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97569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2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Sepsis)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它通常由细菌、病
毒或真菌引起,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生。
当细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进入
血液中,人体便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炎症细胞,加重呼吸困难。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它会导致血液凝固、血流阻塞、组织萎缩、脏器功能受损,并逐渐发展为休克或死亡。
脓毒血症的症状很难确定,因为它可能伴随着许多其他问题,例
如关节疼痛、恶心和呕吐、皮疹和关节肿胀等。
因此,只有由医生专
业确诊时,才能确定脓毒血症的病情。
如果被及早诊断,脓毒血症可
能会得到有效治疗。
治疗通常由抗生素组成,其中一些可能会被注射
或给予口服。
如果抗生素无法控制病毒,患者可能需要血液流变治疗
或血液体液置换。
此外,病人还需要接受支持性疗法,以管理疼痛或疾病造成的其
他不良反应,并帮助促进恢复。
脓毒血症的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
人情况来安排,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虽然脓毒血症是危及生命的,但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仍有机会恢复健康。
脓毒血症:针对感染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患者尽管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血乳酸2mmol/L 以上。
A.早期复苏1 对脓毒症诱导的低灌注,在开始的3h内,给与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进行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CVP/血乳酸/平均动脉压/下腔静脉变异度等)。
2、对于脓毒性休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我们推荐初始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
3、对于乳酸水平升高,提示组织低灌注的患者,我们建议进行乳酸指导性复苏,并将乳酸恢复正常水平。
B.脓毒症筛查以及质量提高C.诊断:常规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微生物培养。
D.抗微生物治疗:在识别脓毒症或者脓毒性休克后1h内尽快启动静脉抗生素使用,经验性使用一种或者几种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以及潜在的真菌或者病毒,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一旦可以确认微生物,同时药敏结果已经明确,和/或充分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需要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转化为窄谱,针对性用药。
抗生素治疗疗程为7-10天,对于大多数严重感染相关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是足够的E.感染源的控制F.液体治疗1.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在改善的前提下,当持续进行液体输注时,使用补液试验。
2.在早期液体复苏以及随后的容量置换中,首选晶体液。
也可以使用平衡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
当需要大量的晶体液时,可额外使用白蛋白;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血容量的扩充。
G.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1.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首先的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加用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U/min)或者肾上腺素以达到目标MAP,或者加用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U/min),以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
2.在高选择性患者群体中,使用多巴胺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及绝对或者相对心动过缓低风险),不推荐使用低剂量多巴胺用于肾脏保护。
脓毒血症名词解释医学1. 疾病定义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发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2. 病因脓毒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存在于人体内部或外部,如皮肤、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细菌便可能乘虚而入,引发感染。
3. 病理生理当病原体侵入血流后,身体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各种炎症因子。
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全身性炎症。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感染,炎症反应会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 临床表现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
5. 诊断标准脓毒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特征包括体温过高或过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升高也可能提示脓毒血症。
6. 治疗方案脓毒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 早期识别和去除感染源:如及时处理伤口、清除感染病灶等。
* 抗生素治疗:针对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
*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 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
7. 预防措施预防脓毒血症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例如,保持个人卫生、加强营养、适当锻炼等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及时治疗各种感染病灶也是预防脓毒血症的重要措施。
8. 护理与康复对于脓毒血症患者,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
护理上,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保持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
康复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9. 预后与转归脓毒血症的预后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有关。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然而,如果脓毒血症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可能严重危及生命。
脓毒血症概念
脓毒血症,又称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在血液中存在有效的病原体,并伴随有全身炎症反应和损伤多个器官系统的症状。
脓毒血症是一种危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在脓毒血症中,病原体进入循环系统并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个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低血压、呼吸急促、皮疹等。
此外,脓毒血症还可以导致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心脏等多器官系统出现功能异常。
脓毒血症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引起脓毒血症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脓毒血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新生儿、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等。
治疗脓毒血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迅速采取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常规治疗包括给予静脉抗生素、纠正体液失衡、支持器官功能、控制感染病灶等。
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重症监护和机械通气等治疗。
预防脓毒血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加强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病残率。
因此,对于病情可疑的病人,及早寻求医疗帮助,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重症脓毒血症的临床科普重症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病状,若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本文详细介绍了重症脓毒血症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科学认知重症脓毒血症,以便及时发现、科学应对,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
一、定义重症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是脓毒血症发展的严重阶段,即在脓毒血症基础上,伴随着器官功能损伤和危及生命的严重病情。
脓毒血症(Sepsis)是指存在感染征象,并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受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
当脓毒血症的病情失去控制,伴随着器官功能的不断恶化,便会发展为重症脓毒血症。
二、病因重症脓毒血症的发病原因通常是感染源无法及时控制。
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这些病原体可能侵入人体引发局部感染,如肺部、食管、泌尿道和皮肤等部位。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加剧病情的恶化。
重症脓毒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除了感染因素外,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年龄较大(大于60岁)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肿瘤、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以及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免疫抑制剂使用和器官移植等情况,都增加了患重症脓毒血症的风险。
此外,创伤、手术、住院和使用抗生素等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脓毒血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重症脓毒血症的形成过程。
三、症状3.1发热或低体温患者体温异常,高于38℃或低于36℃,这是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常见表现之一。
3.2心率加快患者持续的心率超过90次/分钟,这是机体为了增加循环血量、维持器官功能而采取的生理反应。
3.3呼吸急促患者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大于20次/分钟),这反映了炎症、氧需求增加和代谢紊乱等因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4白细胞计数异常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即大于12,000/μL或小于4,000/μL,这表明免疫系统参与了感染的防御反应。
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疗脓毒血症,又称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
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常见病因】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儿童期败血症多见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因为:①年龄愈小,机体免疫功能愈差,局部感染后局限能力愈弱,极易导致感染扩散;②由于小儿时期皮肤粘膜柔嫩、易受损伤,血液中单核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差,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亦低,为败血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③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白血病和肿瘤患儿用化疗或放疗时等均可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败血症。
各种病原菌常循不同途径侵人机体:葡萄球菌常经由毛囊炎、疖、脓肿、脓疱病、新生儿脐炎等皮肤感染侵人机体,或由中耳炎、肺炎等病灶播散入血;革兰阴性杆菌则多由肠道、泌尿系统、胆道等途径侵人;绿脓杆菌感染多见于皮肤烧伤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医源性感染,如通过留置导管、血液或腹膜透析、脏器移植等造成者则以耐药细菌为多。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脓毒血症(sepsis),又称为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
它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病原体带到全身各器官,并引发炎症反应。
脓毒血症可能对机体产生广泛的影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反应,其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炎症反应、自体免疫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
当感染引起组织损伤时,炎症反应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自体免疫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可能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
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两个互相矛盾的情况。
脓毒血症是一种非常严重且有潜在危险的疾病。
患者常常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快速呼吸、心率增快、低血压等症状。
病情进展后,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衰竭、肺炎、消化系统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脓毒血症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炎症标志物检测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来进一步评估病情。
治疗脓毒血症的关键是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
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容量复苏、炎症调节、对症支持治疗等。
抗生素是治疗脓毒血症的首选药物,但需要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
容量复苏是通过给予大量静脉液体以纠正低血容量状态,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
炎症调节包括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器官损伤和调节免疫功能等。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维持呼吸功能、心律稳定、液体平衡、营养支持等。
预防脓毒血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和加强免疫力。
控制感染源包括强调手卫生、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清创伤和留置导管时注意无菌操作等。
加强免疫力包括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避免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总之,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和预后取决于早期干预和积极治疗的效果。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septicemia)是一种机体由于受到致病细菌的攻击而
引起的全身性的感染。
它是由于致病菌、真菌或病毒之间的交互作用
所引起的,以血液侵入机体内部后,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毒素,进而
导致大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脓毒血症可以通过外部传染或内部感染来发展。
当外源感染物如
细菌侵入机体内,发展成脓毒时,称为外源性脓毒血症。
而当感染已
经存在于机体内部,只是无害,或者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才能够发挥它
们的毒性时,就称为内源性脓毒血症。
一般来说,主要的病原体有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
以革兰氏阳性菌最为常见,而其他病原体也能够引起脓毒血症。
脓毒
血症体内免疫反应极为重要,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发病
与否。
脓毒血症的症状往往是全身性的,包括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口干、皮疹、脱水、精神减退、头痛、心悸、肝、脾肿大等。
若不及
时受到治疗,脓毒血症往往会危及生命。
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抗生素治疗,而且还要考虑抗炎
症和抗氧化药物的应用,目的是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以
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还要考虑到支持性治疗,如营养支持、氧分
子支持等,以促进机体的健康恢复。
这个表格可能对第一题有用,诊断依据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脓毒血症属于病情较重的全身化脓感染之一。
成团的大量细菌集中在一起即形成细菌栓子,当细菌栓子间歇侵入人体血循环中,并停留于身体某处,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时,称为脓毒血症。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临床突出的表现是多发脓肿的形成。
脓毒血症 - 病因一)非感染因素:严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
(二)感染因素:各种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毒素。
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
(三)诱发因素1、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慢性病、营养不良;2、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抗癌药、广谱抗生素;3、局部病灶处理不当;4、长期留置静脉导管。
(四)病原菌1、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主要金葡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倾向于血液播散,转移性脓肿;肠球菌:肠道常驻菌,参与各部位的多菌感染,耐药性强。
2、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脓毒症:主要由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引起;主要毒性为内毒素,抗生素对其无效。
特点:症状严重,易发生感染性休克。
3、真菌性脓毒症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属于条件性感染表皮葡萄球菌1、有较严重的原发感染病灶。
2、全身炎症反应。
①起病急、发展快;②高烧40-41℃或T<36.5℃;③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腹胀);④呼吸困难,脉搏细速;⑤感染性休克;⑥肝脾肿大、黄疸;⑦代谢失调;⑧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⑨白细胞计数升高,大于2万-3万,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⑩血细菌培养阳性。
此外在肺、肝、脑、肾可能出现脏器脓肿,尤以肺脓肿最多见;还可出现纵隔感染、膈下脓肿等。
脏器脓肿经X射线、B超、CT等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器官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具有累积效应,临床上每增加一个器官衰竭,死亡率将增加15%~20%。
重症脓毒血症平均有两个器官衰竭,死亡率约30%~40%[5]。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可进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死亡率高,为了了解影响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学者通过回顾性的研究,讲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康复组和死亡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于脓毒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
本研究表明危重脓毒症年龄相对偏小的病例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清蛋白是评估危重患者营养状态的较可靠指标,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与代谢消耗增加、肝脏合成能力下降、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
研究提示死亡病例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病例,说明血清清蛋白水平可反映疾病危重程度,是影响危重脓毒症病例预后的危险因素,降钙素原可反映全身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当严重细菌、真菌感染、脓毒症时降钙素原水平会升高,原因可能与细菌内毒素的诱导有关。
本研究中院内死亡病例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存活病例,说明降钙素原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院内死亡组病例血清乳酸水平、脓毒性休克比例均高于康复出院组,原因与感染较重的病例容易进展为脓毒性休克有关,由于休克加重会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从而使患者血清乳酸水平相应升高。
综上所述,危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年龄、2型糖尿病、APACHE/1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脓毒症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1]。
脓毒症的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学者表示ICU脓毒症患者入院72h内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会显著上升,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浆HBP、血清PCT及全血WBC对ICU脓毒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上述3项指标对早期诊断严重脓毒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诊疗的重要依据[2]。
谵妄是指患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以急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大脑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水平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活动力下降和睡眠 - 觉醒周期紊乱,患者发生谵妄后,导致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以及院内病死率上升等近期负性临床结局,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生存率降低等远期影响,学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 2017 年 1月至 2018 年 6月入住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患者,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法确定 ICU 谵妄的预测因子,得出:谵妄是神经外科 ICU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急性脑综合征。
名词解释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Septicemia),又称为败血病,是一种全身性传播性
疾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脓毒血症是一种激素相关的全身性感染,
由于细菌多样化的不同特征,可以传播到体内任何部位,如血液、神
经系统、尿路、呼吸道。
被细菌感染后,体内免疫系统开始产生足够
多的酶来杀死致病细菌,同时体内会分泌出属于机体特性的物质,如
血清素和白介素,以抗击细菌感染。
有时,一些重复感染或使人免疫
力抑制的因素会增加脓毒血症的风险,如慢性病、手术插管、瘤胞病、糖尿病和艾克曼综合症。
脓毒血症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惊厥、休克、血压降低,心律失常
和呼吸困难等。
同时,病人也可能出现皮疹、皮肤潮红、口腔菌群异
常增加、肝毒性症状和脐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症状通常因人而异。
治疗脓毒血症要及早,否则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通常的治疗方
法是用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特别是使用唑巴明和头孢类药物,
也可以使用抗菌肽等其他药物,同时用输液治疗,如氯化钠和注射维
生素C等。
如果脓毒血症情况严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比如清理败
血性感染的组织、治疗休克以及补充血浆等。
重要的是,要尽早发现和确诊脓毒血症,并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病情,以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遵医嘱服药,保持免疫力,定期体检,
避免重复感染,控制血糖,做好抗感染和疾病预防,及时治疗感染和
手术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都可以有助于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