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汇总园林绿化是城市和社区美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常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本文将对园林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汇总和简要介绍,以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
一、植物病害1. 灰斑病:主要影响植物叶片,导致叶片变黄、落叶,严重时会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种植、合理施肥和及时清除病残体。
2.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形成黑色炭疽斑。
炭疽病传播迅速,可采取及时剪除受害部分、清除病残体、使用消毒剂等综合防治。
3. 软腐病:常见于果蔬的储存和运输环节,导致果实腐烂变质。
应保持蔬果的透气性,控制储存温度和湿度,适时清除病残体。
4. 白粉病:植物叶面出现白色粉状,影响光合作用。
可采取适时喷洒硫磺剂、保持通风良好等方法进行防治。
二、植物虫害1. 蚜虫:常见于叶片的嫩梢和嫩叶上,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可通过喷洒高效低毒的药物、增加天敌的种群等方式进行控制。
2. 蜘蛛螨: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植物叶片脱水枯黄。
可使用农药喷洒、定期叶面清洗等方式进行防治。
3. 杀虫蛾:以植物幼苗和嫩叶为食,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可采取手工摘除、诱虫板、引入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
4. 金龟子:以植物根部为食,导致植物死亡。
使用专业昆虫药剂或提前清除受感染的植株,是防治金龟子的有效方法。
三、水生植物病虫害1. 藻类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可通过物理除污、水质调节、生物控制等方式维持水体健康。
2. 螺旋藻:富营养化水体中孳生的一种蓝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可通过增加水草、增氧设备等形成生态平衡。
3. 漂浮植物:漂浮植物快速繁殖,会遮光影响水中植物的生长。
可通过手工清除、增加鱼类等方式控制其生长。
总结:园林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多种多样,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害虫的繁殖,保护植物的生长。
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积极推行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绿化质量,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收到显著阻碍,正常的生理程序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花、叶、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植株死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产量及质量,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这种现场称之为病害。
2.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称之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亦称为生理病害。
4.侵染型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能相互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5.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后,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症状。
感病植株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称为病症。
所有植物病害均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
6.★菌核:是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其内贮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既是营养的贮藏器官,又是休眠体。
7.★子实体:真菌在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时,由气生菌丝分化出来的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不同真菌的子实体其形态和称谓不同。
8.带毒现象:有的植物在受到某种病毒侵染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之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9.隐症现象: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感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表现的症状也会消灭,这种现象称隐症现象。
10.★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侵染过程称为病程,又叫侵染程序。
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它的侵染活动停止为止。
11.★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病害流行。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1. 引言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给园林景观造成破坏,降低植物的生长健康。
准确识别并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2. 常见病害2.1 菌类病害2.1.1 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主要症状包括植物根部腐烂、发黄、枯萎等。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根、采用抗菌剂进行治疗以及加强植物的抵抗力。
2.1.2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白色的粉状物。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病害部分、喷洒杀菌剂以及保持空气流通。
2.2 昆虫害2.2.1 蚜虫蚜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会吸取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发黄、生长迟缓。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增加天敌虫类等。
2.2.2 蜘蛛螨蜘蛛螨会在植物叶片上结网寄生,导致植物出现脱水、萎缩等现象。
防治蜘蛛螨的方法包括控制湿度、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清除叶片上的网。
3. 防治措施3.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虫类或其他生物来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
3.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并遵循使用说明,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3.3 联防联控联防联控是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来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合理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形成综合防治的效果。
4.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是园林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菌类病害和昆虫害。
在防治过程中,可以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联防联控等方法,以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食叶类害虫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
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
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
如能混入0.3%茶枯或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
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
2、幼虫期喷2.5%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3、夜蛾类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
10月初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倍;(4)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养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容易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措施等内容,以帮助养护人员更好地保护园林植物。
一、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分类及防治方法1.真菌性病害1.1 褐斑病●病因:由褐斑病菌引起。
●防治方法:定期剪除病株、清除病害残余物、使用杀菌剂喷洒。
1.2 白粉病●病因:由白粉病菌引起。
●防治方法:适当控制水肥供应,剪除感染严重的枝条叶片,使用杀菌剂喷洒。
1.3 炭疽病●病因:由炭疽菌引起。
●防治方法:定期修剪、清除感染组织,使用杀菌剂喷洒。
2.性病害2.1 斑点●病因:由斑点引起。
●防治方法:选择耐病品种,定期清理病残病株,加强养护管理措施。
2.2 花叶病●病因:由花叶引起。
●防治方法:清除受感染的植物,保持园林内环境整洁,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和防治。
二、常见园林植物虫害分类及防治方法1.鳞翅目1.1 松毛虫●习性:喜欢吃松树叶。
●防治方法:定期清除幼虫及蛹,喷洒杀虫剂。
1.2 蓟马●习性:常寄生在树木叶片上。
●防治方法: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保持环境卫生。
2.同翅目2.1 蚜虫●习性:以植物汁液为食。
●防治方法:定期清除感染植物,使用杀虫剂喷洒。
附件:1.图片:真菌性病害的病斑照片。
2.图表:不同病害对应的防治方法汇总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
2.病菌: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一种具有较小颗粒、能感染动、植物等生物的微生物。
4.杀虫剂:用于防治植物害虫的化学药剂。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病害: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正常生理代谢组织结构遭到破坏2、病害三要素及关系病害的三因子学说一植物病害需要病原、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3、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病征的主要类型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由锈菌引起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5、四大病害的特征及区别(括号里是传播方式)67、侵染过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8、侵染循环: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的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9、病害流行的条件(因素):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0、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许多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
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个别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
11、生理小种是指一种病原生物里对一种寄生的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12、真菌的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活力营养生物寄生营养生物14、柯赫氏法则①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会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其性状与原接种物(纯培养)相同15、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物:不同病原物,其寄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病原物寄生程度很高,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它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把这一类病原物称为活体营养生物,也称之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16、生理病害特点①具有突发性②田间分布普遍③病状表现散发性④无病症有病状17、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基础知识1、什么是昆虫及其特征?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园林常见病虫害园林常见病虫害一、概述园林病虫害是指在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疾病和害虫。
它们会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植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园林病虫害是园林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知识。
二、病害分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园林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性病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类病害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
1、真菌性病害(1) 褐斑病:植物叶片出现圆形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加强植物栽培管理,合理施肥。
(2) 白粉病:叶片上出现粉状物质,形成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
防治措施:适时喷洒杀菌剂,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保持通风良好。
(3) 轮斑病:叶片上出现环状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凋萎。
防治措施: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注意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避免过密栽培。
2、细菌性病害(1) 黄囊病:植物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保持园林环境清洁,适时喷洒杀菌剂。
(2) 溃疡病:植物表皮出现溃疡状坏死斑点,严重时影响植物生长。
防治措施:修剪感染部位,保持植物通风良好,可适时喷洒杀菌剂。
3、性病害(1) 褪绿病:植物叶片出现黄绿色花斑,严重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感染的植物部分,控制传播的介体,注意植物健康管理。
(2) 花叶病:植物叶片和花朵出现变形、褪色等病状。
防治措施: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避免传播,控制传播媒介的繁殖。
三、害虫防治园林害虫常见的有蚜虫、螨虫、食叶害虫等。
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蚜虫:可通过喷洒杀虫剂或引入天敌进行控制。
2、螨虫:可喷洒杀虫剂或增加天敌来进行防治。
3、食叶害虫:可使用环保的有机农药或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内容:1、病虫害图片示例;2、常见药剂使用说明书;3、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南。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植物检疫:指对进出口植物及其制品进行检疫,以防止病虫害传播。
园林常见病虫害园林常见病虫害1. 病害1.1. 枯萎病枯萎病是园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的,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蔓延。
枯萎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干枯,最终导致整棵植物枯萎。
预防措施:- 保持土壤通风透气,避免水分滞留;- 阳光充足,避免植物过度湿润;- 定期除草,防止杂草传播病菌;- 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1.2. 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色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喜欢潮湿的环境,往往在植物叶面和茎上形成灰色的霉菌。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出现水浸斑,干燥后变为灰色,最终导致叶片干枯。
预防措施:- 减少植物叶片之间的湿度,避免叶片接触到水;- 定期修剪植物,保持通风畅通;- 或者使用防霉剂进行喷洒,控制病菌的传播。
1.3. 病病是由引起的病害。
它往往通过介质如昆虫传播。
病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发生变形,甚至整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并清除受感染的植物;- 注意植物的生长情况,避免使用受感染的植物进行繁殖;- 使用杀虫剂,防止昆虫传播。
2. 虫害2.1. 蚜虫蚜虫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会聚集在植物的嫩叶、花蕾和茎部,吸取植物的汁液。
蚜虫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弯曲,花蕾畸形。
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发现蚜虫要及时清除;- 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杀死蚜虫;- 加强植物营养,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2.2. 蜘蛛螨蜘蛛螨是小型节肢动物,它们会在植物叶片的背面筑网,并吸取植物的汁液。
蜘蛛螨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斑,后期叶片变为灰褐色。
防治措施:- 定期清除植物叶片上的蜘蛛螨及其网;- 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杀死蜘蛛螨;- 加强植物的养分供应,增加植物的抵抗力。
2.3. 白蚁白蚁是一种会破坏园林植物木质部分的害虫。
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并通过啃食植物的木质部分来获取食物。
长期被白蚁侵蚀的植物会出现木屑堆积、树干空心等现象。
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植物木质部分,发现白蚁要及时处理;- 使用白蚁药剂进行防治;- 保持园林环境通风干燥,减少白蚁的滋生条件;总结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枯萎病、灰霉病、病、蚜虫、蜘蛛螨和白蚁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要点(红色字体和青绿色标注是2014年7月7日考试原题,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性二型: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
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株。
菌脓:在园林植物病部溢出含细菌的脓状黏液称为菌脓。
多胚生殖:1个卵内可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虫期转变到成虫期状态的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和发育而逐步显现。
全变态:指具有四个不同虫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变态类型。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做非侵染性病害。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称潜育期。
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
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或者非生物病原侵染后。
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害预测:指依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和必要的因素监测,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未来病害的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做出决定性或定量估计的过程。
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许多生理小种。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附图]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点(附图)第一节1、国槐尺蠖(吊死鬼)(鳞翅目)危害情况: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大量排粪并吐丝下垂、污染园容。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过冬。
次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白天在灌木树丛仃落,夜晚活动产卵,有趋光性。
危害期第一代在5月中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入土化蛹。
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
①20%除虫脲1号1:6000倍(三合前用);②BT乳剂1:800倍;③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2、桑褶翅尺蛾(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杨、柳、榆、栾树、白蜡、石榴、桑、海棠、碧桃、丁香、金银木、江南槐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过冬,次年4月上旬羽化,5月有虫危害,5月下旬-6月初入土化蛹。
综合防治方法:①4月上旬剪除带卵枝条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②20%除虫脲1号1:6000倍;③BT乳剂1:800倍;④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
3、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树木花卉达120余种,如杨、柳、榆、刺槐、樱花、腊梅、海棠、月季、黄刺玫、紫薇、丁香、芍药、扶桑、悬铃木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粗皮处结褐、白相间的条纹状类似雀蛋的茧中化蛹过冬。
次年5月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6-7月幼虫聚叶片危害,8月分散蚕食,9月在枝上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综合防治方法:①剪除枝上虫茧减少虫源;②三龄前剪除群聚叶片幼虫并消灭;③严重时可用烟参硷乳油1000倍或BT乳剂400-600倍杀灭,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
第二节4、褐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树木花卉达120余种,如杨、柳、榆、刺槐、樱花、腊梅、海棠、月季、黄刺玫、紫薇、丁香、芍药、扶桑、悬铃木等。
昆虫成虫的基本特征:1)体躯分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头部有1对触角和1个口器,通常还具有一对复眼和0~3个单眼,这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3)胸:胸部有3个体节组成,一般着生3对足和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六足虫纲)4)腹:腹部由9~12体节组成,含大部分脏和生殖系统,多数昆虫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是昆虫的营养和生殖中心5)变态: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其部构造及其外部形态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昆虫的头部1、昆虫的头式:前口式(食植性)、下口式(肉食性)、后口式(刺吸式)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蜻蜓)、羽毛状(大多数雄蛾)、膝装(蜂)、丝状(蟋蟀,叶甲)、念珠装(蚊子)、锯齿状(扣头虫)、栉齿状、具芒装(苍蝇)、环毛状(蚊子)、棒状(蝶类)、鳃片状(金龟甲)2、昆虫的眼类型:单眼(侧单眼、背单眼)、复眼复眼功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成像;辨别光的颜色和方向。
由若干单眼组成,单眼数量越多,视觉能力越强。
3、昆虫口器的类型:咀嚼式:最原始的口器:组成(上颚(最坚硬)、下颚、上唇、下唇、舌),主要特点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以咬碎植物并吞咽下去。
(叶蛾、叶峰、叶甲、瓢虫)刺吸式:口针(上颚和下颚延长)、喙(上唇、下唇)、咽喉唧筒。
主要集中在同翅目。
嚼吸式:咀嚼式+刺吸式(为高等蜂类所特有)虹吸式:有一条可以弯曲和伸展的喙,不取食时想发条一样反卷,为鳞翅目所特有。
舔吸式:有大型唇瓣。
为双翅目蝇类所具有。
锉吸式:为蓟马目昆虫所特有。
4、昆虫的胸部=前胸+中胸+后胸+4块骨板(背板、腹板、侧板X2)前足+中足+后足前翅+后翅胸足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蝗虫、螽斯)、开掘足(蝼蛄、金龟甲)、捕捉足(螳螂)、携粉足(蜜蜂)、游泳足(龙虱)(并举例)翅的类型:膜翅(膜翅目),复翅(蝗虫、蟋蟀),鞘翅(甲虫),半鞘翅(蝽),鳞翅,缨翅(蓟马目),平衡棒(苍蝇、蚊子)(举例)翅的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飞行的时候后翅必须以某种构造挂在前翅上,用前翅来带动后翅的飞行,二者协同动作,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率的各种特殊构造。
6、昆虫的腹部(9~12节):尾须,外生殖器(外交配器、产卵器)7、昆虫的变态类型:1)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
其特点是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翅未发育完全。
渐变态: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习性上均相似,幼体称为若虫。
如蝗虫、蟋蟀、蝽、蝉。
半变态:成虫陆栖,幼虫(若虫或稚虫)水栖,两者习性和形态构造完全不同。
如蜻蜓。
过渐变态:经过卵、活泼幼体、不活泼幼体而成为成虫。
如蚧、蓟马。
2)完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的变态类型。
幼虫和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
如毛虫与蛾、蛴螬与金龟甲,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一个蛹期,在蛹期完成剧烈的组织和器官的改造。
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类型:①多足型:胸足+腹足(鳞翅目幼虫)②寡足型:胸足发达无腹足(蛴螬)③无足型:无胸足也无腹足(显头、半头、无头)8昆虫的茧(蛹)类型:离蛹、被蛹、围蛹园林昆虫分类学(重点把握膜质、革质、角质三种质地翅的组合)1、等翅目:统称白蚁。
有两对狭长的膜翅,前后质地、大小形状及脉序相同。
触角念珠状。
个体分为生殖型(原始、短翅补充、无翅补充型蚁王蚁后)和非生殖型(工蚁、兵蚁)2、直翅目:前翅复翅,后翅膜翅。
蝗亚目(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
产卵器有缺口)、螽斯亚目(触角长于身体,产卵器刀状或剑状。
如螽斯、蟋蟀)、蝼蛄亚目:前足开掘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
3、缨翅目:蓟马目。
虫体微小,锉吸式口器,翅边缘有缨毛。
有两个亚目:管尾亚目,锥尾亚目。
4、半翅目:俗称蝽,前翅半鞘翅,有很多能分泌挥发性臭油,又名臭板虫。
有两个亚目:隐角亚目(负子蝽科),显角亚目(网蝽、猎蝽、缘蝽、蝽科)5、同翅目:前后翅质地相同,膜翅或复翅,渐变态昆虫。
是主要的刺吸害虫有五个亚目:蝉亚目(叶蝉科)、木虱亚目(木虱)、粉虱亚目、蚜亚目(棉蚜科、蚜科)、蚧亚目(粉蚧、腊蚧、盾蚧、棉蚧)6、脉翅目:前后翅均为膜翅,但翅脉清晰,多数翅脉呈网状在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
有3个亚目:粉蛉亚目(粉蛉科)、蚁蛉亚目、褐蛉亚目(草蛉科)7、鳞翅目:第二大目,前后翅均为鳞翅。
蛾蝶类8、鞘翅目:第一大纲。
前翅鞘翅,后翅膜翅。
如吉丁虫科,鳃金龟科,步甲科,小蠹科9、膜翅目:第三大目。
包括所有的蚂蚁和蜜蜂,是昆虫界中最高等的种群。
有3个亚目:广腰亚目(叶蜂科)、细腰亚目(赤眼蜂、茧蜂、姬蜂)、针尾亚目(多属捕食蜂和捕食以,如峰)10、双翅目:前翅为发达的膜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常见的有:蚊、蠓、虻、蝇类昆虫。
植物的病害:1、什么是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及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什么是植物病变?以及病变的表现?园林植物发病所经历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
亚细胞:生理病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营养代谢,酶的合成)细胞:组织病变(叶绿体,细胞壁,细胞,维管束)组织、器官:形态病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3、什么是植物的损伤?园林植物的机械损伤、动物咬伤、害虫啮伤、冻拔等是园林植物在短时间受外界因素的作用而突然形成的,没有发生病理变化的过程,因此不能称为病害而称之为伤害或损伤。
4、园林植物的病原: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分类:1)侵染性病害X9: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藻类、线虫、螨类(生物因素)侵染性病害的几个阶段:1. 接触期2. 侵入期3. 潜育期4. 发病期2)非侵染性病害:不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称非侵染性病原。
5、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PS:所有的园林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症只在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无病症;线虫多数在植物体寄生,一般体外也无病症;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症。
)病状的主要类型:花叶、黄化、斑点、溃疡、腐烂、枯梢、枯萎、畸形、疮痂、肿瘤、流脂流胶、丛枝病症:霉状物(霜霉、灰霉、烟煤),粉状物(白粉病),锈状物(锈病),点状物(病毒病),菌脓(细菌性病害)园林常见非侵染性病害:1、缺素症:2、旱害:萎蔫、落叶、落花、落果、枯萎、死亡涝害:常使根部窒息,引起根部腐烂。
根系受到损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花色变浅,花的香味减退及落叶、落花,茎干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死亡。
3、园林植物温度不适的症状表现高温常使花木的茎干、叶、果受到灼伤。
花灌木及树木的日灼常发生在树干的南面或西南面。
低温也会危害植物。
霜冻是常见的冻害。
晚秋的早霜常使花木未木质化的枝梢等受到冻害,春天的晚霜易使幼芽、新叶和新梢冻死,花脱落。
而冬季的反常低温对一些常绿观赏植物及落叶花灌木等未充分木质化的组织造成冻害。
露地栽培的花木受霜冻后,常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严重时全叶坏死,解冻后叶片变软下垂。
树干涂白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伤和冻害的有效措施。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1、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特性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是异养生活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进行吸收异养的生物;个体发育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孢子繁殖。
2、真菌营养体的构造菌丝:多数真菌的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单一的细丝叫菌丝。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有两类:无隔菌丝:菌丝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低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 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
高等真菌的菌丝。
有些菌丝体还有特化的。
菌丝体特殊结构:吸器、假根;菌核,菌锁,菌膜,子座3、真菌繁殖体的构造繁殖体: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
繁殖体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体两种。
孢子:是真菌产生孢子的基本单位,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子实体:是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
真菌无性孢子的主要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有性繁殖:是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完成。
常见的有性孢子有以下几种: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根据吸收方式不同真菌分3种类型:专性腐生、兼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专性寄生真菌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腐霉属(根腐病、果腐病、猝倒病)、疫霉属(疫霉病)、霜霉属(霜霉病)接合菌亚门:根霉属。
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
常见类群:白粉菌科(白粉病)、小煤炱属(煤污病)、小丛壳属(炭疽病)、黑腐皮壳属(枝干腐烂病、果腐病)、核盘菌属(菌核病)担子菌亚门:锈菌目(锈病)、外单子菌目(花饼病)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炭疽病)、葡萄孢属(灰霉病)、壳囊孢属(烂皮病)、镰孢菌属(枯萎病、立枯病)、丝核菌属细菌病害:细菌的一般性状全部为杆状,无荚膜,也不形成芽孢。
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48~53℃处理10min,多数细菌即死亡。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
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常见细菌病害的症状:斑点(穿孔)、腐烂、枯萎、畸形、溃疡细菌的主要侵入途径是:伤口或自然孔口(气孔、皮孔、蜜腺)病毒病特点:发病普遍,几乎每种花卉都有病毒病导致全株发病,畸型、变色无性繁殖促进传播和蔓延个体微小,不易发现严格依赖寄主,防治困难,尚无有效的药剂病毒的分类:半持久性病毒,持久性病毒,非持久病毒常见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什么叫转主寄生现象?指昆虫或者病原物中歌阶段能在不同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植原体病害泡桐丛枝病,病原为植原体,病原物为类菌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