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血脂异常指南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417.83 KB
- 文档页数:3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一、背景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的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定期发布相关的管理指南。
二、指南主要内容1、血脂异常的诊断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将血脂异常分为不同类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2、血脂异常的管理指南中详细介绍了血脂异常的管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
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特殊人群的管理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提出了建议,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低于100mg/dl的水平;对于老年人,指南建议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管理方法,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血脂异常。
同时,它也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用药建议。
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四、结论血脂异常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的管理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健康。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血脂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可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其他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等。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指南,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血脂异常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在此,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指南,并列出一些必要的建议,以便您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
一、什么是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肪物质的含量异常高或异常低,主要包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其合成、转运和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二、如何防治血脂异常?(一)改变饮食习惯1.少食高脂、高热量食物。
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奶油类面包、蛋糕、甜点等。
2.要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摄入。
如:鱼、瘦肉、禽类、蛋类、豆制品、莎莎酱、杏仁、芝麻等。
3.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米、面、面包、土豆、玉米等。
(二)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重建健康的身体,提高自己的代谢率,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
每天坚持30-60分钟的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三)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戒烟、限酒可以显著降低特定风险因素。
情绪紧张还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得胆固醇代谢难以达到平衡状态。
(四)药物治疗如果想要控制血脂,改变饮食和运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那些异常严重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医生会根据血脂异常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搭配检查在检查血脂和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之前,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可能会建议您进行一些搭配检查,以确保您的整体健康水平正常。
以上就是关于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详细介绍,我们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身体。
如果您发现自己有血脂异常或其他身体不适,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接受治疗。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解读
严晓伟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4(022)001
【摘要】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于2013年7月发布了《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以下简称《IAS建议》)。
该建议不替代现有的指南,旨在拓展现存指南,在强调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提供了简化的血脂异常诊疗方法,为今后各国血脂异常诊治指南的制定提供国际化的工作框架;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严晓伟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J], 袁小丽
2.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全球建议书解读 [J], 王建旗
3.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布《血脂异常管理的全球推荐》 [J], 凌风(编译)
4.2013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立场报告: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解读 [J], 王贵松
5.《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老
年人血脂管理解读 [J], 张鹏; 刘梅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解读)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
十个成人里面,就有四个患有血脂紊乱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同醇(TC)平均值为4.5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平均值为1.19mmol/L,低HDL-C 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先认识下,什么是血脂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而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指标血脂异常临床分类血脂异常的筛查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1)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血脂紊乱的后果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所以,需要对血脂紊乱者:评估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以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
ASCVD总体发病危险评估流程图a、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血脂异常治疗原则宗旨是防控ASCVD,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死亡等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危险。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3. 定期检查血脂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1)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4.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有ASCVD 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5. 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LDL-C或TC水平对个体或群体ASCVD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但个体发生ASCVD 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胆固醇水平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ASCVD 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
全面评价ASCVD总体危险是防治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
评价ASCVD 总体危险,不仅有助于确定血脂异常患者调脂治疗的决策,也有助于临床医生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者ASCVD 总体危险。
6. 五大治疗原则:(1)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
(2)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3)调脂治疗需设定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8 mmol/L;高危者LDL-C<2.6 mmol/L;中危和低危者LDL-C<3.4 mmol/L。
(4)LDL-C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低50%。
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