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⑶在房复极尚末完全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幅度最大的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⑷在心电图上,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称T波。ST段、T波分别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和快速期的心电活动。

2、探查电极与除极方向的位置关系对心电图的影响

心肌除极时,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其探查电极位置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心电图波形。

①探查电极迎着除极方向,出现直立波。如心电图中的R波。

②探查电极背着除极方向,出现倒置波。如心电图中的QS波。

③探查电极介于除极和末除极之间,出现双向波。如心电图RS波。

二、常规心电图导联

导联就是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联有以下几种:

㈠肢导联:为心电活动反映到人体额面上的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单极肢导联之分。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安放于三个部位:

右臂(R)、左臂(L)、左腿(F)

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Einthoven(爱因多芬三角)

常规肢体导联心电图电极位置

①右臂加压电阻②左臂加压电阻③左腿加压电阻

㈡胸导联:属单极导联,探查时正电极安放于胸前固定的部位,另将肢体导联的三个电极各串一5K ?以上的电阻(以减少皮肤接触电阻差别的影响),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如此可使电位接近“0”电位而较稳定,帮设定为导联的负极。各导联分别按其正极部位称为V1、V2……V6导联。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㈠心电图纸的划线与定标:

目前心电图大多是直接描记在由纵线和横线交错而成的纸上。小方格的各边均为1mm。

1、横线: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各间期所占的时间。常无偏见心电图纸移动速度为25mm/s,所以,每1mm(一个方格)代表0.04s。

2、纵线: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与深度。当输入1mv 电压能使定准电压曲线移位1cm 时,第1mm (一小格)代表0.1mv 。若在描记时发现波形振幅过大,可以将定准电村调整为1mv ,等0.5cm (即电压减半),此时,每1mm 则代表0.2mv 。

㈡各波振幅及时间的测量

首先要检查标准电压的数值及纸的运行速度,如准确无误方可进行测量。在测量各间期时应选择基线平稳波形大而清楚的导联。

1、时间的测定:应自波的开始部内缘量至波的终止部内缘。

2、振幅的测定:高度(向上波)应自基线(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顶点。深度(向下波)自基线的下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顶点。深度(向下波)自基线的下缘垂直测量到波形的最低点,所测的振幅以mv 表示。

㈢心率的测量

一般指心室率,测量P -P 或R -R 间隔的时间(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用秒表示之,再以此去除60,即为心率。

例如:R -R 间隔为0.6秒,则心率=60S/0.6S =100次

/min

如有心律不齐,则需测量5个以上的P -P 或R -R 间隔,取其平均值,然后算出心率。 ㈣S -T 段的测量

通常自J 点(S 波的终点与S -T 段的起点交接处)后0.04秒处的一点进行测量。当S -T 段抬高时,测量其抬高的程度,应从等电位线上缘量至S -T 段的上缘,测量S -T 段下降的程度,应从等电位线下缘置S -T 段的下缘。

㈤室壁激动时间(VAT )的测量

VAT :是由QRS 波群起始到R 波顶点至基线的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只测V 1、V 5导联。 V 1导联的VAT <0.03S ,V 5导联的VAT <0.05S VAT 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㈥心电轴的测量

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动力,即有方向,又有数量,称为向量。这些向量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是不断改变的。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心房、心室在除、复极过程每一瞬间的电动力可认为是由组成它们的细胞电动力的综合,这一综合向量分别称心房、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它们的方向和大小是变动的,但在每一心动周期中各有一个最大综合心电向量,称为平均心电轴。习惯上将心室除极过程中QRS 波群的心电轴称心电轴。心电轴与I 导联形成一夹角,其正常值可变动于0度-90度之间,小于0度者为电轴左偏,大于90度者为电轴右偏。

一般可根据I 和III 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作出简易判断。如果I 导联以R 波为主;III 导联以S 波为主,则提示心电轴左偏:若I 导联以S 波为主,III 导联以R 波为主,提示心电轴右偏:I 、III 导联均以R 波为主,表示心电轴0B 。

⑴以R 波为主,表示心电轴0B

⑵I 导联以R 波为主,III 导联以S 波为主,心电轴左偏 ⑶I 导联以S 波为主,III 导联以R 波为主,心电轴右偏

心率=

60(S )

P -P 或R -R 间隔时间(S )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及其生理意义

㈠P波:为心房的除极波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

1、方向:I、II、avF,V3-V6导联直立,其中以II导联振幅最高,avR导联倒置,III、avL、V1-V2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时间:不超过0.11秒。

3、电压:肢体导联小于等于0.25mv,胸导联小于等0.2mv。

正常P波波顶呈圆钝形,其宽度与振幅超过上述数值表示心房肥大,P波低平一般无病理意义。

㈡P-R间期:由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相隔的时间,为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一段时间。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而异,一般的规律是心率越快或年齡越小,P-R间其越短;反之,则越长,老年人的心率缓慢,P-R间期可能长达0.21-0.22秒,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

㈢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1、时间:0B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QRS波群或VAT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

激动在心室内传布,是按先后顺序完成的,即由室间隔开始到心尖部,心室外壁,最后达心底部。

心室首行除极的是室间隔左侧,继而自左向右传导向室间的右侧。根据除极进行时前面为正电位,后面为负电位。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描出向上波,对着负电位描出向下波的原则,在右侧胸导联(V1、V2)引起一个小的向上波(V波),在左侧胸导联(V5-V6)引起一个小的向下波(Q波);接着室间隔,左右心室及心尖部亦开始除极,由于右室间隔壁较左室间隔壁薄,当右室壁除极将结束,在室壁尚在继续除极,此时在V1、V2导联则形成较深的向下波(S波),而在V5、V6导联则出现高大的向上波(R波),最后左心室后基底部除极时,描记到一个小的向下波(S波)。

⑴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I导联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R波小于等于2.0mv,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小于等于0.5mv,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肢体导联中每个QRS 波群电压(R与S或Q与R的绝对值之和)均小于0.5mv时称低电压,见于肺气肿、电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损害等等,但也有少数正常人,个别导联的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⑵胸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1mv;V5V6导联主波向上,即呈qR、qRs、Rs或R 型;R<=2.5mv、R/S>1,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一般规律是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如果V3导联呈rS型,V5导联的S波常变深,提示心肌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

若V3导联出现Rs型,则心脏发生逆钟向转位。

⑶Q波:除III、avR、avL导联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秒。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导联常可见正常范围的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异常Q波,常见于心梗等。

㈣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

㈤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0B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轻微向上或向下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与胸导联V4-V6均不应超过0.1mv,V1-V3导联不应超过0.3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为心肌缺血或损害。

S-T段上移超过正常多见于急性心梗或急性心包炎等。

㈥T波:为心室的复极波形。系指S-T段后出现一个占时间较长的圆钝形。T波正常形态是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的方向相一致。在I、II、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III、avL、avF、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V1导联直立,V3导联就不应倒置。

2、振幅: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胸导联的T波有时可高达1.2-1.5mv,但V1导联的T波一般不超过0.4mv。T波过高除见于0B人外,也见于心梗早期与高血钾等。

㈦Q-T间期:

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应在0.32-0.44秒之间。

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低血钙等情况。Q-T间期缩短可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等。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置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篇一:心电图报告模板 ****医院心电图报告单姓名检查日期临床诊断检查搞要:脉搏:次/分血压:毫米汞柱电解质:性别年年龄月日科别 X 线号病室心电图号住院号最近两周曾用洋地黄总量及其它主要药物:心律窦性心律 P – R 间期 Q R S 时限 Q – T 时限 Q – U 时期秒秒秒检查时体位平卧心电轴心电位逆时钟转位 +43°心动周期(R – R)秒心房率心室率 67 67 次/分次/分时钟转位心电图发现: P 波:符合窦性 P 波的规律,在 I、II、aVF、V3~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易变导联 III、aVL、V1、V2 均直立。时间小于,振幅小于。 QRS 波:各导均呈室上型,同一导联 R-R 匀齐,I、aVL 导联呈 qR 型,II、III、aVF 导联呈 R 型,aVR 呈 QS 型。V1 导联呈 RS 型,V2 、V3 导联呈 Rs 型,V4、V5 导联呈 qRs 型,V6 导联呈 qR 型。波幅除 III 及 aVL 导联外,I 、II、 aVR、aVF 均大于,胸导均大于。Rv5 等于。Q 波在 I、aVL、V5 、V6 篇二:心电图报告书写 心电图报告书写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

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V1导联正向部分>)或P时限过≥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 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1.目的 1.1定制我科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 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 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4.职责无 5.标准 5.1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须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 5.1.1肢体导联:I: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 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 5.1.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 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 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与左腋中线;根据 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腋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 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 应位置。 5.1.3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移动速度一般为25mm/s。 5.2临床意义 5.2.1正常心电图: 5.2.1.1 P波:电压<0.25mV,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5.2.1.2 P-R间期:0.12~0.20s。 5.2.1.3 QRS间期:0.06~0.10s。 5.2.1.4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5.2.1.5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加大;S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 R v5<2.5mV。 5.2.1.6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Q波电压>1/4R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 V1导联可为QS型。 5.2.1.7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0.1mV,但V1V3导联可达0.3mV。 5.1.2.8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5.1.2.9 Q-Tc间期:不应>0.44s。 5.1.2.10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90°,电轴右偏:>+110°。 5.1.2.11 P-P或R-R间期>0.60s,<1.0s。 5.2.2心房肥大、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包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参见各有关书籍。 6.流程图无 7.表单及用物设备无 8.相关文件无 清远市人民医院胸心二区编写张小勇审核张小勇批准李谦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2019)要点 自1901年Willem 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特别是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有确诊价值。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至关重要。 1 心电图检查适应证 1.1 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2 疑似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1.3 无心血管疾病及心功能不全者 2 心电图检查环境要求 心电图检查应在宽敞、明亮、通风的房间,远离大型电器设备。推荐室温控制在18~26℃,避免过冷或过热,特别要避免因寒冷所致的肌电干扰。 3 心电图检查设备要求

为保证使用安全以及图形质量,需使用符合标准的心电图机。目前建议使用CF型心电图机,该型心电图机机壳泄漏电流<100μA。 3.1 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心电图机对心电信号的放大能力,指输入1mV电压时描笔的偏转幅度,常用1mV定标电压来表示,其单位为mm/mV。当导联出现正向波特别高或负向波特别深时,可采用5mm/mV灵敏度档位。 3.2 噪声 噪声是指心电图机工作时,由于放大器中各元件内部电子不规则热运动产生的信号。国际上规定噪声值应<15μV。 3.3 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是指心电图机未接收信号源时,在放大器输入端测量到的阻抗。一般要求心电图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2.5MΩ。3.4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心电图机输入相同幅值、不同频率信号时,其输出信号幅度随频率的变化。频率响应范围确定了有用信息的有效范围。目前国内心电图机的基本要求为0.05~150Hz,这一范围已经得到验证。 3.5 时间常数

体检心电图项目含义

体检久康云健康指标之心电图检查含义:心电图(ECG或者EKG)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范围包括: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术语解读 1、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2、窦性心律: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是唯一正常的心律,其他的比如房性的、交界性的都是不正常的。 3、左心室高电压: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 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 5、ST 段改变: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6、T波改变: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则可能为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低平/倒置可能为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7、HR:即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8、窦性心律不齐: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 9、早搏:指在心电图中的两个大波之间出现了其他较大的波,干扰了正常的波间距,波间规律被破坏。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如情绪激动、饱餐、过于劳累、吸烟饮酒等,患各种心脏病时也常出现早搏。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作饱餐试验及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检查前,当日还应禁食。

心电图工作总结

心电图工作总结 篇一:心电图室工作总结 心 电 图 室 工 作 总 结 XX-1-28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 下,我科齐心协力,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各项工作。 1、做好流程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病人,避免等候时间过长, 做好三基培训工作,抓好医疗安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抓好新设备的培训和使用,在XX年中,在院领导的英

明决策下,为满足临床业务需要和病人治疗需求,医院新开展了动态心电图检查项目,一年来工作开展顺利,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检查报告结果基本做到了规范合格,字迹工整,清晰,能 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出报告,减少病人等候时间。 迈进XX年,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心电图室的发展创新高。 1、强化规范操作,提高个人水平,增加临床经验,规范 行医。 2、加强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心人民医院、中医院同 科室进行业务交流。 3、加强疑难病例的讨论,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支持。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下,在全院各科室的支持下,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落实,确保心电图是在XX年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篇二:心电图室年终总结1 XX心电图室年终总结 一年中,在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同事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全方面完善了自身的思想意识、综合工作能力,较

好的完成了医院分配的任务。 今年心电图工作量55000,较去年增长了%,动态心电图工作量1687,较去年增长了%,运动平板试验_________,较去年增长了______%。回顾XX年,心电图室改进的地方主要有: 1、动态盒由原来的6个增加了到12个。动态心电图的工作量较去年明显增加。 2、病房心电图室和门诊心电图室联,可以进行远程检查诊断分析。方便了心电图资料的共享和查阅。 3、门诊多安排一人,专门负责分析动态心电图。减少了原来一个门诊医生的工作压力。 4、门诊心电图室的布局进行了一次大调整,使工作区和生活区划分更加清晰。 5、完善了心电图室的各类制度和流程,如: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不良事件登记制度、危急值登记制度、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流程等。 回顾这年,心电图存在的不足有: 1. 人员紧缺。今年没进人,去年和前年进的都在外面轮转。加上返聘的只有6人上班,每天只有一个人上病房班,一个人上门诊班,一个人上动态心电图班,这个与其他医院比较每个班次上都少了一半。关键6个人还要轮流值夜班,包括周末2天的白班夜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意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意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对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评定。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为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一、对于许多隐藏心脏病可以做出快速诊断 1.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检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二、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可靠的临床指标 三、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holter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期患者,holter可及时并比较全面的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四、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五、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及时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六、检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 DCG可监测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的起搏心电图变化,了解起搏器的脉冲发放与感知功能,以及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电图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一、环境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 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四、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在记录纸上贴上体检人员信息标签,并标明导联; 3、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5、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要先打标准电压,每次切换导联后,

6心电图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附件6: 心电图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常规心电图 【适应症】 1. I类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3)黑矇、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 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②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监测。 ③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④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⑤正常人群体检。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2)Ⅱb类适应证

①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②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禁忌症】无。 二、动态心电图 (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以及协会制定的《动态心电图指南》标准) 【适应症】 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有用性有效性按以下分类表示: Ⅰ类: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般认为某种诊断治疗措施是有用和有效的。 Ⅱ类:对某种诊断治疗措施的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有矛盾和专家观点有分岐。 Ⅱa类:证据/观点支持有用/有效。 Ⅱb类:证据/观点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 Ⅲ类:有证据表明和/或一般认为某种诊断方法或治疗措施无效,而且在某些病例中可能有害。 ㈠有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的适应证 1.Ⅰ类适应证 (1)发生无法解释的晕厥、先兆晕厥或原因不明的头晕患者。(2)无法解释的反复心悸患者。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无。 (2)Ⅱb类适应证 ①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气短、胸痛或乏力的患者。 ②怀疑一过性房颤或房扑时发生神经系统事件的患者。 ③患者出现晕厥、先兆晕厥、头晕或心悸等症状,已鉴别出其原因并非心律失常,但治疗这种病因后症状仍持续存在者。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 心电图申请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ECG-2201G 血压 /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 症状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 检测记录 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 P 波时限(秒)<0.12 QT 时限(秒)0.32-0.44 P-R间期(秒)0.12~0.20 QTc时限(秒)<0.45 QRS时限(秒)0.06 ~ 0.10 心房率(次/分钟)60~100 电轴(度)+30°~90°心室率(次/分钟)60~100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

本报告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之用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5)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按危急值处理流程处理,并在报告单上盖章。(危急值重要报告另与医师联系)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贴单”上,每单退下0.5~1cm,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告单”字样,并在左上角注明检查日期及项目,正常报告用蓝黑墨水笔,异常报告用红墨水笔书写。心电图、X线、脑电图、超声波等检查报告单,应贴在“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上,贴法同检验报告单。其他与病历纸等大的检查报告单,依报告日期置于“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之前。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1.检验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应明确,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如为实习、进修人员开单,则必须由经治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紧急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者。 (3)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4)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检验报告单 (1)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严禁涂改;报告日期需填年、月、日,急诊检验报告及重要报告应具体到时、分。 (2)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如尿化学11联试纸法、Beckman-Coult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酶活性测定(IFCC 法)的速率法、化学发光法、免疫学方法、Taqman荧光定量法等。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心脏是人身体构建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别看它只有拳头大小,却承担着将血液运行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维持人的基本活动这样一项重要任务。心脏直接反映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电图,可以直观观察出。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做个小科普,介绍一下,心电图中的一种——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 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产生: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而12导联的心电图就是常见的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一起就是12个导联的心电图了。

十二导联的位置如下: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V2与V4连线中点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乳头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12导联心电图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础的了解,脑海里对于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标准化规程 1903年,心电图开始用于临床。1906年,Ein thoven先后记录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等心电图。1908年,心电图开始用于诊断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从此心电图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心电图波与心电现象相继被发现。1930年,预激综合征被发现,随后列夫(Lev)病、长及短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综合征、Epsilon波等新的临床心电疾病相继被提出。 如今,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应用范围已超出心血管病的诊治,其对脑血管病(例如尼加拉瀑布样T波)、呼吸系统疾病(例如肺栓塞)的诊断都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表现。 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需要对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标准化。 一、适应证: I类 1. 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者。 2. 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黑蒙、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 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 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5. 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6. 心脏手术或其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检测。 7.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及随访。 8.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随访。 Ⅱa类 1. 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2. 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检测。 3. 对心脏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4. 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5. 正常人群体检。 6. 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Ⅱb类 1. 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2. 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1、窦性心律P波: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秒。 2、正常心电图QRS波:无异常。ST段:无异常。T波:无异常。U波:无异常。 3、窦性心动过缓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60bpm。 4、窦性心动过速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100bpm。 5、窦性心律不齐P波:Ⅱ、avF 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 6、窦性心律不齐P波:窦性节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长间歇不是基 本节律PP间期的整数倍,PP间期>2.5秒 7、左心室高电压QRS波:Rv5 = mV ,R v5+Sv1= mV 8、偶发室性早搏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 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 钟(或1份心电图<6个) 9、偶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 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 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 不一致。 10、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 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 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 不一致。 11、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 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 /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 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 1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 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 /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 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连续两个出现 13、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呈间位性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 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 ≥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 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在两个窦性搏动间发生 14、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 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 ≥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 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 出现3组 15、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 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 ≥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 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 出现3组 16、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 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

常规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常规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除了使用标准仪器—年检合格的心电图机、外,还要求周围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正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结果判断及必要的随访验证。 一、常规心电图的环境要求 1.室内保持温暖(不低于18°C),以免因寒冷而引起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0.5ohm)。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线电缆,床边不 要摆放其它电器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察床的宽度不窄于80cm。 二、做好检查前解释工作及注意事项的交代 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告诉病人具体检查方法,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用50-75%的酒精或生理盐水涂搽放置电极处的皮肤。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心电图的12导联心电图电极。女性乳 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放置在乳房下缘胸壁上。 4.无肢体缺失或完全石膏包扎,不要将下肢导联放在一个下肢上。 四、保证记录图片质量及报告质量 1.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如使用无自动记录1mV定标方波的心电图机,在记录心 电图前必须先描记定标方波,方波时限约0.12s。每次更换定标电压时都要再

次打定标,记录结束时要先打定标,并走纸使最后的定标暴露,把最后的定 标留在记录纸上。 2.严格按照心电图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必须包括标准12导联, 每个导联记录不少于3个完整的P-QRS-T波群,心律失常时适当延长(15秒)记录P波清晰的导联或使用节律导联(II或V1导联)检查1分钟的心电图。 可疑心肌梗死,必需加做V3R-V5R及V7-V9共18个导联心电图。描记V7-V9 导联心电图时,侧卧位放好电极后取仰卧位记录心电图。右位心患者必需依 此加做V2、V1、V3R-V6R导联。 3.每次记录前要告诉病人全身放松,如记录时(病人合作情况下)发现基线不 稳必须重新记录心电图,以保证记录质量达到优良标准(3秒内基线漂移小于3毫米)。 4.各种心电图在发报告前要全面游览一次所记录的图片,在图片符合质量要求 时方能发报告。在发报告具体操作中,使用工作站发心电图报告时要正确测 量各种数据。凡电脑提供的各种数据及人工测量得出的数据,特别低于或高 于正常标准时,或作出异常诊断时均要进行认真的校对。 5.各种检查报告书写完成后要再逐项复查一次描述的各种数据是否准确、诊断 项目是否齐全,诊断术语是否正确,以防书写错误。 五、督促检查措施及保障措施 1.科内质控员(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负责)每1-2天要对前一天各种检查报告 存档中的异常诊断部分病案进行一次检查或复查,发现诊断错误由当事人改 正,并在晨会上提请大家注意,同时做好记录,每月底作一次总结。 2.认真执行会诊制度,遇到不典型或疑难复杂图像及时请当班上级医师会诊, 或请主任会诊。必要时与临床联系共同商量诊断。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 心电图申请报告单 ECG-2201 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 G 血压/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 症状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 检测记录 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 P 波时限(秒)< 0.12 QT 时限(秒)0.32-0.44 P-R 间期(秒)0.12~0.20QTc 时限(秒)<0.45 QRS 时限(秒)0.06 ~ 0.10心房率(次 / 分钟)60~100 电轴(度)+30 °~90 °心室率(次 /分钟)60~100

.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 本报告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之用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 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 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 ( 5 )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 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 、“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 -)”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 ”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按危急值处理流程处理,并在报告单上盖章。(危急值重要报告另与医师联系)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 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 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 贴单”上,每单退下 0.5~1cm ,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告单”字样,并在左上角注 明检查日期及项目,正常报告用蓝黑墨水笔,异常报告用红墨水笔书写。心电图、X 线、脑电图、超声波等检查 报告单,应贴在“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上,贴法同检验报告单。其他与病历纸等大的检查报告单,依报告日期置 于“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之前。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1.检验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应明确,医师 签全名或盖印章,如为实习、进修人员开单,则必须由经治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紧急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者。 (3)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

自1901年WillemEinthoven用弦线式心电图机记录第一份心电图,迄今 心电图的发展已逾百年。 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诊断工具之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血、尿、便、影像学、心电图”五大常规检查之一,特别是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如: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心包炎、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有确诊价值。 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 辅助价值。 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至关重要。 199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 CC)联合发布了心电图应用指南,该指南主要围绕心电图检查适应证进行了详细阐述,明 确了心电图技术的适用范围。 AHA/ACCF/HRS发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第Ⅰ和 第Ⅱ部分阐述了心电图技术形成原理并规范了心电图诊断术语。 1928年董承琅教授引进了两台Cambridge公司生产的心电图机,开创了我国心 电图应用的先河,当时的心电图机比较笨重,临床应用有限。 20世纪50年代,黄宛教授改良了旧式心电图机,推广了国内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随着数字化技术快速引入,数字化心电图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改进,但旧式机型并未完 全退出市场,给心电图操作规范化的推进带来困扰。 鉴于此,我们组织国内心电学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了《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现予发布。 常规心电图检查应由心电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规范化操作是获得质量合格心电图的前提,也是正确做出心电图诊断的基础。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简版)》适用于心电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1心电图检查适应证 1.1证实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心血管疾病指直接或间接累及心脏、心包或血管的疾病。直接累及的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间接累及的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心功能不全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下降,使心脏射血减少,伴或不伴临 床症状。 1.2疑似心血管疾病或心功能不全者 疑似心血管疾病指存在心血管相关的异常症状、体征或心血管相关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异 常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异常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心悸、晕厥、咳嗽、咯血等; 异常体征包括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心率异常、心律不规则、水肿等; 影像学异常包括心影增大或缩小、心影边缘僵硬或不规则、心影烧瓶样改变、心影靴改变、 心影搏动异常、心血管造影有可疑病理改变、肺瘀血、肝脾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心肌酶谱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可疑异常或动态改变、贫血、炎性指标异常、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

心电图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2012年12月5日 年级、专业、班 生医091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心电图实验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学会ECG-11B 心电图机的使用. 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 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仪器、材料 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P 波:;Q 波:;R 波:~;S 波:;T 波:-;P-R 间期:~;QRS 间期;—;S-T 段:~;P -R 段:~。 四. 心电图导联 ● 图二 标准肢导联 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从心电导联方式中任选一种导联,用手 动方式操作,绘出心电图,在心电图中标出P 波、R 波、T 波,并读出其幅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 单极肢导联 ● 单极胸导联

步骤:1).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标准肢体导联I、II、III,故按照下表把四个相应的电极接在人体上。 (1)使用交流电源: 插好电源线,机器右侧的电源开关打至“ON” 位置,把面板上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置"OPR"位置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 (2)使用直流电源(电池) a)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 b)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由充电“STBY”或“CHG”拨到工作“OPR” 或“DC”。电池电量可由电池存电量(BATTERY)指示灯指示。一 个灯亮时尽量不用电池供电,电量指示灯闪烁时禁止使用。其 余可按交流电源的操作方法进行心电图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