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0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
1.1 教学目标
1.2 教学原则
1.3 教学方法
1.4 课程要求
第二章:健康评估概论
2.1 健康评估的定义和重要性
2.2 健康评估的分类与方式
2.3 健康评估的流程与步骤
第三章:健康评估的相关技术与工具
3.1 生理测量技术
3.1.1 血压测量
3.1.2 心率测量
3.1.3 体温测量
3.1.4 呼吸频率测量
3.2 体格检查技术
3.2.1 视力检查
3.2.2 听力检查
3.2.3 皮肤检查
3.2.4 骨骼检查
3.3 实验室技术
3.3.1 血液检查
3.3.2 尿液检查
3.3.3 生化检查
3.3.4 其他辅助检查
第四章:健康评估的结果解读与交流 4.1 健康评估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4.2 如何向个体传达评估结果
4.3 评估结果的保密性与隐私保护第五章:健康评估的应用与实践
5.1 个体健康管理
5.1.1 健康咨询与指导
5.1.2 健康干预与管理
5.2 健康评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5.2.1 学校健康教育
5.2.2 职业健康教育
5.3 健康评估作为科研工具的应用
第六章:健康评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6.1 健康评估中的伦理考量
6.2 健康评估中的法律问题与规范
6.2.1 健康评估的合法性
6.2.2 个体权益保护
第七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7.1 课程总结
7.2 课程展望
附录:参考文献
注:以上教学大纲仅为示例,实际教学大纲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具体教学大纲格式可根据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进行编写。
9《健康评估》教学大纲设计课程名称:健康评估课程代码:HEA101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评估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并运用健康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常见健康评估工具的使用,并能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适当的健康建议。
先修条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课程大纲:1.健康评估概述1.1健康评估的定义和意义1.2健康评估的基本原则1.3健康评估的步骤和流程2.健康评估工具2.1健康史采集2.1.1健康史采集的内容和方法2.1.2健康史采集的注意事项2.2体格检查2.2.1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2.2.2体格检查的常见指标和参考范围2.3实验室检查2.3.1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2.3.2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2.4心理评估2.4.1心理评估的相关概念和工具2.4.2心理评估的常见方法和应用2.5社会环境评估2.5.1社会环境评估的意义和方法2.5.2社会环境评估的常见工具和指标3.健康评估案例分析3.1个体健康评估案例分析3.2群体健康评估案例分析3.3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健康评估结果分析与解读4.1健康评估结果的分析方法4.2健康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4.3健康评估结果与健康建议的关联5.健康评估案例操作实践5.1个体健康评估案例操作实践5.2群体健康评估案例操作实践5.3操作实践的注意事项6.健康评估与健康管理6.1健康评估与健康管理的关系和作用6.2健康评估在个人和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6.3健康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3.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个人对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对彼此学习成果的互评。
参考教材:1.《健康评估导论》王明著,科学出版社,2024年2.《健康评估与健康干预理论与方法》李冬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3.《健康评估与促进》杨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
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通过对服务对象因一种或多种健康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反应进行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学习,在全面系统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实验课教学,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的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基本掌握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基本操作。
同时注意基本理论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能够对具体案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 1学时知识点:1.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学 时:54适用专业:护理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正确的护理评估技能、病情判断技能和建立科学的临 床护理思维方法,熟悉各种常见临床症状、体征的资料收集、临床意义,能规范地进行护理 体检操作,发现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并以此为分析资料,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提出主 要的护理诊断,配合医疗诊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同时懂得在体检过程中 如何关心体贴病人。
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生理学 后续课程:临床护理学二、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 基本概念清楚,基本技能熟练,基本知识牢固。
2. 掌握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病人进行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资料收集、记录,学会运 用正确的思维导向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作出健康评估。
3. 掌握正确的护理病史采集及常用护理体检的方法,熟悉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 了解心电图基本常识,各波段的意义,掌握心电图描记方法。
5. 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如何指导病人配 合常用医疗辅助检查。
6. 能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
三、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护理体检实训室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序单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1言康估法 绪健评、厅 理论 教学 1、 健康评估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2、 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 3、 收集资料的方法 4、 健康史的内容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趋势 掌握健康评估的步骤 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健康史的内容 12见状估 常症评 论学 理教 1、发热、咯血、咳嗽、咯痰 2、 呼吸困难、发叩、3、 心悸、水肿、4、 黄疸、恶心、呕吐、5、 呕血与便血、腹泻与便秘 熟悉常见症状产生原因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临床意义8 3身理论 1、体检前准备和基本方法熟悉护理体检的要求和基本方法12序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评估教学2、全身状态评估、3、皮肤粘膜淋巴结4、头颈部评估5、呼吸系统评估6、心脏、血管评估7、腹部评估8、神经系统评估、掌握护理体检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实践教学1、一般状态评估2、皮肤粘膜淋巴结3、头颈部评估4、呼吸系统评估5、心脏、血管评估6、腹部评估7、神经系统评估、8脊柱、四肢评估示教、演示、相互练习掌握正确的护理体检操作方法养成动作轻柔和关注病人反应的习惯,体现良好的专业形象124实验检查论学理教1、实验诊断与临床护理的关系2、常用的血液、尿液、粪便检查3、常用的肝肾功能检查4、血清电解质检查、脂类检查、浆膜腔穿刺液检查及常用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关系掌握血液、尿液、粪便一般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掌握肝肾功能检查及血清电解质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各种试验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35其他检查理论教学1、X线检查2、CT与MRI的临床应用3、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4、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5、常见异常心电图(心房、心室肥大、缺血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的诊断熟悉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等检查方法、检查前准备(自学)掌握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复习)掌握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方法66心理评论学理教1、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2、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掌握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9实践教学临床综合资料收集、护理病历书写独立完成临床资料收集、护理病历书写3学时总计(54)理论教学39实践教学15五、教法说明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不教、讨论、自学、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Health Assessment总学时:96 讲授学时:64 实训、见习学时:32学分:5.0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 是研究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
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阐述各种显示健康问题的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为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评估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的医学基础课及护理课程有关护理程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收集、综合分析资料,概括护理诊断依据,最终提出护理诊断,为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身体评估,并能综合问诊、身体评估,做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
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病发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训实习、角色扮演、病例讨论、音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
重点:健康史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胸部、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常见症状的评估难点:胸部、腹部评估,完整的健康评估病历的书写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以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健康评估》为主要教材。
本课程于第4学期开始,总时数为96学时。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很久没有上传文档,最近发现了几个好文档,上传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健康评估》本科教学大纲一、前言:1、《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衔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对护理对象从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社会方面、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学习专科护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教学内容:绪论、健康评估方法、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心电图、化验诊断、影像学总学时:114h 理论104h、实践10h3、教学方法总体要求: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CIA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小讲课、病例介绍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和自学、实践能力二、具体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和健康资料目的要求:一、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二、熟悉健康评估的内容三、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健康史的收集教学内容:一、健康评估的内容二、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三、健康资料的来源四、健康资料的类型五、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一)会谈(二)身体评估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方法与内容六、健康史的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第三章、常见症状的评估第一节发热目的要求:一、掌握发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分度、评估二、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分型教学内容:一、正常体温二、发生机制三、病因四、临床表现(一)临床过程(二)发热的分度和热期(三)热型五、护理评估要点六、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二节水肿目的要求:一、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相关护理诊断二、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教学内容:一、发生机制二、病因与临床表现(一)全身性水肿(二)局部性水肿三、护理评估要点三、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三节咳嗽与咳痰目的要求:一、了解咳嗽、咳痰的发病机制二、熟悉咳嗽、咳痰的病因三、掌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发生机制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四节咯血目的要求:一、熟悉咯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二、掌握咯血的临床表现与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五节发绀目的要求:一、掌握发绀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评估要点二、熟悉发绀的发生机制教学内容:一、定义、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六节呼吸困难目的要求:一、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二、熟悉呼吸困难的五种发病机制三、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三、护理评估要点五、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和病例介绍第七节心悸目的要求:一、了解心悸病因、发生机制二、熟悉心悸的临床表现、定义教学内容:一、定义、发生机制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护理评估要点五、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八节恶心与呕吐目的要求:一、掌握恶心与呕吐的病因、评估二、了解恶心与呕吐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九节呕血与黑便目的要求:一、熟悉呕血与黑粪的病因、临床表现二、掌握呕血与黑粪的病因、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节便血目的要求:一、了解便血的发病机制二、熟悉便血的病因三、掌握便血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一节腹泻目的要求:一、熟悉腹泻的发生机制、病因二、掌握腹泻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定义、发生机制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护理评估要点五、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二节便秘目的要求:一、了解便秘的发生机制二、熟悉便秘的病因三、掌握便秘的临床表现与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定义、病因与发生机制(一)病因(二)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三节黄疸目的要求:一、熟悉黄疸的定义、发生机制二、掌握黄疸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四节抽搐与惊厥目的要求:一、掌握抽搐与惊厥的定义、临床表现、评估要点二、了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教学内容:一、病因与发生机制二、临床表现三、护理评估要点四、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十五节意识障碍目的要求:一、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二、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三、掌握意识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评估要点教学内容:一、发生机制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护理评估要点五、相关护理诊断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四章身体评估第一节全身状态目的要求:一、掌握全身状态的评估内容与方法二、掌握全身状态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性别二、年龄三、生命体征四、发育与体型五、营养状态六、意识状态七、面容与表情八、体位九、步态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等第二节皮肤第三节浅表淋巴结目的要求:一、掌握皮肤的评估内容、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二、掌握浅表淋巴结的评估方法、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皮肤评估(一)颜色(二)湿度(三)温度(四)弹性(五)皮疹(六)压疮(七)皮肤、粘膜出血(八)蜘蛛痣(九)水肿二、浅表淋巴结评估(一)淋巴结分布(二)评估方法(三)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等第四节头面部和颈部评估目的要求:一、掌握头面部、颈部的检查内容与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头部二、面部(一)眼: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眼球、瞳孔、视力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意义(二)耳(三)鼻(四)口:口唇、口腔粘膜、牙齿及牙龈、舌的检查、扁桃体肿大的检查三、颈部(一)颈部外形与活动(二)颈部血管(三)甲状腺(四)气管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等第五节胸部评估目的要求:一、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一、熟悉胸壁、胸廓与乳房的检查内容与方法、临床意义二、掌握肺和心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胸部的体表标志(一)骨骼标志(二)自然陷窝(三)人工划线和分区二、胸壁、胸廓与乳房(一)胸壁(二)胸廓:桶状胸、佝偻病胸的概念(三)乳房:乳房检查的方法:视诊、触诊的内容异常情况的临床意义三、肺和胸膜(一)视诊:呼吸运动的类型、呼吸困难的类型、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节律改变的类型(二)触诊:1、胸廓扩张度、2、触觉语颤的形成机制、3、评估方法、生理变异及异常4、胸膜摩擦感(三)叩诊:叩诊方法、影响叩诊音的因素、胸部叩诊音的分类、正常肺部叩诊音的分类、异常肺部叩诊音的分类及意义(四)听诊:正常肺部呼吸音的分类、异常肺部呼吸音的分类、啰音的分类及意义、语音共振、胸膜摩擦感四、心脏评估(一)视诊:心前区外形、正常心尖搏动及改变、心前区异常搏动(二)触诊:心前区搏动、震颤及意义、心包摩擦感(三)叩诊:心脏叩诊方法、正常心浊音界、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四)听诊:1、心脏瓣膜听诊区、2、听诊内容:心率、异常心律、正常心音及心音改变的意义3、额外心音、心脏杂音产生的原因及意义五、周围血管检查(一)视诊:肝颈静脉回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二)触诊:异常脉搏及意义(三)听诊:动脉杂音、射枪音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等第六节腹部评估目的要求:一、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二、掌握腹部评估的内容与方法、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二、腹部评估方法(一)视诊:1、腹部外形异常的意义2、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曲张的类型及原因4、胃肠蠕动波(二)触诊1、腹部紧张度增加和减低的意义2、常见的压痛点、反跳痛的临床意义3、肝脏触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疾病肝脏触诊的特征4、脾脏触诊的方法、脾肿大的测量方法、脾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5、胆囊触诊的方法胆囊压痛点的触诊6、膀胱触诊(三)叩诊1、腹部叩诊音2、肝脏叩诊、病理改变、肝区叩击痛3、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4、肋脊角叩击痛5、膀胱叩诊(四)听诊1、肠鸣音异常的意义2、振水音3、血管杂音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等第六节、神经系统评估目的要求:一、熟悉12对脑神经的评估二、掌握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神经反射的评估内容与方法、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12对脑神经的评估二、运动功能评估1、瘫痪的概念及分类、肌力的概念及分级、肌张力的概念及异常的分类2、不随意运动的概念及分类3、共济运动的评估方法三、感觉功能评估: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检查的内容及方法四、神经反射评估: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内容与方法五、自主神经功能评估(自学)1、一般检查的内容2、自主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及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CAI课件、录像、自学等第五章心理评估目的要求:一、掌握心理评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教学内容:一、心理评估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二、自我概念评估认知评估情绪和情感评估个性评估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小组讨论等第六章社会评估目的要求:一、掌握社会评估的内容、方法教学内容:一、社会评估的内容、目的、方法二、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三、文化评估四、家庭评估五、环境评估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小组讨论等第七章心电图目的要求:一、了解心电图导联体系并能正确应用二、正常心电图各种波形状况三、描述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四、会对心电图进行诊断教学内容:一、心电图的导联二、正常心电图三、异常心电图四、心电图诊断步骤教学时数:20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第八章影像学检查目的要求:一、了解影像学检查原理二、熟悉X线检查前的有关护理三、掌握各系统常见X线表现教学内容:一、放射学检查二、核医学检查三、超声检查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第九章实验室检查目的要求:一、熟悉实验室检查的内容二、掌握各项检查的内容与临床意义三、掌握各种化验检查前的有关护理教学内容:一、血液检查二、尿液检查三、粪便检查四、肾功能检查五、肝脏病常用检查六、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七、临床常用血生化检查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实验课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一般状况的评估目的要求: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检查方法学会皮肤、粘膜、淋巴结的检查内容和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基本检查方法: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及皮肤、粘膜、淋巴结的检查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二.头颈部检查目的要求:学会头颈部检查的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头部检查:头颅、眼睛、耳、鼻、口腔、腮腺二、颈部检查:外形、颈部活动、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三.肺部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肺部检查的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肺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四.心脏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心脏检查的方法、内容、临床意义教学内容: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五.腹部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腹部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六.神经反射检查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室由教师先示教学生相互练习三、教学时数分配序号内容理论课实验课合计1 第一章11 2 第二章3 第三章4 第四章5 第五章6 第六章7 第七章8 第八章9 第九章合计健康评估常见症状的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11818662016181041010 1182866201618104四、实验内容实验名称内容学时实验一一般状况的评估 1实验二头颈部评估 1实验三肺部评估 2实验四心脏评估 2实验五腹部评估 2实验六神经系统评估 2五、考试、考核内容、方式及要求理论考试:试卷考试占70%实验课考试:在实验室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教师按照操作标准进行考核该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内容为身体评估部分包括:一、皮肤黏膜淋巴结的检查二、头部评估三、颈部评估四、肺部评估五心脏评估六、腹部评估七、神经系统评估1。
第一单元绪论【学习目标】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熟悉健康评估的内容和学习健康评估的要求了解健康评估课程性质第二单元健康史评估【学习目标】掌握健康史采集的内容〔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日常生活形态、家族史、心理社会史、系统回忆〕。
熟悉健康史采集相关的方法与技巧了解 Marjory Gordon 的功能健康型态系统。
第三单元常见病症评估【学习目标】掌握:常见病症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
熟悉: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
了解:了解常见病症病因及发生机制。
第四单元身体评估【学习目标】掌握:身体评估的根本方法。
熟悉:身体评估的主要内容。
了解:身体评估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实验室检查评估【学习目标】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常规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目的,能够掌握检查前被评估者的准备、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尿液其他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及浆膜腔积液、脑脊液检查。
第六单元心电图检查评估【学习目标】掌握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法、各波的组成与命名、测量方法、各波的特点及正常值。
熟悉心电图分析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
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了解心电轴与心电图的关系。
第七单元影像学检查评估【学习目标】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前护理对象的常规准备,各系统正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各系统正常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影像学检查的特殊防护。
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根本原理,影像学检查新技术。
《健康评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运用健康评估结果来制定护理计划。
二、教学内容1. 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健康评估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健康评估的方法:观察、访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3. 健康评估的技巧:倾听、提问、记录和分析。
4. 健康评估的结果应用: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干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演示健康评估的过程和技巧。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学生分享练习心得,讨论健康评估的结果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2. 练习报告: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结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健康评估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幻灯片:制作健康评估的教学幻灯片。
3. 视频:播放健康评估的示范视频。
4. 练习材料:提供健康评估的练习案例和报告模板。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健康评估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评估。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健康评估的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计划和建议。
4. 分享经验:邀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护士或医生分享健康评估的实际案例和经验。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护理计划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倾听、提问、记录和分析等技巧进行有效的健康评估。
八、教学准备1. 教材和参考书籍:准备健康评估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2. 教学幻灯片:制作并准备好健康评估的教学幻灯片,以便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材料:收集或制作健康评估的示范视频,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评估过程。
4. 练习案例:准备一些健康评估的练习案例,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级护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对服务对象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进行评估、检查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护理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课程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本课程分十章叙述了健康评估基本理论与技能,内容包括健康资料收集、护理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文件书写。按照21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培养学生从服务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收集健康资料,进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进行护理评估,结合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果,从护理角度根据评估对象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出护理诊断,具备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共54学时,理论43学时,实践11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实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健康评估作为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完整、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级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是: 1、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护理工作,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有慎独品行,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护理知识教育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具备为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文化方面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护理。 3、护理技能教育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 。掌握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尽早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的能力;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职业本领。
识记:(1) MRl检查前病人的准备理解:(1) MRl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节超声检查(一)概述识记:(1)超声的概念。
超声的物理特性理解:(1)解释超声的发生和成像基本原理(二)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识记:(1)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三)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理解:(1)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主要声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及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主要声像特征(2 )肾、膀胱、前列腺正常声像图及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声像特征(3 )正常子宫、子宫肌瘤、早孕的声像图,中晚期妊娠的超声诊断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护理病历书写(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正确书写护理病历的重要性。
熟悉护理病历的构成与内容。
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要求:识记:(1)书写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2 )护理病历的构成(3 )护理病历首页、护理计划单、护理病程记录、健康教育计划的组成及记录方法(4)护理病历记录的时间要求理解:(1)书写护理病历的目的(2)正确书写护理病历的重要性应用:(1)能按格式要求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授课方式:讲授、临床见习、作业讲评。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本课程实训及课间见习环节共计32学时,其中课间见习4学时,实训28学时。
实训说明及要求见实训教学大纲。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训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进行综合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1)平时成绩:占20% ,(护理病例书写、实训报告、实训操作考核等)(2 )期末考核:闭卷笔试,占80%o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吕探云.健康评估(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主要参考书:尹志勤.健康评估(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李晓慧.健康评估(第1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陈文彬.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健康评估理论课教学大纲前言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在国内广为开展。
护理程序始于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任务不是培养学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 而是培养学生从护理角度提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护理特征。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制定, 为本科生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要。
按照本校四年制教学计划, 该课程共设72学时, 其中理论课48学时, 实践课(实验)2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为考试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 为次重点, 教师可选择性讲授, 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 供学生自学, 教师亦可选择性讲解。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
该课程将从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家庭文化等层次全面讲授健康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体现现代护理实践以人为中心的要求。
该课程的讲授应既能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能充分反映新思路和新概念, 尤其是护理专业方面的发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技能, 为今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健康评估的定义、目的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简史。
2.掌握健康评估的内容。
3.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1.护理实践中的健康评估。
2.健康评估的内容: 症状评估, 检体评估, 辅助检查, 护理病历书写, 护理诊断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3.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一、目的要求1.了解问诊的目的。
2.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熟悉问诊的内容。
4.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5.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1.概述: 健康资料的来源、健康资料的类型。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专科)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合用专业:护理学专科4.开课学期:第 3 学期5.课程学时:总学时: 72 学时,理论 71 学时,实验 1 学时。
6.先修课程:解剖、生理、生化等。
7.并修课程:护理理论、护理学基础、病理、药理等。
9.课程简介: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个体、家庭或者社区对现存的或者潜在的健康问题或者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
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觅促进健康评估或者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者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课程的内容广泛,包括如何与患者交流,到学习问诊的内容和方法,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11.选用教材:刘成玉. 《健康评估》第 2 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1)二、课程教育目标: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
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并发症发生可能的能力。
1. 基本概念清晰,基本技能熟练,基本知识坚固。
2.能独立通过问诊采集病史,并了解主诉和症状的临床意义。
3.能独立进行体格检查,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前言《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
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
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1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目的要求】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一、会谈二、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第三节健康史的内容一、一般项目二、主诉三、现病史四、既往史五、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六、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七、特殊情况的健康史第四节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概念二、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三、护理诊断的构成四、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五、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健康评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学会运用健康评估结果来制定护理计划。
二、教学内容1. 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健康评估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观察、交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3. 健康评估的技术:问诊、测量、评估和记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理论知识。
2. 演示:展示健康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问诊、测量和记录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健康评估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践材料:提供实践所需的器材和物品,如问诊表、测量工具等。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健康评估知识进行分析。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评估的结果和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
3.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健康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健康评估结果来制定护理计划。
八、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准备好健康评估的教材和课件。
2. 实践材料:准备实践所需的器材和物品。
3. 病例:准备具体的病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病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健康评估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理论知识。
3. 演示:展示健康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问诊、测量和记录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健康评估知识进行分析。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健康评估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提高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估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健康评估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健康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2. 掌握常见健康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 熟悉健康评估流程,掌握评估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4. 培养健康评估的沟通与解释能力,能够准确向个体和群体解释评估结果和提出建议。
5.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根据个体和群体的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健康计划。
三、课程内容1. 健康评估概述- 健康评估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评估与健康管理的关系- 常见的健康评估工具和方法介绍2. 健康评估流程- 健康评估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分析3. 健康评估工具的使用-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应用- 体格检查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和解读4.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评估结果的数据分析方法- 健康评估报告的撰写要点- 健康评估结果的解读与沟通技巧5. 健康计划的制定- 基于评估结果的健康计划制定原则-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预防措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健康评估工具的实际使用和案例分析,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健康评估案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地观摩:组织学生参观健康评估机构,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学时∕学分:6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护理学院
执笔:
主审:
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新型、交叉融合的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丰富、临床实践性强,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等学科领域。
随着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全面展开,护士的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日显突出,健康评估在培养护理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该课程的学习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学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能够解释健康评估、交谈、身体评估、黄疸等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健康史、症状、体征等基本理论;辨认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3)能够阐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内容;
4)能够识别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图形特征;
5)能够举例说明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能够概括说出影像检查的基本知识。
(2)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沟通交流技巧进行健康史的采集;
2)学会症状评估、心理、社会、行为评估的基本方法;
3)熟练运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技能;
4)初步学会心电图图谱识别的步骤和方法;
5)独立完成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整体健康评估,书写评估记录。
(3)素质教学目标
1)认同学科的专业价值,养成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职业习惯,形成科学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践行“南丁格尔”的职业理念,养成献身健康事业的高尚情操。
2)坚持以评估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同课程的实用价值,形成积极的护理专业情感和态度,树立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专业思想,以及关心、爱护及尊重服务对象的观念。
3)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养成爱岗敬业、服务患者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和爱心。
4)关注健康评估领域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形成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3.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50%。
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律、操作技能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20%;操作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
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40分钟。
4.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健康评估》,张功劢主编,北京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健康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
5.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
(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3)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