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书分享—— 三(1)班第15期读书分享会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1
《爱的教育》好书分享交流《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这本书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那么当下我们在渗透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困惑,历经失败、反思、学习后最终认识到:“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无条件地关注和接纳每个孩子以及孩子的整个世界,被这样爱着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我看完这本书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师生之爱、父母之爱、祖国之爱,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和大家展开来分享。
首先是“师幼之爱”。
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在我们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孩子会故意捣乱,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如果此刻我们没有理解孩子,可能会进行批评,但是他捣乱的行为还是会继续,于是我们会困惑,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静下来心来去观察,随着观察的深入和广泛,我们会发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孩子。
当下我们正在开展的一对一倾听记录,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平时在班级和老师同伴不沟通、不交流,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如果我们不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不去解读他的表征作品,单从他的表征内容来看,我们会出现这样的评价:“表征水平低或者不会表征”等,但当我们尝试去解读他的表征作品时,我震撼到了。
他指着自己的表征作品说:“今天我去野战区了,这个穿绿色衣服的就是我,我手里握着一把枪,周围都是我的战友,长大了我想当一名警察。
我们口中所谓的“特殊”孩子完整地把游戏过程讲了一遍,他还“特殊”吗?不,他只是不爱表达,但当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关注,感到无条件的爱时,改变和发展才得已开始。
《爱的教育》就像是心灵鸡汤,给我带来的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父母之爱。
有个名叫马尔可的男孩。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交流(精选5篇)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交流【篇1】“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我始终认为人们的行动是他们的思想的最好证明。
”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则非常势利,他(她)们的行为准则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义面前也不放弃讨价还价。
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哲学必然会遭到人们的鄙弃。
因为虚伪换不来真情,冷酷换不来热忱。
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义,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帮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
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私利不去,公道则亡。
反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幸福,就是给自己幸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
”真情,让你我心灵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
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分享(精选10篇)《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分享(篇1)《爱的教育》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
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
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
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
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
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
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
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走进——《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一、谈话导入:师: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
一百多年来,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风靡全球。
两个月来,我们在共同阅读着《爱的教育》,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十月这一部分内容,分享一下读书的快乐和收获。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走进作品知作者,二、第一个环节:走进作品知作者《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谁呢?(亚米契斯),对,他是意大利的著名儿童作家,他的这本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经出版,即轰动意大利,《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我国翻译这本书的夏丐焉老先生用了三天三夜留着泪将书读完,翻译的过程中,他也是常常留着泪的。
亚米契斯说:“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
三、第二个环节:主要内容我知道师:《爱的教育》是一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谁能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生1:《爱的教育》是主人公安利柯写的一篇篇日记。
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生2:《爱的教育》主要介绍安利柯的生活与学习。
写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小故事、父母写给他的信、老师每月讲的故事。
四、第三个环节:感人故事我能讲师:《爱的教育》是一部爱的赞美诗,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那么,十月日记中哪一个故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生1: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意外事件》。
故事讲的是洛贝谛在上学的路上,为救一个摔倒的小孩,而被马车轧,还有他一醒来就问自己的书包呢。
他那么勇敢,又那么爱学习,真是太感动人了。
生2:我最喜欢《打扫烟囱的小孩》这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打扫烟囱的小男孩把挣到的钱弄丢了,女校的同学知道后,纷纷为他捐钱,送他鲜花的感人故事。
女生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女孩把衣着破烂的小男孩围在中间,不断地往他手里塞钱,朝他身上插花。
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读书体会,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小作品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4.能以“爱”为主题,写写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爱的教育》一书,圈圈画画,写下自己的感受。
2.查阅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相关资料。
3.学生准备汇报阅读所得。
【活动过程】一、激情引入活动师: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线》《卡罗纳》等课文,犹如一首首“爱的旋律”,唱出了令人感动的人间真情。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也颂扬了这样纯真的情感。
开学以来,我们共同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一下读书的快乐和收获。
二、漫谈《爱的教育》(一)畅谈作者生平:师:我们知道,《争吵》《卡罗纳》都选自《爱的教育》一书。
对这部书的作者——亚米契斯,你们有哪些了解?生1: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了许多特写、报道、短篇小说,后汇集成《军营生活》出版。
生2:亚米契斯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生3: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经出版,即轰动意大利,仅出版的头两个月,该书就再版40多次。
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体。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二)简介主要内容:师:的确如此,《爱的教育》是一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谁能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生1:《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全书共100多篇文章。
它通过安利柯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交流《爱的教育》是法国作家法迪奥·多斯通的作品,这是一本以法国学校教育为背景的小说。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爱与教育、自由与约束、权威与反抗等问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在小说中,教授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兴趣的过程。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象征。
因此,仅仅追求学生的成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爱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要以爱为基础。
教育者应该充满爱心,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怀,也包括对他们的要求和引导。
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教育者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只有通过真正的爱和关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成长为自信和独立的人。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平衡。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但是,过多的自由也会导致学生无法自律和约束。
所以,教育者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则。
只有在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才能使教育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权威与反抗的问题。
小说中的教授们以权威的姿态来对待学生,但是这种权威并没有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
相反,学生们选择反抗和抵抗权威的压迫。
这让我反思了权威的本质。
权威不应该是一种强加于人的压力,而应该是一种来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
教育者应该通过自己的温暖与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只有当权威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分享《爱的教育》是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菲力普·卡里的成长过程,揭示了爱与教育的重要性。
小说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菲力普从小学时期到成人的成长经历,其思想观念、价值观的转变以及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的交流而形成的性格塑造。
整篇小说通过菲力普的回忆,层层揭示了影响他成长的重要人物。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他的父母对他的外貌表示遗憾,但他们对他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培养却是无微不至。
他的母亲非常了解他的情感需求,对他关怀备至,给予他温暖和安全感。
父亲则更加严厉和要求严格,但其实是出于爱才对他进行的教育。
父母的爱与教育让菲力普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做出自己的选择。
除了父母,菲力普的叔叔普尼姆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普尼姆是一位唐老鸭般的人物,重视享乐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他对菲力普的影响在于教会他感受生活的美妙和追求自己真实的梦想。
他鼓励菲力普学习音乐,培养了他的艺术才华,并帮助他认识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的重要性。
菲力普在学校的教育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小说中描述了菲力普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困惑,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个体需求和兴趣的关注。
在学校,菲力普遇到了一位对学生关怀备至的老师克罗斯比,她给予了他积极的激励和指导。
克罗斯比给菲力普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进入大学后,菲力普遇到了著名哲学家斯坦利。
斯坦利对菲力普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他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斯坦利,菲力普了解到自己对哲学的热爱和才华,最终成为了一名哲学家。
斯坦利一直关注着菲力普的学业和人生,为他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小说中有一段情感线,是菲力普与他的表姐索菲娅之间的爱情。
索菲娅是一个不美丽但善良而聪明的女孩,她一直默默地对菲力普付出着爱。
菲力普曾经因为她的不美丽而对她有所排斥,但最终,他通过与索菲娅相处,逐渐发现她的内在美和她对自己的爱。
2024年《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交流范文《爱的教育》是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çois Mauriac)所写的一部小说。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格瑞高尔的成长过程,他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经历了各种挣扎和困惑,最终通过爱的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本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纠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一点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格瑞高尔是一个内向而感情丰富的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他对于爱和性的探索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类复杂内心的深刻洞察。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人性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但同时我们也都是有欲望、痛苦和渴望的人。
通过对格瑞高尔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这本书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书中,格瑞高尔通过与家人、老师和朋友的关系和交流,逐渐明白了爱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温暖,也发现了爱的无私和包容。
这让我反思,教育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的培养。
只有通过爱的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责任感且有爱心的人。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对宗教和道德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通过描写格瑞高尔内心的挣扎和信仰追求,反映了宗教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和塑造。
格瑞高尔在求学时曾陷入道德的迷茫和矛盾中,他对于宗教和信仰的探索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这让我再次认识到,宗教是人们寻求内心平静和安宁的一种途径,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信仰和希望。
尽管每个人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方式可能不同,但我认为宗教依然是人心的寄托和慰藉之地。
总的来说,读完《爱的教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爱的教育》班级读书分享会设计意图: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中建议:“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作为正是读书黄金时代的孩子们,就更需要以书为伴。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滋养童心,让书香增长孩子们的才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1、在好书交流赏读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学习读书笔记的方法,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文字鉴赏能力。
3、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受到爱的教育,启迪学生拥有爱心,学会关爱。
教学策略: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走到台前,在老师的引领下,成为阅读感悟的真正主人。
班级读书会前的准备1、收集学生的提问、阅读记录表。
2、根据需要调整课桌椅,推荐小组合作式3、根据需要适当布置教室环境教学过程:一、交流读书名言,激发兴趣师: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啊,书籍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书或读书的名言。
谁能说上一两句?生交流读书名言。
二、交流主要内容师:读完了这本书,谁能告诉大家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生概括。
三、交流主要情节师:那么,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有哪些角色?谁是主角?主角的个性是怎样的?除主角外,你还喜欢哪个角色?我们认识的人中谁和主角很相像?书中的哪个角色和其他书中的角色相像呢?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些故事呢?四、交流展示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收获多多,现在就让我们分小组来作个交流展示吧!1、大宝藏:瞧,我积累的好词佳句2、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3、故事复述:把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五、给自己打分1. 前段时间,老师给你们介绍了一位好朋友——《爱的教育》给大家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要是让你打个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爱的教育》读书分享第一篇:《爱的教育》读书分享《爱的教育》读书心得分享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
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
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
针对教育问题而言,这本书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哪些是“要”坚持的哪些是“不要”坚持的?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学生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训斥学生而不容许学生说“不”,那无疑会让学生与老师产生距离感,教师也就越来越难走进孩子的内心。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