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二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苯C6H6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二、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CH3CH2OH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分享五篇坚信有许多同学到了中学会认为化学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中学化学学问点众多,光靠一个脑袋是记不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数学,同学们还是要多做学问点的总结。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高二化学学问点1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响:F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响:2Cu+S△==Cu2S3.硫与浓硫酸反响: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响: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响: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响: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响: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足够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足够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响: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④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三、Cl-、Br-、I-离子鉴别: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2.分别滴加氯水,再参加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二」一、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n=N/NAn=m/M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三」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篇1: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那么: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一样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准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根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响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响。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响。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②同位素:质子数一样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一样)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互相排挤,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构造、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才能减弱,失电子才能增强,复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才能——→逐渐增强,失电子才能——→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复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逐渐减弱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科学科。
高二是化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打好基础知识,为高三以及高考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清思路。
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粹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H2O表示水。
2. 化学式和分子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子式是表示共价化合物中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3.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元素原子质量的相对数值,相对原子质量是在元素质量基础上,与碳的原子质量相比的相对数值。
二、化学式和化学反应1. 配位数和配合物:配位数是金属离子周围配位原子或离子的个数,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
2.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在反应中的转移过程。
3. 氧化数和氧化物:氧化数是表示原子或离子中原子的氧化程度的数值,氧化物是由阳离子与氧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物写在反应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反应箭头的右边。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锐钝和镐钝:物质的硬度可以通过物质对其他物质的划痕程度来衡量,硬度高的称为锐钝,低的称为镐钝。
2. 导电性: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导电性,常见的导电物质有金属。
3. 可燃性: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可以燃烧的性质称为可燃性,常见的可燃物质有木材和石油等。
4.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衡量。
四、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这种状态称为动态平衡。
2. 平衡常数: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与各组分的摩尔浓度的乘积之比称为平衡常数。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说到高二化学,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2.汽油的燃烧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3.汽油的作用原理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④常用抗爆震剂四乙基铅[Pb(C2H5)4]甲基叔丁基醚(MTBE).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N2+O2=2NO,2NO+O2=2NO2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如何进行尾气处理?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转化为CO2和N2,例如:2CO+2NO=2CO2+N2措施缺陷: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 (ClO)2+2H2O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1.物质的量n(mol)=N/N(A)2.物质的量n(mol)=m/M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五、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3.胶体提纯:渗析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二)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化学元素与元素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不能通过化学方法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纯净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3. 元素符号与原子序数:元素符号是表示化学元素的缩写,原子序数指示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电子的数量。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分为横行(周期)和竖列(族)。
5. 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和特点: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两大区域,主族元素化合价稳定,过渡元素常有多个化合价。
6.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呈现出一定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反应式与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配比。
平衡常数是指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乘积。
2.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的方程。
3.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平衡状态,平衡常数是描述在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乘积。
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均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5. 平衡常数的应用:根据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判断平衡是否偏向生成物或反应物。
三、酸碱和盐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水和盐。
2.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反应中由酸碱中和所得到的离子化合物称为盐。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命名: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盐的命名规则。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导致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优秀10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Δc /Δt (其中 v 表示反应速率,Δc 表示浓度变化,Δt 表示时间变化)3、影响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外因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显著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光照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2、特征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可能会被破坏,发生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二、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蔗糖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高二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高二化学是学生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它涵盖了诸多重要的章节和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二化学的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的限制条件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关系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计算第二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 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2. 电子共享和电子转移的规律3. 形成化学键的能力和影响因素4. 物质的性质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溶液和酸碱中的化学反应1. 溶液的分类及其溶解规律2. 酸碱中的离子理论和相关计算3.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滴定4. 溶液和酸碱的浓度计算第四章:化学量与化学反应1. 化学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4. 反应平衡、浓度变化和化学平衡常数第五章:电和化学反应1. 电导性与电解质的分类2. 电容和电解池的基本原理3. 电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电池的构造4. 电化学电池的应用和电解与电镀第六章:物质结构与性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律规律2.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3. 势能曲线和化学反应的发生机理4. 分子键和分子形状的影响第七章:化学与人类生活、经济及可持续发展1. 燃烧和化学能的转化利用2. 化学材料的性质和应用3. 环境污染与机理防治4.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对高二化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宽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高二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物质的性质1.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1.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2. 量子数与轨道: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主族、副族、过渡元素等2.4.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3. 化学键与化学式3.1. 化学键的分类: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3.2. 共价键的性质:极性与非极性3.3. 化学式与化合价:离子式、分子式、电价、化合价4. 化学反应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数、热力学条件4.3.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机理4.4. 催化剂与能量变化:活化能、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5. 酸碱溶液与氧化还原反应5.1. 酸碱性质与酸碱指示剂:酸、碱、盐、pH值5.2. 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酸碱离子的水解、酸碱平衡5.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态、还原态5.4. 电化学与电化学方程式:电解质、电解和电沉积6. 能量与化学反应6.1. 反应热与焓变:燃烧热、生成热、摩尔焓变6.2. 反应熵与自由能:熵变、Gibbs自由能变化6.3. 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平衡常数与温度7. 有机化学基础7.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醇、醚等7.2.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构象异构、立体异构、光学活性性质以上就是高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整理版。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以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高二必背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化学元素和原子1.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3. 周期表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表格,其中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结构等信息。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不同类型。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等。
3.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态,平衡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三、离子和电解质1. 离子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2.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并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四、酸碱和中性1.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质表现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用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酸碱溶液的pH值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观察物质的电子数变化、氧化态变化和电荷变化等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六、物质的构成和组成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2. 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1500字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二化学是学生在高中二年级学习的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并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等有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离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电离和强电解质- 阳、阴离子的性质和常见离子的名称及符号-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法则-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的概念2. 化学键:- 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共价键的共价键理论(路易斯方法、VSEPR理论)-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液晶的性质和分类- 固体的结构和类型(晶体、非晶体)- 界面现象和胶体溶液4.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 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式5. 化学平衡:- 反应的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量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平衡时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和Ksp的关系-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6. 酸碱理论:- 酸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的离子理论- 酸碱中的pH值、pOH值和酸碱指示剂- 强酸强碱的水溶液和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酸碱滴定和滴定曲线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电位差- 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电化学系列8. 原子结构和周期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特性- 电子的量子理论和玻尔模型- 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价9.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配位数和配位键的理论- 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场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配位反应10.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有机化学的命名原则和命名规则- 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官能团、官能团的分类和性质- 碳链的长度和分支的影响以上是一个简要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等方面。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重点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高二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取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3.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与调配二、化学键与化合价1. 化学键的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氢键2. 共价键的一些特殊现象- 共价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杂化与构象- 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3. 化合价的概念与计算- 单质、化合物化合价的计算方法 - 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三、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 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2. 平衡常数的应用-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 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 平衡的移动与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压力、温度和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四、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1. 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 质量、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集- 摩尔与化学计量的关系-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计算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 反应物的限定与溢流- 反应物的过量和不足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溶剂和溶质的选择- 浓度计算与调配溶液2. 溶解度与溶解度平衡- 溶解度的定义与计算-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饱和溶液的判定和处理3.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与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盐类的产生与应用- 水的离子反应和自离解常数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高二化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自己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H:+1F:—1Ca、Mg、Ba、Zn:+2Cl:—1,+1,+5,+7Cu:+1,+2Fe:+2,+3O:—2S:—2,+4,+6Al:+3Mn:+2,+4,+6,+7P:—3,+3,+5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升——失——(被)氧化——还原剂降——得——(被)还原——氧化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知识讲解】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ΔH=[cΔf H mθ(C)+dΔf H mθ(D)]-[aΔf H mθ(A)+bΔf H mθ(B)]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Cu2++2e-→Cu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
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Δ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
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
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
反应的熵变ΔS 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 c与平衡常数K 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α(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分析】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2)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3)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
将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为(3)×2+(2)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ΔH=+19kJ/mol×2+(-47kJ/mol)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 将(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ΔH=-25kJ/mol-(-3kJ/mol)整理得:FeO(s)+CO(s)=Fe(s)+CO2(g);ΔH=-11kJ/mol答案:FeO(s)+CO(s)=Fe(s)+CO2(g);ΔH=-11kJ/mol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