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色的月光下bE调高清高考声乐正谱钢琴伴奏谱乐谱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选用这首歌曲作为听赏内容。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展现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3.学会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4.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乐于创作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歌词含义。
2.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咬字等。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歌词或旋律,培养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歌词、旋律等。
2.音响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音响设备正常使用。
3.乐谱:准备歌曲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多次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等。
初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钢琴曲《月光奏鸣曲》,感受其在银色月光下的美妙意境。
2. 通过学习钢琴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钢琴曲《月光奏鸣曲》的背景介绍。
2. 曲式分析:《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特点。
3. 旋律分析:欣赏并学唱《月光奏鸣曲》的主题旋律。
4. 和声分析:分析《月光奏鸣曲》的和声进行及其作用。
5. 节奏分析:掌握《月光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一幅描绘银色月光下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 欣赏《月光奏鸣曲》:完整聆听钢琴曲,感受其在银色月光下的美妙意境。
3. 曲式分析:讲解《月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4. 旋律学习:分组学唱《月光奏鸣曲》的主题旋律,体会旋律的美感。
5. 和声分析:讲解和分析《月光奏鸣曲》的和声进行及其作用。
6. 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月光奏鸣曲》的节奏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曲式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月光奏鸣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唱主题旋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4.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主题旋律时的音准、节奏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3.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月光奏鸣曲》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音乐教材,如《音乐欣赏》等。
2. 钢琴:确保课堂上有一架钢琴用于教学演示。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曲谱。
4. 录音机:用于播放音乐。
声乐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的分析及艺术处理作者:荣豫川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1期摘要:《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爱情歌曲,在国内多次获奖,曾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奖。
作品在演唱方面巧妙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笔者也很钟情此首作品,曾多次参与此歌曲的演出,并认真研究过此曲的艺术处理,查阅时发现关于此曲的研究文献或专著并不丰富,笔者拟借此机会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自身的学习经历,试对声乐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的艺术处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此曲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在银色的月光下》 ;分析 ;艺术处理一、《在银色的月光下》作品简介《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1950年10月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出版《新疆民歌》,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收录其中。
根据书中记载,《在银色的月光下》由王洛宾记录,原词曲作者不详,后由钱琦编曲,黎英海改编。
此曲由蔡琴首唱后,歌曲同歌唱者一起红遍大江南北,为广大听众所喜爱,此曲后由陈功雄编配成同声三部合唱曲,使曲目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这一经典歌曲成功改编后,受到许多合唱团的青睐,迅速传开,影响力越来越大。
成功改编后的合唱曲,巧妙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通过速度、力度、转调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作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这一首由七声音阶写出的歌曲,四三拍,抒情优美,旋律缠绵,给人静寂、空灵、真挚、抒情的印象。
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从发表至今已有60多年,不仅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其传唱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歌曲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沙滩的挚爱,对爱情的向往,形象洗炼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把人们带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沙滩,也把人们带进了主人公那略带忧伤的爱情世界,使人陶醉。
”该歌曲在国内多次获奖,曾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1980年这首歌曲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优秀歌曲收入教材并选入《亚太歌曲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重点感受、表现歌曲: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
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A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二)歌曲学唱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
(强调歌唱姿势)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