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41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询问相关的病因、诱因或有关要素。
2.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是否存在精神行为异常。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按血液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应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中度限制活动;重度或症状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富含铁的饮食,纠正偏食不良习惯。
选择动物肝脏、瘦肉、鱼、蛋类增加维生素C含量。
4.药物护理
(1)口服铁剂时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应饭后服用,避免胃肠道反应,口服时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2)肌内注射时应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铁剂需要稀释,首次用药须用0.5ml的实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作好急救准备。
5.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 做好心理护理,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其自信。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消除相关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偏食,指导休息与活动。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活动力是否改善,有无感染发生。
2.营养状态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合理饮食。
3.有无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2、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 40克/升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
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4、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知识。
2、自我病情监测,如出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等,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肉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一.定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症状、体征(一)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二)异食癖(三)指甲扁平,脆裂和反甲(四)口角炎三.护理问题(一)营养失调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二)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三)跌倒风险与贫血程度有关。
(四)有感染的危险与严重贫血引起营养缺乏和衰弱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合理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应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发展的速度及原发疾病等,制定休息与活动计划,逐步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水平。
(二)饮食:指导病人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挑食或偏食,减少刺激性过强食物的摄取,鼓励病人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脏、血、蛋黄、海带等)或铁强化食物。
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等同服。
(三)病情观察:了解病人治疗的依从性,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关注病人的自觉症状。
(四)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宜在饭中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口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以免染黑牙齿。
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
应作深部肌肉注射,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时应备肾上腺素。
(五)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教导睡前放松,减轻焦虑心理,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的影响。
五.健康宣教(一)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不可偏食。
(二)易患人群应补充食物铁或口服铁剂。
(三)积极治疗与贫血有关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
(四)指导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重症贫血或并发贫血心脏病应及时就医。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1、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表现] 除一般贫血表现外,伴有营养缺乏如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反甲;粘膜损害表现为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稀或便秘等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症状;易激动、烦躁、头痛、好动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儿童多见。
[特殊检查] 血象、骨髓象、生化检查。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2、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3)口腔粘膜改变与贫血引起口腔炎、舌炎有关。
3、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贫血症状、体征,了解病人主要化验结果,判断病人贫血程度。
(2)营养支持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动物肝、瘦肉、豆类、紫菜、海带及木耳)易消化饮食。
消化不良者,少量多餐。
引导病人养成不挑食的均衡饮食习惯。
(3)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在饭后或餐中服用,避免与牛奶、咖啡、茶及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同服:向病人说明口服时要用吸管及产生黑便属正常现象:注射铁剂采用深部肌肉注射并常更换部位,除局部肿痛外,可有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和荨麻疹,严重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铁剂治疗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药3~4周,补足体内贮存铁。
(4)活动与休息轻中度贫血病人或缓慢发生贫血的病人,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重度贫血伴显著缺氧症状者卧床休息,吸氧。
(5)健康教育①适当休息与活动,饮食多样化,富含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②根据医嘱处方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定期查血象。
③说明贫血症状是暂时的,只要坚持治疗,根治病因,症状会很快消失,消除其思想顾虑。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哎呀,说起缺铁性贫血,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不能忽视的问题。
就拿我之前遇到的一位患者小李来说吧。
小李是个年轻的上班族,每天忙忙碌碌的。
有一阵子,她总是觉得自己特别容易累,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脸色也苍白得吓人。
一开始她还没当回事儿,以为就是工作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
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她这才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自己得了缺铁性贫血。
那对于像小李这样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可真是至关重要。
首先饮食方面得特别注意。
得让患者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像什么猪肝啦、猪血啦、瘦肉啦,这些都是补铁的“好帮手”。
记得有一次,我跟小李说要多吃猪肝,她还皱着眉头说:“哎呀,猪肝那味道我可受不了。
”我就耐心地跟她解释,猪肝虽然味道可能不太讨喜,但是为了身体能快点好起来,还是得克服一下。
后来她尝试着把猪肝切成薄薄的片,用料酒、姜蒜腌制一下,再炒着吃,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除了吃含铁的食物,还得注意饮食的搭配。
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和蔬菜,因为维生素 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像橙子、草莓、西兰花这些都不错。
有一回,小李在吃午饭的时候,专门给自己准备了一份橙子当餐后水果,还跟我“炫耀”说:“看,我现在可听话啦,维生素 C 补起来!”再说说作息吧。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不能熬夜,得保证充足的睡眠。
小李之前因为工作经常加班熬夜,这对她的病情可没什么好处。
我就劝她,工作再重要也比不上身体呀。
后来她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尽量不熬夜,每天晚上都早早地上床睡觉。
没过多久,她就跟我说感觉精神好多了。
运动这方面也不能少,但得适量。
不能一开始就进行剧烈运动,可以从一些轻松的活动开始,比如散步、瑜伽。
有一次,我看到小李在公园里慢慢地散步,脸上洋溢着笑容,还跟我说:“这样走走,心情都变好了,感觉身体也没那么沉重了。
”还有啊,心理护理也很重要。
得了病,患者心里难免会有些焦虑和担心。
这时候就得多多开导他们,让他们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