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课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模式结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38.35 KB
- 文档页数: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课件PPT说课稿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让学生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邹忌和齐王的地位和身份。
1.2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梗概,包括邹忌向齐王进谏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齐王的反应和改变。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和梗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文本内容分析让学生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本,分析邹忌的言辞和齐王的反应,理解邹忌的讽谏之意和齐王的明智之举。
2.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用词造句等,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美感。
2.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深入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色(邹忌、齐王或其他配角),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2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场景,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案例选取让学生选取历史上的其他讽谏案例,如其他战国时期的谏臣和君主的故事,或其他时期的纳谏事例。
4.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谏臣和君主的言行举止,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理解讽谏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讽谏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辨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课程回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梗概、文本分析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5.2 课程拓展让学生思考讽谏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如如何向领导或长辈提出建议和批评,以及如何接受和利用别人的讽谏。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分享式课堂”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模式结构图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
意,了解文学常识。
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人物形象分析:邹忌,齐王。
讽谏艺术赏析。
词语积淀。
邹忌为何不“直谏”,
而要“讽谏”?
一半篇幅在写比美,
是否详略不当?
人物对话有何不
同?
课文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梳理,概括并
分享,特殊文言句式的探究并分享。
写法探究:
设喻说理
类比推理
学生问题预设:
1、从哪里可以看出齐王深受蒙蔽?
明确:由己及人;“门庭若市”。
2、设奖的区别何在?为进谏者颁奖
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
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从何处得悉进谏成效明显?写法
是什么?
明确:“无可进者”“皆朝于齐”,
侧面描写
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
谈话的艺术。
课本剧:人物:邹忌,齐王,妻,妾,
客。
场景:邹忌家,齐王殿。
拓展延伸:历史上著名的“进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