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古诗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8
三年级上语文课文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三年级上语文课文目录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原文2、《金色的草地》课文原文3、《爬天都峰》电子课文4、《槐乡的孩子》课文原文5、《灰雀》电子课文6、《小摄影师》电子课文7、《奇怪的大石头》课文原文8、《我不能失信》课文原文9、古诗两首《夜书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原文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风筝》课文原文11、《秋天的雨》课文原文12、《听听,秋的声音》电子课文13、《花钟》课文原文14、《玩出了名堂》课文原文15、《找骆驼》课文原文16、《孔子拜师》课文原文17、《盘古开天地》电子课文18、《赵州桥》课文原文19、《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20、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电子课文望天门山李白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22、《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23、《香港,璀璨的明珠》课文原文24、《蜜蜂》电子课文25、《矛和盾的集合》课文原文26、《科利亚的木匣》课文原文27、《陶罐和铁罐》电子原文28、《狮子和鹿》课文原文29、《掌声》课文原文30、《一次成功的实验》电子课文31、《给予树》课文原文32、《好汉查理》电子课文(1)《不懂就要问》电子课本(2)《做风车的故事》电子课本(3)《五花山》课文原文(4)《六个矮儿子》电子课文(5)《神笔马良》课文原文(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电子课文(7)《喜爱音乐的白鲸》课文原文(8)《信箱》课文原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两首敕勒山(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川》。
这首诗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色,以及天空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的全文、图片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的意境。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以一幅描绘敕勒川的画作为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
2. 朗读: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他们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诗的意思,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4. 练习: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他们对诗的理解。
5. 背诵:我会让学生进行背诵,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笔画,以直观地展示诗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答案:诗中描绘了敕勒川的壮丽景色,天空辽阔,草原辽阔,牛羊繁盛。
2. 题目:请学生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
答案:诗中的意象有天空、草原、牛羊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例如,诗中用“天苍苍,野茫茫”来形容天空的辽阔和草原的广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一首古诗,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去感受自然美景,以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欣赏能力。
《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
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应该见过瀑布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关于瀑布的图片。
大家能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瀑布吗?(壮观、雄伟、气势磅礴)很好,大家说的都很不错。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
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疑yí炉lú瀑pù四、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查出“庐山”的意思。
古诗十九首(19首)《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拟行行重行行诗》悠悠行迈远。
戚戚忧思深。
此思亦何思。
思君徽与音。
音徽日夜离。
缅邈若飞沈。
王鲔怀河岫。
晨风思北林。
游子眇天末。
还期不可寻。
惊飙褰反信。
归云难寄音。
伫立想万里。
沈忧萃我心。
揽衣有余带。
循形不盈衿。
去去遗情累。
安处抚清琴。
《拟今日良宴会诗》闲夜命欢友。
置酒迎风馆。
齐僮梁甫吟。
秦娥张女弹。
哀音绕栋宇。
遗响入云汉。
四座咸同志。
羽觞不可算。
高谈一何绮。
蔚若朝霞烂。
人生无几何。
为乐常苦晏。
譬彼伺晨鸟。
扬声当及旦。
曷为恒忧苦。
守此贫与贱。
《拟迢迢牵牛星诗》昭昭清汉晖。
粲粲光天步。
牵牛西北回。
织女东南顾。
华容一何冶。
挥手如振素。
怨彼河无梁。
悲此年岁暮。
跂彼无良缘。
睆焉不得度。
引领望大川。
双涕如霑露。
《拟青青陵上柏诗》冉冉高陵苹。
习习随风翰。
人生当几时。
譬彼浊水澜。
戚戚多滞念。
置酒宴所欢。
方驾振飞辔。
远游入长安。
名都一何绮。
城阙郁盘桓。
飞馈缨虹带。
层台冒云冠。
高门罗北阙。
甲第椒与兰。
侠客控绝景。
都人骖玉轩。
遨游放情愿。
慷慨为谁叹。
《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
迢迢匿音徽。
虞渊引绝景。
四节逝若飞。
芳草久已茂。
佳人竟不归。
踯躅遵林渚。
惠风入我怀。
感物恋所欢。
采此欲贻谁。
《拟明月皎夜光诗》岁暮凉风发。
昊天肃明明。
招摇西北指。
天汉东南倾。
朗月照闲房。
蟋蟀吟户庭。
翻翻归雁集。
嘒嘒寒蝉鸣。
畴昔同晏友。
翰飞戾高冥。
服美改声听。
居愉遗旧情。
织女无机杼。
大梁不架楹。
《拟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
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
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
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
宫商长相寻。
题书后寄行人《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二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下瞰阡与陌。
第五单元导学提纲设计人:杨丽丽《19 古诗两首》导学提纲:1、利用工具书或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注意“疑”的读音。
2、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或请教父母、老师或结合图来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3、小组之间学会本课的生字。
特别交流:窗、银、柳的写法。
注意吴、泊的组词。
4、练习有感情地背诵两首诗。
《20 雷雨》导学提纲:1、利用工具书或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明白的词,想办法弄会。
3、把课文读熟练,认会生字,会组词。
不会的请教别人。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分一分段。
5、仔细读课文,说一说,雷雨前、中、后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6、拓展: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景象?或你还知道有关雷雨的哪些知识?(词、句、诗、科学知识等都行)《21 最大的书》导学提纲:1、利用工具书或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读给同学听。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自己解决,实在不会的小组讨论。
3、仔细读1----12段,思考:为什么叔叔把岩石称为“书”?这本书能说明什么?读好这本书能有什么用?用不同符号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先自己学,再小组交流。
4、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5、小组学会本课的生字。
注意“印”、“底”字的写法。
《2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导学提纲:1、利用工具书或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读给同学听。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自己解决,实在不会的小组讨论。
3、认真读1----5小结,思考:你知道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为我们辨别方向的?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和同学们说一说。
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多。
5、小组学会本课的生字。
注意:辰、慌、盏的写法。
并学会扩词。
第六单元导学提纲设计者:马会荣《24 画家和牧童》导学提纲: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和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注意“嵩、蔼、驱”等字的读音。
3、区别开形近字并组词。
抹()妹()扬()杨()称()你()拱()哄()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出塞》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 基础演练(1)如果你会写不会读“塞”字,你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如果你会读不会写“秦”字,你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序________。
二、选择题《出塞》是一首()A.山水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塞下曲》的作者是()A.卢纶B.王之涣C.杜牧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三、填空题(________时明月________,万里________人________。
但使________飞将在,________胡马__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诗句中“但”的意思是________。
概括这首诗的意思________照样子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麻磨(麻)雀(磨)面(磨)难艰坚________ 难________ 硬________ 苦击出________ 现打________发________鼓传花诵读《出塞》古诗,回答问题。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但使:________(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_______(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出塞》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部首,宀,10音序,Q,qín【考点】查字典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包含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登鹳雀楼》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古风画作,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登鹳雀楼》的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作者:李白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思乡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受。
感受: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诗作品,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学习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壮丽景色,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古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敕勒川、阴山、草原、牛羊等,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敕勒川、阴山下的景象,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们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古诗。
4. 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敕勒歌》。
2.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敕勒川、阴山下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两首敕勒歌》,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在课后,我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知识。
同时,我也可以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的教学计划。
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新课标】二语上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19.古诗两首一、单元阅读主题:想象。
二、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审美创造: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1.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表达清楚。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1.读拼音写词语。
wēi lóu bùgǎn tiān yīn shìde tián yě2.根据语境写生字、词语。
我 chī jīng地问“天yīn沉沉的,你还gǎn去那cāng máng的yě wài吗?sì乎很wēi险呢!”3.写同音字。
gǎn秤勇 jīng北吓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
夜宿.(sù shù)山寺.(sì shì)天似.穹庐(sì shì)星辰.(chén chéng)惊.恐(jīn jīng)笼.盖四野(lóng lǒng)5.把下面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6.给古诗中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连一连。
宿害怕四野辽阔无边的样子危住宿苍苍蒙古包恐日、月、星的总称茫茫深青色辰高穹庐四面的原野7、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夜宿.山寺( ) ①宿舍②住(2)危.楼高百尺( ) ①危险的楼②高楼(3)不敢高声语.( ) ①说话②语言(4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①看见②显现8、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危楼高百尺”是说山寺的楼很高,有一百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