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41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询问相关的病因、诱因或有关要素。
2.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是否存在精神行为异常。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按血液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应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中度限制活动;重度或症状明显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富含铁的饮食,纠正偏食不良习惯。
选择动物肝脏、瘦肉、鱼、蛋类增加维生素C含量。
4.药物护理
(1)口服铁剂时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应饭后服用,避免胃肠道反应,口服时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2)肌内注射时应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铁剂需要稀释,首次用药须用0.5ml的实验剂量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同时备用肾上腺素,作好急救准备。
5.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 做好心理护理,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强其自信。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消除相关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偏食,指导休息与活动。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活动力是否改善,有无感染发生。
2.营养状态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合理饮食。
3.有无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2、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 40克/升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
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4、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知识。
2、自我病情监测,如出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等,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肉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一.定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二.症状、体征(一)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二)异食癖(三)指甲扁平,脆裂和反甲(四)口角炎三.护理问题(一)营养失调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二)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三)跌倒风险与贫血程度有关。
(四)有感染的危险与严重贫血引起营养缺乏和衰弱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合理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
应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发展的速度及原发疾病等,制定休息与活动计划,逐步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水平。
(二)饮食:指导病人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挑食或偏食,减少刺激性过强食物的摄取,鼓励病人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肉类、肝脏、血、蛋黄、海带等)或铁强化食物。
避免与牛奶、浓茶、咖啡等同服。
(三)病情观察:了解病人治疗的依从性,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关注病人的自觉症状。
(四)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宜在饭中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口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以免染黑牙齿。
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
应作深部肌肉注射,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时应备肾上腺素。
(五)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教导睡前放松,减轻焦虑心理,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的影响。
五.健康宣教(一)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不可偏食。
(二)易患人群应补充食物铁或口服铁剂。
(三)积极治疗与贫血有关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
(四)指导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重症贫血或并发贫血心脏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