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与肺保护通气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8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适当地应用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挽救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但由于机械通气本身是非生理性的,常规应用可能引起病人肺损伤或使原有的肺损伤加重,导致所谓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并已为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
另有研究表明,严重的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当有关。
在机械通气病人的肺中有细菌移位发生;不适当的机械通气可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它转移至血中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为此,近年来提出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概念,其内容包括:①限制潮气量和气道压即用小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
②在吸气时加用足够的压力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呼气时用适当的PEEP保持肺泡开放,即“肺开放”策略。
一、小潮气量通气应用小潮气量同时限制吸气压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大潮气量或高气道压通气引起肺泡过度扩张,从而导致的VILI。
对于用小潮气量通气时选择的潮气量的大小,以及与常规机械通气在减少病人ICU停留时间,改善病人预后等方面有无差别等关键问题,文献报道中各作者的结论不一,争议颇大。
直至在1999年的全美胸科年会上,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公布了关于小潮气量通气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ARDS病人随机分为2组,小潮气量组V T为6.2ml/ kg,限制平台压小于30cmH2O,常规通气组V T为11.8ml/ kg,限制平台压小于50cm H2O,在841例中发现小潮气量组的死亡率为31%,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的39.8%,同时,小潮气量组的住院时间也较常规通气组明显缩短,为小潮气量通气在临床危重病人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小潮气量通气将引起PaCO2的增高,造成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可引起肺动脉压的升高,影响心肌收缩性,发生心律失常及颅内压升高等诸多不良影响,但如果PaCO2的上升速度较缓慢,许多病人可以耐受100mmHg以内的PaCO2,必须避免引起PaCO2的突然升高或降低,这对病人都是极为有害的。
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近年来随着对VILI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使ARDS机械通气策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过去机械通气的日标是降低呼吸功耗,同时维持气体交换,因此多选择大潮气量通气。
尽管大潮气量可使ARDS患者的动脉C02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但却会增加VILI的风险。
因此,近年来ARDS的呼吸支持目标转变为防控VILI的同时维持机体基本通气和换气需求。
为避免VILI的发生,则需采取小潮气量通气策略。
ARDS的患者“婴儿肺”的概念提示小潮气量通气可避免残存的通气肺组织过度膨胀。
ARDSnet的临床研究证实小潮气量(6ml/kg预计体重)可使ARDS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约9%。
由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通过减少VILI的发生显著降低ARDS的病死率,因此该通气策略也被称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基于小潮气量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成为临床ARDS患者的标准呼吸支持策略。
该策略建议将ARDS患者的潮气量限制在6ml/kg,并将平台压限制在30cmH20(1(cmH2O=0.098kPa)以内。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在一开始就将潮气量限制在6ml/kg。
开始阶段潮气量应设置在8ml/kg,以避免潮气量设置过低造成原来开放的肺泡进一步萎陷。
在初始设置之后的4-6h内,逐渐下调潮气量,最终使平台压低于30cmH20。
为达到目标平台压,潮气量最低可下调至4ml/kg体重。
在临床实践中,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的主要问题是伴随的容许高碳酸血症及其相关风险,如呼吸性酸中毒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等。
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探讨进一步降低潮气量是否可以继续降低VILI的风险。
针对这两方面的考虑,提出了“肺超保护通气策略”。
肺超保护通气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装置的支持下,进一步将ARDS患者的潮气量降至3ml/kg以内。
这一方法既降低r容积伤的风险,又解决了以往高碳酸血症和严重酸中毒的问题。
近期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在Pa02/Fi02(PFR)<150mmHg(lmmHg=0.133kPa)的ARDS患者中实施肺超保护通气策略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着对机械通气的深入研究,一些治疗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通气模式不断更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ALI 实施机械通气, 除了要保证基本的氧合和通气需求, 还应尽量避免VILI的发生。
针对VILI 的发生机制, 相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达到以下两点: ①应使更多肺泡维持在开放状态(维持一定呼气末肺容积水平) , 以减少肺萎陷伤, 其实质是呼气末正压(PEEP) 的调节。
②在PEEP 确定后, 为了避免吸气末肺容积过高, 就必须对潮气量进行限制, 使吸气末肺容积和压力不超过某一水平, 以减少容积伤和气压伤。
压力控制通气策略(确定最佳PEEP)压力容积曲线(P —V) :呼吸系统的P —V 曲线是描述整个呼吸系统静态机械特征, 对于严重肺疾病是唯一测定肺功能的方法。
在曲线的开始段有一向上的拐点称为低位拐点(lower inflection point , LIp) , 代表吸气顺应性改善,是萎陷肺泡复张的点, 所对应的压力(Pinflex) 为逐渐增加PEEP 时肺泡突然大量开放时的压力切换。
在呼气末使用等于或略高于Pinflex的压力水平, 将会产生明显的肺泡幕集作用, 使较多的肺泡维持在开放状态, 从而避免了终末气道和肺泡反复塌陷和复张的剪切力所致的肺损伤。
目前, 许多学者把Pinflex +0.2~0.29 kPa (2~3 cmH2O) 的压力水平作为最佳的PEEP (Best PEEP) , 以此指导PEEP 的调节。
在低位拐点之后, 肺顺应性最大, 容积与压力呈直线关系。
在曲线末可见一向下的拐点, 称为高位拐点(Uperinflection point , UIP) , 所对应的压力以Pdeflex 表示,此点提示当潮气量超过该点的容积时, 大部分肺泡将处于过度扩张状态, 顺应性下降, 容积伤将难以避免。
肺通气保护策略
肺通气保护策略是指采取措施保护肺脏,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组织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
以下是肺通气保护策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控制呼气末正压(PEEP):PEEP的作用是保持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泡塌陷,防止气道塌闭。
但过高的PEEP会增加气
道压力,导致应力性肺损伤。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PEEP水平。
2. 限制潮气量(VT):VT过高会导致大量气体进入肺部,增
加肺组织的张力,导致应力性肺损伤。
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机械通气的情况适当限制VT。
3. 提高氧合水平:提高氧合水平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气道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康复。
可采取一些辅助通气方法,如吸氧、气管切开等。
同时,要注意监测氧合水平,避免过度提高。
4. 外周肌肉训练: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影响恢复。
外周肌肉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生长,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5. 减少气道压力:过高的气道压力会导致应力性肺损伤,尤其是在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情况下。
应该适当减少气道压力,降低肺组织的压力。
总之,肺通气保护策略的核心是保护肺脏、减少机械通气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
为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