中许多抨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的影响颇大,如华君武的《东风吹残烛》、米谷的《苏彝士运河的覆舟》、方成的《风向不利》、毕克官的《毒馅点心》等。
中国漫展的发展历程
中国漫展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漫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以动漫为主题的展会开始在一些大城市举办,如上海、北京等。
这些展会主要是为了展示国内外的动漫作品、推广动漫文化以及激发人们对动漫的兴趣。
到了21世纪初,随着中国漫画市场的日益壮大,漫展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04年,中国首届国际漫画动画节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漫画家、动漫制作公司和粉丝的参与。
这次活动的成功为中国漫展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漫展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举办漫展,吸引了大量的参展商和观众。
同时,漫展的内容也逐渐多样化,除了动漫作品的展示和宣传,更多的专业讲座、讨论会以及周边产品销售等活动也加入其中。
在近几年,中国的漫展进一步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一些大型的漫展如北京漫博会、上海国际漫画节等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动漫爱好者的盛会。
这些漫展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还吸引了不少海外游客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目前,中国的漫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并且对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
国内动漫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的漫展有望继续蓬勃发展,并且与国际同行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动漫产业的繁荣。
国漫节知识点总结国漫节(China International Comics and Animation Festival),简称国漫节,是中国最大的动漫产业展会之一,每年举办一次。
国漫节由中国音像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举办。
国漫节旨在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和交流,提升中国动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自2005年第一届国漫节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一、国漫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国漫节的起源可追溯到2005年,当时在上海世博园举办了首届国际动漫展览会。
这次展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动漫公司和相关机构参加,如著名的动漫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四川美术学院等。
展会以“打造世博会动漫会馆,展现动漫时尚新体验”为主题,通过展览、研讨会、交易洽谈等方式展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最新成果,吸引了无数动漫爱好者和相关行业人士的关注。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国漫节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二届国漫节在上海举办,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参与,并且在展览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更大的提升。
逐渐形成了集展览、交易、研讨、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目前,国漫节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动漫产业盛会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和展商参与,成为动漫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国漫节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国漫节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论坛研讨、游戏娱乐、动漫周边、漫展联动等。
展览展示是国漫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动漫IP、动漫影视、动漫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等。
展览展示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动漫企业和机构,展示了最新的动漫作品、技术和产品,吸引了大量动漫爱好者和行业人士参观。
论坛研讨是国漫节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术论坛、产业峰会、艺术交流等,旨在搭建动漫产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
游戏娱乐是国漫节的一大亮点,包括动漫游戏、互动体验、cosplay表演等,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和动漫爱好者参与。
漫画会的成立标志着第二代漫画家的崛起中国漫画发祥地上海的老漫画之三1926年12月8日以第一代漫画家丁悚为首有张光宇张正宇黄文农王敦庆鲁少飞叶浅予季小波胡旭光等在上海创立漫画会是中国漫画史上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成立后又有张眉孙蔡输丹陆志庠曹洍美万籁鸣陈秋草方雪鸪胡亚光胡同光徐进沈逸千黄士英陈杜也郑光汉陈浩雄徐咏莲鲁了了冯士英等入会当时丁悚张光宇都在英美烟草公司从事香烟贴画及广告设计绘制工作职业稳定工资收入较高生活富裕住房宽敞所以漫画会常在他们两人家中举行集会活动漫画会初址为宁波路65号三楼40室后漫画的招牌则挂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天祥里的丁悚家的门口丁梀家实际也就是漫画会的会址丁悚之子丁聪自幼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后来也成为漫画家虽然漫画会未推选谁是负责人但是丁悚张光宇的年龄高于其他人为漫画会成员的长者所以他们两人实际上成了漫画会的负责人漫画会成立时由王敦庆提议由张正宇设计了一个圆形的漫龙图纹的温会的会徽寓意中国这一神龙正在觉醒漫画之龙奔腾起来了这个漫龙会徽当时由王敦庆请一位姑娘用黑丝线绣在白绢上一直由王敦庆保存在漫画会的出版物上都印上这个漫龙会徽的标志漫画会成员都是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创作活跃的漫画家黄文农叶浅予季小波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驻上海时曾参加国民革命军鲁少飞则在南京参加北伐的国民革命军黄文农是北伐战争时期运用漫画武器英勇地进行战斗的一位画家当时他在国民革命军所属的淞沪警察厅政治部和海军政治部任艺术科美术股长当时他面对黄浦江里停泊着的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的炮舰大无畏地写出配有漫画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木牌大字标语悬挂在吴淞口的黄浦江边这是一种何等可贵的革命气魄所以后来英国作家萧伯纳对黄文农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赏地说中国青年画家坐在英国炮口上敢于谩骂黄文农是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的特约漫画作者当时他在上海的《晶报》《三日画刊》《上海漫画》周刊发表大量战斗旗帜鲜明的漫画例如题为《阿要旧货换铜钱》漫画画着一个卖破烂的帝国主义挑来些破旧枪炮正向军阀兜揽生意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帝国主义者是中国反动军阀的支持者这一实质黄文农自绘漫画肖像1927年《上海漫画》创刊号1928年4月还有题为《中国原料英国制造》漫画画笔饱蘸仇恨帝国主义之情全面地揭露帝国主义在中国不断枪杀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的种种罪行当画面上在挂有英商帝国主义洋行的商号牌子下坐着四个死人的骷髅遗骸右一尸骨身躯上写着五州是批日本帝国主义在英帝国等帝国主义支持下于1925年在上海屠杀中国工人的惨案右二尸骨身躯上写有南京是指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的军舰炮击南京而伤中国人民两千余人的南京事件写有九江者是指英法帝国主义军队在广东沙基枪杀游行示威的中国人民写有汉口者是指英帝国主席调集水兵在汉口登陆刺死刺伤中国人民的事件等等作品辛辣地剥开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堂而皇之地开设种种所谓洋行商号的背后干的是侵略掠夺屠杀中国人民的罪恶勾当的真面目1927年是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混在革命队伍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时刻在策划着反革命阴谋蒋介石这个反革命两面派以其窃居黄浦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等要职大权在握的优势就在4月12日于上海发动了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及中共领导的上海市总工会的工人武装纠察队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在4月18日于南京成立了蒋介石独裁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漫画家黄文农勇敢地站在斗争的前哨他把漫画锋芒直指反革命首领蒋介石他创作了政治讽刺漫画《大拳在握》又名《蒋主席》画着身披斗篷的蒋介石握了一个比自己的脑袋还大的拳头一看便明白画意的蕴涵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已是大权在握而实行独裁的反革命本质这幅漫画是击向蒋介石的一颗重磅炸弹在1929年9月《上海漫画》周刊封面以显著地位发表黄文农当时还发表有政治讽刺漫画《他正在读总理遗嘱》也是辛辣地讽刺那些国民党中的反革命两面派表面上继承孙中山遗志实际上背叛孙中山大权在握漫画1929年黄文农作《上海漫画》第100期纪念特刊1929年黄文农的这些战斗的漫画多半收集在1927年7月由漫画会作为漫画会丛书之一出版的《文农讽刺画集》中黄文农在《画集》的自序中说讽刺画家须自比为审判官譬如有某种事件发生应把这件事的正反两面审查清楚然后着笔假如未将事实弄清楚胡乱绘一张就失去讽刺画家的尊严凡怕闯祸还是请他搁笔的好由此表明黄文农从理论到实践革命的立场是坚定鲜明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战斗的胆略是勇敢无畏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敏锐深刻的1928年4月漫画会创刊了《上海漫画》周刊今年正巧创刊80周年八开本每期四页八面石印其中四面的彩版黄文农叶浅予张正宇为主编叶浅予和张正宇为专职编辑社址设在麦家圈今山东路福州路口共出一百十期在出至百期时出有《上海漫画百期纪念》专号该刊发表了大量漫画作品内容较多地接触到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趋于低潮却又转为深入的动向巧妙地讽刺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白色恐怖反动统治的罪行以及帝国主义阴谋侵略掠夺中国的罪恶行经该刊是中国早期有影响的一个漫画刊物出至一百十期后与唯美派诗人邵洵美出版的《时代画报》合并值得注意的叶浅予借助小市民的都市生活圈子来暴露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动有趣的著名连环漫画《王先生》就是从这个刊物的创刊号开始连载《王先生》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由漫画家自编自绘的连环漫画的开始《王先生》的主角叫王盛是五十岁左右的造型幽默秃顶瘪嘴留着胡须西装革履能随机应变的小市民作品每次四至八幅为一组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主人翁王先生的身份也经常变化或者受人欺压或者又欺压别人或者值得同情或者又叫人讨厌整部长篇连环漫画包涵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揭露官场的腐败表现对反动统治当局的不满二是对下层社会的反映表现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三是表现小市民的都市生活情趣充满幽默感例如《乐得便宜》一组内容是王先生病危立下遗嘱叫老伴为他殉节当老伴和女儿正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律师继续宣读遗嘱这才知道立遗嘱的原因是因近日棺材市价低落有买一送一之机会吾等落得便宜也富于幽默地表现出小市民喜贪便宜的心态也是对小市民意识的一种讽刺乐得便宜连环漫画《王先生》中的一组叶浅予作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极受读者欢迎由此也使《上海漫画》扩大了发行量《王先生》连载后又出版单行本而尤为畅销书接踵而来的是上海的各家电影商都看好《王先生》的故事争着将《王先生》改编拍摄成电影故事片由此又引起电影商侵占叶浅予版权而发生打官司事件首先是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故事影片《王先生》接着上海的新时代影片公司连续拍摄了《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王先生到农村去》三部影片抗日战争暴发后叶浅予率领抗日漫画宣传队离开上海上海的华新影片公司以为反正叶浅予不在上海就擅自改编《王先生》拍摄了连续影片《王先生与二房东》《王先生与三房东》等票房价。
中国第一届漫画展与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史略作者:刘其让刘天琪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抗战漫画的缘起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的举办和“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成立过程,探讨了当时中国漫画的作用和意义。
指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文化艺术界始终走在抗日宣传的最前沿。
在美术界,漫画家们依托漫画协会,以画笔为战斗武器,利用漫画最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奔走于民众之间,揭露侵略者的丑恶行径,鞭笞国内不抵抗政策,为抗战最终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与导向作用,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关键词】第一届漫画展;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意义;回顾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战争的脚步,并扶持满清余部在新京(今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政府,做着以期逐步侵占中国之梦。
在国内,因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
此举,引起“誓死不为亡国奴”和有良心的中国人全面的反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备受欺凌的中国,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全面抗战。
在文化艺术界,梅兰芳蓄须明志,誓不为日本人唱戏,保持民族气节。
丰子恺赞曰:“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1]齐白石也拒为日本人画画,一时传为美谈。
而更多的有良知的画家,以手中的画笔为战斗武器,利用木刻、漫画等最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奔走于民众之间,揭露日寇侵略的丑恶行径,鞭笞国内不抵抗政策,为抗战最终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与导向作用。
在抵抗日本侵略者14年的战斗中,[2]中国漫画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及战火纷飞的形势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要自由的最为重要的宣传利器,不仅唤醒了民众,同时也在战斗中培养出了以廖冰兄(1915-2006)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鲜明风格的漫画艺术家,这为漫画成为中国美术中最富有特色的画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抗战漫画的缘起中国近现代漫画从诞生之日起,它的道路就是不同寻常的。
从1898年发表的《时局图》开始,[3]漫画就与中国的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31年之前,我国漫画的主题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唤醒全民族反帝反封建意识,在救国救亡、推翻满清王朝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1931年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以后,漫画作家走街串巷,以画笔为刀枪,积极配合全国抗日形势,办报办刊,发表内容为抗日必胜、讽刺汉奸和走狗的漫画,并举办各种形式的漫画展,唤起劳苦大众们进行斗争。
虽然这期间有的漫画也有庸俗或者色情的作品,[4]但以抗战为主题一直没变,成为中国近现代漫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二、关于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1936年夏天,由漫画家鲁少飞、叶浅予、张光宇、王敦庆等发起,筹备首届全国漫画展览活动。
组委会决定推举丰子恺、赵望云、叶浅予、张光宇、鲁少飞、华君武、廖冰兄、张乐平、万籁鸣、郑光汉、黄苗子、陆志庠、梁白波、胡考、王敦庆、汪子美、黄尧等31人为筹备会委员。
王敦庆执笔起草了《全国漫画展览会征求作品》的启事,刊登在颇具影响力的《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上。
启事云:“本会欢迎全国漫画家参加出品,性质完全公开,绝无大师包办。
惟为防止粗滥作品之发表,及全国漫画家之面子人格计,不能不成立作品审查委员会,作品须经委员通过,方得展览,审查委员由筹备委员推举之。
……思想技巧不拘一格,只要是好的漫画,单色彩色都有出品的资格。
……漫画展览会既然决定流动展览会,现在先从京沪两地出发,上海开会期过后,即赴京展览,其余全国各地,则欢迎同志们负责运展,惟先须致函筹备处接洽完妥,方得实行……决定由主办刊物各捐法币大洋伍拾元,预算尚差贰百大元,则由筹备委员设法捐助,蜻蜒咬尾巴,自家吃自家。
”[5]消息登出后,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响应,纷纷寄来作品。
而原定于7月1日至8月1日在上海展出的时间,因经费及展览场地等原因,不得不一推再推,直到11月4日才在上海南京路的大新公司四楼首展。
这是我国漫画史上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意义重大。
[6]这次漫画展览共展出从全国各地来稿中精心选出的600余件作品。
虽然在征稿启事中,对应征作品没有明确的要求,只云“思想技巧不拘一格”。
但展出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并与时局中的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结合。
其中,最为突出的,作品有许多描写国难当头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卑劣行径的漫画作品。
如穆一龙的《蜿蜒南下》,画一条昂首吐舌的大蛇,蛇身曲折盘旋,从上端穿越城门向下游动,隐喻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而廖冰兄的《标准奴才》,则痛斥了亲日投降派与汉奸们的丑恶嘴脸。
画中的“标准奴才”们,把自己的头砍下来呈送给主子,讽刺寓意深刻,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水准。
这一年,廖冰兄才刚刚20岁,为生活所迫,奔波于上海街头,饱尝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但他却以手上的画笔向敌人开战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
又如廖氏绘的《中国人的自卫枪》,画中人的枪口魔术般地弯回来打向自己,对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外敌入侵之际却还不遗余力地“剿共”给予了无情的讽刺。
正如宣文杰所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上海的漫画家们决心要用漫画来把日寇的侵略行径揭露出来,为抗日救亡而大声疾呼。
”[7]三、关于“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成立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成功的举办,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事件。
漫画家们决定借此机会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漫画组织,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的漫画运动。
于是在1937年春天,于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其宗旨是“团结全体漫画家,共同推进漫画艺术,使漫画代为社会教育工具”,并做如下八条规定:“第一,每年举办流动性的全国漫画展览会一次,各会员皆得出品。
第二,每季出版同人杂志《漫画之友》,使各地会员互通消息,以资联络感情,讨论漫画的理论与实际,俾得彼此切磋而求自身艺术的进步。
第三,举办漫画讲习所,以便训练新人材,并随时召集会员举行座谈会,以增新知识。
第四,每年举办漫画奖金一回,以鼓励新进作家。
第五,设立小规模图书馆,以供会员的研究。
第六,设立漫画家信用借款。
第七,招待外埠来沪作家。
第八,举行旅行漫画团。
”[8]“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成立之后,留居在各省市的会员又相继设立了广州、西安、温州等分会,全力推进漫画在抗战宣传中的作用,并为漫画界在“七七事变”后全面投入到救亡宣传积蕴了重要的力量,在人员、创作、理论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在广州,成立于1938年“华南漫画救亡协会”,就是由原来“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广州分会”的干事郁风、黄茅等组成,成员就有廖冰兄、李凡夫等人,直到1939年广州沦陷才停止漫画宣传活动。
“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之后,根据时局与战斗需要,又于1937年7月更名为“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不久又改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1938年2月,武汉)等不同的名字,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团体,从上海到武汉,其后又迁到重庆,颠沛流离。
但是,抗战中的漫画,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斗争中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漫画家们以现实斗争中的点滴,迅速刻木成画,并第一时在广大群众进行传播,有力地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瓦解了敌人的士气,给入侵之敌以沉重地精神上的打击。
正如当时的群众所赞扬的“都是射向日寇的炮弹”。
[9]在抗战如火如荼的年月里,漫画画家们以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与全国人民一道英勇战斗,他们表现出来的斗争意志和漫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威力,不仅体现了抗战漫画强烈的战斗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注释】[1] 丰子恺.怀梅兰芳先生.丰子恺散文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 “八年抗战”之说其实并不确切。
“八年抗战”仅仅是指中日之间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面爆发战争到抗战胜利的年限,并不是日本侵略者侵华年限。
正确的时间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共14年。
教育部于2017年1月3日正式发文,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3] 《时局图》或《时局全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幅著名的时事漫画,内容主要表达19世纪末当时西方列强势力占侵中国地区的概况。
一般认为《时局图》的作者是兴中会会员谢缵泰(1872-1939)。
《时局图》最早刊于1898年7月的香港报纸《辅仁文社社刊》上,并于1903年在蔡元培主编的上海报纸《俄事警闻》转载,但漫画则改名叫《瓜分中国图》.[4] 《时代漫画》以相当多的篇幅,甚至有时以主要篇幅发表庸俗甚而色情的作品,这也是遭人们病诟的主要原因。
漫画家黄茅曾说:“描写男女两性生活的漫画在《时漫》上占了不少的数目,这种情形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病态,也看到当时青年作者没有确定的人生观在徘徊与矛盾之间摸不着一个正确的方向。
”见黄茅《漫画艺术讲话》,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六年上海初版。
漫画家汪子美也说:“从创刊号开始的早几期,曾一度陷入色情文化的气氛中而减轻了一时读者的信念。
”汪子美《中国漫画之演进及展望》,载《漫画生活》1935年第2卷第1期。
这些批评虽然比较中肯,但也引起了当时漫画界一部分人的不满。
但今天来看,当时为避开当局的严酷出版检查,也为了争取更广泛的读者群,以使刊物能尽可能地延长出版寿命,不得不在内容上打主意,大量发表迎合小市民口味的作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5] 王敦庆.全国漫画展览会征求作品[J].上海:时代漫画,1936(1).[6] 这次漫画展原定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出五天(11月4日至8日),实际上展出了三个星期。
在上海的展出结束后,根据原定的“流动展览”计划于同年11月底移至南京展出。
接着于翌年1月在苏州展出,6月在杭州展出。
令人可惜的是,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在广西流动展览途中被日军飞机炸毁。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这次展览会的一些作品,是时任《漫画界》的美编王敦庆和曹涵在1936年11月曾出版过一期“全国漫画展览会出品专号”,得以保存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7] 宣文杰.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N].北京日报,1980-12-14.[8] 文中所列八条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章程中的规定.[9] 廖仲宣.谢趣生的抗战漫画.抗战文艺研究,1987.2.【作者简介】刘其让(1996-)男,吉林长春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4级本科生.刘天琪(1972-)男,吉林农安人,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考古与古代碑志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