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高一化学胶体(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相互间无规则排列的微细颗粒组成。
这些颗粒通常处于介于分子和普通的宏观颗粒之间的规模范围内。
胶体是混合物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存在于液体、固体和气体中。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胶体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胶体的形成是由于颗粒的分散行为。
当粒子的尺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时,它们会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
这些颗粒被称为胶体颗粒,它们分散在连续相中。
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胶体中,颗粒不会自行从连续相沉淀出来,这是与悬浊液和溶液的主要区别之一。
第二,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它们表现出碳层状结构、散射光、Tyndall效应和布朗运动等特征。
其中,碳层状结构指的是胶体颗粒表面附着有一层分子层,在这层分子层上,分子的形态有各种可能,可以吸附其他分子、离子或电荷。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胶体具有吸附、吸附性能强、能助一些化学反应进行等特点。
第三,胶体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胶体颗粒的直径小于10纳米时,它们被称为胶小颗粒。
这些胶小颗粒在溶剂中遵循布朗运动,即呈现出一种随机不规则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是由于胶体颗粒与溶剂分子碰撞的结果,胶体颗粒受到分子撞击的推动而运动。
布朗运动是胶体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研究胶体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最后,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胶体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
在生物学中,许多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和介质都是胶体。
在医学中,胶体被用作药品的载体,以便更好地递送药物到特定部位。
在工程学中,胶体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其成为涂料、液体制剂和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的重要成分。
在环境科学领域,胶体在污染物的吸附和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了解胶体的形成机制、特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原理和发展。
高中化学教案胶体主题:胶体
目标:了解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一、胶体的定义
1. 什么是胶体?
2. 胶体的特点是什么?
二、胶体的性质
1. 胶体与溶液、悬浮液的区别
2. 胶体的颗粒大小
3. 胶体的不可分离性
4. 胶体的渗透性
5. 胶体的光学性质
三、胶体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应用
2. 工业领域中的胶体应用
四、实验
1. 制备一种胶体
2. 观察胶体性质的实验
五、讨论与总结
1. 胶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胶体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六、作业
1. 描述一个你知道的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思考一个可以利用胶体的创新设计方案
七、评价
1. 总结胶体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你对胶体的理解有没有改变?
八、扩展阅读
1. 胶体化学的更深入研究
2. 胶体在不同领域的新进展
可能所需时间:1-2课时
备注: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胶体粒子的结构与胶体的聚沉一、胶体的结构以AgI 胶体为例说明胶体的形成及结构:1.胶核及吸附①胶核的形成若将3AgNO 稀溶液与KI 稀溶液混合后,将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33KNO )(AgI KI AgNO +=+胶体生成m 个AgI 分子聚集成直径为1nm ~100nm 范围内的微晶粒子是分散质的核心,称之为胶核。
②胶核的选择性吸附体系中有多种离子,如-+-+3NO K I Ag 、、、等,胶核吸附何者?实验表明胶核选择性吸附与其组成有关,浓度较大的离子,例如制备AgI 时,如果KI 过量,胶核就优先吸附了n 个-I 而带负电荷,反之,若3AgNO 过量,则吸附了n 个+Ag 而带正电荷。
③反离子的分布与体系中的胶核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如KI 过量时的+K 或3AgNO 过量时的-3NO 就是反离子,体系中的反离子受到两种相反的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由于反离子带有与胶核表面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所以反离子与胶核间将产生静电作用,使反离子尽量靠近胶核分布。
分子热运动:反离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这种运动驱使反离子趋向均匀分布。
静电作用和分子热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体系反离子按一定的梯度分布,即自胶核表面向外,单位体积的反离子数目越来越少。
2.胶粒与胶团靠近胶粒表面的n -x 个反离子,由于受到较强的静电作用,因而较紧密地束缚在胶核周围,与胶核表面吸附的离子共同组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构成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包括在一起称为胶团。
较外层的x 个反离子,由于受到静电作用力很弱,很疏松地分布在胶粒的周围,称为扩散层。
从胶团的结构可知,由于吸附层内-3NO 离子或+K 离子数目少于+Ag 或-I ,因此胶粒是带电的,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由于扩散层并不与胶粒一起运动,因此,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为一个整体而向某一电极移动,而扩散层的离子移向另一电极。
二、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1.胶体的稳定性从理论上讲,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粒有相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降析出的趋势。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2.能运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重难点】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现象、聚沉以及电泳)。
【课前预习区】1、称为分散系。
试根据分散系定义说明硫酸铜溶液中分散质是,分散剂是。
2、简述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及具体类别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案导学】【问题组一】1、清晨,在茂密的森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树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2、列举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与胶体有关的现象。
3、如何简单区分胶体和溶液?【规律总结1】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胶体分散系:① FeCl3溶液、AlCl3溶液或明矾溶液;水玻璃、肥皂水等形成胶体②其他:有色玻璃、土壤胶体、烟、云、雾2、几种分散系的比较[注意]①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决定了各分散系的性质的不同。
②胶体按照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许多粒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碘化银胶体分子胶体:高分子的单个分子的直径已达胶体粒子的范围,如:淀粉、蛋白质等分子。
③若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发生改变,则分散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即溶液、胶体、浊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C.胶体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2、医学上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应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血液内毒性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化学高一知识点归纳必修一胶体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
它有着许多有趣且重要的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等内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胶体的概念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微细分散相,另一种物质是连续相。
微细分散相的粒径一般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呈现出浑浊或乳白色的外观。
二、胶体的分类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性质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乳胶三种类型。
溶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是固体或液体。
凝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乳胶的连续相是液体,分散相是液体。
三、胶体的性质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分散或凝聚。
2. 色散性:胶体表现出良好的色散性,呈现出乳白色或其他颜色。
3. 光学性质:胶体具有散射和吸收光线的能力,导致光的路径改变和颜色变化。
4. 流动性:胶体可以流动,但粘度较高。
5. 过滤性:胶体不能通过常规过滤器进行分离。
6. 电性质:胶体具有电荷,可以表现出电泳现象。
四、胶体的制备胶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溶胶凝胶法、凝胶法、与化学反应法、共聚合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制备胶体的方法。
五、胶体的应用1. 医药领域:胶体在药物输送系统中起到载体的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疗效。
2. 日用品领域:胶体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和清洁产品等。
3. 材料科学领域:胶体可以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涂层材料的制备。
4. 环境治理领域:胶体在水处理和废物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5. 生物技术领域:胶体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生物成像技术的开发等。
综上所述,胶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具有丰富多样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知识和应用化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胶体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同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 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2、、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水和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高中化学胶体试讲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见胶体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
2. 胶体的分类及特点;
3. 胶体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牛奶、果汁
等是什么组成的?为什么有些乳液看起来很稠密,有些却很稀?引导学生认识到胶体的重
要性和广泛应用。
2.讲解:
(1)胶体的概念: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形成的,其中一种物质以微粒的形式分
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溶液。
胶体的微粒在溶液中不沉淀,在能通过滤纸的水溶液
中不能看到。
(2)胶体的性质:具有无色、透明、不沉淀等特点,具有粘性和黏度,不易通过滤纸。
(3)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状态和组成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等。
具体分类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应用案例:
(1)生活中的应用:牛奶、果汁、刷墙涂料等都是胶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2)工业中的应用:橡胶、胶水、油墨等都属于胶体材料,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了胶体的概念、性质、分类及应用。
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
化学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应深入了解胶体的特点和应用,为今
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胶体的性质1.(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则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A.雾是一种胶体 B.光是一种胶体C.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m~10-7m D.雾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A、雾是一种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A错误;B、雾是一种胶体,光不是,B错误;C、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m~10-7m,C正确;D、雾作为一种胶体,确实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这也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D错误,答案选C。
2.(2020·贵州省织金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下列液体中,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早晨树林里的雾②牛奶③豆浆④H2SO4溶液⑤硫酸铜溶液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全部【答案】A【解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①早晨树林里的雾、②牛奶、③豆浆都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H2SO4溶液、⑤硫酸铜溶液都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②③。
答案选A。
3.(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盐卤做豆腐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照到蛋白质溶液里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束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答案】D【解析】A. 在豆浆里加盐卤做豆腐属于胶体的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A错误;B. 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属于胶粒遇盐碱地里的电解质发生聚沉,与胶体性质有关,B错误;C. 一束平行光照到蛋白质溶液里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束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C错误;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化学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此时生成的Fe(OH)3是沉淀,而不属于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D正确。
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1.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烟、雾、有色玻璃、水晶、土壤、血液2.Fe(OH)3胶体制备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3.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为4.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5.提纯胶体的实验操作名称为6.电泳现象证明(注意胶粒不带电。
)7.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中,能透过滤纸的有,能透过半透膜的有。
8.以下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胶体性质的原理是①河流入海口形成沙洲②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侧面有光亮通路③血液透析④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尘④“往伤口上撒盐” ④卤水点豆腐9.已知H3PO3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K2HPO3,则KH2PO3是盐,H3PO3是元酸10.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但是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酸。
只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它的碱性氧化物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碱。
11.下列物质中: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④碳酸钠粉末④蔗糖晶体④熔融NaHSO4④FeSO4·7H2O晶体④液氨④氢氧化铁胶体(1)属于电解质的是,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属于分散系的是。
(2)写出④在该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以及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2.(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非溶液体系无法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NaHCO3受热分解不能写成写成:2HCO3- ≜CO32-+CO2+H2O。
(2)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类物质能拆成离子形式:。
(3)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④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④醋酸和氨水反应④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呈中性13.常见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法:①反应是否符合事实?②拆不拆?③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14.写出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表:氧化性:MnO4-> Cl2 > Br2 > Fe3+ > I2 > S还原性:Mn2+ < 。
高中必修高一化学胶体(人教版)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
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
KI+AgNO3=AgIdarr;+KNO3(黄色
darr;)Na2SiO3+2HCl=H2SiO3darr;+2NaCl(白色darr;)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当然,胶体中
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gt;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Al3+gt;Fe3+gt;H+gt;Mg2+gt;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gt;NO3-gt;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③ 明矾、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含水4%的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总结高一化学胶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帮助,祝大家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