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设内容与数据库成果提交要求与验收要求
- 格式:pptx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10-03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3月目录1. 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3.1 目的任务 (3)3.2 部署原则 (4)3.3 工作程序 (4)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4.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4)4.2 野外踏勘 (5)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5)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1 矿产地质调查 (5)5.2物探 (10)5.3化探 (12)5.4 自然重砂测量 (15)5.5 遥感 (17)5.6 综合研究 (19)5.7 矿产查证 (25)6.质量要求 (28)7.提交成果 (28)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28)7.2 附表 (28)7.3 附件 (29)7.4 附图(含说明书)及图册 (29)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9)附录A 成果指标 (30)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31)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33)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DD2010-0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和设计编写的依据。
2. 引用标准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区域找矿工作,要求初步查明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技术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战略性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进行远景调查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意义、调查评价指标、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定义及意义战略性矿产资源指的是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矿产资源。
其具有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军事动员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调查评价指标在进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矿产资源储量: 即该矿产资源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总储量。
2.资源质量: 包括矿藏丰富度、品位和物理性质等。
3.开采成本: 将影响该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各种成本因素考虑在内。
4.市场需求: 主要考虑当前及未来市场对该矿产资源的需求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的市场价格和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5.技术可行性: 主要考虑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是否成熟和可行、环境影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三、技术要求在进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时,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1.全面性:对于所涉及的矿产资源类型,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2.先进性: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数字化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
3.严谨性:对于数据来源、分析方法、评价结果等要求实事求是,科学严谨。
4.透明性:对于评估过程和结果要保持公开透明,便于各方了解和参考。
5.后评价能力:由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具备后评价能力,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科学、严谨地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和利用矿产资源,在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面更加出色。
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建立一个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对于促进资源管理和利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就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进行探讨。
首先,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的架构要求趋于分布式和分层式。
这种架构能够实现成果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和统一维护,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开发利用。
此外,要求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采用开放式的技术方案,增加数据共享和数据匹配的灵活性。
建立与其他地质、环境等资源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互连的通讯、安全标准也需要考虑到。
其次,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此,需要设计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流程。
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分类、备份、安全策略等,提高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再次,数据查询和分析也是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方面。
建立完善的数据查询、分析和统计模块,有助于用户快速获取所需数据和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查询分析功能的实现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分类、编码和标准化处理,并尽可能实现跨平台、多层次查询和分析。
最后,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的用户界面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根据使用人员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当的数据展示和操作方式,比如地图、表格等不同方式,提高数据使用和分析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后期维护,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的建设需要从架构、数据质量、查询分析、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努力达到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和应用。
FJ《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验收版在当今社会,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科学、准确、高效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
FJ 省积极响应这一需求,制定了《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验收版,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意义重大。
它能够整合各类矿产资源的信息,包括矿产的种类、储量、分布、开采状况等,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FJ 省的《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验收版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明确了详细的要求和标准。
规定了采集的数据应涵盖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勘查成果、开发利用情况、矿山环境等多个方面。
同时,对于数据的来源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还制定了数据整理和录入的规范流程。
在数据库的设计上,该指南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管理模式。
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确保数据的存储安全和高效访问。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应用需求,合理划分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和字段,为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提供了便利。
数据质量的控制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
指南中强调了对数据质量的审核和评估机制。
要求在数据录入前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以反映矿产资源的动态变化。
在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方面,指南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制定了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加强了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保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数据库建设的顺利进行,FJ 省还建立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
他们负责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库(数据字典)标准目录前言 (I)引言 (1)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2 一致性 (1)3 引用标准 (1)4 术语和定义 (2)4.1原始地质编录B ASIC GEOLOGICAL DOCUMENTATION (2)4.2数据模型DATA MODEL (2)4.3实体ENTITY (2)4.4属性ATTRIBUTE (2)4.5键KEY (2)4.6实体关系ENTITY RELATION (2)4.7逻辑数据模型与物理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 AND PHYSICS DATA MODEL (3)4.8地理数据库模型THE GEODATABASE DATA MODEL (3)4.9要素类FEATURE CLASSES (3)4.10综合要素类SYNTHESIZED CLASSES (3)4.11对象类OBJECT CLASSES (3)4.12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S (3)4.13对象数据集OBJECT DATASETS (3)4.14独立要素类INDEPENDENCE FEATURE CLASSES (3)4.15综合要素数据集SYNTHESIZED FEATURE CLASSES (3)4.16关系RELATION (4)4.17关系类RELATION CLASSES (4)4.18建造FORMATION (4)4.19地质建造GEOLOGICAL FORMATION (4)4.20成矿建造METALLOGENIC FORMATION (4)4.21矿石建造ORE FORMATION (4)4.22矿床成矿系列MINEROGENETIC SERIES OF MINERAL DEPOSITS (4)4.23矿床模型MINERAL DEPOSIT MODEL (5)4.24成矿预测METALLOGENIC PROGNOSIS (5)4.25成矿远景区(成矿预测区)METALLOGENIC PROSPECT (5)4.26找矿靶区PROSPECTING TARGET (5)4.27新发现矿产地NEWLY DISCOVERED MINERAL PROSPECTS (5)5 编码总则 (5)5.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5)5.2工程样品编号方法 (7)5.2.1 地质点与剖面 (7)5.2.2 工程 (7)5.2.4 特例 (7)5.3数据分类编码原则与规则 (8)5.3.1分类编码原则 (8)5.3.2 分类编码规则 (9)5.4空间坐标体系 (12)5.5数据模型(字典)语义约束规则的形式化描述内容说明 (12)6 地质填图数据模型 (15)6.1地理底图类属性表 (15)6.2统计库 (15)6.2.1 产状(节理)统计库(ATTI) (15)6.2.2 粒度统计库(GRANULE) (16)6.3图幅总体信息 (16)6.3.1 填图基本信息属性表(BASEINFO) (16)6.3.2 填图人员信息库(MAP_BASEINFO) (17)6.4野外路线数据采集属性表结构 (18)6.4.1 GROUTE野外路线数据库 (18)6.4.2 GPOINT 地质点库(P) (19)6.4.3 ROUTING 分段地质路线(R) (21)6.4.4 BOUNDARY 地质界线(B) (22)6.4.5 SAMPLE 采样数据库 (23)6.4.6 ATTITUDE 产状测量库 (24)6.4.8 PHOTO 照片库 (26)6.4.9 FOSSIL 化石采样库 (27)6.4.10 GPS 图层 (28)6.4.11 FREE 自由层 (28)6.5实际材料图数据模型 (29)6.5.1 地质界线要素(GEOLINE) (29)6.5.2 面地质要素属性表(GEOPOLY) (30)6.5.3 点地质要素属性表(GEOLABEL) (31)6.6样品数据库数据模型 (32)6.6.1 样品采集登记表 (32)6.6.2 化石采集登记表 (33)6.6.3 C14样品送样单 (34)6.6.4 大化石送样单 (35)6.6.5 同位素年龄测定送样单 (37)6.6.6 光释光(OSL)、热释光(TL)、电子自旋共振(ESR)送样 (38)6.6.7 微体分析送样单 (39)6.6.8 微体化石送样单 (41)6.6.9 岩矿鉴定样品送样单 (42)6.6.10 岩矿分析送样单 (43)6.6.11 人工重砂送样单 (44)6.6.12 岩矿样标签 (45)6.6.14 地质年龄测定成果登记表 (46)6.6.15 化石鉴定成果登记表 (47)6.6.16 岩矿成分分析成果登记表 (49)6.6.17 岩矿成分含量表 (50)6.6.18 重砂鉴定成果登记表 (51)6.6.19 重砂矿物含量表 (52)6.7矿点检查记录表 (52)7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55)7.1SECTION实测剖面库 (55)7.2SURVEY剖面测站数据库 (56)7.3SLAYER剖面分层数据库 (57)7.4SSAMPLE剖面采样数据库 (58)7.5SECATT剖面产状库 (59)7.6SPHOTO剖面照片库 (59)7.7SFOSSIL剖面化石库 (60)7.8剖面分层描述LAYNOTE(以剖面号_导线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61)7.9剖面素描图库SKETCH(以剖面号_导线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62)7.10剖面地质点GPOINT(以剖面号_地质点号.TXT为文件名) (63)8 自然重砂数据野外数据采集数据模型 (64)9 地球化学数据采集 (66)9.1地球化学采样布线基本信息表 (66)9.2工作区岩石测量记录表 (67)9.3工作区土壤测量采样记录表 (68)9.4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表(1:50000) (69)9.5地球化学土壤(或岩屑)采样记录卡(1:50000) (70)10 地球物理勘查各类数据采集(DATA_GEOPHY) (72)10.1重力调查 (72)(1)重力测区基本信息(区) (72)(2)重力原始数据采集 (74)10.2地面高精度磁测 (75)(1)测线基本信息 (75)(2) 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采集 (76)(3) 磁参数测定 (77)10.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数据采集表 (79)(1)测线基本信息 (79)(2)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数据采集A(适用于梯度、剖面装置、测深、二次场采一块面积) (81)(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数据采集B(适用于梯度、剖面装置、测深、二次场采多块面积) (83)(4)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数据采集C(适用于梯度、剖面装置、测深、长脉冲供电方式) 85(5)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测定数据采集 (86)10.4航空磁测数据(数据库采集格式) (89)(2)航空磁测勘查数据 (90)11 航天影像数据基本信息表 (91)12 探槽地质编录数据模型 (92)12.1探槽基本信息库(TC_BASEINFO) (92)12.2TC_SURVEY工程测站数据库 (94)12.3TC_SHAPE槽壁与基岩界线轮廓库 (95)12.4TC_SLAYER分层数据库 (96)12.5TC_SSAMPLE采样数据库 (97)12.6TC_FLUTING刻槽取样数据库 (98)12.7TC_SECATT产状库 (99)12.8TC_SPHOTO照片库 (100)12.9分层描述LAYNOTE(以工程编号_导线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102)13 坑道地质编录数据模型 (103)13.1坑道基本信息库(KD_BASEINFO) (103)13.2SURVEY工程测站数据库 (105)13.3SLAYER分层数据库 (106)13.4刻槽取样FLUTING数据库 (107)13.5坑道随机界线ANYLINE分层数据库(顺序采点) (109)13.6坑道SSAMPLE采样数据库 (110)13.7SECATT产状库 (111)13.9PLAM_BASE掌子面基本信息编录数据库 (113)13.10P ARM_S LAYER 掌子面编录数据库 (114)13.11掌子面分层随机界线ANYLINE分层数据库(顺序采点) (115)13.12坑道掌子面SECATT产状库 (116)13.13分层描述LAYNOTE(以工程编号_导线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117)13.14坑道掘井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表 (118)13.15坑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表 (119)14 浅井(小园井)地质编录数据模型 (120)14.1QJ_YJ浅井小园井基本信息库12014.2SLAYER井深分层数据库 (121)14.3BSLAYER井底分层数据库 (122)14.4BL AY A NY井底分层随机界限数据库 (123)14.5刻槽取样FLUTING数据库 (124)14.6BSAMPLE采样数据库 (125)14.7井底刻槽取样YJ_BL AY F LUT数据库 (126)14.8SECATT产状库 (127)14.9BL AY S EC 井底产状库 (128)14.10SPHOTO照片库 (129)14.11分层描述LAYNOTE(以工程编号_导线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130)15 钻孔地质编录数据模型 (131)15.2ZK_CIRCLE回次数据库 (133)15.3ZK_C IRCLE B回次备份数据库 (134)15.4ZK_B ENDING钻孔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 (135)15.5ZK_LAYER分层数据库 (136)15.6分层描述LAYNOTE(以工程编号_层号.TXT为文件名) (137)15.7BSAMPLE标本采样数据库 (138)15.8SPHOTO照片库 (140)15.9FLUT钻孔岩芯样数据库 (141)15.10ZK_C URVE L钻孔测井曲线层记录表 (142)15.11ZK_C URVE P钻孔测井曲线点记录表 (143)15.12钻孔回次水位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表ZK_H YDRO (144)15.13钻孔冲洗液消耗量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表 (145)15.14钻孔岩石花纹基本信息表 (146)15.15钻孔岩石花纹记录表 (147)15.16岩矿心清除(浅埋)登记表 (147)15.17岩矿心缩减保留登记表 (148)15.18岩矿心验收单 (149)15.19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 (150)15.20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 (151)15.21钻孔开孔检查验收单 (152)15.22钻孔终止通知书 (153)15.24钻孔质量验收报告表 (154)16 矿产地图层 (159)17 取样分析结果库数据模型 (161)17.1工作区或矿区化学分析基本信息表 (161)17.2矿石类型表 (162)17.3钻孔样品分析结果表 (162)17.4坑道样品分析结果表 (163)17.5探槽样品分析结果表 (164)17.6浅井样品分析结果表 (164)17.7煤质煤化指标分析结果表 (164)17.8煤矿样品有害元素分析结果表 (165)18 地球化学采分析数据模型 (166)18.1组合样信息表 (166)18.2水系沉积物分析测试数据表 (167)18.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 (168)18.4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 (169)19 区域自然重砂分析数据表 (170)20 地球物理成果数据库 (172)20.1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成果表 (172)(1)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成果表 (172)(2) 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成果表 (174)20.2地球物理成果(异常)剖面图类数据结构 (175)20.3地球物理成果(异常)剖面平面图类数据结构 (176)20.4地球物理成果(异常)平面等值线类图 (177)20.5地球物理成果(异常)断面等值线类图(网格化或点数据结构) (179)20.6电测深曲线图数据结构 (180)21 地球化学成果数据库 (182)21.1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等值线图 (182)21.2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图 (183)21.3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综合异常图 (185)21.4(组合)元素异常区划分 (186)22 地球物理推断地质构造图 (187)22.1推测线性构造图层 (187)22.2推断深部构造单元图层 (188)22.3推断岩浆岩体(含火山岩石及火山机构)含分布图层 (189)22.4推断地层分布图层 (190)22.5重磁推断浅部构造 (192)22.6重磁推断基底等深线 (193)22.7重磁三维反演界面 (193)22.8重磁断面模拟 (194)23 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 (195)23.2推断地层分布图层 (196)23.3推断岩体分布图层 (198)24 遥感推断地质构造图 (199)24.1遥感异常图层 (199)24.2推断线性构造图层 (200)24.3推断环形构造图层 (201)24.4推断地层分布图层 (202)24.5推断岩浆岩体分布图层 (204)24.6推断构造蚀变带图层 (205)25 重砂矿产信息综合异常图 (206)25.1自然重砂矿物异常数据库属性表 (206)25.2矿物分散场图层 (208)25.3重砂汇水盆地异常图层 (208)26 资源储量估算(图)数据模型 (210)26.1矿区总体相关基本数据库 (210)26.1.1矿区边界基本信息数据库 (210)26.1.2矿区(勘查区)剖面线基本信息表 (210)26.1.3矿区(勘查区)剖面线测量数据表 (211)26.1.4工业指标与单工程圈定参数表 (212)26.1.5探矿工程成果登记表 (212)26.1.7断层基本信息表 (214)26.1.8 断层测量点信息表 (214)26.1.9 矿区约束区基本信息表 (215)26.1.10 矿区约束区测量点信息表 (216)26.2矿区(矿)石大体重、岩(矿)石小体重、组合样采样数据模型 (216)26.2.1拣块样及标本登记表 (216)26.2.2岩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 (217)26.2.3岩石全分析样登记表 (218)26.2.4岩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 (220)26.2.5野外音影记录表 (220)26.2.6组合样品登记表 (221)26.2.7样品索引 (222)26.2.8组合样品分析表 (223)26.3单工程矿体圈定 (224)26.3.1工业指标参数信息 (224)26.3.2 矿石类型信息表 (225)26.3.3 矿石品级字典表 (226)26.3.4 矿石品级信息表 (226)26.3.5 相关元素品位范围信息表 (227)26.3.6 深度约束表 (228)26.3.7 成图比例尺配置 (228)26.3.8 单工程矿体圈定信息表 (229)26.4勘探线剖面矿体连接信息 (231)26.4.1矿体连接面积信息 (231)26.4.2夹石面积及坐标信息 (234)26.5块段储量计算信息 (235)26.5.1块段储量值信息 (235)26.5.2各矿体不同级别矿石量、品位计算结果 (237)26.5.3有关块段合并面积统计信息 (238)26.5.4剖面线面积扣除表 (239)26.5.5各矿体不同级别体积、金属量计算结果 (240)26.6勘探线剖面图 (240)26.6.1勘探地形线 (240)26.6.2工程测量点构成的点线区文件 (241)26.6.3岩性信息 (242)26.6.4工程上的样品 (244)26.6.5单工程圈定结果(SingleEngOreBody) (245)26.6.6剖面图主图框(ProfileMapFrame) (247)26.6.7剖面图中平面图(BottomPlan) (248)26.6.8剖面面积的连接OreBodyAreaLink (249)26.6.9单工程圈定结果中的夹石Interlayer.wp (250)26.6.10夹石连接面积(InterlayerAreaLink.wp) (251)26.6.11用来进行连接面积修改的控制点 (251)26.7块段投影图 (253)26.7.1块段投影图主图框(OreBodyMapFram) (253)26.7.2 块段(区)OreblockPolygon.wp (254)26.7.3 块段标注OreblockLabel.wt (256)26.7.4 块段边界线OreblockBoundary.wl (256)26.7.5 工程标注EngLabel.wt (257)26.7.6 见矿工程标注SignOfOrebodyEng.wt (257)26.7.7 矿体边界线OreBodyBoundary.wl (258)26.7.8 未见矿勘探线ExploratoryLineOfNoOreBody (258)26.7.9 见矿勘探线ExploratoryLineOfOreBody (259)26.7.10 剥采比OVERBURDEN_RATIO (260)26.8地质统计学 (261)26.8.1地质统计学组合样品信息 (262)26.8.2块体模型信息 (262)26.8.3变差函数结构表 (263)26.8.4交叉验证信息表 (264)26.8.5估值参数表 (265)26.8.6估值结果表 (266)26.9责任表 (267)26.9.1责任表(点) (267)26.9.2责任表(线) (268)26.9.4 责任表信息 (269)27 异常查证结果表 (270)28 矿点检查结果表 (272)29 区域地质图与地质矿产图 (273)30 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图 (273)30.1综合地质构造图层 (273)30.2含矿地质建造图层 (274)30.3控矿构造图层 (275)30.4矿产地图层 (276)30.5矿化信息及找矿标志图层 (276)30.6蚀变带信息 (277)30.7物、化、遥等综合异常图层 (279)30.8矿产预测远景区图层 (280)30.9找矿靶区图层 (282)30.10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层 (285)31 数据库提交目录组织287附录A(规范性附录) 抽象测试套件291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质领域学科及勘查专业分类1-3级代码292附录C(资料性附录)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成果数据库索引表(原始采集部分)30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成果数据库索引表(综合分析部分)314前言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建设是矿产远景调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数据库的建设摘要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的建设是核查中很关键的一步。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两部分建库内容。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核查;图层;拓扑为了摸清矿产资源家底,全国矿山进行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的建设是核查中很关键的一步。
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两部分建库内容。
根据全国资源储量核查项目组的要求,以矿区成果数据为输入对象,还专为各资源储量核查单位设计开发了一套建库软件《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属性数据库录入系统》。
本次核查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是以录入系统为主。
数据库建设的步骤第一步,先整理好文字和图件,对图件进行分层重命名,分别放入各自的文件夹,命名规则参照《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
其中工程名的命名由《要求》中的11位增至12位,即顺序号由2位增至3位,最后3位也就是我们图的顺序号;图层文件的命名由《要求》中的12位增至13位,其中的后5位,前3位是它所在工程编号的最后3位,后2位是它本身的顺序号;第二步,把18张表中的数据粘到数据库相应的表中;第三步,在辅助软件中检查各表数据,有错误的及时改正,再检查,至完全无误;第四步,在录入系统中导出18张表,参照原始的18张表进行校对;第五步,对图中需要挂接属性的图层进行属性挂接,在辅助软件中进行数据目录结构及文件编码检查,至到完全无误后,自动填写专题图图层数据表,录入系统中的专题图件图层中会被自动填入;第六步,镶嵌配准,看核查矿区的位置是否正确;第七步,在录入系统中生成报告中所需表格,生成吨位模型。
本文以洛宁县陆院沟金矿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建库的全过程。
首先,对所有电子图进行分层重命名及工程文件重命名,命名规则按《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规定,采用图层空间方式、特征谱系分类、顺序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命名。
例如:HJGABA0100101_地理.WT、H1110010G001_套合图.MPJ等。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3.1 目的任务 (1)3.2 部署原则 (1)3.3 工作程序 (1)4. 设计编写要求 (2)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2)4.2 野外踏勘 (2)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5.1 矿产地质填图 (2)5.2 地球化学勘查 (6)5.3 地球物理勘查 (8)5.4 自然重砂测量 (10)5.5 遥感 (12)5.6 矿产检查 (14)5.7 综合研究 (17)6.质量要求 (18)7.提交成果 (19)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19)7.2 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19)7.3 附表 (19)7.4 附件 (19)7.5 附图及图册 (20)7.6 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0)附录A 成果指标 (21)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2)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2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起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技术要求(DOC 26页)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12月目录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目的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部署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编写要求 (1)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1)4.2 野外踏勘 (1)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1)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1)5.1 矿产地质填图 (1)5.2 地球化学勘查 (6)5.3 地球物理勘查 (7)5.4 自然重砂测量 (9)5.5 遥感 (12)5.6 矿产检查 (13)5.7 综合研究 (16)6.质量要求 (18)7.提交成果 (18)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18)7.2 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18)7.3 附表 (18)7.4 附件 (19)7.5 附图及图册 (19)7.6 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19)附录A 成果指标 (20)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1)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22)4. 设计编写要求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各类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编制工作程度图,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
作为设计编写前的必要程序,应以地质成矿观点为指导,按区域成矿单元处理以往化探数据,综合分析1:20万(或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在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的基础上选区,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1. 背景介绍•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矿产远景调查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
2. 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要求•矿产远景调查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方面数据。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测绘技术获取精确的地形地貌数据;–使用地质调查技术获取地质构造、岩性等信息;–运用地球物理技术获取重力、地磁、电法等物理场数据;–运用地球化学技术获取岩矿元素、水质等数据;–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获取准确的空间坐标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求:–运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进行纠正和增强处理;–运用地质建模技术将地质数据转化为数字模型;–运用地球物理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运用地球化学处理技术进行数据评价和解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综合。
3. 数据解释与展示技术要求•在矿产远景调查中,数据解释与展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注意以下技术要求:–运用地质解释技术将地质构造、岩性等信息解释为相应的地质事件;–运用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将物理场数据解释为地下构造;–运用地球化学解释技术将岩矿元素、水质等数据解释为地质过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将不同数据进行融合和综合展示;–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矿产远景进行定量评价。
•数据展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制作专业的地质地图,标注地质构造和矿产远景区域;–制作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突出潜在矿产区域;–制作物理场图像,展示地下构造和潜在矿产区域;–制作地下地质模型,展示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制作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矿产远景的潜在价值和经济效益。
4. 技术要求的优势与挑战•使用先进的数据收集、处理和解释技术能够提高矿产远景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1.简介1.1 目的1.2 背景1.3 适用范围1.4 定义2.数据库需求调研2.1 数据需求确定2.2 数据类型及格式2.3 数据来源与采集方法2.4 数据质量管理3.数据库设计3.1 数据库架构3.2 数据表设计3.3 数据关系建立4.数据库建设步骤4.1 数据库建设准备4.2 数据库创建与初始化 4.3 数据导入与转换4.4 数据库索引与优化4.5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4.6 数据库维护与升级5.数据库应用与管理5.1 数据查询与分析5.2 数据报表5.3 数据库权限管理5.4 数据库性能监控与优化 5.5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5.6 数据库更新与升级策略6.数据库集成与共享6.1 数据库集成需求与方案6.3 数据共享权限管理6.4 数据共享规范与标准7.法律法规与注释7.1 矿产资源相关法律法规7.2 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3 数据共享与开放相关法律法规附件:1.数据库需求调研报告样本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示例注释:1.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指用于存储、管理和分析矿产资源相关数据的数据库系统。
2.数据需求确定:通过调研与需求分析,确定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中所需的数据及其质量要求。
3.数据采集方法:包括现场采集、数据交换与接口、数据挖掘等方式。
4.数据库架构:指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组成部分。
5.数据表设计:指数据库中所需的表结构设计,包括字段定义、数据类型、约束等。
6.数据关系建立:指不同表之间的关系建立,如主键-外键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等。
7.数据库索引与优化:通过建立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方法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
8.数据库备份与恢复:采取定期备份数据库,并能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时恢复数据。
9.数据库维护与升级:定期进行数据库性能调优、系统更新、功能升级等维护工作。
附件3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库评审验收内容一、审查验收步骤1.将以每个核查矿区为单位的ACCESS数据库及图件、图层文件存放到规定的标准数据库汇总目录结构,根目录及ACCESS数据库均按“核查矿区编号_核查矿区中文名”方式命名;2.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的“数据迁移到另一数据库”功能将ACCESS数据库数据拷贝到“数据检查专用库”、改名后替换原ACCESS数据库;3.重复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的“各表数据检查”功能及“目录结构及文件编码检查”功能,分别检查ACCESS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表录入错误及图件图层结构、编码错误,反复修改,直至全部通过查错程序的检查;4.输出18张数据表、对照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使用“矿区成果数据库录入系统”导出核查报告所需各种附表和吨位-品位模型图,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绘出全部图件、对照原始图件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5.再次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检查ACCESS数据库及图件,并确保通过查错程序的检查。
二、审查验收内容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库的评审验收从ACCESS属性数据库、MAPGIS 空间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质量监控及成果汇交三个方面来进行。
评审时请直接在各要点旁的“□”中打√或打×。
(一)ACCESS属性数据库1.18张数据库表数据结构均与“数据检查专用库”的数据结构一致、数据填写均符合ACCESS数据库填表说明要求的规定;□2.已经填写了18张原始数据表及原始资源储量分割数据表,并均有责任人签名;□3.完成录入的ACCESS数据库中18张数据表均已输出EXCEL数据表、对照原始数据表进行人工核对检查、确认无误,并有责任人签名;□4.核查报告所需各种附表和吨位-品位模型图均通过“矿区成果数据库录入系统”导出,附表经专家检查确认数据库中储量数据(核查矿区、采矿权、矿体的累计查明量、保有量、消耗量)与报告中相应数据一致,并有责任人签字。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10-03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3月目录1. 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3.1 目的任务 (3)3.2 部署原则 (4)3.3 工作程序 (4)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4.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4)4.2 野外踏勘 (5)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5)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5.1 矿产地质调查 (5)5.2物探 (10)5.3化探 (12)5.4 自然重砂测量 (15)5.5 遥感 (17)5.6 综合研究 (19)5.7 矿产查证 (25)6.质量要求 (28)7.提交成果 (28)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28)7.2 附表 (28)7.3 附件 (29)7.4 附图(含说明书)及图册 (29)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9)附录A 成果指标 (30)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31)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33)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DD2010-03━━━━━━━━━━━━━━━━━━━━━━━━━━━━━━━━━━━━━━━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和设计编写的依据。
2. 引用标准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3.1 目的任务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区域找矿工作,要求初步查明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